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房小北随笔漫谈

战国枭雄:孟尝君(三)

  • 作者:房小北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2-31 20:19:22
  • 字数:14334字

“您看,就连田甲这种货色都敢挑战您的权威,肯定是孟尝君背后撑腰的!”

“王啊,您再不动手,那么下次就可能孟尝君亲自出手了!就说他那三千特种部队……”

其实,孟尝君倒是没敢干啥,只是风头偶尔盖过了老大。

大家都是吃吃喝喝,而资源和权力就那么些,总有些人会想咬土豪一口的:你肥的流油,不咬你咬谁啊?

齐愍王说:我的地盘我做主!你孟尝君想干啥!

“王啊,您看看您的风头都给孟尝君盖过了!我听说了,他可是想要造反,满大街都是这样说啊!”

“我自己就老老小小、兄弟姐妹,还有一大群母亲需要养活!我还有三千门客需要养活!三次颗粒无收,让我怎么办?”

魏子说:“其实是两次颗粒无收,第三次把粮食借出去了……”

齐愍王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谁在乎造反的真假呢!

于是,魏子卷铺盖走人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各位王公大臣为了上位,就忽悠齐愍王说:

我才是齐国天空下最大的王!敢于挑战我、可能威胁我的都要提前消灭,这就是帝王之术。

孟尝君听到门客们传来的消息,灰溜溜的逃走了。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孟尝君说:“真忽悠!还忽悠!再忽悠!分明结果还是颗粒无收!”

“王啊,您英明神武!明察秋毫!我对您忠心耿耿啊!”

(心里说:奶奶个熊,我手握重兵时不造反,现在家里隐私都被你监控了,造啥反啊!)

“王啊,我老迈不堪,暮气沉沉,请允许我回家养老吧!”

(心里说:奶奶个熊,有啥话不能直说,说我谋反,扣上这个大帽子,想杀我一大家子啊!)

“王啊,我肠胃不好,总闹肚子,一顿饭功夫跑三趟厕所!”

(心里说:奶奶个熊,你这么搞我,我还能安心吃饭么!)

于是,孟尝君终于回到封地了,可是他还不想养老,在静静地看着战国的风云变幻,等待着再一次崛起。

这里,得说一说强大的齐国,战争狂人齐愍王。

这个战国时代,若果从武力值看,西边的秦国、东边的齐国战斗力均是一流,西边的秦昭王那不必多说,已经成为传奇。但是,东面的齐愍王,也是战斗力爆棚!

实事求是的讲,秦昭王和齐愍王有一段时间确实能够称霸战国!或者说仅仅这秦国、齐国一个,就能摔倒其它战国好几个!武力值就摆在这里。

区域范围广袤的楚国,战略空间极大,人口密度也挺高,不知道怎么的就被当成大肥羊,沦为二流的战国——在我的心目中,楚国那本该是一等一的王国,应当稳稳的压制秦国和齐国一头啊,可是楚国竟然没有做到,还莫名其妙的成为弱势群体,秦国会盟埋了个坑抓了楚怀王、齐国居然想要敲诈五百里地!

对不起,当年我还以为楚国会一统天下!

期间,还发生了一场闹剧:齐秦互帝,公元前288年,秦国提出建议来:秦国称西帝,齐国称东帝!在东周还存在的情况下,在各战国制约的情况下,这个闹剧很快就收场了。即便这是在不恰当的时机、不恰当的场合发生的事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秦国、齐国的强大!

继续说齐愍王,这位王打起仗来还真不含糊,积极干涉韩国继承人,直接和魏国出兵干涉韩国内政,公开培植亲近自己的韩国国王。南面和韩、魏合伙蚕食楚国;西面直接领头带着韩、魏打到秦国函谷关陈兵三年,公元前296年连秦昭襄王都被迫“割河东而讲和”;北面打的燕国支离破碎、被迫给齐国当小弟,更重要的是灭亡了宋国——当时武力值还算不错的小战国。

即便最后,被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打败,终于战败逃走、被楚国将军杀死,这也是相当的光荣了,这里是牛哄哄的战国,5:1还能大胆迎战,这已经是值得骄傲结局了,完全符合了这位王最重要的特点。

我们已经认识——这位当时在齐国这片土地上说一不二、无比霸道、异常骄傲的王了!

