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六三五章 见证奇迹的时刻

  • 作者:独孤赏月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2-28 19:15:35
  • 字数:10006字

随着铁路的出现,长距离运输有了替代物。

因此社会上空余出了大量的马匹。原本这些马匹都是用来进行远距离运输的。

与郭岩的经历相似,那爱华的军校之旅也是曲折的。

那爱华生长在草原上,是根正苗红的贫苦牧民出身。

至少在这个时代,不到十吨重的轻型坦克几乎就可以在战场上横着走了。

现在民间的马匹普及率比满清时还要高。

这个骑射可不是马上射箭,而是用马枪射击。

现在的游骑兵,包括那些草原民兵都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弓箭。复兴军这些年不断地更新换代,火枪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了。

多出的这些马匹自然是要流入民间的。

什么?骑兵科不用骑马?那爱华一阵惊讶。

像他这样自己骑马来上学的学员并不在少数。

在加上复兴军现在控制了北方和西域的大量牧场。马匹的保有量增加了很多。

这就让民间的马匹价格大幅度降低。

北方的很多殷实的农户都能够买得起马匹。这些马可以用来耕旱地、拉车,对一些种田大户来说非常的重要

那爱华自己是骑马来到新京的。可是在进入军校之后,他被告知自己的马只能寄养在学校。他们这个班级练的并不是骑马打仗,并不需要骑马。

好在学校还带他们去参观了新京的一些景点。

随后,那爱华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之中。

他原本也就打了一些基础而已,文化课的欠缺比较大。

而他即将掌控的这种新装备要求学员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机械学知识。

还要掌握火炮射击瞄准的基本知识。

甚至很有很多的地理知识。

那爱华后来才知道他们所要接触到的装备是铁甲战车,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坦克”。

这个名字据说是总统亲自帮这种东西起的。

复兴军的战车,那爱华是见过的。当初他们民兵队随着大部队在月湖南岸作战的时候。

那爱华就见到过复兴军的战车。

不过,那个时候的战车都是由马车改装的,只是车上的转管机枪威力确实很猛。

而他们将要接触到的铁甲战车是有柴油机驱动的。

牧场的拖拉机,那爱华倒是见到过,他还跟着拖拉机手学着开过。

在学校学了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之后。

那爱华他们终于要去看自己的座驾了,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

他们乘坐火车到了张家口。这里是新京北方的门户,是新京连接草原的枢纽。

原本这里的商业就很发达,这两年,随着火车道修了过来。

南来北往的商货都要经过这里。这里的商业越加的发达。

只是那爱华他们的实训基地并不在繁华的张家口城区。

他们一到张家口就被转移到了一个几十公里的外的山谷。

这个山谷呈现葫芦状,名字就叫葫芦谷。

谷口狭小,谷中倒是非常的开阔平坦。离着谷口五公里外就有岗哨卡口。

“军事禁区,闲人免入”的牌子更是随处可见。

在山谷的最深处有一个铁甲战车的组装场。

战车主要的设备组件都是由拖拉机场生产之后运来的。

这里只进行最后的组装调试。

组装场的宽大车库中,一辆辆装甲战车正停靠在那里,他们都被刷上了军绿色的油漆。

这些战车上凝聚了当前复兴军拖拉机研究的最新技术。

体积更小,马力更大的柴油发动机,履带驱动装置。装甲使用了铁甲战舰上的铆接技术。

复兴军的技术现在还不足以铸造一体化的战车装甲。

这一款初代战车,上面的装甲是用铆钉给铆接到一起的。

所以看起来并不是非常的美观,他的身体上就像是打上补丁一般。

战车的上方照样是一个可以旋转的炮塔,上面是一门七十毫米的滑膛炮。

火炮的技术,复兴军积累得差不多了。

旋转炮塔的技术也在战舰上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

炮塔的上方还安装了一挺机枪,这可不是老式的转管机枪。

经过这两年的技术攻关,复兴军的兵工厂已经解决了火药燃气的再利用问题。

利用火药燃烧的燃气通过导气管让枪支自动上膛复装,这是自动枪支的基本原理。

只要掌握了这个原理就能够制造出机枪、自动步枪、自动手枪。

当然机枪是最先出现的,自动步枪的要求要更高一些。

这种装在铁甲战车上的机枪采用风冷设计。甚至都还没有对一线的陆军列装。

那爱华坐进战车的第一感觉就是太拥挤了。

跟骑马的感觉完全不同。骑马的时候,自己是坐在马上,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驾驶室。

