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第四百七十三章 衡山之谋

  • 作者:墨色江南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6-07 13:11:46
  • 字数:9364字

这段时间,他也在想办法调集粮食跟银子救灾。

只不过,在朝廷上做事掣肘太多,哪怕是朱元璋想要做点什么事,也是需要走流程的。

燕京这边,就已经有人知道了消息。

文官们正愁不知道怎么对付朱瀚呢。

朱瀚刚刚制定完大同府的粮价,上报给朱元璋的奏疏还在路上。

大同旱灾,这事朱元璋当然知道。

当朱元璋看到第一份奏疏的时候,差点没起晕过去。

几乎都要直接把这个,胆敢弹劾他兄弟的家伙,直接拖出去千刀万剐了。

现在朝廷这边才刚刚开始筹备粮草,朱瀚那边竟然已经率先有了动作。

这小子一贯就是如此。

要么就不做,一做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有动作也就罢了,竟然还是如此让人看不懂的操作。

从早晨到到现在,朱元璋看过的弹劾奏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这些奏疏有的慷慨激昂,在弹劾奏疏之中,朱瀚简直就是十恶不赦的大恶棍。

不止生那些文官的气,也生朱瀚的气。

就更不要说,那些原本就看朱瀚不顺眼的文官们了。www.qixinyuan.com.cn 米妮小说网

朱元璋明白,朱瀚这么做肯定有他自己的意思,音乐之间他也能想明白一些。

只是让朱元璋不知道应该欣慰还是应该担忧的是。

这满朝的文臣,竟然没有几个人替朱瀚说话的。

换做其它皇帝,肯定非常喜欢朱瀚这种臣子。

自家人,能做事不说,最关键的还是,跟朝廷的文官系统,相当地不对付。

很多人都觉得,如果想要图谋大事,必须死死抓住军权。

但是,作为成功造反当皇帝的朱元璋却知道。

其实文官系统,也是相当重要的。

从古到今,但凡彻底得罪整个文官系统的人,哪怕一时得势,也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朱元璋跟那些皇帝却不同,他是真的动过心思,把位置让给朱瀚来做的。

只是朱瀚没有同意罢了。

现在朱瀚跟文官系统水火不容,老朱又开始担心,朱瀚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朱瀚是不知道自家大哥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肯定会告诉老朱:“你想多了。”

如果是以前,文官系统的态度的确相当重要。

但是,随着大明的政权越来越稳固。

他们这些人的态度,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孔家已经彻底被他打倒,数千年的儒家体系,现在可以说已经崩塌。

几年十几年之内,这些传统的文人,也许在朝堂之上依旧有一定的话语权。

但是三五十年之后,朝堂之上也就没有这些人太多的立足之地了。

他的新学,才是能够让大明永远站在世界之巅的东西。

所以,现在这些传统的官僚对自己什么看法,朱瀚是真心不在意。

只不过朱瀚的这些想法,老朱不知道罢了。

别了一肚子火的朱元璋,回到后宫也是冷着脸,看什么都不顺眼。

马皇后虽然从来不过问政事,但是满朝文武弹劾朱瀚这种事,马皇后当然不可能不知道。

“为了七五的事?”马皇后给朱元璋拿来一条热毛巾,让朱元璋敷脸解乏。

朱元璋把热毛巾盖在脸上,毛巾的温度刚刚好,既能缓解疲劳,有不至于凉了或者热了,舒服的只哼哼。

“要不然还能是什么事,七五这小子也是不让人省心。”

“你说他救灾就救灾吧,为什么非要把粮食的价格订这么高?”

“这要搁我以前的脾气,非要去跟他理论理论不可。”

马皇后微笑着道:“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那些天下大事?”

“但是我知道一点,这么多年七五的心可从来没有变过。”

“他不论做什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百姓好。”

朱元璋没好气的一把扯下毛巾:“妹子,咱不是不知道七五的性格。”

“只是这次的事,他做的也是在有点太夸张了。”

“你是不知道啊,现在那些大臣,都快把七五骂成秦桧了。”

马皇后还是那副沉稳的模样:“七五可不在乎他们说什么,估计七五给你的奏章已经在路上了吧?”