战国时期的分分合合,充分证明了后世,地球另一边的一位牛人丘吉尔说的话——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当然这是后话了。

七、史上最牛的门客:冯先生套路最强二王。

三千门客,青史留名的极少,千分之个位数。此时,要出现一位最著名的门客了,《孟尝君列传》中不仅有大篇幅的介绍他的文字,而且后世甚至为此创造了成语:冯驩弹铗。比起鸡鸣狗盗来说,这个成语自然属于高富帅了!

冯驩出场确实寒酸的不可思议,穿着破草鞋费了老鼻子劲儿才找到孟尝君,开场白倒也干脆:听说您好客,我家穷的吃不下饭了,跟您混口饭吃。

冯先生确实很穷的,除了穿着跟叫花子一般,更关键的是装饰物也不够华丽,一柄破剑,剑柄早坏掉了,随意的缠着些草绳。

战国么,好歹得有一把保养不错的剑吧!即便保养不好,也可以换个木头剑柄,或者干脆配上剑鞘吧?

冯先生不在乎,因为他确深信自己的才华能够撑起梦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现在叫做分阶级,古代门客分层次。

比如一等门客住上房“代舍”,出门有车;二等门客住中房“幸舍”,吃饭有鱼;三等门客住下房“传舍”,供应馒头。

这冯先生一来,吊儿郎当的,自然从啃馒头开始,住了下房。

冯先生自然不爽快,敲打着破剑唱了十天歌:“破剑啊,破剑啊,咱们走吧!吃饭都没有红烧鱼!”

孟尝君是好面子的人,于是把他弄到了二等客房。

冯先生还是不爽快,又敲打着破剑唱了五天歌:“破剑啊,破剑啊,咱们走吧!出门都没有大舆车!”

孟尝君想再观察一下,于是把他弄到了一等客房。

冯先生仍然不爽快,又敲打着破剑唱了五天歌:“破剑啊,破剑啊,咱们走吧!这里没有咱们的房子!”

孟尝君生气了,啥贡献也没有做,有鱼有肉有馒头,有车有马有司机,还住在一等客房,不用自己打扫卫生!居然还要再安置一套房子!即便是在战国,那房子价值也是相当的高啊,我自己都靠收租供养你们啊!

谈崩了归谈崩了,冯先生自然不会走的,说说而已,冯先生还要大放异彩,成为战国著名的说客呢!

其实,如果出身再好一些,如果老师再牛一些,我觉着冯先生可以和苏代相媲美了!只是,他没有这么多机会。

又面临收租问题了!食客三千,在战国足以自夸,可是问题来了,这三千贵宾每天要吃多少馒头、鱼肉,乘多少车、配多少佣人,盖多少府邸、奖多少粮食金钱丝绸!

孟尝君收入很丰厚,孟尝君花钱如流水,所以孟尝君是贫穷的。以至于,供养不起三千门客了。

又得去收租了。收租总是一件大事情,关系家里门客的衣食住行。总得寻一个靠谱的人。

寻个血气之勇门客去,三句话收不上租子来,恐怕就要砍人了——他们只会砍人!寻个儒雅门客去,之乎者也叨叨半天收不上半毛钱——他们就会动动嘴皮、写写作文!

其实比这更糟糕的是,自己封地薛有万户人家,但是放债后居然连利息都收不回!战国老百姓可能是真穷,也可能觉着孟尝君的钱比较好坑。

到底找谁去收租?孟尝君自己也不淡定了,照这幅样子,折本搭上吆喝啊!

于是找来传舍长,也是服务管理这些门客的经理:兄弟啊,你说怎么弄回我的钱来?现在咱家账上的钱,你比我还明白啊!咱们不能坐吃山空啊!

