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情感 > 阅见生活

017寻找投资

  • 作者:半个笔头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2-10-04 23:22:12
  • 字数:6598字

时间很晚了,6月天的晚上虽然挺凉爽的,但我想,如果我是女性,又经历一天的奔波,满身的臭汗和疲惫,最幸福的莫过于回到住的地方洗一个热水澡,然后美美的睡一觉。

我看着她们渐行渐远的车尾灯,一个电话微信都没留,这不就说明了她们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吗?

“那您想要什么奖励?”单单主持人的脸上笑眯眯的。

我一本正经地说:“我希望政府能折现给我。”

“哈哈。”我笑了一声,认真地对着镜头说道,“人非圣贤,我肯定想过嘉奖。”

单单主持人心满意足的收工后,便轮到费曼蔓主持人,又是十几分钟后,她也满心欢喜的收工。

祸兮福之所伏,也许说得就是我们。

这场山火把我们辛辛苦苦几代人的血汗烧得差不多,却也让我们脱离了祖祖辈辈陷入的桎梏。

否则,一个微信好友是必然的!!!

我当然想仔仔细细把商业计划书好好说一下,但新闻是有时长限制的。还好这只是省卫视,如果是国家卫视,事情的报道只是简短的几十秒钟。

单单主持人又问了几个问题,都是围绕我火海中救人事件的,比如,身上烫伤还没好,就投入工作,更是及时通知大家撤退,这才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

收工,睡觉。

……

2014年6月21日,星期六,天气晴,无风。

我们平安村将建设旅游生态农村,欢迎有兴趣的投资者前来投资,我的电话是139……372。”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在田囤镇和华亭镇中间的山头,盛产“煤”这种不可再生资源,许多人都做起了开采煤的门生,依靠“煤”日进斗金,发家致富,成为一方的土财主、暴发户。

江德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来之前,我已经电话过他,他正好在家中吃早餐,让我直接去他家即可。

这人不同其他煤老板那么高调,虽然在外面置业了,但老家的房子和周边的一样,有天有地的三层两直小洋房,只是从外观上看会更新一点。

摩托车停在了江德邦的门口,我看着打开的大门,便上前敲了两下,提醒中厅那坐在八仙桌上吃着早餐的众人,有访客到。

他们纷纷停下了手上的动作向我看来,正坐在主位上的中年人远远朝门口看了一眼,立即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满脸笑容地朝着我走来。

这个中年人就是江德邦,一位身形消瘦、长相平平的,身高在160cm左右的煤老板。

过来的路上,他右手自然地插进口袋,自然地掏出了一包软中,自然地抽出了一根,双手递给我的时候,正好站在我面前。

生意人,面子工程值得所有人学习,但用不用则看个人了。

别人的客气不能当成理所当然,何况我是带着找投资的目的来的,所以我们也是双手迎上,把对方递烟的双手推了回去,并歉意地表示:“谢谢,我不抽烟!”

“年轻人不抽烟好啊,不像我们,老烟枪,戒不掉啊!”江德邦拿烟的手被我推回后,顺势把烟放到了自己嘴里,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个精致的防风打火机,含糊不清地问,“不介意我抽支烟吧!”

这看似疑问句,其实就是肯定句。

“您随意。”

我话音刚落,他已经开始吞云吐雾了。

“年轻人,进来喝杯茶。”

江德邦邀请道,但这句话却让我心底一沉,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却让明白人明白,糊涂人继续糊涂。

虽然,我早已经做好了找投资不顺利的打算,但是这挫折来得也太快了。

我静静地看着抽着烟随意翻看商业计划书的江德邦,拿起身前的透明玻璃大水杯再次喝了一口混着茶叶的不知名绿茶,看了一眼没有多少茶水的茶杯,心中叹了一口气,把水杯悄悄放在茶桌上。

许是江德邦的余光暼到了我空了的茶水杯,把商业计划书合上,从地上拿起开水壶。

水满杯,人落座。

盯着满杯的茶水,我听着江德邦第一次的提问:“你能和我说说这个项目盈利点在哪里,利润有多少吗?”