感觉自己可以在这天地间任意的驰骋。

但是坐在狭窄逼仄的驾驶舱中,那爱华感觉自己与整个世界都隔绝了开来。

这自然能够挡住敌人的子弹。但是也限制了那爱华的视线。

那爱华知道他必须要适应这样的状况。

他今后并不是要做战车的驾驶员,也不是要做战车的炮手,或者是机枪手。

他们这些人今后都将是战车部队的指挥官。

就像郭岩他们也都将是潜艇部队的指挥官一样。

他们现在必须要熟悉每一个岗位。

无论是战车还是潜艇都是技术兵种。

作为一名技术兵种的指挥官,自己必须要对自己指挥下的各个岗位都了如指掌。

作为从未来魂游回来的人,董书恒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

所以一些新兵种的指挥官甚至在装备还没有研制出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培养。

一转眼,复兴四年的春天已经到了。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北方,人们喜欢在清明前后放风筝。

这种习俗尤以山东行省最为风行。

董书恒也难得带着全家老小来到了新京西郊的西山脚下。

“爹爹,华儿要个大风筝。”

董书恒的怀中抱着不到两岁的女儿董蔚,小姑娘还不会说话。

手中牵着长子董华。

董华是几个儿子中话最多的。他比二弟、三弟大上一岁,接受启蒙教育也比他们早。

董书恒的心中没有嫡庶之分。在教育子女上他一视同仁。

按照他的设想,他更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过他们喜欢的生活。

如果孩子喜欢游山玩水,董书恒也有能力让他达成愿望。

“华儿,为父今天带你们去看一个超级大风筝,还不需要钱。”

“真的吗,那这个风筝上面能够骑上人吗?”

“当然能啊,上面能够骑好多人。”

“嘻嘻,书恒你现在把话说太满了,到时候小心孩子们说你是大骗子。”

经过了六七年的辛勤耕耘,董书恒现在已经有了五子三女。

在生孩子这方面,他成功地为所有国民做出了表率。

“放心吧,那东西啊,就是你们四个,每人再生个七八个娃,都能装的下。”董书恒笑道。

“哼……谁帮你生那么多孩子!”

“就是,就是!”

“厚颜无耻!”

身后的四个老婆都被董书恒说的一阵脸红。

董家老小很少有这样一起出行机会。

西山的脚下,有一片巨大的草场,这里原本是满清朝廷的跑马场。

复兴军进驻新京之后,将这里改造成为了一个商业赛马场。

这个时代的人娱乐并不是很多。赛马是一项少有的能够大众参与的娱乐活动。

而且这还可以为官府额外带来一项收益。那就是发行马票。

董书恒今天之所以要到赛马场,可不是观看赛马的。

而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场地足够的大。

而他们今天要观看的这个东西必须有要有一个宽敞平坦的场地。

“你们可还记得,我以前跟你们说过,以后普通人都可以飞天遁地。现在才几年,我们就都已经可以做到了。我们全家环球旅行的计划很快就能实现了。”

董书恒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媳妇儿面前画饼。

当初他就是这样获得魏玉珍的芳心的。

后来的吕飞燕、杨兮妹,他基本上就是照葫芦画瓢。

追女孩子,你就不能整天跟她聊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问题。

要多谈理想,多聊未来。

“哇……好大一个球啊!”众人来到了赛马场的一个vip包厢,小华仔指着停在赛场中间的一个大家伙惊讶地叫了出来。

并不是因为他是小孩子才这样地惊讶。

事实上所有到场的人都是都会在心中发出一声惊叹。

这个大家伙的块头大的已经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一百多米的长的椭圆形球体,还飘在空中,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根本不是人力所能做出来的。

