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华夏真相集

第二十七集 戴洋奇术

  • 作者:背砍刀诗人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2-18 07:19:16
  • 字数:10426字

陈安出乎意料,未曾设防,经前后两面夹击,造成重创。迭经两战,凉军溃散,陈安最终收拢残骑八千人,败逃退守陇城。

前赵王刘曜本欲一举平定关陇之地,闻说陈安兵败,石武离开老巢,遂趁此机,亲自率军围攻陇城,另遣别军围困上邽。

赵王石勒亲自到府吊丧,仰天哭叫:上天不欲我成大事耶,何夺我右侯如此之早!右侯豁达大节,谋无不中,算无遗策,虽子房、萧何之辈,亦不过右侯之才。某能有成今日之业,皆乃右侯之功。孤欲百年之后托以后事,不期如此早夭,宁不使孤心腹崩裂哉!

边说边哭,泪下如雨。于是亲为设祭,与百官治丧而归,以程遐代为右长史。

字幕:晋明帝太宁元年,后赵右长史张宾染病不起,缠绵床榻月余而故。

休屠王石武接到刘贡告急书函,率领军队由上邽赶来救援,与刘贡合击陈安。

徐州刺史卞敦不敌后赵大军攻势,只得弃了彭城,引军退保盱眙。

自此徐、兖二州诸堡主尽降赵王,石勒遂置守宰镇抚。再遣支雄、桃豹寇略河南,先拔襄城,再围谯城。

陈安频频出战,屡遭败绩。

镜头转换,按下后赵,再叙前赵。www.oaksh.cn 热血小说网

字幕:太宁元年六月,凉王陈安在南安围困前赵征西将军刘贡。

前赵右军将军刘干攻克平襄,陇上诸县皆降前赵。

陈安见立脚不住,乃留部将杨伯支、姜冲儿坚守陇城,己率精骑突围,逃奔陕中。

刘曜遂于十月占据陇城,遣将军平先率劲旅十万,前来陇右讨伐凉王陈安。

祖逖之弟祖约不能抵御,引众退屯寿春。支雄、桃豹遂取陈留,梁、郑之间骚然。

平先此时亦已气喘吁吁,汗下如雨,但不欲失此歼敌良机,遂将手中点钢枪高举,代替军令,命令诸将挥军大进,并当场许诺:陈安力已尽矣,无能为也。你诸将听者,凡有斩其首者,无论是谁,均赏金千斤,爵封关内侯!

