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三国:从继承黄巾开始

第2章残酷的战争

  • 作者:谈谈词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04-16 11:24:41
  • 字数:9784字

董卓哈哈大笑,自衿地说道:“那是他们没有遇上我,击垮黄巾军,犹如踩死个蚂蚁一般容易。我西凉铁骑纵横天下,所到之处,无坚不催,黄巾拿什么来阻挡,你不用再说了”。

也不怪董卓骄横,这视死如归的信仰,不是什么人都能鼓动得起来的大路货。

‘垂死病中惊坐起’,张角接到报急文书,更是忧心不已,两万骑兵威力竟然如此之大。

他焚起一炉香,静下心来,苦苦思索破敌之策。一个时辰后,心中大定。

人公将军张梁率领张牛角,左校、于氐根、李大目等对战董卓,大小渠帅也被董卓的攻势吓得不知所措,报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向广宗。

又想起斥候送回来的情报,接着郑重地说道:“在巫术和符水的刺激下,那些黄巾信徒都是不要命的”。

他担心地对董卓说:“将军,且不说先前的左右中郎将,就是佐军司马孙坚,骑都尉曹操等都是当世豪杰,如此苦战,尚且不能铲除黄巾,面对二十五万人的围堵,我们应当小心从事”。

见识了不堪一击的黄巾军,董卓的内心开始膨胀起来。他们知道打什么仗,说实话,这就是一群农民,胜之尚嫌不武。

见董卓不听劝说,为了尽快消灭黄巾,李儒再献断粮之计,“黄巾二十五万人,粮食消耗可以用山堆来形容,这么大的后勤供应,找到运输车队不难。我将自帅李傕,郭汜,领两千人马,去断敌人粮道,这样,他们将不攻自破”。

董卓越是这样说,李儒越是担心,自古骄兵必败。

他劝说道:“我们先前取得的胜利,是黄巾暂时还不适应马战,谁知道他们现在想没想到办法,还是慎重点好。趁着合围还有缝隙,我们暂时离开下曲阳,跳出包围圈,看看情形再说,免得被黄巾一锅端了”。

董卓沉吟了一下,同意了李儒的建议。

李儒回到自己的军帐,对着地图,总觉得有什么不对,但又说不上来。黄巾凭的什么,凭他们人多不怕死?

西凉铁骑一直在草原与那些少数民族作战,就是狂风暴雨中也来去自如。根本没想到,华北平原被暴雨淋湿后,那路中的淤泥,推起来可湮灭马腿,马力充沛时,尚且不足致命,但马力疲惫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捻着胡须,摇摇头说:“我们西凉铁骑,就是碰上草原的匈奴、鲜卑人,也能战而胜之,何况这群歪瓜裂枣,文优(李儒的字)无须担心”。

那些方阵,都是用来拖疲骑兵的。看看阴沉沉的天空,他老神在在地点燃七张符咒,用剑指向天空。

一时间阴风骤起,黑云阵阵,滂沱大雨破空而来,不一会儿,地面变得一片泥泞。

暴雨之中,喝过符水(使人兴奋的药物)的神使良师侍者,带着黄巾力士,爆发出一阵阵呼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从四面八方,如奔流一般冲了过来。

张览的百人队也杂在其中,不顾生死冲向西凉铁骑,以人命与奔马做殊死对冲。

一波又一波的黄浪,以摧枯拉朽之势,悍不畏死地倒在铁骑之下。

西凉铁骑,由于先前不惜马力,现在人也累了,马也倦了。如果路面干燥,再不济,他们也能冲破包围。泥泞的路面,一马陷足淤泥内,看畜生怎么出蹄,他们冲不动了。

骑兵跑不起速度,偌大的目标,就成了步兵猎杀的对象,十个打一个,任你是百炼钢,也得变成绕指柔。

西凉铁骑在黄巾力士冲击下,圈子不断缩小,最后被压缩到一小快烂泥地上。

李儒听到斥候的回报,吓了一跳,赶紧招呼李傕、郭汜,回援董卓,破阵救人。

这两千生力军的投入,让绝望中的董卓,看到了生的希望。

张角眼见无法阻止,只得亲自出马,带着他的侍卫,死命扑了上来。

见到大贤良师亲自上阵,精疲力尽的神使侍卫爆发出最后的力量。枪已经破损得无法使用,他们也挥不动了,只好几个人手挽着手,毫不犹豫地迎向奔马,挡住李儒骑兵的回援。在奔马的冲击下,空中开出了一朵朵的血花,给这修罗场平添一份诡异。

