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大秦第一功臣

第九十二章 厉兵秣马

  • 作者:大漠书生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2-30 18:19:41
  • 字数:7286字

卫鞅点头:“唔!很好!本官倒希望,尔等所说都是真的。惩前毖后,殷鉴不远,大秦绝不可让子都、杞梁这般蠹虫给毁了!”

钟高等齐声道:“卑职谨记大人教诲i”

三军将士们正在烈日下操演军阵——

整个军营内杀声震天响……

京幾大营。

钟离和几名将领互相望望,叉手齐声说道:“大人如若发现,卑职等弄虚作假,欺瞒朝廷,大人尽可摘取我等项上人头,以正国法!卑职等绝无怨言!”

卫鞅边走边点头,感慨道:“烈日炎炎,操练不辍,委实苦了将士们啊!”

钟离:“养兵千日,为的就是卫国保家,平时操练虽说是多吃了点苦,但他日疆场与敌厮杀,可以避免不少无谓牺牲啊!”

卫鞅:“蒙公望……”

钟离:“回禀大人.如今军营上下,官兵同吃同住,一体同仁,所有将领皆与兵士们一同操练,并无差异。将士伙食皆按定量配足,每人每日合五升口粮,且均能保障供给。——至于弟兄们还有什么怨言,我等说了不算,大人还是自个儿去问问官兵吧。”

“嗯。”卫鞅点头,戏谑道:“听你说的头头是道,倘若尔等上下其手,弄虚作假,欺瞒朝廷,尔等可要小心,本官随时会摘走尔等项上顶戴呀。呵呵……”

蒙公望叉手行礼:“未将在!”

卫鞅笑吟吟地看着他:“怎么样?在军营中可还过得舒适——恐怕没有你那个山寨舒适啊!哈哈……”

蒙公望:“大人,末将此番重返军营,感触颇多啊!”

卫鞅点头:“嗯,目下军营将土们饮食怎样?将士们还有何怨言?”

钟离、蒙、韩等人急了:“大人,这可万万使不得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鞅笑道:“为何你们使得,本官就使不得?.”

钟离、蒙、韩等面面相觑:“大人,我等是军人,可大人您身为朝廷重器,这日晒风吹的……”

卫鞅一摆手:“说哪里话,尔等是朝廷军人不错,可本官现身为大良造,执掌朝廷军政,理当以身作则,岂能另搞特殊,养尊处优?况且,三军将土他们都能忍受得了,本官为何就忍受不得?”

众人又是无奈,又是叹服——

钟离由衷地说:“大人降尊纡贵,与三军将士同甘共苦,令我等钦佩之至啊!”

蒙公望:“大人行事真是大将风度!”

卫鞅不以为然道;“真正与士兵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是尔等这些前哨将官啊!尔等代表朝廷在此坐镇,殚精竭虑,昼夜不息操演军阵,委实是真正辛苦啊!”

钟离、蒙、韩等齐道;“大人夸赞,末将愧不敢当!”

卫鞅一摆手:“好了,说说尔等整训具体情况吧。”

钟离叉手道:“大人请看,这就是我等多方钻研、反复琢磨编排的新式军阵……”

只见台下广场上,众军士正以一种不同于六国的庞大军阵展示在众人面前——

军阵队列呈正方形,最前列是一排弓弩手,紧接后排是手执戈矛、长戟的步卒,当中是乘战车的骑兵,每辆战车四周,都是手执戈矛、长戟的步卒,军阵两侧及后翼,也是一排弓弩手……

蒙公望在旁做介绍:“大人请看,此军阵集步兵骑兵为一体,战车居中,将帅可以临阵一线指挥士兵作战。战车四周均为手执长兵刃的步兵,步兵的前列及左右后翼均是--排弓弩手。此军阵好处在于,出战迎敌之时,弓弩手一马当先,先声夺人,首先发起迅猛攻击,杀伤敌人锐气,然后,紧跟是步兵以戈矛等长兵刃,迅速杀入敌阵,再次给故军以重创,最后,再以战车部队发起最后一击,经过如此三重轮番军事打击,敌军必然全线溃败一一倘若敌军从军阵左右两翼,或后翼偷袭我军,则会受到强弓硬弩的射杀。此外,即使部队宿营休整,也基本保持队形完整。所不同的是,以战车为屏障,弓弩手随后,步兵殿后。此阵的特点是可攻可守,进退自如,操作便捷。”

卫鞅沉吟道:“此军阵似是以进攻为主,防御相辅,与‘一字长蛇阵’及‘颠倒八门阵'大有不同,嗯!很有创意啊!”

蒙公望:“大人明见,‘一字长蛇阵’和倾倒八门阵'讲究机巧,以诡诈诱敌深入,然后将敌军分割成数段,分而歼之。此阵虽巧,然布阵颇为费时繁琐,况且一旦号令有失,则阵脚必然大乱,难保周全。再则,两军对垒,仓促之间没有充足时间排演奇阵,其实用性大打折扣。而吾等所创此军阵,虽无’一字长蛇阵’之机巧,然在临阵实用上,却毫不逊色于彼,此军阵另外一大特点,就是注重进攻一一而进攻乃是最有效之防御手段。况且,我秦军将士彪悍威猛,善打硬仗,此军阵正是量体裁衣而成,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我秦军将士有效作战能力。”

卫鞅点头赞叹;“好啊!看不出你们这些个土头土脸的土将军,居然比那受过什么世外高人调教出来的庞涓要强得多了!真是不容易啊!居然愣让你们给琢磨出这么一套切实可行、讲究实效的军阵!好啊!确实让本言为你们感到高兴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蒙、钟离、韩等齐声道:“大人……

卫鞅一愣:“啊!何事?”

