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情感 > 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 150 章 第 150 章

  • 作者:冉珏儿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1-12-09 07:17:33
  • 字数:20084字

“娃子,你干啥啊?”可把李师傅给吓坏了。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敢碰,这要是一个不好,可是要出大问题的,汽车是厂里公共财产,不是属于个人的。

“李师傅不用担心,我就看看,不乱碰。”沈卫民淡定的安慰,手上其实已经上扳手和钳子了。

“李师傅,能成吗?”眼看着过点,离的最远的农机厂工人先忍不住了。

“等我上了螺丝,试着打打火,”李师傅没有夸海口。

这年头大物件金贵,会开车的在少数,会开车十之九成都会修车,大问题可能不成但小问题能成。早上还算凉爽,等着坐车的三五相熟聚在一起聊天,沈卫民谁都不认识,只能倚着老榆树等着。

“不是什么大问题,”沈卫民卷起袖子,在地上捡起扳手和钳子,仰躺钻到车底下。

“没,今儿去县城有点事。”沈卫民站起来

李师傅不再说什么,上车打火。

“叔,递给我一把活口。”

沈卫民皱眉,爬上车熟练的熄了火,“别烧坏了发动机。”

“是发动机的问题?”李师傅知道有问题,简单修一修还行,沾发动机这样的零部件,他是不碰的。

李师傅递过去才发现不对,不就是看看,怎么还用到活口了?

沈卫民打开地盘,拿着本就搁在车底的手电筒照了照,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朝李师傅要了衬套螺丝,把原来磨损严重的换下来,接着都给原样装了回去,这才从车底爬出来。

就这一会儿功夫,沈卫民已经满头大汗。一是李师傅催的急,二是因为他身子虚,着急之下不免心慌,还有就是天气原因,现在太阳还不算毒辣,但是到底是夏天,凉快不到哪去。

火是打着了,声音却不对,“嗡嗡嗡”异响。李师傅皱眉下车,左右瞧瞧却不知道是哪的问题。

众人上车,纷纷打听这车是谁修好的,李师傅不揽功,指了指沈卫民。

众人又夸沈卫民,沈卫民笑着说自己只是纸上谈兵,这次只是侥幸成功,找准病根了。

等人都上车,发车。

“娃子,你考学了吗?”李师傅问道。

“落榜了。现在是无头苍蝇,留在家里种田,一没力气,二没经验,比不上村里熟练好手。这不正去找我们老师谈话,看自己以后能做点什么。”沈卫民深叹了口气,语气非常无奈。

“你是高中生,就你修车这门手艺,好好打磨打磨,进厂就算当个临时工,也能养活自己。”李师傅不无艳羡,要是他儿子有这个手艺,他做梦都能笑醒。天才一秒钟就记住:(

“那承李叔吉言,要是真成了,下次坐车的时候我给大家发喜饼。”沈卫民笑着接了大家的祝福。

这年头强调大家亲如一家,看到年轻人大大方方还是乐于助人的性子,大家都喜欢,纷纷表示都等着呢。还有的提供信息说自己厂里招高中生。

沈卫民赶紧顺杆问了两句,就算是需要一份工作,就算他能接受去纺织厂当男工,但人家限制户口。

没治!

沈卫民一路坐到县城,和李师傅告别后,转身走向学校家属院。县高校长陈学义和沈爹是一个战壕里走出来的战友,当初沈爹比人资历还高,但是伤病无情,只能回家。陈学义坚持到了建国,因为学历算高,接管了县高。

过命的交情,又没有什么利害关系,两家偶尔走动。

原主心比天高,第一次高考失利后,正值池县农机厂新建厂,陈校长就提议他去考考,原主一句“我要考大学,你别耽搁我前途”把人给堵了回去,自那后陈校长再没单独和他说过什么。

之后沈卫民才知道,那是农机厂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面向全体招工,之后就限制城镇户口工人家庭了。

所以说不成器的人就连选择都是不成器的。

沈卫民这次来没有告诉沈爹和李招娣,自然没有带伴手礼,一来想试探试探陈校长态度,二来他自己做的孽当然自己扛着。提着从供销社买的一包桃酥,沈卫民一路上了家属院三楼,敲了敲红漆木门:“陈校长在家吗?”