传舍长也不知如何,要勇的粗暴,要文的软弱,要鸡鸣狗盗的术业有专攻,这不是他们的特长。突然想起来那位冯先生,无尺寸之功,居然也是香车宝马。

“我看冯先生不错啊,似乎能文能武,似乎能言善辩,似乎忠厚老实……我推荐他!”

冯先生亲自出马,收取了十万钱,这看来不是很多。但是杀牛宰羊,买酒买菜,还是绰绰有余么——于是摆了流水宴!

“薛地债主们,欢迎来喝酒、吃肉!我替主人请客啊!”看来重要的事情总要在饭桌上解决。各位债务一看,哇塞好吃好喝,还不还钱那是后话,必须得吃免费的午餐啊!

冯先生倒也快刀斩乱麻,一边查账,一边查家底,有钱的就约定收利息时间,没钱的干脆烧了债券,反正无论如何也是要赖账的。有些欠债的,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孟尝君可不会杀害自己封地的百姓了,轻义重利,名声不好嘛。

冯先生第一次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讲才能:

“薛地乡亲们,吃好喝好!我们的主人请客,这是免费的午餐!”

“我们主人借钱给你们,是为了繁荣我们薛地的经济,主要目的是扶贫,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收取利息,也是被迫不得已啊!孟尝君养了三千门客,你们想想,你们自己吃饭都是问题!何况三千人吃饭啊!”

“在场的底细我也查清楚了,有钱的到时候还上,不还别怪我不客气!没钱的就免了,反正债券已经烧了!”

“我们有这么好的主人,我已经传达了主人的意思,绝对不能辜负他的盛情!干杯!”

孟尝君确实是一位好主人,他善待三千门客,他最优秀的门客给他又招揽了一万户的人心。

此时,不得不佩服孟尝君的好脾气了,真的是善待门客,即便门客再一、再二、再三、再四、再五……让他不爽,他还是很客气。

客气归客气,孟尝君又生气了,而且十分生气。

“冯先生啊,你可是爽快了!摆了流水宴、烧了债券,我这三千特种兵怎么养活啊?”

冯先生是优秀的说客:

“不请客,也不知道债户家底细啊!有钱的我已经约定了还钱日期,没钱的十年也要不回来!所以只能利滚利,然后老百姓就逃跑了——这时权贵们就会说,孟尝君爱钱不爱士人!下面债户们又背负了背叛主人、抵账赖账的恶名!里外不讨好,有损于您的美好形象啊!反之,烧掉收不回的债券,给您在薛地赢得了人心美誉!您怎么还不明白呢?”

确实,这个冯先生说话一套一套的,确实有说客的特点,孟尝君一直从善如流,接着就赶忙拍着手说:谢谢啊。此时,他会不会想起苏代。

孟尝君为此尝到了民心拥护的甜头,当某次被罢免相位回封地时,百姓出城十里迎接,发自内心的拥戴感恩这位主人——齐王听说,感觉错怪孟尝君了,很快就把这位良相又官复原职了!

“孟尝君独揽齐国大权,已经功高震主!”

“孟尝君沽名钓誉,名声居然盖过大王!”

在外部秦国、楚国诽谤,内部王公大臣诋毁的情况下,齐王又可以名正言顺的废掉孟尝君的相位,这次连带封地。

公元前321年,父亲田婴时已得到的封地竟被没收了!

孟尝君本来就入不敷出,现在终于一贫如洗了,他再也养不起三千门客。门客们见到孟尝君这座靠山居然倒了,于是很自觉纷纷自谋生路,大部分人拍拍屁股,果断收拾细软,走了……

冯先生没走,他那把破剑也没走。

这次冯先生找到孟尝君说:主人,请给我一辆车,让我为您出使秦国,必然让您重新受到尊重!封地也随之扩大!

