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大宋有匪

第135章谋立军纪

  • 作者:带刀暖男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1-30 21:26:15
  • 字数:6696字

王庆一想就头疼,大宋最强的军团也就是三战气。而梁山,梁山现在连一支双战气军团都没有,战力全是靠武魄高手在撑着。说白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他还想和金军碰一碰,就这样的战力对比,怎么碰,拿鸡蛋碰石头么。

正月,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改元收国,更名。金完颜亲自带兵攻打黄龙府,进临益州,州人走保黄龙,完颜取辽余民以归。

于是大辽遣骑二十万、步卒七十万戍边。辽帝耶律延禧率兵趋达鲁古城,次宁江州西。不久,辽帝下诏亲征,遣僧家奴持书约和,斥金主旧名,且使为属国。

政和五年的大宋,依然是风平浪静,歌舞升平。可是在雁门关外,大辽境内,烽火已连天!

这一战若真的是二万击溃七十万,那么毋庸置疑,金军肯定拥有五战气军团。

辽国局势已近崩坏,各地百姓纷纷起义。其中最强者,当属饶州渤海人古欲,此人自称大王,聚步骑近三万余人,辽派萧谢佛留领兵镇压,被古欲击败。四月,辽国南院副都部署萧陶苏斡亲为都统,领兵镇压。两军激战,萧陶苏斡大败亏输,古欲兵势达到了鼎盛。

趁着辽金死斗,无暇他顾,童贯遣军分出湟州与会州,自领中军驻兰州,为两路声援。在古骨龙,宋军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当然,这是拿金军作对比。单从国内来看,梁山隐隐有成为绿林龙头之势,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各处官军抱残守缺,水泊前,无人敢近傍半步。

历史惯性强大异常,编年上的大事,一一被印证了,最多是月份和日子有出入。

王庆向下看去,这一年最大的事,莫过于九月份的护步答岗之战。

阳谷县劫法场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天下。

这一战,各方出动了大量的武魄凝形高手,甚至出现了两位武魄入玄强者,其声势为近五十年来所未有。

其实在国战中,会有更多高手出战,但强者混在数以万计的军队中,并不显得那么突出。至于两边强者的碰撞,往往一场战斗就能交锋一个回合。随着战争形式的变化,国战中已很少有人会在阵前斗将了。茫茫乱军之中,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还想挑选对手?做梦呢。

二月份,朝廷诏令童贯领六路边事,一时风头无两。

这些人多是赤条条的光棍汉,基本上都没有家眷累身。他们热衷于好勇斗狠,一日不争斗,浑身都难受,精力充沛无比。

王庆想得很简单,身体素质出色的,编入行伍。身体较弱的,分配到各部门做工。建设中的梁山,最不缺的就是工作岗位了。

现实是,这些人对劳动缺乏足够的耐心,一门心思削尖了脑袋要进军队。修路也好,盖房也好,纺织做工也好,他们根本不屑为之。他们宁可在军队当一个大头兵,也不愿去施工队当工头。

自愿上山落草的人里不可能有善茬,天天一个不服两个不忿的,为了一句口角不惜打得头破血流。这种暴力冲突此起彼伏,一众头领为了平息事端,忙得焦头烂额。

军规军纪的制订,赏罚条令的chu tái,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王庆在处理完丐帮的事后,一直都在忙这件事。

后世的军纪,很难套用在山寨里。像什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种事就算正规军也不可能做到。梁山上下都是山贼,能够做到令行禁止,不随意奸、淫掳掠,就十分好了。单是这两条,九成的宋军都不可能做到。岂不闻,贼过如梳,兵过如篦?

但是军纪又不可不明,军队若是一盘散沙,高手再多又有何用呢?

王庆思前想后,觉得还是戚继光的军纪比较适用。冷兵器时代的名将兵书,王庆读过孙子、吴子、三韬六略,多偏理论。实践性比较强的,当属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且戚继光是大明中叶的将领,军事思想与王庆更契合一些。

当然,明与宋毕竟不同。在戚继光的军事战术里,火铳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这个时代别说火铳,鞭炮都没处寻,故而要作很大的改动。王庆也想过,是否可以用手弩替代火铳,便让刘慧娘试制了几把,单兵威力尚可,想在军阵里替代火铳,则略显不足。

因此,王庆并没有把戚继光的两本兵书拿出来,仅仅借鉴了其中的军规军纪。抄写之后,发给王进、林遵等人阅读,随后开会讨论。

诸将阅后,尽皆大惊。没想到一向讲义气好说话的寨主,竟拿出这么一份魔鬼军章程来。

戚继光军纪之严,恍若魔鬼一般,动不动就要斩立决。

临阵诈称疾病者,斩。临阵抛弃军器者,斩。埋伏作战,遇贼人不起以及起早者,队长斩,士兵捆打。临阵退缩者,允许甲长割兵耳,队长割甲长耳,哨官哨长割队长耳,把总割哨官哨长耳。收兵回营,查无耳者,斩。一人退却则一人被斩,全队退却则队长被斩,队长战死而全队退却则全队被斩。不服长官者,做不到令行禁止者,杀平民冒功者,奸**女者,斩斩斩!