开门的是个齐耳短发的妇女,眼睛很厉,龅嘴,眼睛上架着眼镜,此时微抿着嘴唇,看上去很不好惹。“曲老师,我找校长有点事。”沈卫民说明来意,此妇女名曲静,陈校长的妻子,学校有名的“三八阎罗”。

曲静眼眸下垂,看了眼沈卫民手中提着的东西,眼尾勾起,有些嘲讽,“老陈,有学生来找你。”说罢也不管沈卫民,自顾自回了屋里。

“谁啊?”陈学义走出来,衬衫长裤温文儒雅,他手里拿着最新的报纸,看到沈卫民稍稍诧异了下,“你怎么来了?”

沈卫民在门口地垫上蹭了两下鞋,进屋,把桃酥放在茶几上,“有点事情要请教校长。”

“哦?”陈学义挑眉。

“校长,我来是想问问,您知不知道现在县城各工厂有没有地方招工?”沈卫民坐在沙发上,双腿并拢,肉眼可见的拘谨。

招工信息一般都是厂内或是熟人才知道,外人根本不清楚。陈学义当过兵,池县内三大工厂里都有他的战友,要不然沈卫民也不能过来这一趟。

陈校长抬头,“你不是要考大学,怎么突然改变志向了?”

这就是明知故问了,就原主那个成绩还想考大学?除非日夜苦读,还能拼一拼。但看原主哪有努力的样子,没有天赋还不努力,考大学?做梦更快。

“我准备响应号召,把我无限的精力投身到无限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去。”沈卫民积极表态。

陈校长诧异的看了眼沈卫民,他本不想搭理,又想起昨儿下午老伙计过来说的话,“你这次是来着了,机械厂食堂大师傅召学徒,要不你去试试。”

虽然小胳膊小腿,但是锻炼几年应该不成问题。按说有这样的机会都是先介绍自家人,毕竟食堂是个肥差,有工资拿,还能吃饱。但是学徒要求年纪,身边合适的就少了,还没等出去问,这就有个上门的,全当给沈老哥一个面子,让他去试试,最好知难而退。

沈卫民赶紧表示要去,他现在急需进厂,干什么活都是次要的,进去后再想办法换就是了。

陈校长蹬自行车载着沈卫民,到了机械厂。

刚走到机械厂门口,就看到一群身穿厂服的男人正对着一辆56八轮货运车愁眉不展,离老远都能闻到汽油味。

沈卫民没当回事,跟着陈校长往前走。

听到有人叫他,沈卫民抬头,看到往这边跑的李师傅,“叔?”

“跟我过来。”李师傅把他拉到大车旁边,“这就是我说的那个高中生,我费劲整了半天,人家五分钟就给我把车修好了,要不要叫他看看?”

这样说来,徐队长认为小儿子不能独当一面,一直压着,也不是全无道理。

“有人找我帮忙写几个字,”沈卫民分给徐新华一个包子。

“刚刚秦志峰说明天回,今天自由行动,你有什么地方想去吗?要不跟我去看望师公?”

徐新华口中的师公是他爹徐进山的师傅,因工作调动到了省城。昨天路上徐新华还说他爹专门叮嘱他,要是有余闲就过去看看,老爷子这个月七十大寿。

沈卫民当然摇头,“我跟你一起去百货大楼,之后我自己逛逛。”

“行,”徐新华三两下把包子咽下去。不过他罕见的操起了做哥的心,想着在分开的时候把沈小民送回机械厂来,好过他走丢了。

省机械厂没建在省城市中心,离得还不近,要不然徐新华也不用这么早就赶过去。这周边都是工厂,机械厂、纺织厂和鞋厂,规模还都不小,少的都有一两千人。大都住在周边街道,因此,周围百货大楼,供销社,电影院还有公私合营的饭店和副产品铺都有。