“到时候,还是先看看七五说什么再说吧。”

朱元璋没好气的道:“提起这件事我就来气,七五给我的奏章还没送上来呢,他们这些人就已经提前知道消息了。”

“这些事他们消息这么灵通,大同地灾情怎么不见他们这么关心呢?”

夫妻俩正聊着,门外的太监突然尖声通报:“太子殿下到!”

话音刚落,朱标就已经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见过父皇,见过母后!”朱标用最快的速度,跟朱元璋马皇后见礼。

然后也顾上别的,立刻焦急的道:“父皇,皇叔这次之所以把粮食的价格订的这么高,是有原因的。您可千万不能因为这件事,惩罚皇叔啊。”

朱标之所以如此着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是在太了解自己的老子了。

朱元璋可是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对于贪官污吏从不手软。

这些年,虽然听了朱瀚的建议,没有在朝堂之上大肆株连。

可这不代表,朱元璋的脾气就改了。

朱标就是害怕,自己的父皇气急之下,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来。

不得不说,作为小辈,朱标看自家老子看的还是很准的。

只不过,指标毕竟也只是小辈而已。

对于朱元璋跟朱标之间真正的感情,还是不是那么了解。

见自己儿子在这个时候,敢站出来,帮已经快要遗臭万年的朱瀚说话。

老朱很是欣慰。

至少,自己这个儿子,在关键时刻还是拎得清的。

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不过表面上,朱元璋却是半点也不动声色。

甚至不满的冷哼了一声:“内情,什么内情?”

“朕不管他有什么内情还是有什么苦衷,胆敢发国难财就是不行。”

“现在大同是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

“英王在这个时候,非但不想着怎么控制粮价,给老百姓争取活下去的机会,反而敢把粮食卖出天价。”

“我看他,这是被银子迷住了眼,已经忘记自己是什么人了!”

看朱元璋装模作样,一副喊打喊杀的模样,马皇后差点没笑出声。

赶紧转过头去,假装咳嗽掩饰。

两个人夫妻这么多年,只要朱元璋一句话,马皇后就能猜出他的心思。

很明显,这是朱元璋借着这个机会,锻炼太子呢。

对此,马皇后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朱标听到朱元璋的话,那是真被吓了一跳。

叫朱瀚不叫他原来的名字七五,而是叫英王殿下。

自称也不是咱,而是变成了朕。

简简单单的称呼变化,就已经完全说明了朱元璋现在的态度。

他的父皇,现在已经对朱瀚极其不满了。

朱标这老实孩子,完全没看出来,自家老子根本就是在忽悠他。

还真以为,朱元璋这次是真的生朱瀚的气了。

慌忙开始替朱瀚辩解:“父皇,您真的误会皇叔了。”

“儿臣可以保证,皇叔之所以这么做,绝对是为了灾区的百姓好。”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翘,脸上满是嘲讽之色:“把粮食卖到百姓买不起的程度,还说是为了灾区的百姓好?”

“朱标,朕以前怎么没发现,你竟然还有这种指鹿为马的本事?”

朱标闻言,心头不由得就是一颤。

只觉得,自家父亲的眼神,就仿佛能够贯穿他身体的利剑似的。

不由得就是一阵口干舌燥,浑身上下都开始情不自禁的颤抖起来。

暴怒的朱元璋有多可怕。

恐怕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比朱标更加清楚了。

他现在真的有一种,立刻转身就走的冲动。

但是朱标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

朱元璋现在已经对皇叔朱瀚产生嫌隙。

……

至少朱标是这么感觉的。

如果不能解除这些误会,让朱元璋跟朱瀚之间出现不可挽回的误会。

那绝对是整个大明,甚至是整个天下的损失。

所以,即便恨不转身就跑,朱标还是强行忍了下来。

声音有些发颤却依旧努力的解释道:“父皇,儿臣并没有指鹿为马。”

“您应该了解皇叔的为人,皇叔如果真的想要赚钱,他有无数的办法,赚到无数的真金白银。”

“而且在赚钱的时候,还能让人对他感恩戴德。”

“完全没有必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朱元璋的眼神越发伶俐起来,声音似乎有些因测测的:“看不出来,你对英王的评价还挺高的。”

“既然你说,他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那你倒是跟朕说说,英王把粮食的价格定这么高,究竟是为了什么?”

