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时空侠情

安定内政

  • 作者:王朝WANTS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2-05-02 16:55:37
  • 字数:4870字

贵妇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但是贵妇家人再三恳求,淳于意只好勉强给她服了几服草药。

不久,贵妇病重逝世。贵妇的家人一口咬定是淳于意错开药方,把病人置于死地,并把淳于意告到了官府,昏庸的官吏不分青红皂白,判淳于意有罪,须受肉刑。

文帝要求处死。张释之向皇帝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们轻易地改变法律,就会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样做才对。”

文帝终究表示廷尉做得对。

一次,文帝出行中路过渭桥,有人从桥下走出,使文帝乘车的马受惊而跑。廷尉张释之判处此人罚罪金四两金。

有个贵妇得了重病,请淳于意到家诊治。

齐国,有个被人称为淳于公的太仓令淳于意因为犯了罪要受刑。在当时,受刑就是受肉刑,这是残害人身体的刑罚。

按照汉朝的法律,官员犯罪要解送到京师长安去受审。

当时肉刑有三种: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

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在当地有点小名气。

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会拍上司的马屁,就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由于淳于意曾做过官,所以要被押送到京师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离家那天,感叹自己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现在自己有难,谁也帮不上忙。

淳于意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决定陪父亲去长安,替他申冤,家人再三劝阻都没用。

缇萦

废除肉刑

刘恒看了小女子缇萦的上书,觉得这个小姑娘说得有道理,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

刘恒自我责备道:“据说舜帝在位的时候,若有人犯罪,便在其衣服上做记号,或让犯人穿戴与众不同的服饰,以此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和羞辱。惩罚虽如此之轻,可百姓却没有犯法的,这是多么高明的统治啊!”

大臣们说:“是啊”

刘恒说:“现今的法律中有三种肉刑,即黥刑、劓刑和刖刑,戕害人的生理,但作奸犯科的行为却依然屡有发生,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无非是我的德行不足以服人,且对百姓的狡猾不明。为此,我感到非常的惭愧。”

大臣们说:“皇上圣明”

刘恒说:“所以说,若不对百姓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他们走向犯罪。”

大臣们说:“对呀”

刘恒说:“《诗经》上说:“道德修养很高的君子,如同百姓的父母一般。”

大臣们说:“是啊”

刘恒说:“现在有人触犯了法律,尚未对其进行教育,便施以肉刑,即使他们之中有人想改恶从善,却也没有机会了。”

大臣们说:“皇上英明”

刘恒说:“我非常同情这种人。肉刑到了断人肢体、毁人肌肤的地步,终身也无法去掉,这种刑罚使人痛苦不堪,多么不道德啊!难道身为百姓父母的君王就能对此称心如意吗?”

大臣们说:“皇上圣明”

刘恒说:“现在下令废除肉刑,已经定罪尚未施刑的要予以纠正,不再施刑。此外,犯罪之人无论量刑轻重,只要在服刑期间不逃亡,期满后即可免罪成为平民。要注意完善这条法令……”

大臣们说:“遵旨”

于是,汉太宗便给御史大夫也就是最高监察长官,相当于副丞相,位列三公的冯敬下了一道诏书,要他修订有关律法,废除肉刑。

安民

贾谊作《过秦论》为文帝提出治国的根本方针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

刘恒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安定的意义。

其性又节俭,故在位时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

他想修一个露台,但想到要花费百金,就说:“百金是中产十家的资产,我继承先帝宫室,经常恐害羞,要露台干什么!”于是作罢。

此外,他常穿普通衣服,并命自己宠爱的慎夫人所穿衣服不得拖到地上,帏帐不得绣花纹,给天下人做榜样。自己的陵墓霸陵都用瓦器,不用金银铜锡作为装饰。

文帝身为天子,统治四海,却身穿黑色的粗衣,脚着生皮制成的鞋,用皮带系剑,以莞蒲为席,不治兵器,絮衣无饰,收集上书所用布囊,连缀成官中帷幕,以道德、仁义作为准则。

刘恒因当时列侯多居于长安,离封邑很远,吏卒供给输送甚为劳苦,而列侯亦无机会去仁德感化其封邑的百姓。

于是下诏让列侯都到自己的封邑去。其中有的身居高位要职与诏令恩准留京的由其太子到封邑去。

号称“智囊”的太子家令晁错向刘恒建议:“劝募天下的人运输粮食到边,来接受爵位获免罪行,不过三年,塞下的粮食一定会多。“并在其《论贵粟疏》中宣传此思想,本套思想非常符合刘恒时期充实国力的目的。

于是刘恒采纳了这个建议,采取公开招标价卖爵的办法来充实边防军粮。

晁错又建议,入粟拜爵办法实行后,边境积粟足以支5年,可命令入粟的人运输到郡县,这样郡县也积累粮食;边境和郡县都已充实,就可以免除天下田租。

入粟拜爵办法的实行,使农民的处境暂时有所改善。

文章转移至宇宙侠情风云启示录。

缇萦文中说:“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刘恒心想:“是啊”

临淄相距长安两千余里,缇萦随父亲好不容易到了长安,淳于意被押入狱中,等待处罚。

缇萦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她靠着敲打皇宫外设置的报警用的“路鼓”,才得以向刘恒上书申诉。

汉文帝就是一位不以个人意志破坏法律规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

刘恒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就仔细阅读起来。

缇萦的奏章是这样写的:“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他如今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

刘恒心想:“可怜”

黄老思想虽然吸收了法家的“执法”“守法”思想,但基于“安民”“惠民”的立场,对法家的“重刑轻罪”主张并不首肯。

黄老思想不仅要求“君正”,而且要求“法正”。在这种思想作用下,坚持废除秦朝苛法。

阅读时空侠情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2794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