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大秦第一功臣

第一百三十六章 晴天霹雳

  • 作者:大漠书生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2-01-02 19:02:02
  • 字数:7782字

秦惠文王点头:“商君所言甚是,寡人即刻为父王发丧……”

秦咸阳城。

世子(秦惠文王)身穿帝王衮服,一名小宦官正在为其正冠,另有一名小宦官为其束大带。

文武大臣们面色肃然,黑压压仪立两厢……

四海归一大殿内。

商鞅出班启奏:“大王,如今君位已正,宜昭告天下,为先君孝公举哀发丧……”

商鞅率众大臣呼啦啦跪伏一大片,齐声山呼方岁:

“恭祝我王登大宝,万岁万岁万万岁……”

彤云密布,寒风萧瑟……

众大臣:“谢王上…”

秦惠文王:“众爱卿,寡人初登大宝,还望众卿一如既往,事寡人如事先君,君臣同心,再接再厉,匡兴大秦,再奏凯歌……”

原本金碧煜的咸阳王宫建筑群,全蒙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雪,似乎天公也在为贤明的秦公举哀发丧……

咸阳王宫前排列的下葬队伍,一直延伸出十几里地……

人们头披麻带,于举招魂幅缓缓向陵墓走去……

秦惠文王一摆手:“众爱卿平身…

然而秦国遗老遗少群情激奋,众口一词反对变法。自己舌战群儒,力挫以甘龙为首的顽固保守势力,从而坚定了秦君变法决心。秦君当即一锤定音,宣布支持变法,并且委派初来乍到的自己担任左庶长,专务变法事宜。秦君的话至今回响在耳畔:““卫爱卿,我大秦之复兴就全靠你了!寡人现在把这千钧重担都托付给你,你就只管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干吧,不要有什么顾虑,一切有寡人替你做主!”

这话绝不是秦君言不由衷的虚伪之词——因为在随之而来的惊涛骇浪考验中得到了验证——

世子在师傅的教唆下,闯入左庶长衙署,蛮横无理索要重犯公孙戴,并当众诋毁新法,大闹公堂,气焰嚣张,自己碍于其储君身份,又顾忌秦君体面,不免投鼠忌器。就在这进退维谷关键时刻,多亏了秦君及时救场——让景监传口谕,将世子交付自己,依大秦法律处置,以儆效尤。后来秦君获悉,自己两度派使者迎接瑶姬来秦均空手而回,于是专程派景监为自己保媒,欲将御妹下嫁与自己,虽然由于自己钟情于瑶姬,断然拒绝了君上好意,但是秦君关怀备至,由此可见一斑。

就在不久之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君臣二人还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

商鞅的思绪又带回到最后一次与秦君的会晤——

秦王宫,内殿。

秦孝公头靠在锦墩之上,感慨万分:“爱卿哪,这些年真是多亏了你呀,若无爱卿矢志变法,兴利除弊,推陈出新,休说中兴我大秦,就连克复河西失地也是奢望矣!若无爱卿,我大秦岂有今日辉煌成就!所有这一切,无不得益于爱卿变法之功啊!爱卿真乃我大秦第一大功臣也!”

商鞅长施一揖:“大王谬赞,臣实不敢当。微臣得以变法成功,皆仗君上鼎力拥赞微臣也!若无王上信任有加,授以便宜特权,微臣纵有冲天之才,亦无从施展矣!倘无君上鼎力拥赞,臣焉能心无羁绊专意变法?更遑论克奏全功矣!臣与大王犹鱼之有水也!卫鞅感念大王知遇,甘效犬马!区区微劳,实不足挂齿……”

秦孝公点点头:“爱卿所言,倒也有理,寡人与卿确实乃鱼水利害,你我君臣珠联璧合,共铸这不世恢弘伟业。唉!只可借我嬴氏宗族,却无有一人如君之大才者矣……”

商鞅:“大王……”

秦孝公一摆手:“寡人知道,爱卿变法,不啻遭致朝野反对,就连我赢氏宗族,也多有掣肘,甚至连寡人之子也曾当着满朝文武,公然反对汝之新法。至于王公勋贵,及元老宿臣,更是众口一词,极力反对汝之新法,甚至不择手段炮制事端,挑衅发难。爱卿为维护我大秦万世基业,毅然施以霹雳铁碗,一举捍卫了新法!当然了,爱卿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也因此而得罪了满朝文武,正如有人所说,寡人与爱卿俱已成孤家寡人与孤臣矣!爱卿为我大秦付出实在是太多矣!寡人即使将这大秦江山一半社稷相酬于爱卿,也无以回报卿家大功矣!”

商鞅大惊,匍匐于地:“大王言重矣!微臣区区尺牍微劳,不足为大王如此夸赞,微臣委实惶恐万分……”

秦孝公呵呵笑道:“爱卿平身,卿无须如此,寡人也是有感而发呀。爱卿功高盖世,的确乃我大秦第一大功臣哪!卿又何必回避这个事实呢?你我君拉相谐默契,共成大业,共铸万世佳话,传之千秋万载……呵呵……”

商鞅感动地:“大王……”

“大人……”蒙公望慢慢走上坡来,轻声道:“时辰不早了,该回去了……”

“噢……”商鞅回过神来,放眼望去,四下里一片白茫茫,送葬的队伍早已经回去了,他怅然若失,又望着秦孝公陵冢好一会儿,轻叹了一口气,方才涩声道:“走吧……”说罢,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坡下而去。

蒙公望紧跟其后:“大人,卑职心中有个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商鞅扭头看了他一眼:“你问吧。”

“大人,您不觉得大王去的有点太突然了吗?”蒙公望快人快语。

商鞅:“噢?你是说……”

蒙公望:“卑职总觉得,大王……去的似乎太快了点,按理说,像大王这般春秋鼎盛的年龄,怎会这么快就突然去了呢?”