“华儿,这个风筝够不够大?”董书恒笑着说道。

“大,太大了,这么大能飞的起来吗?”华仔很聪明,他已经想到这样大的家伙应该很难飞起来的。

“当然飞的起来,你看它不是悬空在那里?”众人看去,果然如此。

偌大的球体悬空在那里,只有下面两个舱室着地。

相对于上方巨大的球体,底下的舱室小的可怜。

“书恒,真是太神奇了,你说我们人力最后究竟能够做到什么地步?”魏玉珍在几女中一向都是最有见识的一个。

但是此时就连她都感到惊叹不已。

这才几年时间,从她第一次见到董书恒到现在也就才六七年的时间。

在东台相遇的时候,董书恒还是盐商家的少爷。

随后他说要组织团练剿匪,然后他就拉出了一支军队。

然后这支军队就像吹气球一般越来越大。

几年时间就横扫了满清。

当大家都以为董书恒要称帝的时候,他却说不用再要皇帝了。

他一直在按照自己想法设计这个国家,没人知道这个庞大的国家会走向何方?

但是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出现。

铁路贯穿了大江南北。

钢铁做成的战舰横行在大洋之上。

烧油的拖拉机取代了驮马耕牛横行于田间地头。

无火就发光的电灯、拖着一根大辫子的电车、让人变成顺风耳的电话机……

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有人说盛世来了!

没人再去想皇帝和大总统这两种称呼有什么不同。

在普通的百姓看来这叫大总统的似乎比以前叫皇帝的法力更加的强大。

“我们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也许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就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董书恒一脸憧憬地说道。

“这大家伙的原理其实不难,木头能够在水中漂浮。这个大家伙里面冲的是一种比较轻的气体,我们就将它起名叫氢气。正是这种氢气让这个巨大的球体在空气中飘起来。”

“然后,你们看它下面的舱室外面有螺旋桨。这个螺旋桨由柴油机驱动,向后产生气流,推动这个大家伙前进,就跟轮船在水中前进差不多。”

“爹爹,我知道了,它一定叫飞船吧?”小华仔插嘴说道。

众人都是哈哈大笑。

“差不多吧,不过以后等有了飞的更高的咱们再给它叫飞船,这中只能飞几千米,咱们就叫它飞艇了。”董书恒摸了摸华仔的头。

他们所在的这个包间,只有他们一家人。

董书恒特意没有跟那些军政大员呆在一起。

要不然一会儿就有人问他问题。

交通部的部长肯定会跑来问:“哎呀,总统啊,这个飞艇能不能先给我们交通部啊,让我们先建立几条空中航线吧!”

军部的人肯定会说:“总统啊,这东西这么厉害,应该先用在我们军中啊,以后打仗我们将飞艇直接开到敌人的要塞上去往下面扔炸弹。这样敌人只能干着急啊!”

董书恒暂时不想听这样的问题,他只想陪着自己的家人。一起来见证奇迹发生的时刻。

然后在妻子儿女前面显摆一下自己似乎很渊博的学识,换来家人们羡慕的眼神。

ps:以前的两更大咖,现在成了一更小王子。不过大家可以翻翻,咱一天都没停更过。码字非常考验人的毅力。不说了,求月票,求推荐,欢迎大家来捉虫子!

第六三五章见证奇迹的时刻

过年啦,有灵根的书友在路途上都用这个app朗读听书换源追更!

第一次来到新京的那爱华对一切都感到好奇。

鳞次栉比的房屋,美轮美奂的园林,随处可见的商铺。他就像是走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

民间也有很多人自己骑马代步,骑马再也不是达官贵人的专属,而是成为了一种普通人的时尚。

新京城这样的大城市是不允许随便骑马的。在这里骑马,骑手要有骑乘证书,要去参加马术考核。

如果说潜艇是海上的刺客的话,那么坦克就是陆地上的重骑兵。

因为大街上的人流量太大了,技术不到位的,当街很可能就会撞到人。

而且在城市之中还要为自己的马匹上牌照,马屁股上要印上一个编号。

像那爱华的马就只能寄养在学校,跟本就骑不出去,只能够等放假的时候再骑回草原去。

在国营牧场的民兵队中历练了两年,那爱华的骑兵技能已经相当不错。

尤其是那一手马上射术堪称一绝。在民兵的比武中他拿过骑射的冠军。

阅读回到清朝做盐商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944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