众将听了士气大振,当下齐抖丝缰,乱撒辔环,直向陈安围裹上来。

陈安见赵将紧追不舍,不由大怒,重又拨转马头,将两样兵器舞开,一旦有人接近,则刀、矛同挥,每次皆斩刺对手下马,绝不落空。

一连杀死十五、六员偏副牙将,招不虚发。一面且战且走,引军后退。复见追敌稍远,便左右驰骋,一边向后发箭,敌骑闻弦落马,直至箭矢发尽,射杀二、三十员敌将。

赵将大惧,再不敢近,只于远处放箭呐喊。

平先此时已歇过劲来,换了战马,敏捷如飞,再来和陈安搏战。

陈安无有战马替换,瞬时便被追及,又战二十余合。陈安恼发,兼且心慌,急以右手长矛运起平生之力,来刺平先左肋。这一下却刺得猛了,失去准头,矛头自肋侧穿过。

平先觑得清楚,看得真切,急用手一接,按住矛杆,运力猛然回扯,夺下蛇矛。

陈安大惊,双手抡大砍刀杀透重围,率数十骑部从落荒而逃。

适逢天色近暮,忽闻雷起天际,又见云聚东南,接连几个闪电,直照得天地通亮,顿时大雨滂沱,刹那间平地成渠,眼前犹如水帘。

平先拨过战马,再来追寻陈安时,却失其所踪。

陈安便趁此大雨,丢弃马匹,收集百余名侍从,穿越密林逃走,藏匿于山中。

平先待大雨稍停,便令士兵四处搜索,因大雨冲毁足迹,失其所在。

次日陈安派部将石容觇出山窥察,却被赵将呼延青人抓获。呼延青人拷打石容觇,询问陈安藏身之处。石容觇昂首而立,遍体鳞伤,只是闭口不言。

呼延青人遂将石容觇杀死,复引军来搜山。将近申时,雨停云收,霞光满天。呼延部兵因闻林中马鸣,寻声而至,发现踪迹,一拥而上,在山涧中抓住陈安,绑缚送归。

平先恨其反复不定,遂命推出斩首。又令四面出击,杀散陈安余众,方令鸣金收军。

赵王刘曜闻说杀了陈安,叹息良久,即引得胜之兵及陈安降众十万,来攻凉州。

当时赵军戎卒二十八万,号称五十万,浩浩荡荡杀向凉州,是日尘土涨天,旌旗蔽日,连绵数十里不绝,凉州士民见之无不大震。

凉州王张茂闻说赵王又来征伐,不由惊骇不禁,急聚部下一众文武,商议应对之策。

班中闪出参军马岌:贼军入境,必须大王亲自出城迎战,以砺士气。

长史汜祎谏止:此等以君主安危与举州百姓性命以邀功名者,可请斩之!赵王举五十万大兵而来,所到之处鸡犬不留,臣为陛下及凉州士民计,应遣使议和,可不失藩镇之位。

马岌:糟粕书生不思国家大计,亦不知兵法。刘曜自引军至,河西之地皆观陛下之举。陛下当立信勇,以副秦陇万民之望。岂可望风而降,以效蜀汉后主阿斗耶!

张茂:此言善哉!吾其宁为孙皓,不为刘禅。

乃整点州中精兵五万,亲率大兵出凉州,迎于石头城(并非建康石头城)外,令六军扎下营寨,升帐聚众计议。诸将皆谓敌军势大,惧不敢言。

参军陈轸见此,上前进言:赵王举众而来,其兵虽多,皆乃氐、羌乌合之众,恩信未结,皆怀狐疑之心。且其山东未定,有后顾之忧,不能旷日持久与我争夺河西。若彼二旬不退,内乱自起,臣则请蔽卒数千,为陛下克之。

张茂闻计沉吟,又见诸将皆都不语,寻思:毕竟赵王兵多势大,不可与其正面交锋。

于是宣布散帐,密令内史写下降表,遣人送去刘曜大营,嘱其暗中观其动静。

刘曜引众至于河西,扎营已毕,诸将便纷纷前来请战,要求渡河。

刘曜说道:我军争战万里,其实疲困,皆不堪用。今但按兵歇马,专以声威震之。孤料不出中旬,张茂降表当至营中。若不到时,便是孤负众卿。

话犹未落,门军入报:凉王张茂遣内史奉降表至营,见在帐外候命。

刘曜哈哈大笑,顾谓诸将:若何?

众将无不拜服。

刘曜命来使进帐,观罢降书,见张茂言辞恳切卑微,遂大悦,对来使说道:既是张茂肯降,孤也不亏待他,敕封其为太师,加凉王,赐九锡。

凉使:陛下厚恩,凉王没齿不忘。臣待我王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曜大喜,厚赐凉使,遣其回去。

张茂闻说赵帝准降,不胜之喜,遂罢兵转回凉州城内,并使人搜罗府库,贡献财物及驱牛酒至赵营劳军,甘愿称臣。

刘曜由是兵不血刃而胜,振旅班师,绕行仇池而还。

镜头闪回,仇池城中。

字幕:杨难敌,白马氐人,前仇池国君杨茂搜长子。

东晋建武元年,杨茂搜去世,杨难敌与弟杨坚头分领部曲。杨难敌号左贤王,屯下辨,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

太兴四年,前赵主刘曜领军进攻下辨,杨难敌迎战不胜,退保仇池。

刘曜因军中大疫忽起,便遣人游说杨难敌:公若投降称藩,便可自领故土部众如故。

杨难敌见众寡不敌,遂遣使向前赵称藩。刘曜封其为益、宁、南秦三州牧,两下罢兵。

闪回结束,仇池王帐。

杨难敌正坐帐中,忽闻入报:陈安战败,被赵王部下大将平先所杀;赵王引得胜之军往征凉州,凉王张茂明知不敌,主动向赵主纳款称臣!