可惜,疲惫的人终究挡不住蓄势强健的奔马,最终,在李儒生力军的接应下,董卓撕开了包围圈,董、李二人,仅以六千骑士得免。

张览等幸存的黄巾力士已经打疯了,抵死舍命,穷追不放。在追击过程中,被一个落在后面的西凉骑兵砍伤了后脑。幸亏那人的刀口砍钝了,否则,当场就可能要了他的命。

此次会战,黄巾以战死六万,战伤二万的代价,消灭了董卓一万四千骑兵,取得了以步兵胜骑兵空前惨厉的胜利。

听完王兴的述说,张览目瞪口呆,这哪里是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这血淋淋的场面,才是真正的战场。

张角步兵打骑兵,完全是用人命堆出来的胜利,这样的胜利,没有他苦心积虑的谋划,没有他亲赴战场的鼓舞,是不可复制的。

张览私下为正史中的曹操、刘备、孙权捏了把汗,若不是张角早早去世,以他的心计、威望,在军心不崩溃的情况下,冷兵器时代,悍不畏死的黄巾军,天下谁人能挡得住。

他疑惑地问道:“西凉那些将领:如华雄、牛辅、董越、段煨,都有万夫不当之勇,难道不能冲条血路出来”。

王兴心里嘀咕,百夫长这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人的名字,自己在战场上,只听到什么华都尉、牛校尉。

他又把这些疑惑藏在心里,回答说:“百夫长你都忘了以前的战事了,我们黄巾军最厉害的勇将管亥,也曾经与卢植手下大将关羽单挑过五十回合,若是管将军被围后,你看他个人能不能冲出去。

勇将固然能起到领头的作用,可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何况这是二十五万人的战场,个人能力能取多少作用。就是排着队让他杀,十几个人还行,几十上百的人,纵然勇将还有力气,刀也不能用了。没有李儒的接应,他们怎么冲得出去”。

张览这下知道了,战争靠的是事前的谋划和集体的力量。那些什么两将单挑,马鞭一指,就能底定胜利的战争,简直是痴人说梦。真正的战争可不是这个样子。

大战之后,宁静了二十天。这段时间,对张览极为重要。

休息一天,他不死心,心里还是不断呼唤系统,可没有半点回音,看来系统暂时把他抛弃了,只能靠自己了。徘徊逡巡,他想了很多。其他事也无法去了解,暂时就相信历史书上的记录吧,草鞋没样,边打边像。

自己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逃跑,就算运气点得火燃,跑出去了,在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时代,怎么生活。难道真的躲进深山,过起茹毛饮血的野人生活。

投奔官军,一旦被查出,汉末三杰:卢植、皇甫嵩、朱儁,杀起黄巾都是不眨眼的,那十几万人头垒起的京观,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就算不被查出来,万事都讲出身的时代,猴年马月才能出头。

血腥的场面,他已经收起了风花雪月的幻想,要想看完这波澜壮阔的时代,还得在黄巾军里找出路。毕竟在这里,手下好歹还有一百个士兵。

黄巾起事时间之短,为历次农民起义之最。

几个月时间,从大贤良师病逝,起义就算失败了。

黄巾起事之悲壮,也为历次农民起义之最。

没有哪次农民起义,五万人心甘情愿,集体赴河而死。

历史上,先秦以后,舍身求仁,视死如归的气节被阉割,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存规则,慢慢成为主流。近两千年间,从未有过为了理想,如此多的人集体投河,无怨无悔。反而,老祖宗的这点气节流落海外,不得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就为了延续光辉灿烂的先秦文化,张览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凭着自己穿越之身,他满怀信心,欲改变他们的命运。

首先,当然是改变长社之战的结局。在夏季酷热到来之前,攻破长社城,最好当场杀了皇甫嵩。如果攻城受阻,至少得劝说波才,不要将军队驻扎在树林之中,才能避免被火烧炸营的惨败。

这是个战争频发的年代,从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不知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战例,出现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

想到这里,张览一阵激动,只要自己立定脚跟,按照系统吩咐的话去做,未必不能‘漫凭只手拯元元’。

可怎么攻下长社,如果攻不下,又怎么劝说波才,一个百夫长,恐怕见到波才都难。

他渡着步,把各种因素都考虑了进去。

有利的是,自己比这里的人,多出了两千年的见识。没有系统,也不是不能有所作为。况且,做好了,不是还有交谈的机会吗!