对于投资人的提问,其实我心底有腹稿的,一般人都会问以下问题:

1.项目投资回报率(或者年化收益率);

2.估值和投资门槛;

3.存续期限(项目要多久可以退出,退出要什么流程,流程时长多长)。

专业一点的人则会咨询是走私募基金的模式还是类似于天使投资人那样。

一般来说,正常人都会先问项目估值,再问投资回报率,只是平安村的情况特殊,估值这个估很难很难。

“江总,项目的盈利就是在一次性的门票这个点上,毛利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估计在50%以上,净利润的话在10%-20%,很多因素我们还没办法确认,所以这几个数据的波动幅度我不敢保证。”拉投资肯定不能像我这么实诚,也绝对不能说数据波动这些直白且敏感的词眼,要婉转一点,否则投资必然告吹。

但是,介于我们身份的特殊性,项目的特殊性,别人不问,最后我们也得说。

江德邦摇了摇头,一脸平静地对我说:“年轻人,在商言商,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第一,我们省并不是旅游大省,省内几个旅游项目也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因素,其他的旅游项目也只是平平。所以,你这个项目从宣传推广就需要花费大量金钱,而且项目的内容是否受游客喜欢也是个问号。当然,我很欣赏你的创新能力,但仍旧改变不了项目的不确定性。

第二,一次性收费这个点优劣参半,在没有获得游客口碑和认可的前期,游客购买意愿一定不强。在你口碑建立起来后,景区文化得到广大游客认可,那你这个点,无疑就是最大的亮点,将会为你带来无数游客。

第三,你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又是旅游项目,我们这些商人,真的不敢玩,也没那么多钱烧!”

满杯的茶,还有这一段话,江德邦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出师不捷啊!

和江德邦随意啰嗦了几句,在他表示会再考虑考虑之后,我便离开了这个地方。

下面我接着去了几个地方,拜访的都是当地有名的富人,也都是靠开采煤发家致富的暴发户,和他们谈完之后,有的直接明确表示不会投资;有的婉转的说已经将流动资金投入到煤山的开采之中;有的则是说考虑考虑,等决定后会同我联系,这些老板倒是加了微信,更方便沟通。

就这么一个上午匆匆而过,等我在镇政府蹭了一顿午餐,走出食堂的时候,正好碰到了镇书记带着一大帮人回来吃饭。

镇书记直接叫住了我,就在食堂门口将我介绍给身后的一群人。

“哈哈,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这位就是只身火海救人、带伤指挥有度、现在又为平安村旅游项目建设筹集资金东奔西跑的叶长安,平安村的叶副书记。”

咔擦,咔嚓,咔嚓……

一阵阵闪光过后,我看到了许多陌生的面孔,也看到了好几张熟悉的精致面庞!

第一个大户是镇里面的,姓江。

江姓是田囤镇的大姓,他们的宗祠也是在老街上,一旦逢年过节,香火旺盛,来祭拜的儿孙络绎不绝,一眼望过去,那叫一个人头攒动。

在吃早饭的期间,我和老书记商量了一番,把镇里面几个大户都给圈了出来,他在村里面值守,今天省里面将会有应急管理厅的同志下来指导重建工作,也会有其他记者来采访村民的起居生活,更会有大批的救援物资到达,这些都需要他去一一安排。

本来需要我一同在村里面安排这些工作,但经过我们商量,现在时间就是金钱,重建和融资的事情需要齐头并进,村里面老书记负责,融资则需要由我自己一个人先去。

单单主持人点了点头,微笑着问出了第三个问题,这是我同她沟通争取来的:“有没有想过,这次救人的壮举,政府会奖励你?”

回头看效果好不好,不好的话,老书记说由他去和镇里面的领导沟通,让他们出面召开一次私人座谈会性质的闭门会议,邀请这些大户来。

万事开头难,重建计划急不来,生态旅游农村建设需要稳扎稳打。

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迎着清晨的凉风,拥抱那照射而来的暖阳,我感觉今天一定是顺风顺水的一天。

“您很缺钱吗?”诧异的表情爬上了单单主持人的脸上。

“我很缺钱,非常非常缺钱。”说完,我直接从背后掏出一本封面印着《平安村旅游生态农村建设商业计划书》十六个大字的崭新A4纸印成的薄书,开始了第一次拉投资商,“我们平安村经历这场灾难后,可以说什么都缺,但我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我们没有放弃我们自己,这个成语叫做‘百废待兴’。

阅读阅见生活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90988.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