省城比他们县城要大要繁华,不过对沈卫民来说,这还不够看,从始至终也没露出惊讶。两人走进百货大楼,明明穿的干净立整的,短袖衬衫直筒裤,母亲牌布鞋,却从头发丝到脚底跟都透着朴(土)素(气),站在这里总觉得自己埋汰。

就是神经大条如徐新华注意到别人若有似无的视线,都觉得有些羞愧,回头看沈卫民却全然不觉得似的。

“卫民,你要买什么?”徐新华问。

“没什么必须的,先看看再说。你买你的,不用在意我。”

省城物价比下面市县要高出一些,同样品类也更多,很多东西县城根本看不到,不过他现在不是想买都能买的身家,没票钱也不够。还是一会儿去外面看看吧。

徐新华最终买了两包点心,和一斤六两熟食,就准备离开了。离开前还琢磨着要把沈卫民送回去,沈卫民无奈,保证了好久自己认识路才把人送走了。

沈卫民买了两盒万金油,这玩意儿用途广泛,谁都能用,最实用了。

走出百货大楼,沈卫民在附近转了转,电影院门口站着的男男女女,中间恨不得能再插个人,脸上的羞涩离老远都能感受的到。

再往前走,七拐八拐的,不知怎么就拐到了一个小市集上。

沈卫民看了看,大都是农副产品,鸡蛋、自种青菜、自制扫帚自编竹筐更是连着好几家,交易方式有以物易物,也有以钱易物的。沈卫民问了问价格,不要票的情况下,价格几乎与百货大楼供销社持平。

沈卫民买了一个竹篓背着,开始整条街扫荡。鸡蛋五分钱一个,沈卫民包圆,被老大娘饶了一毛钱。另外还买了一只老母鸡,一兜苹果,一兜洋柿,几个水蜜桃。蔬菜什么的,他家自留地就有,蘑菇对他家来说也不是稀罕物,其他好像没什么好买的。

别看沈卫民洋洋洒洒买了一大堆,也不过花了十几块,这年头钱是真值钱。找个人少的地方,沈卫民拽了把麦秸放进背篓,里面的东西则被他扔进了空间。

走到街尾,发现这是个死胡同,沈卫民正准备往回走,却发现最里面的小巷里还摆着摊子。沈卫民拐进去,竟然是布和鞋子?

怪不得刚刚进去出来的那些人走得时候都弓着身子,鬼鬼祟祟的样子,原来是心虚。虽然现在还没有明令禁止买卖,但是国家经济政策在那摆着,并不提倡自由倒卖。不过什么时候总有那么几个胆大的,敢为大家不敢为。

“兄弟,看鞋?这些虽然是鞋厂的瑕疵品,却都不妨穿。”摊主压低声音推销。

沈卫民捡着看了几双,完好无损,根本看不出哪里有瑕疵。

“多少钱。”

“四块五一双。”

那确实是不贵了,池县供销社一双七块还要票,刚刚在百货大楼看到的还更贵些,八块钱也要票。

沈卫民瞧了瞧,鞋子尺码都全,他挑拣了三四双放在自己跟前,“老板,我多要几双,你饶我点?”

“小兄弟,这……我们也不是倒卖,是给厂里买,自己说了不算。”摊主笑着说道。

沈卫民放下手里的鞋,抬头似笑非笑看向摊主,“替厂里卖?我们机械厂没有副产品,不大清楚瑕疵品处理办法。等过些日子见到你们工会的李干事,再仔细问问?”

替厂里卖?说的好听,不说这打着处理瑕疵品的名义卖好货的举动,就说他们窝在这最里巷的举动,就不合乎常理。

摊主顾不上细想,就知道自己碰到硬茬子了。

其实摊主是有疑虑的。大厂里工会权重大,平常替工人发声,工人们入职升职,逢年过节各项福利都是他们说了算,一般不会有人上赶着得罪他们。不过,这工会工人都是坐办公室的,通常穿着体面,眼前这个小年青虽然长得好,穿着打扮可不像是工会的干事。

但是,沈卫民太淡定了,被盯着连眼睛都不眨的。

摊主摆了摆手,笑容殷切了三分,“没想到遇到兄弟厂的工人了。这样,我给小兄弟你拿内购价,如何?”