杨难敌闻报,不由大惧,手中茶盏掉在地下,摔得粉碎;于是急令升殿理事,问计于众臣:刘曜自凉州还师,必率得胜之兵前来攻我,如此奈何?

众臣皆怀大惧,议论不一,有主降者,有主逃之。

忽阶下闪出杨难敌胞弟杨坚头,至阶下高声叫道:臣有一计,可退匈奴大军!

杨难敌:贤弟有何妙计?

杨坚头:前番赵王许降,今番引兵又来,必欲平灭我族,方肯罢休。我既战之不胜,今有成汉国李雄兵精粮足,据险自守,不如前去投之。刘曜总不能在此长年驻扎,待其兵退之时,我再引众杀回,则陇州依然是我杨氏天下!

杨难敌:我弟此议,亦称妙策!

于是吩咐众官,连夜还家收拾行李,次日率众南奔汉中,遣使向成汉主请降。

成都王宫之中,李雄览罢杨难敌降表,恐其反引赵军入蜀难制,一时沉吟未允。

使者返回汉中,向主公叙说成汉王犹豫不决之状。杨难敌闻罢,即搜罗黄金百斤,复派使节前往成都,重贿成汉将军李稚,使其在汉主李雄面前美言。

李稚得了重贿,便向李雄进言:依臣所见,陛下不如准纳杨难敌之降。

李雄:却为何故?

李稚:陛下若准纳杨难敌之降,并助其复国,则其必感激涕零,永为我成汉北藩。且陛下早有北伐之志,复可借仇池为东进通道,扫平天下,统一六合,成就万世基业也。

李雄被李稚说得心活,遂允杨难敌之降,并派大兵相护,遣其重回武都。

杨难敌还国未久,闻报赵军未在仇池停留,已退回本国之境。难敌大喜,于是复又据险自守,不再听命于成汉王李雄。

李雄大怒:此贼忘恩,实在可恶!李稚,当初皆是你替杨难敌说话,孤方准纳其降。今其复叛,你有何话说?

李稚:此皆为臣一时不明,被其蒙蔽,甚是惶恐,望陛下恕罪。

李雄:如此,便命你与我兄李含分为二路,进讨杨难敌,胜则赎罪,败则斩首。

李稚不敢回言,喏喏连声奉命,与李含引军北上,兵至下辩。

杨难敌闻说汉主来伐,遣将迎敌,阻敌归路围之,阵杀李稚、李含,蜀兵余众皆降。

镜头转换,复说凉州。

凉王张茂自受赵王之封,心中愧悔,每日闷坐宫中,自觉有辱先王。

痛定思痛,于是猛醒,召集众臣议道:皆为我国中无有关隘抵抗敌国铁骑强弓,故此屡受人欺。我必倾举国之力,加筑姑臧城垣,并修灵钧台,以御敌寇不可。

别驾吴绍谏阻:敌国来伐之患,愚以为原因不在于此,是主公恩义未及于本国人心也。若非国人万众一心,皆愿为主公效命,虽处层台,便如当年白马将军公孙瓒一般,终为袁本初所亡,自焚丧身。反适足以疑群下之志,示敌国以怯懦之形也。

张茂不悦:我兄当初一旦失身,岂无忠臣义士欲为之尽节哉!孤所忌者,乃祸生不意之间,变发肘腋之时,兵无所恃耳。王公设险,勇夫重闭,亦古人保国之道,卿其勿言。

于是不顾众臣反对,就此大兴土木筑城,终就大功于一役。

太宁三年五月,张茂重病不起,令唤其子张骏至于榻前,执手而泣:我家自立凉州国,向以孝友恭顺著称。晋室虽微,偏安于东南一隅,汝亦应小心奉承,休得失了臣节。

张骏叩头不止,唯唯而诺。

于是传达遗诏于群臣:我之官职非由天子王命所封,苟以集事而已。某死之后,当以白恰入棺,勿以朝服王礼葬之,切记,切记!

