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建安五年

第324章悲恸不误谋三辅

  • 作者:渔不笑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12-21 08:49:15
  • 字数:4126字

马超展齿一笑,扬起鹰眉谓道:“三辅之地千里沃土,不知这份礼楚侯是否满意呢?”

三辅之地指的是汉朝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位官员管辖的关中长安京畿地,虽说如今都城已迁往许昌,旧都长安早已残破不堪处于半废弃状态,但这称呼却依旧被世人沿用,从某种侧面也反应出许昌朝廷在百姓心中影响力的低下。

然喜事还没来得及办完,元宵刚过,噩耗便从襄阳传来,久病缠身的前荆州牧刘表刘景升没能挺到春暖花开之时,于正月二十在府中病逝,享年六十二岁。

刘表去世,消息发出,天下震动。按彼时规矩,其子楚侯刘琦治下四州各郡县文武官员自然是要放下手上公事,夤夜趱程前来奔丧,而天下诸侯也不敢怠慢,纷纷派重臣前来参加葬礼,连与刘琦即将一战的曹操都派了尚书令荀彧前来襄阳吊唁。撇开刘表汉室宗亲、天下名士的身份不说,毕竟谁也不想因此事和如今风头最盛的楚侯结成死仇。

喜事是如兰夫人于正月初十在江陵为刘琦降下一麒麟儿,楚侯后继有人,大喜之下取名为庆,并下令各地官府派发银钱,簪花别院门前大摆流水筵席,但凡前来道声贺的,无论贵贱皆可吃喝。

原来此人便是驻扎凉州的安狄将军马腾之子马超,传说其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今日一见,着实不同凡响。

这种软实力既存在于文化层面,更存在于精神层面,但都比不上刀兵摸得着看得见,在这战火四起的乱世似乎最是无用,这也是为何长安与洛阳两座故都被荒废为豺狐出没之所的原因。皆日的文化中心不复存在,而新都许昌虽然也设了太学招揽天下英才,但毕竟是新设,尚不成气候,相比之下世间儒生无不不视入大溪书院读书为最高荣耀和毕生追求,到建安九年时,每期从书院体系里毕业的学员已达千数,当年随手埋下的一招闲棋终于到了开花结果之时。

治天下远比打天下来得麻烦,而对文人阶层的招揽向来是治天下的关键所在。刘琦在短短数年内独揽四州印绶,除了所向披靡的军队外,另一大利器便是这大溪书院。从这里毕业的学员源源不断的被派到四州各郡县担任大小职位,如火种般撒向这些新得之地,既填补了当地治理上的空白,也传播了政治理念和思想,这也是刘琦的政改军改能够在短短数年时间内能在四州全面铺开的关键原因,更是为刘琦军事行为带来了天然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马超此言一出,满堂为之震动,个个面有喜色,尊位上刘琦并未轻易动容,略使眼色后,便有孔明出声谓道:“司隶校尉钟繇为曹丞相所委派,持御赐节钺坐镇长安多年,其德高望重,做事公道,关中各路人马皆服,你说以三辅之地为礼,岂不是口出妄言?”

双方见礼毕,分宾主落座,自有茶水奉上,刘琦这才细细端详来者:只见其皮帽皮袄,羌胡打扮,体形长大,鼻梁高挺,眼窝深邃,俊秀中透着放荡不羁,至此初春之际,天气极冷,甚至胜过腊月寒冬,而这人却是半披皮袄,斜背短剑,裸着健硕如雕塑般的右肩,就那么随性斜坐席上,便透着难以言喻的野性和魅力,难怪平日里向来冷若冰霜的女卫们都一个个忍不住探头来看。

刘琦见了,心中暗笑,却只冷声谓道:“不愧是凉州锦马超,资貌果然不凡,据说你明明空手前来,却偏说有大礼相送,不知所送何物,如今见了本侯,可否一示啊?”

马超斜眼撇去,见是孔明,冷笑谓道:“这位便是卧龙先生吧,久闻卧龙先生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阴阳五行,晓鬼神巫卜,不如现在就算一卦,算算我刚才这番话是真是假?”

孔明虽然被怼,却并未动怒,而是摇着羽扇淡笑不语,早有庞统怪笑接话道:“当着楚侯的面,孟起(马超表字)何必绕圈子,敞开直说便是。”

然马超却并未开口,只自顾自端喝茶,同时一双虎目若即若离的看向刘琦,显然是在等他回话,后者当然知道其心意,和庞统、孔明等人早就商量好了对策,这也是之所以单独请马超来此的原因,故而略作思量,便主动开口谓道:“今时之南疆九苗,便是日后西凉诸羌,若我有朝一日能掌权柄,必将奏请天子加封尊父为西凉王,并许世代永镇边陲,不知你们马家可愿担此重任?”

闲话暂且按下不表,却说天下诸侯纷纷派重臣为使,前来襄阳吊唁,刘表灵柩前人山人海,比活着时都要热闹许多。待发完丧,葬礼毕,这些使者们却都不肯回,而是一个个携带重礼,想要借机拜访楚侯刘琦。然刘琦以哀思过度伤了心神为名藏身内堂,将这些使者全都拒之门外,转身却派玉儿将一位特殊的来客从后门单独引到书房,与庞统、诸葛亮一起与之相见。卧龙凤雏两位重臣齐齐到场,足以见刘琦对来者的重视。

建安九年初,原本准备大举北伐的楚军却因突如其来的大喜与大丧停下了脚步——

古人重孝,慎终追远,而刘琦以仁名天下,更是加倍重视,其哀痛甚切,观者无不动容,坊间传闻侯爷水米不进扶棺恸哭,在灵前哭丧整整三天三夜,前前后后晕过去十几回,最后因悲恸过度而昏厥不醒,得亏前来吊唁的圣人张仲景巧施手段,这才保了侯爷性命,然后者刚一醒转,便立刻哭着要寻棺柩所在,纯孝如斯,让闻者无不嗟叹。

楚侯孝行在大溪书院笔杆子们的有心宣传之下,很快便在天下间传为美谈,算得上是为大溪城尤其是大溪书院的软实力添砖加瓦。

阅读建安五年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08148.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