说着摊主比了个手势。

“那感情好,”沈卫民本就是胡诌,当然不会抓着不放。瑕疵品的内购价十分之便宜,沈卫民看着尺码捡了四双,然后递过去一张大团结。

摊主把鞋用油纸包包住递给沈卫民,“小兄弟,这要是被百货大楼和供销社知道,下次可就没这好事了,要是有人过问……”

“我不会多嘴。”

“那李干事……”

“我今天没来过这,什么都不知道。”沈卫民把鞋子扔进背篓。便宜得到了就行,其他和他有什么关系。

摊主这才松了一口气。

沈卫民又去旁边摊子买布,在鞋摊老板的帮忙下也拿到了所谓内购价,沈卫民不客气的挑深色拿了半匹,被摊主用麻袋包了起来。

沈卫民交了钱,抱着布往外走。

在没人的地方把布扔进空间,沈卫民甩了甩发疼的胳膊,松了一口气。

之后,沈卫民又买了一块野猪肉,价格稍高,但是因为不要票,也算是赶上了。

做完这一切,也到晌午了,沈卫民随便拐进一家饭馆,叫了一碗素汤宽面。爽口的清汤,细滑劲道的手擀面,配上两片清脆腌萝卜,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回到机械厂的时候,正值午休,厂区内很安静。

沈卫民午觉睡的沉,和早上一样是被喊醒的。仓库来通知他们可以去装车了,这是正事,沈卫民没什么好说的,他取了钥匙,把车开到仓库门口。站在一旁看工人们装车,除了记录,每装一箱,他还都做个记号。

仓库里的搬运工看的稀奇,“像你这么认真的小伙子可少见。”

沈卫民不置可否,凡事多注意点总没错。

徐新华天黑才回来,一脸苦相。“都说了我明天还得开车,还一直劝酒,真是……”

“你喝了?”沈卫民皱眉,现在酒度数都高,后劲儿足,徐新华要是来个宿醉,回家路况又不好的情况下,他可不敢让他摸方向盘。

“当然没有,我爹定了规矩开车前一天绝对禁酒。”徐新华说的理所当然。

还晓得轻重,不错。

突然,走廊上传来霹雳乓啷的响声。

两人摸不着头脑,打开门,就看到喝的醉醺醺的秦志峰正在走廊上狂吐。风吹来,送来一股令人不适的味道,沈卫民面无表情的甩上了门。

没多久,就听见对面开门,接着是几个同事的埋怨声。

“三柱子成工人了!”

李招娣这句话就像是一颗惊雷直挺挺砸向众人。除了几个小的还在外面疯跑,都聚过来了。

“咋回事?”沈爹激动的问道。

其他人也都赶紧支棱起耳朵听着。

沈卫民:“就是个临时工,不用太激动……”

话没说完,被李招娣“爱抚”的拍了膀子,沈卫民立刻坐正,“后天早上去机械厂报到,十点跟车去省城,大后天回来。”

“是好事,好事啊,咱们沈家老祖宗显灵了。”沈爹很激动。

李招娣翻了个白眼,那是她老儿子争气。“长生,你明天抽空再给三柱子看看,”她最担心的是老儿子的身体受不受得了。

李长生点头,“姐,你放心。”

“麻烦长生兄弟了。”沈爹回过神来道谢。

“二哥说什么话,都是自家人。”

李招娣站起来把人往外推,“都别站在这了。新乾,快领长生去堂屋,我再多炒两个菜,你们哥俩好好喝两盅。”

“长生,走走走。”沈新乾拉着李长生,他高兴着哩。

男人们心粗,李招娣这么一说,都堂屋等着吃去了。这会儿都高兴的厉害,他们沈家出了个工人。

倒是李娟子走在了最后,瞄着地上堆着的东西,眼神闪烁。

沈卫民没空注意谁的小心思,他伸了个懒腰,想着自己是先洗澡还是先吃饭。就见李招娣又回来了。

“娘。”

