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战国:开局一块地

674 塑造新形象

  • 作者:衣见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6-17 12:07:46
  • 字数:5058字

从实际的结果上来看——秦国打了不少胜仗,但土地面积却几乎没有扩张,被死死地限制了。

唯一扩张的版图,也就是巴蜀地区——但也打了数十年的治安战,折腾了好久才完全消化。

所谓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这一战,楚国人必须把沿途所见的秦国人统统宰了,才算解恨!

惨不忍睹啊!

但,山东六国的反抗也因此十分剧烈。

而且秦国是戍卒制——城中这些俯首帖耳、瑟瑟发抖的秦民,其中一部分人难保不会有曾经在军队中杀戮无辜的经历。

但是,如今的楚国要长远着想了——熊午良的最终目标,是一统七国,这样才能长久滴躺平。

原因何在?

以秦国为例子——真实历史上,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秉承‘攻其地,亦攻其民’的战略,每战必以杀戮为重,以斩首之多寡论功。

诚然,秦军战力骇人,打了很多的胜仗。尤其在秦昭襄王时期,杀神白起贼猛,几乎打空了山东六国一代人的血条。

就是因为秦国杀人太猛了!

这个西戎蛮子,本就被中原人视为异类,眼下又如此野蛮,浑不似同类,倒像是中原人共同的外敌。

因此每逢秦军出击,其他各国的军民总要殊死抵抗。

而想要征服天下,必要征服人心。

曾经铜墙铁壁一般,死死守在秦军东进路线上的三晋防线,土崩瓦解。秦国迅速在对外战争中滚起了雪球,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就统一了天下。

所以,秦始皇最后给吕不韦的那句‘君有何功于国’……我窃以为这话不太公平。

……

说实话,楚国现在的国家形象,和秦国‘吕不韦变法’之前,颇有几分相似。

如果说秦国是‘西戎蛮子’。

那楚国,在大多数中原国家眼中就是‘南蛮’。

譬如从官职名称来看——人家中原国家的官职名称叫‘丞相’、‘上将军’。

放在楚国,就成了‘令尹’、‘大司马’。

浑然不像是同一文化、同一民族。

如果熊午良想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更为轻松地吞并天下——那么改变楚人的国家形象,势在必行。

攻其地,亦攻其民——秦国在真实历史上已经证明了这套策略行不通。

攻其地,亦攻其心——这才是王道。

本侯不是征服,而是解放!

……

出乎熊午良的预料——虽然大多数秦人都选择了‘成为楚民’,但是坐上空船搬迁到楚国腹地的平民很少,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留在这里。

想想也是。

实打实的土地,是农人最难以割舍的——楚国就算再好,但毕竟看不见摸不着。留在原地、守着祖宗的坟、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才是平民最向往的选择。

而且熊午良说了——留在【故道】,三年之内不收税,十年之内不抽丁。

在战国之世,这是相当优厚的福利了。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以稳妥起见,不愿再留在这个是非之地——于是乘坐着一条条两用运输船,通过【褒水】被运往巴蜀(现在也是楚国的本土了)。

等这些空船再来的时候,将会给曲阳新军和骁骑军带来补充用的箭矢、投石车用的石弹、大型床弩使用的特质巨箭,以及各种粮草辎重等。

如果有必要的话,还会运来火油。

“芍虎啊。”熊午良唤来胸毛怪:“留下的新楚人甚多,这是好事。”

“这些,都是劳动力。”

“尽快修缮城防、修缮港口码头!”

“不要强拉劳力——告诉他们,如果愿意来干活,我供他们一日三餐,还给工钱。”

芍虎皱了皱鼻子,不情不愿道:“主君,您是不是太善待这些秦贼了?”

须知战国之世,大部分平民都是一日两餐——早餐和午餐。

因为要干一上午的活,所以要吃早餐;

因为要干一下午的活,所以要吃午餐。

而晚上,是没有什么活动的——本着‘节约粮食’的朴素观点,平民们通常会选择饿着肚子早点睡觉,第二天也好早点起床干活,避开火辣的太阳。

自家主君方才许诺的‘一日三餐’,在芍虎看来,实在是奢侈的浪费——只有贵族以及处于作战期间的军士,才能享受一天三顿饭的待遇。

熊午良微微一笑:“哪有甚么秦贼,这些都是我大楚国人。”

“去吧,按我说得做——赶紧去洗洗身子,一身的血腥味。”

芍虎憨厚一笑,挠了挠胸毛,拱手:“遵命!”

粮食,对于今天的熊午良来说——已经不算珍惜资源了。

随着各种新式农具和沤肥之法在整个楚国铺开,单是‘老楚国’的粮产,就足以让全国人敞开肚皮吃饱饭。

更别提素有‘粮仓’之名的千里巴蜀,如今已经化入楚境。

以及广袤的岭南地区——种植潜力比巴蜀还要更胜一筹!

一日三餐,再也不算是奢侈了。

……

很快,有大量的平民被组织起来,开始在曲阳新军的监督之下修缮城防、重建港口。

在未来,这里肯定还要和秦军打仗,所以城防不能马虎……至于修缮船港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说了。

诚然——【故道】的城墙,被砸得稀巴烂;那年久失修的港口码头也不忍卒睹,腐朽的木板嘎吱嘎吱直响,尤其是刚刚被船只撞击过的地方,七零八碎。

不过,对楚军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问题——

……

如此一来,这个西戎蛮子摇身一变,也变成了中原的堂堂之邦,成了炎黄正统……对外战争的倾向性不再局限于杀人数量、消除了文化的隔阂、而秦军的战力又没有因此而减少……

仅仅十年的时间。

纵观这几十年——秦国虽然屡战屡胜,但却很难从战争中扩张人口和土地,相反,由于山东六国的殊死抵抗,每战秦军的伤亡也相当不小。

这一切,都是直到吕不韦变法之后,才有所改变!

按照朴素的恩仇观念——秦国人逼死了楚国的先王,多年来在楚国造下数都数不清的血债……尤其是上一次司马错联军伐楚之战,秦国的军队一度把楚国的淮南平原祸害得不成样子。

吕不韦在秦国变法,取消了‘唯以首级论功’的商鞅旧制,将俘虏的多寡、拿下土地的面积和新增的人口数量,也都作为秦军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如此一来,秦军‘杀良冒功’的行径大大减少。

在官职和国家制度上,吕不韦也大力向中原靠拢——无论是秦国官职的名称、还是使用的邦交礼仪、文化,都趋于中原化。

但熊午良却没有这么做。

这倒不是因为他圣母——扯淡,秦国人突突我们的平民时候,可曾有过半点儿怜悯?

阅读战国:开局一块地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1913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