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情感 > 戏明

第 322 章【罪魁祸首】...

  • 作者:春溪笛晓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3-01-21 09:42:14
  • 字数:7896字

要是他们不愿外泄个人资料, 到时候他会和相熟的书坊商量一下, 保证印完他们这三百多份就毁版, 绝对不会随意泄露每个人的私人信息!

不过他们这一场场大试小试考过来,如今也没啥不可告人的个人信息就是了。

作为一甲第一,文哥儿也该牵头搞今年的进士录。

这种源远流长的交友册子他在乡试时有一本, 记录的都是同科举子的各项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姓名籍贯年龄家庭住址等等, 以便日后攀关系搞私联用。

新社成员也陆续前来祝贺文哥儿三元及第,最后因为家中实在太过忙乱, 文哥儿便又与祝允明他们去了大兴隆寺那边聚头。

第二日他们这些新科进士到礼部赴恩荣宴的候场期间, 他还积极询问每个人的想法, 看看他们有没有想秀自己书法的, 有没有想负责采集信息的, 只要愿意参与,人人都有机会一展所长!

比如还可以分享一篇简短的代表作什么的。

哪怕科举上岸了,也不能丢了自己的根本!

只要金榜题名了, 谁不知道他们出身什么家庭?谁不知道上哪儿找他们?

这么大两个书法家,出手写个跋不过分吧?等他们把进士信息都收集好了, 帮忙写个样板让人雕版下印不过分吧?

当然,文哥儿还是很看重其他人的意见。

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有名气、有人望反而是件好事!

众人都表示不必毁版,他们还想自己掏钱多买几本送给亲朋好友!

要是文哥儿想送给亲朋好友,他们甚至可以帮忙掏钱。毕竟文哥儿那些个亲朋好友就没几个是简单!

这事儿文哥儿一个人忙不过来, 便让祝允明、文徵明他们加入进来。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他们还想拿起大喇叭广而告之!

文哥儿见同年们都是这个想法,便欣然地与他们约好进士恩荣宴散场后再续一会,争取早早把这本《进士录》定稿找书坊下印。

要不然等到授官以后怕就要各分东西了。

除了一甲三人保送庶吉士、直升翰林院外,余下的进士以及同进士都要分拨到六部打杂或者地方各县当县令或县丞。

当县令或县丞一般也只能去下县,且下去了一般要干上三任,也就是九年任期结束后才能参加选调,前往更好的职位!

要是九年任满时不小心得罪了巡按御史或者吏部,那就再把你安排去别的差劲岗位继续熬……

当然,不仅县官这么考核,京官也是这么考核的,只要入了官场基本都得九年任满再转职(活没干好或得罪上头被贬谪的除外,想往上走不容易,往下走的时候随便滚滚就滚下去了)。

尤其是仅仅正八品的同进士,下放后只能当县丞之类的副手,而且一干就是将近十年,受不了这种煎熬弃官归乡的人可不少。

毕竟留在官场得每天勤勤恳恳打杂干活、卑躬屈膝上下打点,回到老家靠着身上的功名随随便便就能当个财主乡绅,换成是你你也选择更回家享福!

兴许对这些人而言,今儿这场进士恩荣宴就是他们仕途上最风光的时刻了。

日后再重逢,他们说不准已经没资格再和现在这些进士同年们坐一桌。

不过这大喜的日子,大家都没想这么扫兴的事,而是怀揣着激动的心情领到属于自己的恩荣宴专用花簪上。

这花不是真花,而是彩绢做成的,颜色很是花里胡哨,花间缀着一块铜牌,上头铭刻着“恩荣宴”三个字。

文哥儿这个状元就特别一点了,他戴的花枝叶都是银制的,还插着几根翠羽,更为花里胡哨!

连花间的小牌都更有排面,是金灿灿的!

当然,不是纯金的,它的本质其实是银牌,只不过在外头镀了层薄薄的金,江湖人称“抹金银”!

更重要的是,这花没要求在吃过饭后还给礼部,进士们可以把它带回家留作纪念!

文哥儿麻溜把状元专属花簪到头上,跟文徵明他们相互调整好彼此的簪花位置。

恩荣宴这样的重要场合,连簪花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可不能出岔子!

听说前两回科举朱祐樘都亲临恩荣宴,这回也不知会不会来。

有人忍不住凑过来跟文哥儿打听内部消息。

文哥儿哪里知道什么内部消息,他这几天忙得团团转,都没心思关注别的,更不可能去打探朱祐樘会不会出席。他说道:“我也不知道陛下的打算,不着急,一会就知道陛下来不来了。”

众人觉得是这个理,便也没有再多问。

这时候礼部官员过来指引新科进士入内。

等到新科进士按照定好的座次落座,负责主持这次恩荣宴的英国公张懋与内阁的丘濬等人领着同样簪着花的读卷官们先入场。

大家头上都带着翠叶绒花,再加上五品官以上的官袍都是大红色的,瞧着人人都花里胡哨,特别喜庆!

