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隋太子

第172章 背叛

  • 作者:拾新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2-05 04:16:53
  • 字数:9136字

若是老杨在当年兴建东都之事,即严格按照杨昭的建议去做,以宽厚待民,且将一些工程能放慢一些,而非是以参与的民夫的生命去填,说不定当下,又会是另一个盛世!

当然,在这个盛世背后,因之所为,或许他这个大隋皇太子,会直接成为众矢之的。

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之下,大兴城也成为当下世界之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城池。于目前的常住之人口,根据京兆府的统计,实不下六十万之众。

而城池的实际建造过程,于世人的传送之中,更添新奇。以为在先帝杨坚的决定,于开皇二年,经过商讨,于刘龙和宇文凯之共同策划下,以九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建造了大兴城主体。

当时开工建设时间,以为大隋开皇元年,恰自此数年之内,于世人留下了知名的“开皇之治”。

但因之粗暴之行,为有于民安生之事,这才导致这几岁来大隋动乱之爆发。包括今次,自己的好弟弟,齐王杨暕,以及某些关陇世家的起事,提供了非常肥沃的土壤,以行成长。

让之感慨最深的,是以为大兴城这两年交通之变化。

实际于当下,大兴城的运输,已经非常发达了,不仅有陆路运输,往大隋各地而去。即是在老杨广修运河之下,尤其这两年便是战时,也没有忘记修建的南北大运河,时下已然是以水路连接了大兴城。

夜幕降临,咯咯营帐之所外,都升起了火堆,于连绵的营帐光芒之前,杨昭边于月下巡视,边思考了太多。

后之于大唐长安城,于人描述之下,繁华无比。但于总体而言,不正是继承了老杨于此“暴行”之下的成果?

从这些方面看,老杨是一个能力卓越、至少天马行空的卓越设计者,但之本人急功近利,不顾百姓之苦,以百万之于民夫生命为儿戏,遂不是一个合格的天子。

只能说,世间之事,不能轻易否定,但为实现个人之目的,而置他们性命于不顾者,都将是自掘坟墓。之前的大隋皇帝杨广是,时下处于大兴城内,明智没有胜算、却依旧选择死守的齐王杨暕,也是这般。

此即为一面镜子,一面能照见旁人,能照见自身的镜子。

这面镜子,更能与人警惕。

此中所为,在杨昭看来,不仅于大隋之内,以为厉害之局,但于当下的世界之上,亦当属于瞩目之事。

便是于杨昭手下的一些部将,尤其那些自之从洛阳后往高句丽从战,一直跟行到今日之将领,可不乏同房玄龄一样情况者。即如杜如晦之宗族,同样如此。

即便在于大兴城之战前,杨昭已于部下暗示过,当将暗自家庭迁出。

但不是每一个家族主事人都能下定此中之于决定的。

而房玄龄之问,则是直接打断了于巡营之时,正仰望面前城池,思绪万千的杨昭之思路。

至于听到房玄龄的提问之后,杨昭没有否认,而是点了点头,随即道:“时下之情况,不容乐观,大兴城内,已是完全封锁,只能看到城头之上。谁也不知道,在这等情形下,杨暕会不会做出出乎预料之事。”

杨昭语气之中,当着众将之面,借房玄龄提问之际,道明了浓浓的关心之意。实际于之本身,并不像眼下这般充满忧虑,只是看着眼前的城池,让他思绪有些飘远罢了。

原因很简单,即是白日到达灞桥,知大兴城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封城死守前,青衣卫传出来的消息,即言明了一件事。

大兴城内,今夜或有大动作。

这里的大动作,不是山穷水尽的弟弟杨暕,会出什么疯狂念头。而是当日投效杨暕之人,此时又将做出他们自认为最为正确的决定。

在绝境与利益,乃至于生命安全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同样是在夜幕来临前,由边郡传来的消息,也让杨昭心中一凛。