商鞅:“莫非你是怀疑大王死得有些蹊跷?”

蒙公望皱着眉头:“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总觉得,这里面有点怪怪的感觉……“”

商鞅点点头:“是啊,君上正当风华正茂春秋鼎盛,正是大展鸿图的好时际,可是却不幸英年早逝,的确令人惋惜哪!”

蒙公望:“大人,难道您认为……”

商鞅一摆手:“公望,你也不必太疑神疑鬼了,这生老病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乃是人之常情,无论何人,皆不可避免。何况大王近来一段时日,龙体一直欠安,你可还记得诸侯会盟时的情景吧?”

蒙公望点头:“这个卑职自然记得,但这跟大王的病有何关联?”

商鞅喟叹道:“关联大了呵!在那次诸侯会盟席上,大王就曾痼疾突发,以至无法继续主持盟会,不得不由本相代为主持未尽仪式。自那以后,君上身体是时好时坏。再加上,前次司天监合谋大巫师逼宫那场闹剧,大王大受刺激,并且吐了血…咳!说来说去,君上全是因处置朝中大事,才积劳成疾呵!再加上,又碰上朝中这帮蠹虫的不断挑衅发难、大搞破坏,大王岂能不伤神不动怒?这一来二去,即使铁打的人,也经不住这般折腾啊!更何况,大王原本就已经身患脑疾……”说罢,连连摇头,叹息。

蒙公望点点头:“大人所说的倒也不无道理。只是大王突然去世,大人您……”后半截话没有说出口。

商鞅:“怎么?你怕世子维承大统以后,会对本相有所不利?”

蒙公望毫不隐晦:“卑职还真担心,世子一旦登上王位,会公报私仇。虽说当年大人处心积虑想维护世子及王室体面,但为了维护朝廷威仪,保证新法畅通无阻顺利实施下去,您还是刑罚了世子的两个师傅。我想世子他肯定会报这一箭之仇的。听说太傅公子虔已有八年未出门了,太师公孙贾也差不多销声匿迹了。卑职担心这些人会……”

商鞅:“你怕他们会乘机反扑报复本相?”

蒙公望:“是的,大人,卑职的确担心这点,俗话说,不怕贼咬,就怕贼算呵!”

商鞅:“本相量他们也不敢把本相怎么样。这些年来,他们这些蠹虫向本相发动了多少次反扑?可结果呢,都是一败涂地。他们什么招数没用上呵?甚至不惜串通司天监,假借上天谶兆欺骗君上,妄图逼迫朝廷改弦易辙,可到头来只是败得更惨!”

蒙公望还想再说:“大人……”

商鞅一摆手,打住话头:“好了,我们不谈这个了,走吧……”两人继续往山下走去。

蒙公望:“大人,您刚才在想什么?”

商鞅:“本相在想,自己当初刚到秦国,就蒙大王错爱,委以重任,倾心支持卫鞅变法,君臣同心共创大业,想一想,这所有一切就好象发生在昨天呀!”

蒙公望感慨道:“说句实在话,卑职认为,世间像大王与大人这般君臣和谐相处,共创大业者,绝对再找不出第二个来了。”

商鞅点头:“是啊!虽说本相变法使秦国卒成大业,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大王始终如一地做商鞅的坚强后盾,授以杀伐决断的特权,本相也断然不能使变法成功!可以说我与大王乃鱼水交融之关系呵!可惜的是,大王却先驾鹤西去了……”

蒙公望:“大人.人死不能复生,大人还是多想想以后吧。”

商鞅:“不管怎样,本相一定要将新法继续推行下去,一定要完成大王的遗愿……”

突然,一名小宦官急匆勿朝这边赶过来——

蒙公望:“大人,好象宫里面出了什么急事找您……”

商鞅:“噢?……”

说话间,小宦官已近前,气吁吁地说:“启襄相国……景大人他……”

商鞅顿有种不样预感:“景大人他怎么了?”

小宦官带着哭腔:“景大人他……他追随先王而去了……”

(本章完)

.

他回想起自己临危受命那一幕——

那已经是遥远的十年前的往事了,当时自己满怀着憧憬来到秦国,希图大显身手,一展平身抱负。尽管自己擅长法家刑名学说,也很想籍此有所作为,但是由于并不了解秦君心志所在,难以对症下药,所以不得不采取了先易后难钓情策略——有意先以尧舜之道进献,果然探明秦君志在图霸,并非墨守成规庸碌君主,对于自己量体裁衣提出的“废井田,开纤陌,奖励耕战”国策心驰神往,君臣促膝长谈三日不辍,言语契合,彼此默契。秦君欣然决意实施变法。

巨大沉重的棺椁…

缓缓行进的牛车…

如白雪飞舞的白色幔帐、幡旗……

墓地不远处的高地上。

商鞅独自站在高坡上,全然不顾飞雪盖身,兀自沉浸在对事的追忆之中。

人群中赫然出现久违的公孙贾,不过他的班次非常靠后,而且他极力将自己隐身于人群之中。

司礼官大声宣道:“嬴秦第三十二代君上嬴泗承继大统正位,文武百官跪拜新君……”

阅读大秦第一功臣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2286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