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564章战火重燃与权力游戏第2更…

  • 作者:画凌烟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9-29 20:11:51
  • 字数:4862字

大批大批的粮食正在往辽河便的明军城堡运输。

又过了一会儿,大批身着青色棉大衣的辽东军队列整齐地走来。

崇祯的玩法是干掉地主阶级。

而皇太极的玩法则是拉拢汉族士大夫阶层,实际上并未干掉地主阶级。

不过,在改革农政方面,皇太极并未完全按照崇祯的来。

但不多时,就有一队队运粮的车队沿着辽东的公路行驶而来。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皇太极不是21世纪的穿越者。

而且辽东地盘有限,统治阶层又是女真人,怎么可能真的解放下层的汉民呢?

这几日,西平堡一带的明军明显增多。

十月三十日傍晚,大雪覆盖了大半个辽河平原,此时此刻的温度至少有零下十二三度了。

雪原上只剩风雪“呼呼”的声音。

袁崇焕从宁远、大兴堡、松山等地开始大规模征调军队赶往辽河的城寨驻扎。

短短的十天时间,就有5万精锐被动员起来。

而且从十月中旬开始,袁崇焕就不断给北京写信,要求军委会发布预备役调兵函,征调十万预备役奔赴广宁。

如果真的照搬了崇祯的,皇太极早就自行嗝屁了。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因为言官们觉得军委会的行为有些越界了。

为什么这么说?

皇帝不在,你说调兵就调兵?

你是想当霍光还是想当曹操?

或者……该不会是董卓吧!孙大人!

于是,在这个原本边境告急的时候,朝堂上突然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口水战。

原本行政体系里的官员是没有权力干涉军政的,可现在不是军政的问题,是大家一致觉得军委会权力过大了。

今日他们能向辽东发布调兵令,明日是不是能在顺天府发布调兵令,或者是不是能把北京城围起来?

朝堂大臣们这种担忧,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没事找事。

自古以来,兵权都是极其敏感的。

按照大明朝的规矩,调兵的最终拍板人必须是皇帝本人,否则一切私自调兵的人,都视同谋逆。

即便是司礼监签字盖章都无效,必须皇帝本人的“皇帝信宝”。

并且还要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讨伐诏令。

可现在都没有,就一个司礼监签字盖章了,就发到了辽东,这种粗暴的流程,简直让北京城所有的官老爷们都睡不着觉了。

十月三十日这一天,军委会就被围堵了。

从内阁、六部九卿,到各个新政衙门的官员,全部到了。

这些人比那些催更的读者更可怕,他们将军委会围堵得水泄不通,要求孙承宗自行刺去元帅的职务。

廷议之后,大家一致推荐英国张维贤担任。

七十好几岁的张维贤,一听说那些扯犊子的家伙把自己拉进去了,差点没有跳起来过去一人一巴掌。

张维贤当然不想去。

现在这种敏感时期,谁碰谁完蛋,他只想老老实实做个老透明。

可大家不让啊,十几个重臣跑到英国公府,连拖带拽,将英国公硬拉上车,然后将他强行送到皇宫内的军委会衙门。

在这个大雪纷飞的下午,一百多名官员就聚集在这里,站在雪地里。

用韩爌的话来说:边关的事边关去想办法,但这权力架构的事关乎朝堂纲纪,今天天王老子来了,也得有个交代。

有人说这是新派和保守派的一次交锋,保守派趁机搞事情。

还有人说,军委会的确越权了。

只有被强绑过去的英国公才知道,这事不是看起来的这么简单。

这事其实已经牵扯到皇帝对中枢权臣换人的层面。

最后,英国公到了,大家都非常礼貌地对英国公行礼,表示希望英国公来主持大局。

张维贤脸上的横肉跳了几下。

他微笑地注视着众人,仿佛很开心。

但其实内心骂道:你们这些狗日的,就是想把老子推出来做你们的刀子!

最后孙承宗实在无奈,拿出了皇帝的圣旨,并且派人去将懿安皇后张嫣请来,加上张嫣手中的那份圣旨,才勉强压住了局面。

什么圣旨?

授权的圣旨。

临时授予军委会全权调集华北、华东、宣府、蓟镇、辽东镇全队的权力。

这下所有人都哑口无言了。

哑口无言,不代表心里服气了。

正如张维贤所言,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换人了。

权力的游戏,有时候,就是这么隐晦。

调兵的问题用皇帝的圣旨理顺后,当天晚上回去的路上,李邦华就对孙承宗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处的话:“孙大人,这次之后,恐怕朝中之人对您……”

孙承宗神色不变,他只是平静地说道:“为君父分忧是臣子的分内之事,更何况,我年事已高。”

十月三十日晚上,辽东广宁督师府。

何可纲将军队的调防、军粮的囤积、后勤部队的增援、医药物品的准备,都做了统一汇报。

“原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已经抵达平西堡,全权负责平西堡辽河防务。”

“平西堡到辽河的防线,有5万人,尚有3万预备役已经出发,后日可以抵达西平堡防线,一共8万精锐。”

“军粮囤积有12万石(1440万斤),足够6个月的粮食。”

“目前广宁有6万人,粮食囤积12万石,足够吃7个月。”

袁崇焕说道:“你们认为皇太极会从哪个方向进攻?”

祖大寿说道:“末将认为,皇太极必然要攻打广宁,一旦广宁沦陷,西平堡到辽河的防务,孤掌难鸣,所以,如果是我,我打广宁。”

何可纲道:“广宁城固若金汤,又有我军重炮防守,不是这么容易攻下来的,一旦他久攻不下,西平堡的大军回援,可以两面夹击皇太极,他必然处于被动状态。”

军委会这么玩,言官们不干了。

言官们为啥不干了?

事实上,在接到辽东最新情报的时候,军委会也很配合的对辽东发布了预备役调兵函,立刻在辽东之地征调十万预备役出来。

这些预备役在哪里?

取消八王议政,设立内阁、六部,推崇儒学,缓和了阶级矛盾。

就在辽东,只要辽东督师府接到了军委会的调兵令,就可以快速征调,然后编入正规军队中。

但是问题来了。

什么问题?

不但没有,反而巩固了地主阶级在辽东的地位。

在底层老百姓和地主阶级两者之间,崇祯选择的是老百姓,皇太极选择的是地主阶级。

阅读我在大明当暴君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740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