大隋天子,他的父亲老杨,已经找到了,而且是边郡长吏亲自书信,与之言明,其中请示的意味很是明确。

为什么?这都是看着他所率之部,如此顺利,势如劈竹,才以倒戈。

若是他没有当下这等战果,没有兵临长安,那情况可能又是另外一种。

甚至当下于城下的他,都能想象的到城头之上,大义灭亲的弟弟杨暕,于绝望之下,有多么的无助。

这就是失败者。

同样的,这就是胜利者。

当你是胜利者的时候,会主动有人投效,主动送上枕头。

相反,一个失败者,是没有资格说话的,因为他很快可能就说不了话。

而其中之选择,当然不止是高门大族,还是百姓。

便在杨昭的颔首相应,忧言之下,同行的许多将领,都感受到了一种沉重之感。

此中沉重,不同于平常战前的压抑之感。

还怀揣着一种担忧之感。

相隔不远的城池之上,杨暕身着一声鲜艳的铠甲,于城墙边缘,无视了旁人的劝解,战于此地,遥望城下,且紧紧注视着城下不断移动的火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言说话。

其人就这么看着,似乎在想事情。

但于杨暕心中,实际他本人什么都没有想。

只是单纯的找人。

他的皇兄,大隋储君,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其人此时就处在下方的大军之内,或是在笑话他?

笑话他不自量力,笑话他为之做了嫁衣?

笑话他就是个滑稽之人?

杨杨暕一瞬间,于寒风之下,想了太多。

直到身后有急匆匆的兵士走来,于之相告,城内有混乱发生,杨暕才转过身子,转过那几乎已经被寒风冻僵的身体,看向了来日。

只是有熟悉之人会发现,这几日来,目中常含怒火的齐王消失,此时齐王的眼中,则是带着一种让人看不明了的神色。

他就这样看着,也不说话。

很快,就是这方城池上的所有兵士,都沉默下来,低下了头。

此时此刻,即于此,能听到城外大军的行进之声,更能听到城内的喊杀声。

昨日或是盟友,今日就拔刀而来。

背叛?

杨暕对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因为从某种方面去讲,他也是一名背叛之人。

旁人背叛的是他,而他在为了个人利益,为了皇位之事。背叛的是他的父亲,背叛的是大隋天子,更有背叛大隋。

他没有说话,只是在沉思一件事,一件他到现在也没有考虑清楚的事情。

那就是,如果回到几年前,他是否还会这样?

为了个人的野心,去追寻那万分之一的成功概率。会吗?

“如果人生能重来,我杨暕大概率还是会这样。”

都是作为天子之子,就如他的父亲,在铤而走险下,登基为帝王,即是掌控万万人之生命,让万万人为之目标而贡献……

他为什么不能?

权力是毒药,同样是让人无法拒绝的仙丹。

短短十几日的时间内,杨暕之于自身,坐在大兴宫内,发号施令,看着无数人为之奔波,这于之看去,乃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之事。

即是这十几日的权力享受,已让之着迷。又为何不能去拼搏,可能一生拥有之权力与地位?

刹那间,杨暕想到了很多。

当看到穿着一身铠甲,手持长剑的宇文化及,便是长剑剑端,有鲜血滴落,滴在石板之上,发出啪啪的声音,杨暕才重新抬起头。

不用问也知道,当下城内生乱,统率城内大部分禁军的宇文化及,方才正派人平定去了。

以宇文化及白日早晨所言,即是皇太子杨昭率大部人马到来大兴城下又如何?

凭借守城上万兵士,另有城内粮草,只要控制好百姓情绪,坚持数月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在于杨暕私下密议之时,宇文化及也不是没有考虑到,那些墙头草的大族,包括依附于他宇文家的人,会不会像关中多地一样,临阵倒戈。

对此,早预案,甚至于高门大户之住处,还特别加强了巡视。

事实证明,此中行径,是正确的,而与此同时,宇文化及在乱生初期,就发现一个艰难的事实。

这一切,并不是部分高门大户这般行径,而是很多人。

即是城内的镇压之部也有些不够用。趁着当下的大兴城,尚无为敌人进攻之际,且于夜间,宇文化及迫切的希望,由城池之上,调集一部分兵士,以行帮助。

此事自需要齐王杨暕首肯才是。

“殿下,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吾等当率先将城内平定才是!且而今之起叛,又连绵之事态,让人不得不防也!