行军途中擅自离队尿遁者,割耳;喧哗说话者,捆打四十。训练也还有考核,凡成绩在中下的,捆打;逃兵同队之人各自捆打……

这个军纪,放在戚继光军中是行得通的,因为每一个士兵都是他亲自挑选的。选的都是身强体壮的老实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绝无二话。

王庆就是一山贼头子,不可能像戚继光一样四处选兵。且宋人与明人不同,再老实也是有限度的。王进表示,这军纪一旦公布,一大半喽得自切手脚逃兵役,大伙嘴上说给寨主当牛做马万死不辞,只是表示恭敬,可不是真的要去做牛做马。

“太严苛了。”连一向爱讲军纪的林遵也大摇其头:“且太繁杂了,这也要斩,那也要打,咱们毕竟是贼,弟兄们上山入伙是求个快活,不是来受活罪的。这军规军纪一旦颁布,各营都要哗变,依我之见,还是再斟酌斟酌吧。”

休说诸将,就是李诫和刘益也都持反对意见。

李诫语重心长的说:“寨主啊,大宋的军队,确实是没什么纪律,贼过如梳,兵过如篦,你想改变这是好事,我们也希望梁山军能军纪严明。但凡事不能矫枉过正,用力过度的话,怕是会适得其反。”

刘益更直接一点:“寨主,你颁布这号令,是打算做样子邀人心,还是真个要令行禁止?”

王庆被他问得郁闷了:“我就一山贼,做样子给谁看?军规一旦颁布,那肯定是要人人遵守的。”

“既如此,得大改,把那些繁琐的东西全都去了。”刘益一本正经的说;“可别怪老夫没事先提醒,军纪过严,那是会激起兵变的。我宋人闲散惯了,你要拿人当秦卒使,当心崩碎你一嘴的牙。”

王庆无奈之极。

都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可当所有人都说不行,只有他自己觉得可行,那么错的多半是他自己。

就算这是真理,当所有人都反对时,它就是错的。自古以来,再雄才大略的du fu,都没个好下场。

想了想,改吧。

如果按照明朝戚继光的选兵标准,这群绿林全部都得落选。但是大宋缺乏血勇之气,这伙绿林敢杀人放火,起码胆气是有的。以军纪束之,赏罚励之,良将统之,不敢说练成铁血强军,总比地方上的官军要强一些。

到五月份,陆续上山的有五千之众,其中有三千余人有过绿林的经历,余者多是些居无定所的流浪汉。

法场一战,出现了大量一对一的单挑,武林名宿陨落了不少。最震撼的,莫过于方七佛单挑孙安。一个是北丐帮帮主,一个是明教,俩人拼得两败俱伤,生死不知,有人说一招就定了胜负,也有说二人斗了五百个回合的,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对于江湖人士来说,高手单挑是永不过时的谈资。不久,方腊、田虎联手洗荡了阳谷县,给这场大厮杀结了一个血淋淋的尾。

王庆坐在书房,翻阅着手里的大事年表。这是他根据脑中记忆,撰写的一份编年大事年表,这东西是绝密的,没有第二个人看过。

天下震怖!

无论中间过程如何,梁山成功救走陈广是不争的事实。这使得梁山泊收获了巨大的名望,群雄声价水涨船高,投奔山寨的绿林络绎不绝。

王庆对投山的绿林来者不拒,并不因品行恶劣就选择拒之门外。这些刀口舔血的人物,放在外面全都是社会的隐患。比起关门宰客的黑店,这些人具有更强的流动性、随机性,抢完就跑,杀了就走,并不在一处停留许久。而宋朝通讯手段落后,当官的往往自扫门前雪,只要劫匪出了自家辖区,能推倭就推倭,能扯皮就扯皮,两手一摊,再不去管。更恶劣的是,许多官员连门前的雪都不敢扫、不愿扫,黑道气焰一再助涨,致使盗贼多如牛毛,良善不得安生。

完颜复书:“若归叛人阿疏,迁黄龙于别地,然后再议”。

金军进逼达鲁古城,辽军大败,天下震动。

阅读大宋有匪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1838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