不利的是,这个躯体虽然壮实,可没有留下任何信息,自己武功一点都不会。没有武功,如何能保得住性命,去拯救那五万生灵。

保命保命,张览胡思乱想着,要是武功有个速成的法子就好了。想到这里,他一阵迷茫,别的穿越者,系统加身,马上就能获得什么九牛二虎之了,自己却没有这样的幸运。

没有的不能强求,听王兴介绍,几十万人的战场,个人武力真的起不到扭转局面的作用,心思慢慢又转回到军事历史上来。

过往的战史,如同放电影一样,在他的脑海中飘过,最终定格在韩信与林三虎俩个身上。

两代兵仙的共同之处是,不打无把握之仗,除非万不得已,总是以优势兵力取胜。即使兵力不占优势,也会在运动中寻找战机,让局部占有优势兵力。说到底,就是人多欺侮人少。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怎么做到的,无非就是能把指令,快速传达给每个官兵,让他们知道,打哪里,怎么打。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这就需要培养很多通信兵。同时,需要从伍长到将军,对纷繁复杂的旗语、鼓声、钲声,有透彻的了解。

林三虎为什么百战百胜,三三制与一点两面战术原则,是他致胜的法宝。

所谓三三制,就是一个班的士兵,按照三个人一个小组,一个班就是四个组。拿到按什为单位的现在,就是三个组,多出一个机动人员,随意放置在一个组中,每个组采用顺三角或倒三角的方式,试战场情况而动。每个小组,既独立作战,又互相配合。

一百人可以分成三十个多个组。

这样,兵力既分散,可以避免被火力集中打击。又能组团,集体战斗。

一个小组,完胜十个散兵,这是经过历史验证了的。

所谓的一点两面:指的是反对平分兵力与敌人陷入阵地消耗战,防线部署兵力要有层次,要集中优势兵力,以发挥优势火力攻击敌人防线的一个点,突破后向两面或更多面形成包围,以求全歼敌人或严重打击敌人。

至于韩信的通讯方式,现在也用不上,那是几万人决战的统帅才用的,就这一百个兵,吼一嗓子都听到了。

改变长社之战的结局,虽然茫然无绪,但史书明明写着,黄巾失败,关键是兵不经练,将不知谋。

将领的事情不是自己能考虑的,还是从练兵开始。结合前世大学军训的经历,三三制方式,也是目前最佳练兵的方法。

到底是穿越过来的,一天后,身体已经无大碍了,他叫张刚,通知他的百人队集合,准备开始练兵。

他是知道骑兵的厉害的。在南阳,卢植的两千骑兵,就能打得张曼成的三万人丢盔弃甲。现在,两万骑兵的群聚效应,效果扩大不止十倍。单靠自己二十几万黄巾军,如何能胜得了如狼似虎的西凉铁骑。要想取胜,只能靠外力帮助。

春上多雨,以他几十年生活在此地的经验,这个月大雨天不会少,只有利用大雨,才能对付骑兵,这就是他苦思一个时辰想到的办法。若是真有散豆成兵、呼风唤雨的本事,区区一个没落的东汉王朝,又岂是他的对手。

他留了个心眼,带着李、郭二人,只在下曲阳包围圈外打转转,并派出斥候,随时侦探会战的情形。一来可控制粮道,二来可阻援兵,三来董卓有事,可随时增援。

战斗开始后,看着与原来没有多少变化的排阵,董卓心里暗笑,李儒什么都好,就是文人味道太重,谨慎有余,进取不足。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张角来了又怎么样,他的本质就是个乡村郎中,哪里知道行军打仗是怎么一回事。

董卓刚入冀州,他手下徐荣、华雄都是沙场老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一支又一支黄巾军。面对气势汹汹的西凉铁骑,黄巾军一下慌了手脚。

不用做多少试探,西凉的骄兵悍将又是所向披靡,一个接一个普通兵的方阵被冲得七零八落。

董卓狂笑不已,大呼儿郎,“建功立业,只在今天”。

张角胸中暗喜,董卓终于中计了。

于是,大起三军,带着张曼成、褚飞燕、张白骑、黄龙等近十五万军队,增援张梁,二张共计二十五万人马,将下曲阳慢慢围了起来。

面对越来越紧的包围圈,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察觉到了危险。事出反常既为妖,一群手拿锄头木棒的农民,面对彪悍凶猛的骑兵,不逃跑反而觌面迎了上来。

阅读三国:从继承黄巾开始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4635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