“你没骗我和你爹吧?”李招娣压低声音问道,她想了又想,觉得自己刚刚还是草率了,她老儿子……就成工人了?怎么这么不叫人相信。

沈卫民:“……”瞧瞧这风评,说句话连亲娘亲姐都不带相信的,他沉默的从兜里掏出工牌,递给李招娣。

工牌上盖了钢戳,货真价实。

李招娣摩挲了两下,又给儿子塞了回去,“把地上的东西收拾收拾,去堂屋陪你大生叔说话。”

说完爬起来,风风火火出屋去了。

沈卫民愣愣应了一声,……果然地位上升只是一瞬间。

李招娣是真心感谢李长生,为了招待他专门炖了鱼,这算是硬菜,本来想着再凑两碟下酒菜,也算体面了。现在突逢喜事,李招娣临时决定再加两个菜。

沈秀割的肉很肥,正适合熬猪油,在锅里添半碗水,小火慢熬,临了拿笊篱把油渣捞出来。凑着油锅抄豆角,在出锅前放入油渣,不要太香。

从缸里拿出下晚晌刚从在自留地摘来的黄瓜,白嫩嫩的还挂着刺儿,三两下拍碎,洒上葱姜蒜末,泼一勺热猪油。最后把葱油饼切块摆在盘子周围,可以说很讲究了。

吩咐沈大妮把菜端上桌。李招娣又往锅里加水,想着今天是好日子,咬咬牙,拿了半碗白面出来和面疙瘩。

几个小的回家的时候,满院子飘香,馋的凑到厨屋门口,眼巴巴的望着锅台流口水。沈宏文眼睛往堂屋偷瞄偷瞄,到底没敢往上凑,他娘在还好说,他娘不在他奶可不好对付。

沈爹明显高兴坏了,拉着李长生有说不完的话。李长生话不多,不过凡是沈爹让的酒,他一个没推,看的沈卫民一愣一愣的。

旁边沈大柱沈二柱拉着沈卫民打听机械厂招工的事情,沈卫民捡着能说的说了几句。不过多数时候,都安静坐在那里听沈爹讲古。

原主小时候那些个糗事,从沈爹口中说出来十分好笑,但在原主记忆中其实没这么欢快的,起码从局外人的角度看来多数时候是有些讨人厌的。这大概是因为沈爹是从父亲角度看事情的原因?

李招娣的手艺好,再加上这次原材料好,满桌子香味扑鼻,让人不自觉分泌口水。沈卫民夹了几块炖鱼,肉质细嫩,刺儿绵软。豆角里的油渣嘎嘣脆,香的啊!

沈大柱沈二柱刚开始还陪着说话,现在连话都不说了,就闷头苦吃。

整个沈家沟,只有大队长吴和平有一只怀表,是前年公社给优秀生产队的奖励,作为是村里唯一掌握时间的人,上工、下工、他都会敲锣唱号提醒。除此之外,看时间纯靠猜。

约莫十点,才各自散了。

沈爹虽然坚称自己没醉,不过走路深一步浅一步,吓人的很,李招娣赶紧把他扶屋里去了。沈大哥沈二哥上一天工,吃饱喝足,现在满脸疲惫。

送大生叔回去的消息,就落在了沈卫民身上。

虽然李长生坚称可以自己回去,但沈卫民哪敢?他可比沈爹喝的还多。

李长生走得很稳当,平常就不多话,现在更是直接沉默了。沈卫民也不多嘴,就在他身后一步跟着,一路送到他家门口。

李长生没有让他进门,站在门里嘱咐他:“回吧!”