孟尝君只能选择相信,因为他别无选择。

西去秦国的车慢慢消失在视线里,孟尝君落寞的望着远方。

剑还是那把破剑,此时刀鞘锃亮,刀把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玉佩叮当。对于冯先生这种大才,那把破剑是个装饰。剑再锋利,不过敌数人,话虽简单,可说服大王。

冯先生真的有两把刷子,居然直接见到了秦王,战国最优秀的一流霸主。

“吾王万岁!天下的说客,西到秦国,无非是想让秦国强大!天下的说客,东到齐国,无非是想让齐国强大!”

游说总是要有开场白的。

“吾王万岁!现在是战国时期!秦国、齐国都是极为强盛啊!话说一争雌雄,势不两立,就是说的现在啊!谁能获胜,谁就能一统天下!”

一统天下是秦王的梦想,秦王听了,激动坐不住了,挺起身子问道:“怎么才能让秦国不处于下风呢?”

冯先生说:“大王也知道孟尝君被废除的事情吧!齐国被天下看重,无非是孟尝君的原因,满腹韬略,能文能武。齐王轻信诽谤而废除他,必然让他心中怨恨齐国。如果秦王能够悄悄迎接孟尝君来,那么孟尝君就会把齐国的秘密统统告诉秦国,军备、资源、地图,还会带来三千特种部队——齐国的土地唾手可得,岂能只是称雄呢!必然一统天下!开创千秋帝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一旦齐王明白过来,恐怕您就没有机会聘请孟尝君了,那么谁输谁赢就难说了!我相信您只要再努力一把,您的才华就能撑起您大一统的梦想了!”

秦王大喜,派人带了十辆大车,带了一堆金银珠宝往齐国进发。如果能迎来孟尝君,自然捡到宝了。齐国不一定好打,可是三晋、楚、燕啥的该打就打啊,再说靠着孟尝君的人脉,联络三晋直接打齐国也行嘛。

想法归想法,主角愿意才行,主角不配合,一切都白搭。

套路,一切都是套路,连睿智的君王也不免被套路,还是最强横的那两位,他们可能认为万事万物都在自己算计中。

冯先生抄了小路,纵马飞奔,要是不及时赶回齐国,那么他胸有成竹的计划就可能泡汤——下半辈子就押错宝了。

在齐国巍峨的大殿上,冯先生侃侃而谈,已经讲过一次的那些说辞,现在更流畅了:

“吾王万岁!天下的说客,东到齐国,无非是想让齐国强大!天下的说客,西到秦国,无非是想让秦国强大!”

“可是咱们的齐国和秦国那是唯一可以争雌雄的国家啊!现在胜负未分呢!”

“吾王万岁!您英明神武!请允许我讲一个情报,秦国的华车和宝贝正在路上呢!他们要邀请孟尝君去当相啊!如果不去还行,一旦决定去了!那咱们齐国危险了!”

“孟尝君成了秦国的相,那么他的三千特种兵就要跟着,那么他的人脉就要跟着,再拉着韩国、魏国啥的依附秦国,那咱们就极端危险了——临淄和即墨还能守得住么?”

“吾王万岁!我给您提一条建议,大王何不在秦国聘请孟尝君之前,恢复他的相位、增加他的封地,再让他给国家出力呢,反正他就是自家人嘛!”

“您要是不信,可以去打听打听,十大车的聘请礼物正要送来呢!咱们要挫败秦国的阴谋啊,务必防患于未然——您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那么秦国也不好强行拉走齐国的相吧?”

秦国的使者们还慢悠悠欣赏着沿途各国一路的风景,感叹着各种奢华,吃着各种各样的美味,他不知道以后这些繁华就属于大秦帝国了——这个帝国让历代王者开始有“大一统”的范例和梦想。

齐王将信将疑,先打探再说,果然在边境发现秦国车辆——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孟尝君在相府中,唏嘘不已。他看着地图,上面有个圈,代表增加了一千户后的封地。

除了合纵连横之类的旷世谋略,那是为了兵家大势所趋。我觉着这才是最牛的套路——致敬冯先生,他以一名门客的身份,创造了绝无仅有的典型案例!