蒙公望:“大伙儿都想问问大人,咱们什么时候打出关外,光复失地?”

卫鞅:“噢!你们是急于想和庞涓一较高低,是也不是?”

众人互相对望了一眼,点头道:“是,大人,您一猜就中。”

卫鞅呵呵笑道:“非但是你们,就连我这个不会舞枪弄棒的文人,也在盼着这一天早些到来啊。”

众人互相对望了一眼:“那……大人,您就赶快下命令吧!”

卫鞅一摆手;““先不忙着急,等那庞涓与韩国打得两败俱伤,元气大亏之际,我军再行出击,必能一举收复失地!”

韩国都宜阳。

韩哀侯一脸惊惶失措:“众位卿家,如今庞涓大军进犯韩国,边关频频告急,情势日渐危急,众卿家可有何良策御敌啊?”

有大臣进言:“大王,臣以为,此事皆因赵国倡议联韩灭魏一事所至,唯今之让,请大王立即向赵国求援,敦促赵王火速出兵援韩!”

其他大臣也随声附和:“是呀,大王,既然此事皆因赵国而起,当由赵国出面解决啊!”

申不害出班,一摆手:“此计断难成行。赵国自邯郸一役,早已对庞涓畏惧如虎,已成惊弓之鸟之势,况且,赵国军力至今未能得到恢复,此时绝对不可能出兵援救韩国的。”

韩哀侯一脸苦相:“唉,此事都怪寡人当初处置失当,不该对赵相国公仲侈承诺说:‘待来年粮食丰收之后,即出兵与赵联合灭魏。’原本寡人说此话只是敷衍一下赵国的,谁知竟招致飞来横祸啊!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申不害:“大王不必自责,臣以为,魏王和庞涓早有席卷天下、扫平六国的野心,即使没有韩赵联合出兵之事,庞涓也早晚会兴兵攻伐我韩国的。从前年发生的邯郸一役足可征明这一点。为今之计,只有向有实力退敌的诸侯请兵解围。”

韩哀侯:“那依爱卿之见,可向何国借兵可解兵危?”

申不害:“邯郸之危最终得以解围,全赖齐国孙膑、田忌之力,桂陵一役齐军重创残军,庞涓损兵折将达两万之众,魏军无不为之胆寒。依微臣之见,如今能击破魏军者,只有齐国。

大玉可向齐国借兵退敌。”

韩哀侯:“爱卿所言极是,只是寡人听闻齐威王误信谗言,已将孙膑、田忌二人罢黜不用,就算向齐国借兵,恐怕也不能击退庞涓啊!庞涓诡计多端,精通用兵之道,非孙膑、田忌不能降伏住他啊!”

申不害:“大王有所不知,齐威王薨逝之后,其子继登王位,新王素知孙膑、田忌含冤莫白,现已将孙膑、田忌宜复原职。此时向齐国借兵,齐必出兵相援!”

韩哀侯疑惑道:“爱卿如何敢断言齐国必出兵相援?”

申不害:“孙膑、田忌二人之所以遭齐威王猜忌被罢诎不用,其根源就在于庞涓暗中作祟,派人在齐国大肆散布流言所至,况且,齐国也担心庞涓会报复桂陵之仇,所以必然会出兵相扰!”

韩哀侯大喜:“如此就速派使臣,賫国书携重礼,前往齐国向齐王求援!”

(本章完)

.

钟离吩咐:“快给大人看座——再打把遮阳伞来。”

卫鞅摆手制止:“不必如此,本官既来之,则安之,本官要与军营将士一道共沐风雨,感同身受。”

卫鞅:“噢?说来听听。”

蒙公望:“大人,末将从前对军营几乎不抱希望,那时候杞粱等人滥用职权胡作非为,将好端端的军营搞得乌烟瘴气,令人心寒哪!现在好了,卑职可以项上人头作担保,钟离将军他们绝没有说谎,更没有阳奉阴违弄虚作假。整个军营上下的确风气大为改观,官兵上下同心,再也没有过去的牢骚满腹了。将士们也都一心一意想报效朝廷,争先恐后要杀敌立功!现在大伙儿闲暇之余,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盼着早日上沙场建功立业,好获得朝廷的赏赐,让老婆孩子全家人过上舒心日子。这在从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啊!大人,末将说得句句都是大实话啊!末将从山上带下来的山寨弟兄们,现在也都安心侍在军营了,他们也都可以作证啊!”

卫鞅点头:“如此,本官就可以放心了啊!哎,不知尔等的军事整训进行得如何?”

蒙公望:“大人,末将正要向您禀报详情——大人,这边请……”

一行人登上了点将台一一

卫鞅携冯、孟二人,在钟离、薛、韩等将领陪同下走进点校场。

钟离:“大人请看,将士们正在加紧操演军阵。”

阅读大秦第一功臣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2286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