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存亡之秋

第2章惹众怒杨戏被贬

  • 作者:学者凤鸟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3-25 16:47:33
  • 字数:13510字

杨戏道:“我乃射声校尉杨戏,现在要进房舍查看纺织作业,请你把路让开。”

锦官道:“对不住,这里是朝廷要地,没有朝廷命令,谁也不能进入。”

蜀锦不仅卖三国,往北能卖到西域,往南可以卖到南中之南的东南地区。卖得越多,税收越高,有税收就有军费,有军费就可以持续支持诸葛亮、姜维的北伐事业。

今日,杨戏没什么事,便带着几个好友到锦官城走走,他的好友是谁?卫继、张微、张瑛和谯熙。

到了三国,因战争频繁,很多城市遭到破坏,成都成为全国唯一的织锦中心,蜀锦更是名扬天下。魏王曹操非常喜欢成都生产的蜀锦,时常遣人前来购买。刘备占领成都后,为奖励打江山的军士,除了给钱,也赐予蜀锦。刘备在成都制锦之地设置锦官,负责织锦业,于是此地被称之为锦官城。而蜀锦成为汉国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曹丕称帝后,认为洛阳的如意虎头连碧锦虽是精品,但是也比不了蜀锦的精妙绝伦。所以一时之间,洛阳城内,能穿上一身蜀锦,即是时尚,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锦官道:“来者何人?”

张瑛,益州巴郡南充国人,张嶷之子。

谯熙,谯周长子。

杨戏一听他这么说就火了,道:“你一个小小的锦官,也敢拦我射声校尉,我杨戏可是陛下身边的红人,大将军姜维也是我的好友。”

杨戏便与这几个比自己年纪小,又没有一起参加过北伐的后辈好友,有说有笑,来到锦官城。

当他们准备走进一间正在纺织作业的房舍时,被人拦了下来。这人是谁,便是这里的锦官。

锦官道:“我管你是杨戏、王戏、李戏,请你出示朝廷或大将军发给你的通行文书,有文书即可进入。”

杨戏手里哪有文书,而没文书又不能进,他好生气,谯熙见况连忙拉住他,劝他离开,他却不从。于是周围走来一群围观者。

见围观者越来越多,谯熙提醒杨戏道:“算了吧,自建国以来,蜀锦乃国家之本,织房从来都不能随便进出,这是规定,不是人情。”

本来还叫了李密,但李密因为杨戏在北伐中表现过于差异,所以拒绝和他往来。

老板道:“当然啦,每年都有魏国商贾前来呢。”

老板见他依然只看不买,便要扫兴离开,前脚刚走,却被杨戏叫道:“那个,你看这个黄色的,怎么样?”

老板见他指着前面那匹,道:“官人好眼力,这款可是贡品级啊!”赶紧走去拿来,继续道:“你看这黄润细布,灿如黄金,这一匹的价格就比数金。以前丞相,现在大将军,就是用这个去西域与羌胡交换好马与粮食呢,这是绝对上等的蜀锦呢。”

见老板说了这么多,而杨戏并没有要买的意思,他身边的人又看不下去了,卫继把他拉到一边,道:“这个很贵的,你今日没带钱吧。”

张微也提醒道:“还是走吧,免得出丑。”

杨戏听后又生气了,很不情愿的又被他们拉走了。

当他们走到一家酒家门口时,杨戏道:“我说各位,织房没进,蜀锦没买,酒总可以饮吧,走进去,一起饮上几口。”于是他带头,众人进入酒家。

众人坐下后,杨戏道:“各位可知之前先帝有禁酒令,后来为何又取消?”