设计的局太巧妙了,让人深信这绝对不是局!

孟尝君终于又翻盘了,我想此时如果他有敌人,早已经被彻底打击的没信心了,认为孟尝君是神助,其实孟尝君是人助。

孟尝君有容宾客之大度,却无识人心规律之才能。恰恰冯先生有。

孟尝君仰天长叹,对冯先生说:我一生好客,曾有三千壮士!朝朝暮暮供奉不敢有丝毫大意。可是一朝剥夺相位、收回封地,再没有门客看我一眼,再没有人再和我告别,悄悄的都走了。

孟尝君猛地拍了一把桌子,豁地站了起来,骂道:娘希匹!如果谁再厚颜无耻回来,我吐他一脸唾沫星子!

冯先生默默的听着,拴好马儿,对孟尝君要拜别:告辞了!我要返回老家了!

孟尝君连忙扶住他:先生别嫌弃我愚钝,您别走啊!

呵呵呵,略微演绎一下,立下大功的冯先生不必要再采取这种方式劝谏了,已经是自家人了,甚至比孟尝君家里人地位还要略高一些。

其地位已如齐貌辨之于田婴。

齐貌辨也是个神奇的洒脱智者,当年连孟尝君劝说父亲田婴驱逐齐貌辨时,田婴火冒三丈:即使将来灭绝我们家族,捣毁我们封地,只要对齐先生有好处,我也在所不辞!田婴不仅给齐貌辩上等的客舍住,而且派长子去赶车、朝夕侍候。

后来,齐貌辨轻松化解了田婴与齐宣王的矛盾。

可以推测,齐貌辨在此之前已经给田氏家族化解过极大风险,不然田婴也不会说出如此坚决话。父亲比儿子还是要聪明的,化解了家族的危机,也就给田文出道铺平了路。

再回到冯先生。原文是这样的,孟尝君扶住冯先生问:您这是替那些小人道歉么?

冯先生说:哪里是道歉呢!我是因为您乱说才下拜的!人心就是这样的,这是自然规律,您怎么不知道呢!

孟尝君说:孟尝愚钝,请先生教我!

冯先生说:有生有死,这是自然规律啊!富贵朋友多,贫贱朋友少,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啊!您难道没有赶过大集?天亮的时候,大家熙熙攘攘,比肩接踵。傍晚的时候,门前冷落,无人问津。这不是他们喜欢早晨、厌恶晚上啊,只是因为大集的傍晚,已经没有他们喜爱的货物和利益了!

再说您的事情,您失去了相位和封地,宾客离开本来就是人心的规律啊!何必怨恨宾客呢?请不要怨恨宾客们,否则就会阻塞了投奔您人才的道路!愿您和从前一样善待他们。

孟尝君恍然大悟,回拜道:谨遵教诲,听了您的道理,没有不受启发的!

(本章完)

.

本来就是随便找个理由,罢了孟尝君,现在不得不查啊!齐愍王无奈的想。于是查啊查,此时舆论开始反转,周围被打压的那一派王公贵族都踊跃发言了:孟尝君是清白的!

孟尝君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明事理、懂规矩的人,赶忙回国请罪:

此时,魏子已经失业很久了,刚刚才证明了魏子的判断,他送粮食的那位真是齐国的贤者——至少能把文书传递到秦愍王那儿,至少能够到宫门前面站着,至少能拿着把刀在那里站着!

这得有一定的人脉,地位,勇气。

六、齐愍王说:我才是老大!

文书写的很简单:吾王,孟尝君是被冤枉的!我愿意以死证明!

咔嚓,在齐愍王的宫殿门口自杀了,血溅五步。

这下舆论压力大了,居然有人以死进谏,这个人居然是个贤者,贤者居然在宫门口自杀的!

战国的雄风继续吹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孟尝君意外尝到了收租失败的红利。

门客魏子到封地收取租税,结果三次都空手而归。孟尝君生气了:

阅读房小北随笔漫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23223.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