只有城内安定,殿下才能专心对待城外之乱。”

杨暕前行数步,来到了宇文化及的面前,接过旁边兵士手里的火把,他将之照在面前,以看清宇文化及的脸庞,但听之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话题。

“汝觉得,他们还会来吗?”

这里的“他们”,宇文化及当然知道杨暕所指向的是谁,不正是早几日相召的西北府兵。

还会来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些人同样是一群墙头草,如当下,说不定已经倒向皇太子杨昭那里了。

宇文化及沉默了,但杨暕并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将火把直接扔到了城内,冷声道:“杀了!”

这一夜,无数高门大户之家,为鲜血染红!

这一夜,整个大兴城内,无论幸存权贵,或是普通百姓之家,无不心惊胆战!

同样是这一夜,在大兴宫内,也发生了一起底层宫人发生的起兵……

一夜之间,无论其他地方,庞大的大兴城内,就有诸多之事在上演。

反而是城外,风平浪静。

当来到天明时分,位置颠倒了过来。

城内之地,很多门畔摆满了尸首,鲜血染红了大道,以作警示,无人清理。整个城内,陷入一片诡异的安静之下。天明如何?没有一个人敢出来。

城外之地,战鼓声响。

排山倒海的喊杀声响起,数十万之部,在几十个方向的攻夺,开始了!

杨暕这次没有坐镇城墙之上,而是返回了血洗过的大兴宫,坐于大殿之内。

至于城墙上的战事,他完全交给了宇文化及等将领去处置。

昨夜的一场场叛乱,就让之损失了大半守卫城池的人马。

便是于当下,城上的兵士,早就精疲力竭,无抗衡之心。

宇文化及曾夸下海口,言之能坚守数月,而今明智之人,无不能看出,能坚守数日就已经不错了。

甚至在气焰正盛的皇太子大军之下,能否坚守一日,这都是一个问题!

时下,杨暕没有心情去考虑这些,因为这些,都无法改变,他已经失败,或将死亡,或将被俘的事实。

他还能做些什么?

似乎做再多的事情,也无法改变。

“陛下呢?”

这里的陛下,自然指的是他的弟弟,前之赵王。

在大殿上首的皇位上端坐,看着身边崭新面孔的内侍,杨暕忽然睁眼问道。

内侍小心回道:“正于后面休息!”

杨暕双眼微眯:“将之带过来!”

房玄龄看似在问询杨昭,实际连他也有些忧心。

不论其他,包括房玄龄背后的房府于大兴城内,亦有家庭产业。

房玄龄今次同行,杜如晦则是再次留守于洛阳。

但于陪同之间,看太子杨昭有些沉默,房玄龄遥望了头顶不断有兵士来回巡视的巨城,然后拉进缰绳,快速来到了杨昭身侧,望着杨昭忽明忽暗的神色,出言道:“殿下可是在忧心大兴城内百姓?

大兴城,乃是先帝杨坚,于大隋建立后,在旧的长安城基础之上兴建而来。

担心齐王铤而走险?”

房玄龄所谓之铤而走险,不难理解,即是在绝望之下,已经彻底疯掉了的杨暕,再行一些疯狂之举,比如毁掉这座能容纳百万人口,时下却是有无数家庭居住于内,即是杨昭的母亲,也居于内的大兴城池。

在了解杨暕的越来越难控制的个人性格之后,其中所为,不是没有可能,而是有很大的可能。

然于东都洛阳的建造之上,当是时,大隋皇帝杨广可是征召的有百万之民夫,几经波折,于一年时间之下,才缓缓建成。

站在城池之下,看着熟悉,但于这些年来,变化巨大的大兴城,杨昭多有感慨。

阅读隋太子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3543.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