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统计大明

第四百一十八章开海问题

  • 作者:怕起重复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05 21:10:51
  • 字数:4612字

解决了火铳的问题,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么?

当然不会,除了枪之外,第二重要的就是炮!甚至炮比枪更重要。

距离三个月训练结束还有两个多月,作坊最多再生产七万支步枪。

也就是说整编完成之后还有七万人没有枪用,这些枪倒是可以先配给作战部队,像骑兵和炮兵暂时不用。

这一次改编,除了这边的六个师之外还有辽东的第六师也要配新枪。

好在现在还有时间,相信等技术成熟之后,慢慢的就能提高产量了。

速度嘛,大概是一个月一个师的样子。

而新的燧发枪使用年限仅仅两年,也就是说如果产量不增加,大明最多维持二十四个师的燧发枪配置。

大明的铸炮工艺并不先进,只能说追上了目前世界的最高水平,但是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平,也不过就是一堆傻大黑粗而已。

但是大明不单单只有普通的陆军部队,还有骑兵和山地部队要用的短枪,海军陆战队用的枪,海军用的枪等等。

所以这个规模根部不够!

新军一直是缺炮的,铸炮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钱,损耗大,工艺复杂。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而且受限于工艺、材质、火药、冶金等等学科的瓶颈,想要铸造一门划时代的大炮,根本是不可能的。

不仅陆军要炮,城防也要炮,港口也要炮,海军也要炮。各种口径各种不同需求。

二十四个师七十二万人左右,跟朱慈烺计划的陆军规模差不多。

除了这些大工程,目前邯郸矿的开采,莱芜矿的开采都是大事。

两个地方都是有煤又有铁,适合成为煤铁联合体。

生产建设兵团主要去往河套和辽西,其中河套地区是重点。

这两年因为担心建奴偷袭,所以河套地区主要经营的是内河套地区。

既然建奴已经不构成威胁,那么就可以开发外河套地区了。

零零碎碎的事情理顺,把合适的人安排的合适的地方。

朱慈烺花了一个多月才算理顺,新兵都送到各营,训练开始。

去年一年很多事情都被打仗耽误了,消耗大量资金之后总算稳定了辽东的局势。

年底的建奴之战又耽误了年终的盘点,甚至是统计司的结算和预算工作都耽误了。

这两月,皇明商号一直在进行盘点,去年因为贷款追赃的事情基本填补了年底之战的亏空。

统计司最后算出去年全年税收一千七百三十万两,之后从皇明商号借贷三千五百八十万两银子。

这些贷款主要用来建设辽西走廊的大凌河防线,金州防线,归化城、答鲁城和赤峰城。

这些城池建成之后,大明拓土数十万平方公里,特别是河套、归化城、答鲁城、赤峰城四城的建设。

有了这四个城,大明就控制了漠南蒙古,从开春以后,原本投靠建奴的部落,不少都转投大明,依附四城而居。

这些草原人一直信奉的是就是侍奉强者,看到建奴已经日薄西山,他们自然是迅速改换门庭。

如果没有四城,那么大明对于草原的控制力非常有限,紧紧能控制长城外百里的地区。

即不足以威慑建奴,也不足以给蒙古人足够的保护。

现在四地已经成为草原上最重要的四个城市,也是蒙古人和大明互市的地方。

二月份四城收税有二十万余两,三月份更是超过三十万,预计全年超过二百万两的税收。

而草原的稳定九边新军驻扎以后,各地的税收都有明显的上涨,即使四城分摊了一部分交易。

但是草原稳定,商人就能走的更远,更安全的环境他们就能带更多的货物。

加上新军对于走私的严查,九边税收首次突破五十万两,一年也有五百万两以上。

所以这几座城池短期看投入巨大,但是只要几年就能收回成本。

不仅有经济价值,在军事上也拓展了大明的防御纵深,边境地区蒙古人的打草谷行为已经全面禁绝。

仅仅九边的整肃,就给大明带来了每年至少七百万两税收收入,也就是说明年大明全年税收再加七百万。

按照统计司的估计,今年税收总额将会突破三千万!

这里面第一就是皇室改革,极大的缓解了官府的负担每年能节省开始近千万两,关税的改革给大明每年带来千万两的收入。

其实除了九边之外,海关税才应该是大明税收的大头,不过现在大明名义上是禁海的,仅有的几处海关也没啥收入。

大明税收的第三块就是皇明商号的各种税收。其中包括矿税,交易税等等。

第四块收入才是田赋,而这几年一直灾害不断,各种减免不断,所以田赋的总数是下降的。

接下来才是盐税、茶税、酒税、矿税、商税等等。

大明的税收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所以崇祯看事情的眼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在把眼睛盯着那些小农田地里的那点产出。

现在崇祯最关心的是关税问题,进来多次在朝堂上研究开海的议题。

原本朱慈烺以为一提到开海下面一定会反应激烈,特别是江南那些人一定会跳出来叫嚣,但是朝堂的反应却大大出乎朱慈烺的意料。

目前京城附近最大的工程还是宛平新城和通州新城的建设了。

京城之外,天津港区的建设,胶州港和秦皇岛港等的整修都是大工程。

铸炮作坊一直都是加班加点赶工的。

然后是服装、鞋袜、帐篷、军粮、甚至一个绑腿一个打包带乘以二十七万之后,都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

不过燧发枪的产量一直受到弹簧钢产量的拖累,一直维持在月产三万支左右,到了今天仅仅储备了十五万支左右。

除了这些选上的,那些没有选上的人的安置也是一个需要慎之又慎的大问题。

君不见某驿卒因为不满被失业,奋起反抗推翻了大明朝。

各种安置不仅只是编组一下就完事了,发往工坊的要教会技术,到各工程的要有活干。

这样缺口减少,还能运转,这也是参谋部一开始计划的。

但是第一批军改完成之后,第二批就不是大家以为的一起整编了,而是分批分期争辩。

阅读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871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