“大生叔你早点休息。”沈卫民慢慢往家走。

回到家,堂屋还亮着光。沈卫民想告诉爹娘一声自己回来了,走近还没开口先听见老两口正说话。“知道了,知道老儿子出息了你高兴,消停点吧。”李招娣语气很无奈。

“我就是走了也不担心了,我没大本事,不能让你过好日子,还累得老儿子跟着受罪。”沈爹确实喝多了,说话都大舌头了。

这话,李招娣没回。

“我还怕他连累卫国,我儿子活到现在沾的是你前边留下儿子的光,我心里难受。”

“说什么混话呢,你没把卫国当成儿子?当初就那一个当兵名额都给他了,他感激你一辈子的。”李招娣低声说道。

“那不一样。”

“哪不一样了?”

“就是不一样。”

沈卫民轻轻笑了笑,扣手敲门,“娘,我回来了。”

“洗洗睡去吧,娘给你冷了水,放在你床头了,记得喝。”

“知道了。”沈卫民应了一声。

西屋李娟子侧耳听着外面说话,又看了看睡的呼噜呼噜的男人,伸手捣了捣,见没动静,又伸手捣了捣。

“你干啥啊?”沈二柱不耐烦。

“三柱做工人了,你就没有什么想法?”李娟子声音很轻,“三柱身体不好,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我觉得干不了长远。”

“我能有什么想法?三柱高中毕业,进去才是个临时工,转正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再说就是厂里允许接班,那也是大毛的,有我们什么事。”沈二柱说着又发出了鼾声。

李娟子瞬间失语,她开始哭,怕身边人听见用手狠狠捂着嘴。

……都是她的错,她不能给男人留后。

沈卫民认真看了对方一眼,确定对方没有在说笑,才反应过来刚刚他走的时候说的那些话,小伙看似答应了其实根本没意识。

这样说来,徐队长认为小儿子不能独当一面,一直压着,也不是全无道理。

“有人找我帮忙写几个字,”沈卫民分给徐新华一个包子。

“刚刚秦志峰说明天回,今天自由行动,你有什么地方想去吗?要不跟我去看望师公?”

徐新华口中的师公是他爹徐进山的师傅,因工作调动到了省城。昨天路上徐新华还说他爹专门叮嘱他,要是有余闲就过去看看,老爷子这个月七十大寿。

沈卫民当然摇头,“我跟你一起去百货大楼,之后我自己逛逛。”

“行,”徐新华三两下把包子咽下去。不过他罕见的操起了做哥的心,想着在分开的时候把沈小民送回机械厂来,好过他走丢了。

省机械厂没建在省城市中心,离得还不近,要不然徐新华也不用这么早就赶过去。这周边都是工厂,机械厂、纺织厂和鞋厂,规模还都不小,少的都有一两千人。大都住在周边街道,因此,周围百货大楼,供销社,电影院还有公私合营的饭店和副产品铺都有。

省城比他们县城要大要繁华,不过对沈卫民来说,这还不够看,从始至终也没露出惊讶。两人走进百货大楼,明明穿的干净立整的,短袖衬衫直筒裤,母亲牌布鞋,却从头发丝到脚底跟都透着朴(土)素(气),站在这里总觉得自己埋汰。

就是神经大条如徐新华注意到别人若有似无的视线,都觉得有些羞愧,回头看沈卫民却全然不觉得似的。

“卫民,你要买什么?”徐新华问。

“没什么必须的,先看看再说。你买你的,不用在意我。”

省城物价比下面市县要高出一些,同样品类也更多,很多东西县城根本看不到,不过他现在不是想买都能买的身家,没票钱也不够。还是一会儿去外面看看吧。

徐新华最终买了两包点心,和一斤六两熟食,就准备离开了。离开前还琢磨着要把沈卫民送回去,沈卫民无奈,保证了好久自己认识路才把人送走了。

沈卫民买了两盒万金油,这玩意儿用途广泛,谁都能用,最实用了。

走出百货大楼,沈卫民在附近转了转,电影院门口站着的男男女女,中间恨不得能再插个人,脸上的羞涩离老远都能感受的到。

再往前走,七拐八拐的,不知怎么就拐到了一个小市集上。

沈卫民看了看,大都是农副产品,鸡蛋、自种青菜、自制扫帚自编竹筐更是连着好几家,交易方式有以物易物,也有以钱易物的。沈卫民问了问价格,不要票的情况下,价格几乎与百货大楼供销社持平。

