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三百二十二章 剑指条款,弹劾不断!【中】

  • 作者:迷糊又无奈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1-30 01:59:54
  • 字数:6306字

其实,他一直对景顺帝推崇李世民有些不理解。

在历史上,唐太宗肯定是个好皇帝。

此时,这位新选手才一上场,就想给他扣帽子。

自然是不可能轻易被他得偿所愿。

刚刚他还给张年吉扣了好几顶。

为了凸显自己是个懂事的臣子,冯一博甚至还引用了李世民的《帝范》。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为人臣者,举荐贤明乃是本份,若是圣上不用,只能说明此人不行,为何大人会觉得我在质疑圣上?”

这话的意思,就是举荐乃臣子的本份,判断臣子合不合用那是皇帝的事。

但和他差不多,甚至超过他的也不是没有。

用不用张年吉,只能说明他在皇帝心中的贤与不贤。

和我这个举荐的人有什么关系?

无论是秦皇还是汉武,做的都不比他差。

在功绩上还犹有过之。

可这样的皇帝,却都被士大夫所唾弃。

你觉得我质疑皇帝,当然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唐太宗对士大夫的尊重,从魏征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中都有体现。

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帝范》里写的,就是李世民的做事方法。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他平定四方,用怀柔政策,不急功近利,劳民损兵。

不贪图游乐,每早视朝,用心听取各种建议,出言周密。

罢朝后和大臣们推心置腹讨论是非,晚上也同人高谈经典文事。

这些方法,正是士大夫,或者说,所有的文臣最为推崇的。

也正是这些方法,奠定了宋代“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基础。

当然,宋太祖推崇“与士大夫共天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限制军权。

杜绝别人学他上位。

可推崇李世民,却也正好符合文人集团的利益。

所以到了宋仁宗时期,这个利益也达到了巅峰。

这个利益其实就是,限制君权。

纵观历史上,凡谥号“仁”的皇帝。

大多都是没太大建树,却极受文人追捧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位“仁宗”可能真的信了读书人那一套。

在被士大夫们限定的,“仁”的范围内当一个皇帝。

从而被当作仁君的典范,还谥个“仁”字。

正是因此,冯一博更有些搞不清景顺帝的心思。

他推崇李世民,到底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后。

李世民成功上位,并架空李渊这个太上皇。

因为有类似的境遇,才让景顺帝推崇备至?

还是因为,他真心认可李世民的治世方略。

或者说,他也想得到读书的认可。

将来能得个“大魏仁宗”的谥号?

不管怎么说,景顺帝推崇李世民的事已经众所周知。

冯一博引用《帝范》,也算是阐明自己认可景顺帝的态度。

龙椅上的景顺帝听到这话,心中怎么可能不认同?

在他这个位置上,什么是贤,什么是愚?

有时候已经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谁对他有用。

他现在倒是很有兴趣,听听那人会如何回应。

可惜的是,那人却没接冯一博的茬。

而是朝丹陛拱手,直接道:

“臣弹劾冯渊,内外不分,君臣不明,与高丽、东海郡等勾连,侵吞此次议和利益!”

此人冯一博其实也认识。

他名为祁镜明,是兵部主事。

出自绍兴大族山阴祁氏,也是江南人氏。

说来,和冯一博还算师出同门。

也是李守中众多学生之一。

李守中曾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余年。

这个过程中,江南士子中进士无数。

当初,他能顺利来京担任礼部尚书。

除了有景顺帝要立其为标榜之意,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内阁首辅张松越想要借此,名正言顺的收江南士子为新党所用。

当时正是新旧党争最为激烈的时候。

哪怕,李守中什么也不说。

只要将他放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就会默认为投靠新党的证明。

何况李守回京之后,还因为某些原因附和过新党的不少提议。

即使他自问,都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但这让他新党的身份却再也洗脱不清。

而他在江南担任国子监祭酒时期,考中的江南士子。

被新党收编也就名正言顺了。

甚至可以说是理所当然,这些人也再无半点心理障碍。

此时,看着这位算是同门的祁镜明跳出来。

冯一博不由就想到了李守中。

自己恩师前日吞吞吐吐,他如何不知?

只是在此事上,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步的。

“何为内,何为外?”

冯一博听到弹劾,立刻冷笑发问,又道:

“倭国虽是藩属,却是外臣,而东海郡已经献土归附,你竟然还说是外?”

说到这里,他连连摇头又抿了抿嘴,叹道:

“祁大人的这话,真真让我为东海郡王感觉心寒啊!”

对方说他内外不分,显然是把东海郡当做外人了!

冯一博理所当然的以为,对方这是要弹劾的是赔款之事了。

可没想到的是,祁镜明闻言竟笑了笑。

“大人说的很对。”

他听了冯一博的话,竟然先点了点头。

随后,又话锋一转,笑道:

“可这却和我说的不是一回事啊!”

“哦?”

冯一博微微一怔,没明白他的意思。

都提到侵吞利益了,不是说赔款是说什么?

见他一脸疑惑,祁镜明得意一笑,解释道:

“我说的是伊予岛之事,为何倭国要割地赔给高丽?”

没完了是吧?

搞了半天,还在试探自己?

新党这是要将议和条款拆解,一条一条的扣字眼。

用来消磨自己的耐心和手段吗?

不过听到对方这话,冯一博却不由失笑。

绕来绕去,还是餐前甜点。

自然不用他放什么大招。

冯一博直接一招故技重施,理直气壮的道:

“为什么?因为要彰显大魏之仁德啊!”

这话说的理直气壮,让祁镜明不由一愣。

“我刚刚不是说了吗?对内示以仁德,对外彰显权威。”

看祁镜明一脸吃了苍蝇的表情,冯一博有些不屑。

就这个水平,不问可知。

又是一个炮灰罢了!

“高丽一直臣服大魏,此次又受了欺负,当然要给些好处,彰显大魏的仁德了。”

“而倭国狼子野心,出兵挑衅大魏的权威,自然要给予一定的惩戒。”

冯一博一脸理所应当,最后还道:

“所以,割倭国之地给高丽,惠而不费,不仅彰显仁德,还能威慑其不臣。”

这一番话,竟直接让祁镜明哑火。

见他这副不中用的样子,冯一博眉毛轻轻一挑,笑问道:

“大人是否也觉得,这样一来,岂非是两全其美之事?”

换人了啊!

你这怎么还在顺着刚刚的话说?

什么都能用仁德解释?

祁镜明此时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种感觉,就好像他和张年吉两人都是彩排好的一样。

非常丝滑的都被“仁德”二字给卷了回来。

不知道的,可能还以为张年吉和自己都是冯渊安排的呢!

很显然,祁镜明的官比张年吉大。

但他的战斗力显然不如张年吉这个科道言官。

几句话就被冯一博怼的没了主意,只结结巴巴的道:

“你你你!你这是……这是前后不一!”

见他憋得满脸通红,却找不到形容词。

而这个答案,就在唐太宗平时对士人的态度。

还有《帝范》这本书里。

都被读书人指为暴君。

只有李世民,士大夫们却推崇备至。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春闱意气发第三百二十二章剑指条款,弹劾不断!【中】对于这种扣帽子的把戏,冯一博早就烂熟于心。

冯一博一直觉得,世上之事必然都有一定的缘由。

读书人推崇李世民,必然也有其背后的原因。

遍读史书就能发现,这个原因大概率就是符合后来士大夫们的利益。

“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冯一博笑了笑,张口就来了一段《帝范》,又道:

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6030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