“他这么做,除了逼死那些灾区的百姓,还有什么作用。”

朱标觉得,自家父皇对皇叔究竟是什么态度,全都要看自己能不能替皇叔解释清楚了。

只是对此,朱标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因为就连他,也不是很清楚,朱瀚这么做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他只是觉得,自己的皇叔,绝对不是为了钱就能够这么没有底线的人。

朱标一边组织着语言,一边尽力把自己能理解的部分,讲给朱元璋听。

“父皇,儿臣觉得皇叔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跟衡山之某差不多。”

说着,朱标还给朱元璋讲起了衡山之谋。

如果其它皇帝,根本就不用朱标特意解释。

管仲作为千古名相,他的事迹绝对都是那些皇帝需要学习的。

不过老朱……

虽然老朱不是没文化,但是对于很多历史典故,老朱知道地是真不算太多。

毕竟,不知道这些也不妨碍朱元璋当皇帝,不是么?

“父皇,这衡山之谋说的是管仲帮助齐国剿灭衡山国的故事。”

“衡山国擅长军械制造,管仲就让齐国加价,从衡山国购买军械。”

“其他国家见状,生怕齐国用这些军械攻击他们,于是也高价从衡山国购买军械。”

朱元璋的脸色越来越黑:“这跟现在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朱标此时却渐渐的冷静了下来,不急不缓的道:“父皇请稍安勿躁,等一下您就明白了。”

“衡山国见自己国家的军械如此之前,于是就开始大力发展军械。”

“他们本是小国,为了赚钱导致大部分本国人都去做工了,反而没有什么人种粮食。”

“而齐国在重金购买军械的同时,还不停的用高价,收购衡山国内的粮食。”

“如此几年下来,衡山国虽然赚取了大量的金钱,却导致国内的粮食严重不足。”

“也就在这个时候,齐国却突然停止购买衡山国的军械,其它国家见状也纷纷停止购买。”

“而此时,衡山国内到处都是军械作坊,根本就没有人种粮食。”

“发现粮食不够,衡山国自然禁止国内地商人,将粮食倒卖出去。”

“可此时齐国却又增加了粮食收购价格。”

“哪怕衡山国一直明令禁止,国内商人依旧想尽办法,将粮食卖出获利。”

“衡山国百姓虽然有钱,却填不饱肚子。”

“齐国趁势进攻,轻而易举的就拿下了衡山国。”

朱元璋还是那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冷冷的道:“扯了这么多,你到底想说什么?”

朱标却是微微一笑:“父皇,儿臣想说,只要能够赚钱,那些商人是什么事都敢做的。”

(本章完)

而且还要通过朝廷的力量,直接把大同灾区的粮食,界定为最低四两的时候。

都恨的咬牙切齿的。

也有的旁征博引,把朱瀚形容成古往今来第一恶人,甚至能跟前宋的秦桧比肩。

更有阴影怪气,明面夸奖暗地里讥讽的。

应天府。

反正不管是发什么形式的奏疏,都希望朱元璋能把朱瀚这个,在灾荒年间,还要动用朝廷的力量强行让粮食涨价的家伙,直接砍了,以平民愤。

朱瀚被弹劾朱元璋到是不意外,毕竟这家伙这次行事作风,实在是有点太过骇人听闻了。

就连朱元璋,最初知道朱瀚竟然敢把一石粮食卖到四两银子。

结果朱瀚自己,弄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哪怕有胡惟庸的压制,弹劾朱瀚的奏疏,依旧如同雪片一般松紧皇宫。

阅读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6680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