嘱罢而卒。张茂既死,群臣依其遗嘱白恰入葬。

赵王刘曜闻之,遂遣使立张茂子张骏为凉州牧,封凉王。

镜头转换,复说前赵。

字幕:刘胤,赵主刘曜世子。年十岁时即身高七尺五寸,多力善射,骁健如风。

当靳准之乱时,刘胤与其母逃于黑匿郁鞠部,得免于难。值陈安既已败亡,乃自言己之身世于郁鞠王。郁鞠王大惊,于是敬以诸侯之礼,并使人送还刘曜。

刘曜忽得此子回来,闻说过往免难之事,不由悲喜交加。

于是登殿,使与群臣相见,当众说道:朕今得世子归国,其材器过人,且历涉艰难,深为可悯。孤欲效周文王及汉光武帝以固社稷,而使为太子,可乎?

左光禄大夫卜泰抗言谏道:文王定嗣于未立之先,则可。光武帝以其母失恩而废太子,此岂足为法?向晋室若以东海王为嗣,未必不如今之明帝也,且不致于如此大乱。世子刘胤文武材略,诚然高绝于世,然太子刘熙孝友仁慈,亦足为承平贤主。况东宫乃民社所系,并无丝毫过错,岂可轻动!若陛下果欲替嗣,臣即请效死东宫,不敢闻命。

众臣皆知卜泰乃刘胤之亲舅公,今日竟当廷为太子抗言,无不惊讶。

刘曜闻听此言,心思太子刘熙乃羊后所生,今羊皇后已死,亦不忍废之。又因卜泰实属忠义之举,于是说道:公言是也。既是如此,朕不废太子,更使卜泰领太子太傅。封刘胤为永安王,都督二宫禁卫,录尚书事。

卜泰、刘胤:臣领旨谢恩。

镜头转换,复说成汉。

成汉主李雄:皇后任氏无子,朕欲立亡兄李荡之子李班为太子,众卿以为可否?

次日,平先又来骂阵,陈安大怒出迎,二人又战在一处。一来一去,刀来枪往,直战到过午,挥汗如雨,马身犹如瓢泼,只是不见输赢。

陈安正苦战间,看见对方阵角旗动,又见敌军势众,心下怯了,拨转马头便走。

字幕:陈安天生力大,自幼遍访名师习武,从军后勇冠三军。因羡慕蜀汉关、张二将勇猛无敌,遂请人打造两般兵器,左手持七尺钢刀,右手执丈八蛇矛,向以万人敌自诩。

前赵先锋平先亦是一员当世猛将,领了赵主刘曜将令,遂引大军来到陇右。前军紧追慢赶,至于陕中,终于追及陈安。两军相遇,列阵对圆。

按下益州,复说中原。

陈安乘骑高头骏马,左挥大刀,右舞蛇矛,出于阵前,高声喝道:哪个鼠贼竟敢紧追不舍,前来迫某决战!可上前来授首。

赵军阵内冲出一匹瓜黄马,平先手执混铁点钢枪,高声回骂:陈安反复无常之辈,有勇无谋之徒,看某来斩你首级,献于我家陛下!

二人交手十合,各自诧异,分别小心。当下打点精神,各使出浑身解数,兜转来去,直斗到日落平西,战了二百回合,难分伯仲,各自鸣金罢兵,退回本营。

三月,哨马来报:江东王敦造乱,国势倾颓。

石勒自觉有机可乘,乃使桃豹、孔苌等率兵南下,寇略彭城、下邳,放马江淮。

阅读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4850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