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低调而神秘的皇室

  • 作者:雨天下雨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6-14 23:52:34
  • 字数:9596字

如今帝国的这种状态,就是罗志学继续坐镇,把控战略大方向以及重要的人事任命,而太子罗戠则是负责实施这些战略方向的事务。

到了今天的春节国宴上,罗志学更是干脆让太子直接负责主持春节国宴,而他自己则是端坐上首坐镇,不管诸多杂事了。

而随着时间的增长,太子罗戠所负责的事务也就越重要,权力也就越大,并且越忙

在二十年代末期开始观政,再到承顺四十年,太子罗戠基本上已经把京畿各部都转了一圈,还跑到应天府衙门里观政过一段时间,了解地方机构的运转以及地方事务的处理。

大楚帝国的太子罗戠从早年的观政开始,就开始实际负责部分事务获得实际上的权力。

反倒是他父皇罗志学,自从让太子罗戠协理参务院后就清闲了很多,日常时候除非重要事务,一般情况下罗志学都不会插手了。

承顺四十八年,罗志学视察全球各地的时候,下旨让太子监国,并顺势让太子罗戠协理参务院。

罗志学结束全球视察后,太子虽然被解除了监国,但是依旧保留着协理参务院的名头,由此太子也就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参务大臣领班之类的角色,并直接负责处理诸多帝国的日常事务,并一直到现在。www.tcknh.com 侠客小说网

这也是给了外界一种更加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大楚帝国将会坚定不移的采取嫡长制,太子的地位不可动摇!

当然,这也导致了太子罗戠变的越来越忙……以前观政的时候还能偶尔休息一二,但是协理参务院后,他发现当太子真尼玛忙,一天到晚都有着忙不完的事。

每天都是在接见臣子,开会,审批各种文件,外出视察中渡过,一年到头都没个休息的时候。

古代王朝里的诸多皇室内的斗争,一方面是太子的位置不稳固而引发,而另外一方面则是皇帝和太子之间的权力冲突而引发。

皇帝害怕太子夺权,太子害怕被皇帝废除太子之位……这样的猜忌非常要命的。

而罗志学呢,则是干脆把事情都摆出来,早早就确定了嫡长子,并把这一条规矩完全确定为国策,后人不得改动……其次罗志学并没有把自家儿子当敌人一样防着,而是该培养就培养,给放权就放权,不会让太子过的太憋屈,只能长期当一个有名无权的太子,不至于喊出天下岂有五十年太子呼这种话来。

这一时期的太子罗戠,其实际权限是非常大的,超过了任何朝代的太子……完全能够独立自主的根据自己的想法处理诸多日常事务。

等到未来,皇帝和参务大臣之间,必定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达成一定的新平衡,相互牵制……而更进一步,未来出现君主立宪也是大概率的。

而罗志学并不排斥帝国的未来出现君主立宪……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挡无可挡,非要抵挡的话,那么整个皇室都会被碾压成粉碎,天下人都敢直接跳过君主立宪直接玩共和。

纵观人类历史,尤其是各国近代历史都能总结出来这种历史规律。

迟早都会来的事,无非就是早晚而已。

所以罗志学看的还是比较开的,他内心里认为,自家的罗氏皇朝能够维持几代人,百多年的实权帝制就差不多了,如果一两百年后发生变革罗氏皇朝还能维持君主立宪,虽然丢失了权力,但是依旧能维持荣华富贵的话,那么就是再好不过了。

如此,也算是他这个罗氏皇朝的开创者给子孙后代留下的礼物了。

反过来,如果他觉得自己死后无法维持这些局面,甚至有可能引发局势动荡,进而导致帝国崩裂的话,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亲手把罗氏皇族废掉,亲手引导帝国走向共和!

因为在他心里,大楚帝国比罗氏皇族更重要!

而大楚帝国,是他罗志学的帝国,不是罗氏皇族的帝国……这里头的区别是要区分开来的。

当然,这种最坏的情况不会出现就是了,毕竟他的威望实在太高,而罗氏皇族在社会各界里的名声还是挺不错的,得益于罗志学的个人威望,连带着民众对皇室的感官也非常好。

此外罗志学这些年从来不纵容皇室成员放纵,甚至为了保持皇室的神秘性,皇室成员平日里其实是不出现在公众面前的。

人们所熟悉的皇室成员,其实也就罗志学以及太子罗戠,顶多再加上一个太子的嫡长子皇太孙……他们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子,一个是皇太孙!

