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建安五年

第232章周郎大败吐血归

  • 作者:渔不笑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12-17 11:58:12
  • 字数:4906字

周瑜何其聪慧之人,当然明白此战已无法再打,必须退兵从长计议方为上策,却苦于心中无法接受这让人难以置信的现实,一口闷气被死死堵在胸口抒发不得,几度欲下令鸣金,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只觉两眼间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终于是好友鲁肃从身后赶来,扶着他的肩膀在耳边狂喝道:“都督,大都督!公瑾!快下令撤军吧,要不咱鄱阳水军就全完了!”

被鲁肃之言一激,周瑜顿时仰面而倒,被鲁肃拦腰扶住后,一口黑血自胸口吐出,这才悠悠然清醒过来,强撑着下令鸣金收兵后,便昏倒在鲁肃怀中,而后自有从人赶去传令。

那便是如兰夫人亲自主持的楚锦工坊,坐落在东北角的艮字堡,而这次蜘蛛雷得以出世,也离不开此坊的功劳。

艮字堡与各大农场最为靠近,与大溪书院所在的震字堡相邻,去江陵的官道也从旁穿过,其交通便捷、人员稠密,故而如兰将楚锦工坊设在此处。

大溪城内除了匠作令马钧下属的火雷、冶金、军械这三大工坊外,还有一处极特别的工坊,虽不归匠作衙门管辖,但声势规模却一点不差,甚至还胜过半筹。

而在东吴旗舰四海号上,大都督周瑜脸色苍白,双手紧抓扶杆,死死盯着前方战况,只见所部艨艟忠于职守,奋勇向前,如飞蛾扑火般不停冲向伏波舰,却只落得船毁人亡的无奈结局。

说回到这次蜘蛛雷的研发,遇到的一大难题便是所使用的细绳必须坚韧细长,方能发挥其抓挂的特性,同时还要足够轻薄,互不粘黏,能收纳在小小的铁球之内。马钧苦思冥想,却始终未找到最合适的材料,直到求教楚锦工坊的织匠们后,方才找到解决办法。

蜘蛛雷上最终所使用的是一种特制麻线,乃是以荆楚之地特有的绞麻技艺而制,所制成的麻线细而韧,可完美收纳于铁球内,这才能在使用时以蜘蛛腿的态势抛洒而出,悬挂在敌舰之上,最终立下奇功。

东吴艨艟听得钟声后皆调转船头,往下游鄱阳湖大寨逃窜而去。

东吴水军奋不顾身冲杀过来,试图阻止伏波号前进,但在拍杆加蜘蛛雷的组合下,具有巨大体型优势的五牙楼船几乎是难以阻挡的存在,更何况身后还跟着密集的洞庭艨艟,时刻以箭雨对来船进行覆盖射击。

但凡试图顶着箭雨靠近伏波舰的东吴艨艟要么中雷爆炸,要么在拍杆下被锤成齑粉,船中兵卒无论生死都被掀入已被鲜血染红的江中,在冰冷刺骨的浪花里挣扎不休,自有跟在后面的江陵哨船将这些兵卒捞起,而后押解回营集中看押。

而周瑜被鲁肃搀回舱中后,双目微闭躺于榻上安息,鲁肃嘱咐过从人好生看护,便急急欲起身去寻随军医师,却不料衣袖被人一把抓住,回身看去,竟是周瑜已然醒转过来,双目隐隐含泪,泣声谓道:“子敬兄(鲁肃表字),弟这番该如何是好?十年鄱阳练兵,方得数万水军精锐,自觉已是纵横江河、四海无敌,又得吴侯擢升为大都督,风光无限,此次讨伐黄祖,本想借机一展宏图,报先主遗恨之仇,谁知今日一战,竟落得这般凄惨结局,叫我如何去回禀吴侯啊!”

这一番言语皆发自肺腑,说到动情处垂泪连连,竟怒而起身,拔出佩剑便要自刎,被鲁肃拼死拦下,并好言劝道:“今日之败,非战之罪,早就听闻乃那江陵刘琦得了方士异术,善用火雷,今日初逢此术,着了其道,不过咱撤退得及时,尚有再战之力,待回去堪破其术后再重整旗鼓,必雪今日之耻!”

周瑜得了鲁肃这番宽慰,胸中郁结方才缓和了些,他执鲁肃之手,真挚谓道:“今日若非子敬,恐我东吴水军将全数葬送于此,我也必不能生还也,此等天大恩情,弟必不能忘也!”

闲话暂且按下不表,却说此时的大江之上,四散着灼烧的烈火与升腾的黑烟,痛苦的哀嚎在雨雪中飘荡,巨大的伏波舰犹如一只的洪荒水怪,丝毫不理睬这些在地狱里挣扎的东吴艨艟,瞄准东吴水军旗舰四海舰所在方向,冷漠而坚决的全速前行。

随即拜鲁肃为军师中郎将,并授其兵马调度之权,自此大都督帐下大小军务,鲁肃都参与其中,成为东吴军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四海舰掉头往东,领所部残舰狼狈逃去,东吴舰船相比荆州舰船本就有速度优势,顺流而下优势更为明显,很快就已是越逃越远,与气势汹汹一路追击的洞庭水军舰船拉开了距离,并最终从视野范围内彻底消失。

正是因为大溪城在诸葛亮的规划下,各工坊分工合理、工匠充足、设备完善,才能在接到军令后全速开工,从模板设定,到构件铸造,再到装配灌药,以超越时代的生产效率,赶在十一月二十日江陵大军开拔江夏前,高效高质完成了预定产量,密封装箱后由雷火营及时押运送到军中,这才有了今日梁子湖一战蜘蛛雷建下奇功。

伏波舰上刘琦等人见状,却也是松了口气,并赶紧下令停止追击。原来方才这一番不惜代价的猛冲猛打,虽说舰船和兵卒没有什么损失,但所携带的蜘蛛雷却已是消耗殆尽、所剩无几。

若这时周瑜突然杀个回马枪,便只能以传统水战之法应战,面对单舰战力和训练水平都明显占优的东吴水军,荆州水军虽然数量有优势,但恐难言必胜。

刘琦想到此处,不禁后怕不已,和庞统对视一眼,皆心有戚戚,两人都想到了同一桩事——如何提高火雷的产能将是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且没有之一。

得益于益州张家的大力支持,这几个月下来,工坊的制锦技艺已然摸索成熟,只是受限于织工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生产效率难以保障,同时本地农场的桑蚕种养周期尚未到,蚕丝需要大规模从吴地收购,导致产品利润率还不高,故而未能开始大规模量产。

但尽管如此,少量流出的楚锦样品已不逊于名满天下的蜀锦,甚至在花色上还要更为新颖,再加上大溪城的蓬勃发展所提供的交通、商业加持,楚锦光明的前景已是不容置疑,许多南来北往的商贩已开始主动接洽、商谈预定来年货料。与此同时锦布虽然不能量产,普通的麻布却已然开始产出,既解决了大量闲置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又为刘琦带来了滚滚财源,还顺带将军衣的制作全盘接下,与匠作衙门所属三大工坊一起各司本职,大大节约了刘琦军费开支的同时,也让楚锦工坊成为了天下间首屈一指的大型织业工坊,大量的具有熟练技艺的个体织户被抢了生意,最终主动或被动的给吸纳进了楚锦工坊,成为了大溪城工业体系的一环。

阅读建安五年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08148.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