还未等众人回复,杨戏道:“因为酒这个东西,早在商周之际,就已经很流行,秦汉又延续,前后千年盛行,怎么能说禁就禁呢。所以后来丞相不是说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之言。你不饮酒,别人怎么知道你多真实、率性呢,对不对,是不是这个理,所以这男人啊

,一定要饮酒,而且要畅饮,不畅饮就不是热血好男儿。”

这时酒器上来,众人满上。

见杨戏开饮,张微道:“我知道因为饮酒之事,你在前线时被大将军惩罚了。在前线确实不适合饮酒,军队不是酒家、馆驿,自然是要服从军令的。”

张瑛道:“就是啊,一个将军带头饮酒,这是什么作风,下面的人若也饮,等敌人杀来,哪里还有力气杀敌,还不被敌人砍瓜切菜了。”

谯熙道:“关于饮酒,我想起了吴国那个孙仲谋,饮酒后就要杀人,而且是杀有名望的人士,多可怕呀。”

卫继道:“你这个酒鬼,总是为饮酒而找托词,在前线没被罚够是吧。”于是众人皆笑了。

杨戏饮完一樽,又满上,道:“哈哈哈,诸位怎么这么喜欢拿我开心,我今日高兴不计较,而且还要继续畅饮。”

这时,负责锦官城监督工作的蒋斌、王含二人来织房,见到了锦官。

蒋斌见织工正努力工作,对锦官道:“今日有事吗?”

锦官道:“没有。”他又一想,道:“只是,有一个小事。”

王含站在织锦机前,道:“什么小事?”

锦官道:“今日有个叫杨戏的人,没有通行文书就想进入,还说自己是陛下身边的红人,大将军也是我的好友。”

蒋斌道:“那后来呢?”

锦官道:“卑职当然没让他进,他很无奈地离开了。”

王含道:“这个杨文然,也太闲了。”

蒋斌道:“好了没事了,就这样吧。王将军,你我走吧。”两人便离开了织房。

酒家中,借着酒劲,杨戏开始飚言道:“这个姜伯约,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见他喝高了,卫继等人让他别说了,杨戏不服道:“别管我,我是蜀人,这是蜀地怕什么,我为国努力了大半辈子,还不让我说个痛快!”众人无奈,只能随他。

杨戏继续道:“这个姜伯约,因为陛下喜欢他,他就得志了。统帅大军,出师北伐,挥霍国力,死伤了多少军士,消耗了多少粮食。国库被他挥霍一空,结果是寸土未得,这像什么话。这就是典型的志大才疏,有勇无谋,喜逞匹夫之勇,实为沽名钓誉!”

张瑛道:“你够了,大将军不是这样的人!”

杨戏盯着他,道:“你父亲荡寇将军张嶷,不就是死在前方吗?巴西人张伯岐,多好的人啊,患有风湿,走路困难,还要北伐。结果呢,姜维不珍惜,让其马革裹尸,太可惜了。”

张瑛道:“北伐报国,是家父最后的心愿,这也不能完全怪大将军呢。”

杨戏对着张微道:“还有你父亲镇南大将军张翼,不是被姜伯约羞辱过吗?犍为人张伯恭,国之栋梁,认为国小民疲,不应滥用武力。而姜维呢,每次北伐偏要带上别人一起去。一仗过后,镇南大将军让他适可而止,姜维却说他是为蛇画足,怕他毁掉自己的功业。这是个什么行为,这就是看不起人啊,所以后来别人就坚决不和你干了。”

卫继道:“那大将军和我父亲总没瓜葛了吧。”

杨戏道:“没瓜葛?是和你父亲没瓜葛,但和你继父有瓜葛啊。你以前姓张,是因为给继父张君做儿子。后来法律禁止异性为后嗣,便强行你恢复了卫姓。这像什么话,那你继父不是又没有后嗣了吗!”