至于其他的皇室成员,外界其实熟悉的不多,甚至大部分楚国人连罗志学有多少个儿子都搞不清楚!

而一些成年,实际上也经常代表罗志学外出视察,慰问的皇子们,也几乎不会进行公开报道,民众所熟悉的不多。

这么说吧,大楚朝报,这份大楚帝国里最顶级,政治意味浓郁的报纸上,目前只刊登过罗志学以及太子太子还有皇太孙的照片,其他皇室成员,包括那些成年皇子们的照片都没有刊登过!

不可能出现传统朝代那样,是个人都能说出来二皇子最豪爽,三皇子学问最好,四皇子深受军方喜欢,五皇子有大财团支持这种情况……

大部分人们,甚至都搞不清楚罗志学有多少个儿子,更不说搞清楚除了太子外的其他成年皇子们在干啥,有什么优点,缺点了!

皇室成员在大楚帝国里,还是属于非常神秘的一群人,尤其是皇子皇女们,基本不被外界所熟悉。

因此民众们对皇室成员的整体印象就是:神秘,地位尊崇,和自己关系不大。

至于皇室好不好……都没接触过,甚至都没怎么听过,民众们也分不出来啊!

这并不是罗志学刻意想要达到的一个效果,一开始罗志学只是不想要让皇子皇孙们扰民而已,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让其他皇子们有不该有的夺位心思,因此严禁宣传部门报道,宣扬其他皇子的事迹。

报纸都不刊登相关消息,只靠口口相传的话,其实信息的流通是非常局限的。

在大楚帝国里,基本是个人都知道太子的相关情况,包括年龄,生日,相貌,身高这些基本信息。

甚至都知道太子的嫡长子皇太孙罗国暒的一些大概信息……

但是其他皇子皇孙们的信息就很少人知道了。

顺带一提,太子罗戠的嫡长子罗国暒,他的皇太孙名头,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皇长孙之类的名头,而是正儿八经的封号,此子在八岁的时候,就被罗志学册封为皇太孙。

罗志学不单单确定了嫡长子罗戠为自己的继承人,而且是直接把罗戠的嫡长子也确定为第三个继承人,进一步明确了嫡长制,彻底打消其他皇子们的念头。

也避免罗戠的其他儿子们有不该有的想法。

说起来,太子罗戠其实年纪也不小了,承顺六年出生的他,今年实际上已经四十七岁了。

其庶长子都快三十岁了……而太子妃所出的嫡长子,也就是罗国暒也有二十六岁了。

而罗国暒的教育和太子当年不太一样,没有走专门人教育的路子,而是在经过了皇家老师的小学以及初中课程后,就和其他皇子皇孙以及诸多大臣子弟所就读的‘皇家中学’就读高中,后续进入近卫军军官学院继续读书。

毕业后进入近卫军服役,担任近卫军第一枪骑兵团,也是当代大楚帝国里仅有的一个名义上保留的重骑兵团的团长,还领着近卫军准将军衔……

太子罗戠希望给他一个尽可能正常一些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和自己一样,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连个一起玩的同龄人都没有,从来都没有享受过什么是童年,学校生涯。

所以才会给他安排就读高中,军校,甚至让他进入近卫军服役……当然,这种服役也是名义上的,没人会真正让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子,去指挥大楚帝国近卫军里仅有的一个装甲车团。

第一枪骑兵团,虽然还保留着骑兵团名头,实际上也保留了大量的高头大马,有着一支大约两百多人规模的真正意义上的胸甲枪骑兵,不过这支骑兵连日常只充当礼仪任务,充当名义上的护驾骑兵卫队。

而第一枪骑兵团的主力部队,则是在前几年进行陆续改革,装备多款不同的装甲车,卡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车辆。

成为了一支拥有两百多辆各种装甲车,大量卡车和三轮车,总兵力大约四千多人的甲等战备装甲车团……这四千多装备装甲车,卡车,三轮车以及各种枪炮的近卫军将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枪骑兵团。

