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情感 > 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111章各有各道

  • 作者:墨落皇朝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3-03-18 09:10:34
  • 字数:6988字

秦三儿的房子,陈冀生之前跟老刘提过,他再提不过是警告他的伙计,别打没用的主意,主家儿厉害。

“说起那宅子,我瞧那边的檩条上面架了木板,咱们这个也一样,弄点好的,就不吊虚棚了,敞亮!

鸽子市、黑市,可不是货多价贱,像粮食这样的东西,尤其是紧缺的粮食,十斤可能就值十块。

三百斤五百斤,弄不好就得千八百的,你弄得越多越贵,总要给你保密,总要承担风险的。

一百斤大米,有定量在粮店不值二十,但在鸽子市,二百不一定买的到。

“也好!秦三儿那房子是主家儿得了吧?晚了我们兄弟给您送过去。”

老刘是有道行的,但他跟老马不一样,老马那是黑市巨擘,外面有许多层的保护。

而且保护他的人很厉害,是能搅动政策的那种,起码区一级的政策,他们敢直接干涉。

再有,街面上给我找几个木人桩,没有你就做一个,两腿要带着关节,小腿、脚踝要有。”

老刘也就一街面的催巴儿,是死了都不一定有人哭坟的那种,有手艺、有道行,那是对普通百姓说的。

跟他在粮食上扯淡,那纯属闲着没事儿自找麻烦,不过要是乱起来,就另说了,这事儿可以先压一下。

跟老刘定好了家具,见屋子的檩条都是修圆的光面,这个倒是可以改进一下。

木人桩是让大姐大她们练功的,这戳脚不好去街面上试手,弄碎了谁的蛋,人家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跟老刘大致聊了几句,告诉他自己晚上不在芝麻胡同那边,家具让他放那就好。

这种干涉,就跟自己在轧钢厂一样,一车间那样的事儿,背后说一下,前面就大公无私的执行了。

就差在肉里看到盐粒了,看来有了昨晚的撩扯,于丽的心里有了警惕,知道不耍心眼儿了。

送他个孩子多好,靠着这个孩子不仅以后衣食无忧,在三大爷还能提提气,这好事儿还不要。

回屋换了肥大的短裤,白色的针织衫,可惜港城带回来的绸衫不敢穿。

不然带上张家的奋勇冲锋,就能扮地主恶霸,直接当街强抢民女了。

汲着孙美兰给做的那双老布鞋,这女人也不知道殷勤点,这布鞋都走样了,也不知道送新的。

顺手在老刘喝茶的地方,捡了一把有些呲边儿的蒲扇,陈冀生就跟四九城大爷一样。

‘呲啦呲啦’拖着布鞋的后跟,摇摇晃晃的出了前院,方向就是芝麻胡同那边的宅子。

没了衬衣长裤的束缚,心情也变得舒畅不少,一路溜溜达达,摇眼观景,悠闲自在的很。

可惜也就这段时间了,明年的这个时候,怕是没这么悠闲的心态了。

进了宅子大门,就听到了齐刷刷的踹墙声,这是姐几个在练戳脚,这不错,主动性很不错。

读书间隙,插上体育锻炼,脑子的供血也好,记忆力什么的不会因为疲劳衰退。

当陈冀生汲着布鞋的声响传进院子,在练拳脚的几个,都目不转睛的盯上了他。

三个女的直接笑场,其他人也脸带笑意,不过手脚的动作都还在,走形的幅度不大。

这说明技巧已经掌握了,差的只是熟练度,跟下手时的狠心了。

满意归满意,作为监督陈冀生还是负责的,捡起自己昨天的竹条,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监督众人。

师父督促练拳,目的有两个,一是形成肌肉记忆,二是不断让你压抑,让你动手就想着出这一招,这是为了增加杀伤力。

今天顾霆练得格外卖力,他对面的条石上,已经有了黑色的印记,这是解放鞋的底子留在上面的。

不用力,也留不上这样的痕迹,只是今天他没练三女学的那一套,而是跟老二、老三一样,下踢上打。

三女今天也都带了解放鞋,相比于球鞋,解放鞋的底子相对厚实一些,可以缓冲一下减小痛苦。

看了一会儿,想着许了大姐大衣物还没给,陈冀生又出去溜达了一趟,带回了一个帆布兜子。

从自己出现,到众人结束,差不多半小时,他们应该是按照课时划分的,几个高材生有点门道。

“大姐大……”

见几人要回西间,陈冀生往东间走了几步,叫住了大姐大。

“冀生,什么事儿?”

