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建安五年

第351章三月初三日初丽

  • 作者:渔不笑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2-14 16:07:55
  • 字数:4426字

“曹......曹丞相?哪个曹丞相?”王邑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声反问道。

“还有哪个曹丞相啊!”从人当然知道这对自家老爷来说意味这什么,遂哭腔谓道:“当然是曹孟德曹丞相啊!”

上巳节这天是法定的休沐日,所以代替丞相总领朝政的大司农王邑并没有处理公事,而是悄悄约了左仆射毛玠到府中饮酒。王、毛二人年龄相仿,同在朝为官多年,又都是陈留人氏,按道理非党既朋,私交该极好才是,可实际这是两人压根没什么交情,以这种私人的形式会面更是第一次。原因很简单:各自代表的利益和阵营不同。

毛玠是曹操阵营中的重要文臣,虽不谙兵事,不擅奇谋,比不得郭嘉、程昱这般军中谋士常常能大出风采,但却是为曹操规划内政方针关键人物。早在中平年间,便为当时还不过是众多地方诸侯之一、并未显山露水的曹操定下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这条高屋建瓴的战略方向,让历史上的曹操在面对天下群雄时始终在政治和经济上保持优势地位。

许都城中居民倾巢而出,自然也包括许多达官贵人和家眷。而负责城防的高览正急于升官进爵,当然不会忘记这个刷存在感的机会,主动派了千余名兵卒到颍水来巡逻列队、维持秩序。这种充人数为主的活自然不会派部下正规兵马,都是些往日里以干走私活为主的散兵游勇,结果这一趟颍水之行他们小毛贼半个没抓着,反倒是闯出了一桩天大的祸事来。

却听那从人急急谓道:“老......老爷!先别说板子的事了,曹......曹丞相回京了!”

毛玠准时赴约,依旧是轻车简从,一身标志性的简陋布衣,王邑不以为怪,笑嘻嘻的请入席中,待酒过三巡,才挑明真意:百官不可一人无相,如今自己虽手握大权,却名不正言不顺,故请毛玠上表推举自己为丞相,而作为交换,事成之后王邑将拔擢王邑为尚书令,统领六部政务。

毛玠听了后却没有做声,好半天才喃喃谓道:“司农欲置曹丞相于何地?他如今人在江陵,又不是不回来了。”

“啊?啊,也好也好,”王邑心中还抱有一丝侥幸,强笑谓道:“楚国公将他押解进京治罪,说明心中还是有圣上,有朝廷的啊。”

说罢将盏中酒一饮而尽,而后便似笑非笑看着毛玠不再说话,显然在等他表态。

毛玠目露难色,略作沉吟后正欲开口,却有从人从府外而来,一路步履踉跄,几欲跌倒,跑到跟前后已是上气不接下气,显得极为狼狈。王邑见了,大为不快,怒斥道:“像个什么样子,一点规矩都没有!马上去自领五十大板!”

“哪里是押解!”然从人的话语打破了他的幻想,“丞相是披甲持锐,带着大队人马,威风凛凛进城的!”

“啪!”话音落处,王邑手中酒盏已然跌落在地,摔成一地碎片。

再看对面的毛玠早已长身而起,朗笑谓道:“看来司农的话说的有些早啊,您且慢饮,我先给丞相接风去也!”

“啥?回来?哈哈哈!这玩笑真是好笑啊,”王邑仰天大笑,涕泪俱下,半晌方止,而后看向毛玠,举起手中酒盏,目含深意谓道:“你我皆为同乡,老夫这才想着帮衬帮衬你,切莫挂念旧盏,反倒舍弃了眼前的美酒啊!”

然而很快便有消息从太常府中传出,原来曹操此去乃是因为在城南颍水河畔搭救了一名被贼人掳掠、欲行不轨的踏春少女,而此女正是杨彪年方十四的独孙女杨玲。而更吊诡的是贼人当场被抓后,发现不是别人,竟是被辅国将军高览派去水边维持秩序的汝南兵丁。

说罢便扬长而去,徒留本人王邑跌坐于席,目光茫然无度。

一旁从人上前搀扶起王邑,小心安慰道:“那曹孟德回来的突兀,是福是祸还不可知,再者他如今身份尴尬,未必能翻起什么浪来。”

建安十一年三月初三,乃是最受许都老百姓欢迎的上巳节。此时正当料峭春寒初退方歇、满山遍野花叶吐信之际,按照彼时传统,城中的男女老幼都换上最体面的衣装,骑马坐车出城游玩,到水边感受生机勃勃的春意,而城南的颍水便是最热门的踏青赏花地,但凡靠水边近些、视野开阔的平坦空地,一大早便被搭起了帐篷、铺上了毡毯,且大多在顶上悬有五颜六色的彩旗,算是向周围的人宣誓对这块空地的临时占有权,而来晚了的便只能选择远离岸边的偏僻之处,眼巴巴的看着远处河边的热闹景象。

王邑想想也对,不过是个被楚国公放回来的俘虏,还当是从前不成。遂振作精神,派人多方打探,好搞清楚曹操回京的原因和动向——

曹操进城后一没参拜献帝,二未接见旧属,而是径直去了太常寺卿杨彪府上。

杨彪乃三朝老臣,在士民间颇有名望,虽说一直忠于刘氏,但始终以守中自保、不轻易站队闻名,这个时间点曹操独独去拜访他,确实让世人摸不着头脑。

反观大司农王邑,他本是河东望族出身,世受朝廷隆恩,是刘氏皇权的坚定拥护者,曹操将他调入许都任大司农,乃行明升暗降的手段,为的是罢黜他的河东太守,从而将战略要地河东郡纳入掌控。正因如此,王邑对曹操恨之入骨,警惕和防止曹家对刘氏权力的剥夺是他进入朝廷中枢后唯一认真在做的事。他本身资历极老、德高望重,曹操不敢轻易处置,他也正是借着这一点与各地诸侯暗通款曲、传递消息,其中刘琦手下的影卫镇北司便与之搭上了线,还为当年刘琦率骑兵进入兖、豫扰袭提供了不少帮助。

正因双方在阵营上这种死对头的关系,王邑平日对以荀彧为首的一众曹操任命的官员从来都是不加颜色,私下里动辄以走狗斥骂。只是今时不同往日,曹操明显再也回不来,尚书令荀彧又主动致仕归乡,曹孟德再也不是王邑的头号敌人,毛玠自然就成了可以团结的存在了。

阅读建安五年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08148.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