第一枪骑兵团可从来都不是什么花架子,而是自从成立以来就一直是维持甲等战略装备的近卫军王牌部队,同时该团也常年以混成营为单位,向海外派遣作战部队执行任务。

通过这种常态化的轮换作战,让第一枪骑兵团的将士们始终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战备水平以及具备相应的实战经验。

嗯,不仅仅第一枪骑兵团这么干,实际上其他近卫军或者陆军,海军都这么干……都是通过轮换派遣的方式,轮流把部队派往海外驻防,作战,避免大量兵力在本土长期驻防后失去实战经验,战力下降。

但是,第一枪骑兵团却是唯一的常态化海外部署的军队,常年都有一支大约千人规模的混成营在海外部署进行历练,并不断的进行人员轮换。

所以第一枪骑兵团的结构稍微复杂一些,他们的四千多人兵力里,金陵城外有大约三千人驻防,充当金陵城里最核心的驻防部队,皇帝一个专线电话打过来就能直接开着装甲车进城,镇压一切不服。

海外作战部署大约有一千人,也不固定部署,而是哪里有战事就调往哪里,所以几乎跑遍全球,以锻炼将士,吸取战争经验为主。

再加上一个两百多人,依旧使用战马马刀,穿戴礼仪性胸甲,主要用于充当仪仗队,从不上战场的重骑兵连……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枪骑兵团的这个骑兵连,它也不是纯粹的仪仗队,实际上人家是一支正儿八经的胸甲重骑兵连,也是所有大楚帝国各军骑兵都渴望进入的骑兵连。

这些看似仪仗队的骑兵,其骑兵成员都是从全军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近卫军,也会从陆军,海军等兵种里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所以,别看人家干仪仗队的活就以为人家是真正的仪仗队了……真有需要的话,人家是能拔出马刀,分分钟给你来一场骑兵冲锋的,也都擅长使用骑枪进行马背上的射击,或者下马步战。

这些骑兵,都是骑兵里的佼佼者!

想要入选这个第一枪骑兵团里仅存,也是帝国里仅存的重骑兵连,不仅仅要求骑兵能力出色,而且还对背景出身,日常言行都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甚至背景出身以及言行等要求,是超过了对能力的要求。

这个骑兵连,乃是大楚帝国里仅有一支需要通过军情司,内务科,宫务厅侍卫处多重审核,每一个队员的调入都需要陛下亲自核准,如此才能够进入服役的部队。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个重骑兵经常出现在陛下,太子面前,重大场合里充当的是护驾卫队角色……必要时候带着陛下骑马跑路。

这么说吧,他们的马刀最近的时候,距离天子只有三五米。

不通过严苛的审核,是别指望进入该骑兵连了。

该骑兵连的人员挑选标准,实际上各方面的标准和那些御前侍卫们是差不多的……

至于说以后嫡长子制度下,会不会出现幼主,庸才……那是肯定会出现的,但是罗志学搞出来的参务制度以及军务制度,又不是白看的……这两种玩意除了集中皇权这个主要作用外,也是能够让帝国维持稳定的运转。

毕竟……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够和罗志学如此强势,能够让所有参务大臣都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去留。

当没有了彼此间的猜忌,当太子清楚自己迟早都能登上皇位的时候,很多事情自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空间。

当然了……罗志学能够这么做,那是因为他对自身有着绝对的自信,他有足够的威望压下太子任何不该有的想法,并继续坐镇把控大方向。

太子罗戠,和诸多朝代里的太子只有一个名头,但是并没有掌控多少实际权力不一样。

至于后人会怎么做,是不是也能和他这样爽快的放权,让太子掌控大权……这就要看后人的本事以及心胸了,反正后人的事他也管不了。

他所希望的只是嫡长制的制度能够尽可能的延续多几代,让帝国维持高层的稳定,不至于动荡。

只要帝国内部高层不乱,没有浮出水面的皇室内斗,那么就动摇不了帝国的根基。

承顺四十年,太子罗戠暂时脱离行政机构,前往军方各部观政,参与指挥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承顺四十二年,太子罗戠进入御书房参务院观政,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大楚帝国最高级别的权力机构“参务院”,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一个编外的参务大臣,开始分管多项事务。

阅读老子就是要当皇帝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08804.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