卫继道:“这个跟大将军没有瓜葛啊,法律是国家制定的。”

杨戏道:“那不都是那些人搞得!没有姜维、陈祗这些人,哪有这样的法律。”说后杨戏又看着谯熙,道:“你父亲写《仇国论》,我看过,好极了!不仅说得对,而且比喻十分恰当。我要把它发扬光大,要让全国不仅是读书人,就连普通平民都能了解这篇文章之意义。”

这时围观之人越来越多,杨戏凭三寸不烂之舌继续发挥,接着道:“大将军姜维这个人,手上稍微有点权力,心就飘到了祁山。区区几万人,年年要北伐,日日逞英雄,这不滑稽吗?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天下可没有高祖、韩信,也没有汉武、卫青。最后搞不成你想当韩信没当成,别人成了吴汉,使国家毁于一旦,都城倾覆,家族灭绝,民不聊生,这是多大的悲哀啊,都是这种眼高手低,滥用武力之人引来的灾祸!”

这时,离这个酒家不远处的蒋斌和王含,听到这酒家内有喧哗声,于是走了过去。

当二人走到人群外围一看,原来酒家大堂中央坐着一个人,那人一手持酒,一口饶舌,走近一看,是杨戏。

杨戏饮了口酒,再道:“我看这个姜伯约,不过天水庸才,凉州下士!以后就不要再当什么大将军了!让我来,我杨文然博古知今,当世人杰,理应重用。而如今呢,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校尉,也配得上我?这是典型的大材小用啊!让我来做大将军,指挥大军北伐,我必能抓住机会,什么邓艾、司马望之流,定被我打得如丧考妣,望风逃窜,大败授首,哈哈哈!”说着即狂笑不止,大口饮酒。

围观之人皆高喝欢呼,认为他口才了得。

蒋斌、王含见杨戏如此狂妄,难以忍受,于是疏散人群,走到杨戏身前。

见杨戏还在饮酒,蒋斌道:“杨文然,你又在借酒犯事了!”

王含扯着杨戏领口,道:“别饮了,你给我站起来!”

杨戏被拉起身来,不耐烦道:“哎呀,我说是谁呢,原来是蒋将军和王将军。我给你二人讲些故事如何?蒋将军,你可知你父亲蒋公琰当年假装与我友好,后来把我发配到南中那个荒蛮之地,把我都搞出病了,差点我就死在南中,好不容易才回到成都。还有你王将军,你我都是蜀人,是自家人,理应为一条心,可是之前在骆谷道中,你居然拿刀威胁我,我大度不介意,可今天你又来扯我衣领,你什么意思啊!”

蒋斌看着周围四人,道:“你几人和他一起来的吗?”卫继、张微、张瑛和谯熙皆答应。

王含道:“你几个聚众饮酒,见他闹成这样,为何不劝!”四人又表示,杨戏这人无法劝导。

杨戏一听这话不高兴了,对四人道:“你四个怎么能胡说,什么叫劝不了,你等难道心里不跟我一样?诸位皆蜀人,姜伯约把蜀地搞成这样,诸位难道心里没有怨气?为何要说违心之话。”四人听后没有回复。

蒋斌见况忍不下去了,道:“杨文然,你自己闹事还要带上无辜吗?”

杨戏辩解道:“我闹事?没有啊,我在说实话,说实话也算闹事吗,这是什么道理,你是在冤枉无辜!”

王含愤怒道:“你还辩解,还不承认自己在闹事,那好,你今天就跟我走一趟,我看你能闹成什么样,军士,带走他!”于是走来二军士,将杨戏强行带走。

王含又叫上卫继、张微、张瑛和谯熙四人一起走,于是众人走向姜家找姜维禀报。

此时,姜维正在家中阅读。

见一次来了这么多人,有将军也有士兵,这让他很吃惊。

蒋斌让军士把杨戏带上来,令其跪下。蒋斌便向姜维汇报今日杨戏在锦官城借酒发疯之事。蒋斌汇报后,卫继等四人也相继表态。

姜维听众人之言后,大怒,正准备走到杨戏身前,忽然胸口绞痛,无法前行。蒋斌、王含见况连忙向前扶住他,让其坐下。等姜维胸口疼痛缓和一些后,姜维道:“杨文然,我只问你一句,诸位说得可是真的?”