很顺利就把大姐大叫到了东间,顾霆那边没什么反应,直接就进了西间,听着称呼,想着刚刚的笑声。

陈冀生觉得今天有些事儿,透露着诡异,大姐大之前虽然笑过,但多是虚应故事的笑意。

不会跟二姐、小妹一样,见了自己不一样的形象发出笑声,那是家常的笑声。

“许给你的衣服,连衣裙什么的抓紧穿,明年或许就穿不了了。”

听着陈三儿另有深意的话,大姐大打开了帆布兜子,里面最多的还是内衣,一双素白色的皮凉鞋。

还有就是纱绸质地的连衣裙,一只手细细摩挲着几件连衣裙,然后是各种内衣,比陈宝红的大一点。

“冀生,你是个能抓住女人心的,我也没有别的要求,就是一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很多人等着你保护呢!

你二姐、小妹、小弟、爸妈,我这个大姐大,还有顾霆、顾雷,还有那个小姜雨……”

这话大姐大说的不费力,好像之前打过草稿一样,却让陈冀生陷入了诧异之中。

还有这样的好事儿?这可是大姐大顾一舟啊?烛照万里几乎全见过的大姐大啊!

即便是联姻,即便是换亲,这话也不是顾一舟能说出口的。

最近没使劲揉搓她,怎么心理防线全部崩溃了?这是要自甘沉沦,随波逐流了?

自己昨天说的?细想了一遍,大姐大不会有这样的知识面,从秦到清,他能知道两个朝代,都算她学识渊博。

现在的历史学,断代都还没整明白,许多东西都是拾前人牙惠的,不是信息爆炸的年代,随便就能浏览朝代的大概。

这是跟熟知各种史籍,与现在局势的高手复过盘,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放弃了?

现在肯定有这样的高手,而且不在少数,群星里面可不都是平头百姓,许多都是家学渊源。

即便不是家学渊源,也有不少通过学习战斗,贯通中西大才、鬼才,这样的人大院里有的是。

跟陈冀生想的差不多,大姐大跟顾霆,昨天回到大院,因为她们住的比较靠后,遇上了一个伯伯。

这位是跟她们家父辈差不多的存在,而且是搞政工的,虽然不在群星之列,但群星之中的许多人,需要仰望。

因为伤病的原因,在家休养几天,在大院散步的时候,碰巧遇上了。

顾一舟知道伯伯的来历,知道人家是家学渊源,想着陈冀生说的,就主动打了招呼,借聊天的机会请教。

最初无非是历史典故、野史故事的问答,顾一舟得了知识,那位得了乐趣。

陈冀生说了一串的朝代兴替,顾一舟是从头一个个问的,起初的秦汉还没什么,到了唐宋也算顺利。

可陈冀生着重点的明史,顾一舟问的也格外的多,那位讲着讲着,自己就陷入了长考之中。

再问了一下,下面的大致问题,到了妇寺干政这一节,这位在大院的林荫道上就一直保持了沉默。

没有跟顾一舟姐俩告别,而是在将近十点的时候,请姐弟俩到家里做客。

长者所请,两人也不敢推辞,一路到了小楼里,那位才开始跟姐俩促膝长谈。

顾一舟一句‘历史总是不断的重复’,现学热卖的东西,却让那位陷入了更长时间的沉思之中。

这位伯伯虽说搞的是政工,但说话做事干净利落,更像军伍之人。

即便与家里的父辈聊天,也只是偶尔沉思,不过片刻就能继续聊天。

高层聊天,多数时候是事无巨细,但涉及到了时局,多半云山雾罩。

顾一舟顺手拿来,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串联的史例,加上这个点睛之笔,怎么能不让人惊心动魄?

起初的那位还以为是过于悲观的想法,可顾一舟不知怎么又想起一句,监狱跟劳改农场才是避风港,可是让那位大惊失色。

明白人从来就有,但因为是明白人,所以最常用的就是保持沉默、静观事态。

看完了老刘这边,陈冀生又看了下于丽那边,人不在,但猪肉都做成了红烧肉,中午只吃了一点儿。

用指头尝了尝咸淡,味道不错,就是咸的厉害,这大热天,放个七八天都坏不了的咸。

说话间陈冀生也跟老刘商量好了,上梁的时候不热闹了,无非是旧房改造,弄得鞭炮齐鸣太惹眼。

这样老刘也摸清了陈冀生的一些脾气,有钱、大方、心细、歹毒,这样性格的人可不多见。

“论钱二百八,要是有一百斤大米,再加一百就妥。”

每见一个,在街面上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反正就是那种杀人越货不用自己动手的,他这样的惹不起。

陈冀生进了工地看了一下,这老刘真是有道的,金砖也悄悄的弄进了院子,而且看模样是新的。

虽说不多,但放的位置隐蔽,进来的时候,肯定是避着人的,这样妥帖的小人物,也算可以打交道了。

为什么叫鸽子市,也是有原因的,小打小闹还成,买卖大了风险成倍数的增加。

“还是论钱,咱没那么野的路子,自己吃还成,买卖粮食就算了。”

阅读四合院之峥嵘岁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15975.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