沈卫民买了一个竹篓背着,开始整条街扫荡。鸡蛋五分钱一个,沈卫民包圆,被老大娘饶了一毛钱。另外还买了一只老母鸡,一兜苹果,一兜洋柿,几个水蜜桃。蔬菜什么的,他家自留地就有,蘑菇对他家来说也不是稀罕物,其他好像没什么好买的。

别看沈卫民洋洋洒洒买了一大堆,也不过花了十几块,这年头钱是真值钱。找个人少的地方,沈卫民拽了把麦秸放进背篓,里面的东西则被他扔进了空间。

走到街尾,发现这是个死胡同,沈卫民正准备往回走,却发现最里面的小巷里还摆着摊子。沈卫民拐进去,竟然是布和鞋子?

怪不得刚刚进去出来的那些人走得时候都弓着身子,鬼鬼祟祟的样子,原来是心虚。虽然现在还没有明令禁止买卖,但是国家经济政策在那摆着,并不提倡自由倒卖。不过什么时候总有那么几个胆大的,敢为大家不敢为。

“兄弟,看鞋?这些虽然是鞋厂的瑕疵品,却都不妨穿。”摊主压低声音推销。

沈卫民捡着看了几双,完好无损,根本看不出哪里有瑕疵。

“多少钱。”

“四块五一双。”

那确实是不贵了,池县供销社一双七块还要票,刚刚在百货大楼看到的还更贵些,八块钱也要票。

沈卫民瞧了瞧,鞋子尺码都全,他挑拣了三四双放在自己跟前,“老板,我多要几双,你饶我点?”

“小兄弟,这……我们也不是倒卖,是给厂里买,自己说了不算。”摊主笑着说道。

沈卫民放下手里的鞋,抬头似笑非笑看向摊主,“替厂里卖?我们机械厂没有副产品,不大清楚瑕疵品处理办法。等过些日子见到你们工会的李干事,再仔细问问?”

替厂里卖?说的好听,不说这打着处理瑕疵品的名义卖好货的举动,就说他们窝在这最里巷的举动,就不合乎常理。

摊主顾不上细想,就知道自己碰到硬茬子了。

其实摊主是有疑虑的。大厂里工会权重大,平常替工人发声,工人们入职升职,逢年过节各项福利都是他们说了算,一般不会有人上赶着得罪他们。不过,这工会工人都是坐办公室的,通常穿着体面,眼前这个小年青虽然长得好,穿着打扮可不像是工会的干事。

但是,沈卫民太淡定了,被盯着连眼睛都不眨的。

摊主摆了摆手,笑容殷切了三分,“没想到遇到兄弟厂的工人了。这样,我给小兄弟你拿内购价,如何?”

李师傅却不信,这娃子才多大,第一次上手能这么镇定,这还是学到家了啊。

“众位上车吧,车好了,”李师傅唤道。

“叔,你上去打打火,应该是行了。”沈卫民从兜里实则是从空间里抽出一张纸,擦了擦手上的机油。

为了活着,现世的沈卫民什么都干过,修车更是,先跟着师傅学了两年,后面又开了八年大车,在修车事上不说精通也算是个高手。虽然型号不一,零件组构也不一样,但是原理都是相同的,沈卫民还是有自信的。

亲亲看到这里是因为订阅比例不够哟,前方正文正在解锁中,感谢支车坏了。

李师傅半信半疑的,上车打火,声音正常,似乎也顺畅了许多。

“你会修车?”李师傅是真的震惊了。

“看过几本这方面的书,仔细研究过,要说精通还谈不上。”沈卫民笑着说道,他农村家庭出身,除了看书上哪知道这些去,现在会修车能修车的可都是高级工人。

李师傅伸手够够够。约摸着是收尾工作,沈卫民蹲在车边给他递螺丝起子。

“谢了大兄弟。”李师傅从车底钻出来,看见沈卫民的时候愣了愣,“哟,开学了?”

阅读六零年代之悍夫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19268.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