文哥儿起身携一众新科进士向丘濬这些官场前辈行礼。

两边一个是理应致仕的年纪,一个是远没到踏入官场的年纪,此时却意外地一同出现在这场进士恩荣宴上,不得不让人感慨世事的奇妙。

从丘濬献上《大学衍义补》被授予礼部尚书的职衔起,这算是他在弘治年间见证过的第三轮科举了。

可他抬眼看向位列新科进士最前方的文哥儿,心情莫名竟比自己金榜题名当天还要喜悦。

丘濬研究了一辈子经世之学,最希望能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的诸多构想一个个付诸实践。

他不是王安石那样振臂高呼要大搞变法的人,却时常忧虑于自己看见的、发现的种种弊端,总是试图针对这些积弊已久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不管皇帝采纳不采纳,反正他想说的都会说出来、想写的都会写出来。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寿数更是有限的。

哪怕丘濬是个永不服老、希望能捧着书一直读到躺进棺材的人,也得承认生老病死乃是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的,他总有一天会埋进土里化作一具无知无觉的白骨。

到那时候他的建言可能会被抛诸脑后,他的著作可能会被束之高阁,他所做的一切只会变成史书之中极不起眼的几句话,甚至被后人传为笑谈。

这是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毕竟世上没多少人有李太白苏子瞻那样仿佛生而有之的好才华,也没多少人有管仲商鞅那样恰逢明主的好际遇。

有时候哪怕你穷尽一生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也注定无法在这世间留下多深的痕迹。

哪怕你家财万贯、哪怕你学富五车、哪怕你儿孙满堂,兴许也没有人能把你的思想传延下去。

你终究会孤零零地把你这辈子最在意的东西带进棺材里。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来去匆匆的一场空。

这时突然有个这样的后辈出现了——

他比你年轻好几十岁、比你更有锐气也更有勇气、比你更愿意也更有能力去做旁人做不了的事!

而你——恰好能在人生中最后的时光把你的所思所想所学统统教授给他,想着将来哪一天他也许可以替你去完成你此生未竟之事——

这难道不是世间最幸运的事?

都到进士恩荣宴上了,丘濬一点都没掩饰自己的高兴,少有地露出笑容让进士们落座,并向他们宣布一会朱祐樘要携太子朱厚照一同过来的消息。

就说这两天忘了什么,原来是忘了还有个即将出栏——哦不,出阁读书的小太子。

朱祐樘应该不会这么不靠谱,真的让一个六岁小孩一个人住到那么大、那么远的慈庆宫去吧?

他们帝后夫妻俩难道不心疼孩子的吗?!

文哥儿不懂老朱家人的想法,也不懂朱厚照这只小猪崽子的想法。

难道是因为之前他经常忽悠朱厚照说“出阁读书后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震惊!

罪魁祸首竟是我自己!

幸好,状元获得的第一个官职是很固定的:翰林修撰。

这个职位只需要在翰林院看看书打打杂,顶多偶尔参与一下朝廷分配下来的大型修书项目(比如《宪庙实录》《大明本草》之类的)就成了。

具体可以参考他爹、他老师们过去几年的翰林生活!

这种闲得长毛的日子,他甚至可以一口气过个九年!

在这期间他和东宫一点关系都没有,小猪崽子应该由他爹这些左右春坊官员来烦恼!

毕竟左右春坊本来就负责太子的讲学以及上奏下启工作,属于东宫附属机构。

一切皆在他的计划之中!

文哥儿正在心里分析着,就听导驾官报出皇帝和太子到来的消息。

新科进士们自然又是齐齐来个山呼万岁。

朱祐樘免了众人的礼在上首落座,冷不丁发现边上的朱厚照已经不见了。

朱祐樘下意识地往文哥儿所在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朱厚照已经径直跑过去跟文哥儿说起话来。

文哥儿也是归位后才发现旁边咻地冒出个龙脑壳来。

太子的衣裳也是红通通的,活脱脱一个小红包。

令文哥儿回忆起小时候过年时的自己。

可惜这小红包现在正在气呼呼地数落他——

“你考完了,都不来见孤!”

他父皇说读卷不好玩,传胪大典人又太多,说是回头再让文哥儿单独入宫玩。结果他乖乖等了好几天,根本没等到!

朱六岁愤愤说道:“孤等你那么久那么久了!”

这个好像并没有约定过!

大伙的意见都很一致:这进士录随便印,不用照顾他们的隐私问题!

事无不可对人言,说的就是他们了!

要是能到大佬面前露露脸刷刷存在感,说不准将来被大佬想起来了呢!

别看他们现在已经是进士或者同进士出身,对整个大明官场来说他们也只是毫无经验的新丁。

文哥儿一路热闹回王家, 家里也是宾客如云,全都是来道喜的。

家中本身有点底蕴的还好,那些真正从农户家考出来的可就真的是举目无依,只能老老实实等授官熬资历。

他们就不求文哥儿这种“大佬全是我老师”的待遇了,只求能给大佬们留个好印象,这样大佬们将来有什么用人的地方也能想起他们不是吗?

谁辛辛苦苦考出头会甘愿一辈子碌碌无为?

你看看,咱的名字曾经并排写在这乡试录/会试录/进士录上, 你还说我们不熟?不应当吧!

这东西官方也会制作, 只是大伙手里头的须得比官方的更详尽、更具体、更有特色, 一般仅供内部分享!

阅读戏明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6639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