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情感 > 最终诊断

564.必要性

  • 作者:号西风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1-12-15 13:44:13
  • 字数:9648字

谢元哲本就是个非常自负的人,同级的学生里也是成绩顶尖的那一类。他承认祁镜的要求很高,但他不承认丹医大里有人能达到这个高度。

一旦疑惑的种子种下了,就只能看着这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想要再把它从土里挖出来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五院在市北,但丹大医学院却在市西,离医疗中心倒是不远。

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为此还特地改了自己的实验时间,疯狂复习了一遍内科和诊断学。

很早以前他就听说过祁镜,知道他过人的内科功底,也知道他的诊断部,只是因为工作学习的关系,一直没能有什么交集。凑巧,就在谢元哲迈进研究生最后一年学习的时候,祁镜突然在丹大医学院公告栏里贴了张告示:医疗中心诊断部收应届毕业生。

他不信!

在纪清宣布病例分析没人合格后,谢元哲的梦算是彻底破灭了。

听到病例分析的答案后,他也知道自己与祁镜设立的标准有差距,没能录取确实是自己实力不足。因为在谢元哲看来,这病例就不是医学生能解决的,难度已经到了主治水平。

既然自己已经失去了进入诊断部的机会,那会不会得罪祁镜,会不会得罪丹医大,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谢元哲自认不是一个输不起的人,他只想要一个真相,整个招聘过程里到底有没有偏袒丹医大的地方?

丹医大真的比丹大医学院强?

丹医大真的有能符合祁镜要求的学生么?

偏袒要从两方面来看。

一就是各自病例题目的难度,这点他已经得到了答案,祁镜给的难度非常高,他确实能力不足。

二就是丹医大需要有人能满足这个要求。

所以在得知了祁镜录用了两位丹医大应届毕业生后,他心里顿时产生了疑问。

对于T管,曹绮雯或许没怎么碰过,但见的次数非常多,太熟悉了。

“术后两周才拔除T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体内形成包绕T管的窦道起码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

曹绮雯给人的感觉和谢元哲完全不同,回答问题没有丝毫的感情色彩,活脱脱一个答题机器:“形成窦道后,拔除T管留下的胆总管缺口就会被引向体表,胆汁就不会流进腹腔产生腹膜炎。”(1)

“这就是住院医的水平了,需要了解放置T管的机制。”

祁镜点头看向了坐在稍后些位置的谢元哲,然后继续说道:“到了主治,就需要更多地去考虑细致化操作,考虑如何降低拔管的副作用。改变T管的交叉处造型,让拔管时更方便,也不容易损伤到胆总管的切口。拔管前不仅仅要做造影,还需要夹管1-2天做检查,以保证胆总管的绝对通畅,等等。”

谢元哲不知道处理T管的这些细节,台下除非是真的在肝胆外做了有些年头的医生,否则也没法了解得那么详细。

真的能把祁镜说的这些当成普通知识来看待的,也就几位主任级的大佬,包括站在讲台边的熊博。在肝胆外工作了十年,T管是老相识了,对于如何去运用这根T管也有很深的理解。

在处理胆管结石或者胆管炎导致的梗阻时,T管就是神,基本能保证一根见效。

但请神容易送神难,拔除永远比放置要麻烦得多,防止最后收尾时功亏一篑,医生们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包括了病人的年龄、身体条件、手术开腹还是微创、胆总管本身的粗细、胆总管有无硬化趋势等等。

祁镜实力不俗,从医学会对他的信任就可见一斑,能知道拔除T管前还要做闭管就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内科医生。他甚至还知道为了拔管减少胆总管损伤,在T管交叉处上减出缓冲区域。

这是只有真正上过手术台的外科一助,才有机会从主刀手里学来的技巧。

而技巧之所以为技巧,是因为这些东西一般只存在于手术过程的细节中,是不会写进教科书的,也很少被那些医生挂在嘴边。而一个内科医生想要知道这些,得完整且仔细地看完手术的所有流程,并找到过程中不能理解的地方,然后还得专程找到专业对口的外科医生询问。

难倒是不难,但能有几个内科医生会去看外科手术?

反正熊博自己是肯定不会浪费宝贵的手术时间,去学什么内科治疗流程的。两者本来理念就不同,就算要学跨科知识,那也得是自己所学大成之后的事儿了。

然而让他觉得奇怪的还不止这个。

祁镜刚才只说了住院和主治的,那副高主任该能考虑到哪一层呢?

说实话,他这个副高能想到的也就这些罢了,最多再考虑下窦道产生后病人腹腔的黏连问题。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熊博的好奇心让他暂时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站在讲台前等待问话的人:“祁医生,你难道觉得对T管还有什么更深入的了解吗?”

“那就是主任级的了,看的不仅仅是当前情况。”祁镜说道,“比如要考虑到T管窦道产生的肠粘连,还要想到不同材质的T管对窦道生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直接决定拔出T管的时间判断。”

前者熊博有想过,因为他之前就遇到过因为拔了t管后肠粘连导致的肠梗阻,处理起来非常麻烦。

但后者......

材料?

熊博从没想过T管材料也会影响窦道生成速度,在他眼里,T管晚拔总比早拔来的好。更何况现在微创手术越来越多,窦道生成往往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所以病人术后大都需要回家自行修养,等时间差不多了才回医院拔掉T管。

“祁医生,材料影响体内窦道形成速度?”

“嗯。”祁镜点头说道,“老T管用的是橡胶,窦道生成时间短,可新T管用的硅胶,窦道生成时间就要长许多。在微创使用率还不高的时候,T管改变材质带来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有不少医生还照着教科书上写的术后2周拔除,结果窦道还没长好,弄成了腹膜炎,吃了不少亏。”

熊博有些没想到,自己国外做惯了微创手术反倒出现了反效果。

没有在国内经历过那段时间,所以从来没想过T管材料的迭代会带来这种后果。想想现在老主任一直强调T管尽量晚拔,恐怕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熊老师,不好意思,话题被这小子带偏了。”祁镜又道了声歉,“咱们还是回到正题上吧。”

熊博心里一紧,连忙解释道:“当初确实是实习生没分辨出T管和引流管,最后导致了误拔。我当初因为刚下手术,人有点累,看实习生脸熟就觉得不会出错,所以没跟着一起去。”

说到这儿,他叹了口气:“错在我。”

非常深刻的反省,一位副高能在众多学生面前承认错误,本身就需要勇气。

但这种勇气在祁镜眼里就显得有些投巧了。

先把主因归结在实习生的误拔上,然后再说明一遍自己刚手术完身体不适,进一步降低了罪恶感。然后,再说是自己没有履行本不该是自己担任的带教责任。

直到这些条件铺陈完,最后再说是自己错了。

这种基于语言误导来减轻自身错误的说法,也太狡猾了吧。

祁镜笑了笑,对他的解释嗤之以鼻:“熊老师,当时周围除了实习生之外就没别的医生了么?我记得还是有一位的吧,你的硕士,刚跟你一起下的手术台。”

熊博点点头,没有否认。

“既然是你的病人,那让这位研究生去拔引流管是不是更好些呢。”

“那时候他手里还有其他病人要处理。”这是之前做鉴定时就问过他的话,所以熊博回答起来没什么难度,“而且拔除引流管就是实习生要学的内容,最最基本的操作。如果这都做不好......”

面对台下那么多医学生,熊博并没有把话说透,而是叹了口气,继续解释道:“确实是我们没处理好,临床教学没能跟上。而且教学教学,我们教了的同时也得确保学生学会了。最关键的还在于,我们没有做到放手不放眼,确实是疏忽了。”

不得不说,祁镜的几次病例讨论上,当事人都没有这么好的态度。

按理说,熊博能认错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不错了。不仅给在座学生们树立了一个反面教材,也给足了祁镜的面子,没有拿自己副高的职称来压他。

但祁镜依然没有放他下台的意思,反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看法:“熊老师,实习生错了就是错了,你没必要给他做挡箭牌。如果换做是我,在带教教授过T管引流管区别的情况下还拔错管子,恐怕就不用毕业了。”

“你觉得是实习生的问题?”事发到现在已经四年了,熊博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观点。

“没区分开T管,自然是他错。”祁镜说到这儿,忽然话锋一转,“但是‘没区分开T管’这件事儿,并不一定会产生‘拔出T管’的事实。”

祁镜说的很绕,那些学生没听明白,熊博也只听出个大概:“祁医生,你什么意思?”

“意思很简单。”祁镜说道,“实习生拔掉T管这件事儿,他要负责,手术主刀和一助也得负责。”

“我知道,是我们科室对实习生监管不力,我作为副高当然要负责。”熊博还是回到了原来的问题上,并且按照之前想好的,把责任一步步推给制度,“其实当初医疗鉴定后就给我定了性,其实这个病例完全没必要再拿出来说一遍。”

祁镜听着他的说辞,边听边摇头:“不不,熊老师,我这儿从不谈制度问题,毕竟这种事儿不是我们能改的。现在既然让你上台,那就意味着,老师在处理那个病人上有问题。”

“我有问题?”

熊博这才明白祁镜在说什么:“你是说我在诊治过程中出了差错?”

“对。”

“别开玩笑了......”

“我没开玩笑。”祁镜顿了顿,继续说道,“当时误拔T管的是个女生吧。”

“对,一个女生。”

祁镜终于又把视线放回到了手里的材料上:“老师,拔T管的时候是会遇到阻力的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把T管放进胆总管之后,必须要用缝线做固定。一般来说缝线固定会做的松紧适宜,在保证不滑脱的基础上,又能做到拔管不会太紧。”

熊博听了这些,脸色慢慢变了。

他终于知道了祁镜在说的到底是什么......

普外那么多科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外硕士把普外科几大科室全轮转一遍再正常不过了。更何况普外的急诊也不没法往下细分科室,平时人手不够上肝胆外科手术也是常有的事儿。

再加上她是外科女硕,又一直坚持走外科道路,在外科上花费的心力不比任何人少。

在这点上谢元哲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去验证,毕竟参会那么多人,他没法一个个去问去了解。所以他只能在会场上拉仇恨,希望能激起一些能人的竞争意识,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不过现在事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谢元哲忽然发现不需要搞那么复杂,祁镜已经把答案拍在了他的脸上。

谢元哲,丹阳大学医学院七年制硕士二年级生。导师是丹阳第五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的冯珂,毕业论文紧跟冯珂的专精研究方向,写的消化内镜。

答案就是坐在第一排右数第三个座位的一位姑娘,看上去年纪和自己差不多,样貌、身材都是一等一的好。而在这些外在因素下的,是个让谢元哲有些震惊的灵魂。

其实作为一名消化科硕士生,对T管的了解,不该比一位甲乳外科的硕士差才对。但事实摆在他面前,由不得他不信,姑娘轻轻松松两句话的功夫就把他甩在了身后。

曹绮雯是纯正的普外出身,当初攻读的是比较边缘的甲乳。

然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虽然过了纪清的第一轮筛选,但却止步在了第二轮的病例分析上。

其实当天少了祁镜病例讨论会的预热,这场招聘会的人气并不算高,参加招聘的人数也很有限。谢元哲本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结果没想到对方压根就没把他当回事儿。

阅读最终诊断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648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