杨戏带着一副痴醉的神情盯着姜维,道:“我说姜伯约,我是饮了一点酒,说了一点话,可是,你也别充什么好人,多少军棍,怎么惩罚,随便。”

见他是这副态度,姜维道:“好,那你就是认罪了?”见杨戏不语,姜维又看着众人,道:“诸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见众人不语,姜维道:“蒋斌、王含听令,杨戏以前在军队闹事,如今又在京城闹事,罪加一等,我令你二人将其押下,明日上朝时押上此人于朝堂之上,待圣上发落。”

蒋斌、王含皆道:“诺!”

杨戏惊讶,道:“不罚我了?还交圣上发落,怎么能这样,我是名士,你是知道的,你不能这样对我。”

姜维哪里还听得进去,便让蒋斌、王含将其押走,卫继等人也随之告辞。

众人走后,姜维表情非常痛苦。《春秋》落于地上,姜夫人走来拾起放回,又问他情况,姜维则什么也不想说了。

第二天上朝。

杨戏被押上朝堂。

蒋斌、王含、卫继、张微、张瑛和谯熙等先后向刘禅汇报昨天发生之事。

夏侯霸随之又将杨戏在芒水前线闹事之事一并汇报。

刘禅听后大惊,对姜维道:“姜爱卿,前线原来还有这些事,怎么不早说,早点汇报于吾呢。”

姜维道:“陛下,臣认为杨戏好酒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所以臣一直希望他能自我改正,不想与他计较。然而至昨日,他在锦官城借酒发挥,引得众怒,事已至此,不得不汇报于陛下了。”

刘禅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那么卿认为应该如何惩罚杨戏为好。”

此时的杨戏已酒醒,连忙道:“陛下,大将军,什么要惩罚我吗?别这样啊,诸公皆知我爱饮酒,只是借酒消愁,并无恶意,我以后不饮酒不就好了,为何要惩罚我呢。”

蒋斌怒道:“你给我住口!”

姜维道:“陛下,陈尚书令通晓法律,可以询问陈尚书令的意见。”

刘禅面向陈祗,道:“陈爱卿,依律应该如何处置杨戏。”

陈祗想了想,道:“大将军为百官之首,杨戏又是军中之将,此事还是应由大将军依律处置为好。”

见问题又推还姜维,夏侯霸道:“哎呀,二位别推来推去的,赶紧解决问题吧。这样,我看还是由姜伯约来处置好了。”

刘禅对姜维道:“那还是姜爱卿来吧。”

姜维想了很久,他想到季汉历史上用法律处置人的案例。如马谡违背军令戮

以谢众;如杨仪有才无德流放汉嘉;如彭羕一时狂妄自寻死路;如廖立诋毁群臣贬于汶山。季汉历史上从来都是执法严明,甚至诸葛亮打了败仗都要自贬三级,所以杨戏肯定是要重罚的。但杨戏属于饮酒误事,罪不当诛,且又是益州士人代表,想到这里,姜维道:“陛下,臣请求罢免杨戏官职,贬为庶人。”

刘禅道:“嗯,众卿有异议否?”朝堂众臣似乎皆感满意,无一人为杨戏说话、求情。

杨戏见况,慌忙起来,道:“陛下,大将军,臣只是饮了口酒,多小的事,贬官一级或罚三月官俸就好,何必小事大作,还要罢免臣官职,成为庶人。臣是蜀中老将,为国尽忠三十年,从南到北,臣哪里没走过。这样做真是有失公允,绝对的不合理,这样做只会使蜀中民众难过,三军将士为之心寒啊!”

见杨戏不服,刘禅站起来怒道:“杨戏,汝好大的胆子,还不认罪。汝可知先帝临崩时有遗诏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在前线扰乱军心,又在京城扰乱民心,小恶积多,足以扰乱国家与百姓。汝不因此感到愧疚,反而在朝堂之上逞口舌之利,今日就是大将军能容汝,吾也不能容汝。今日大将军仅是罢汝官职,汝就大呼小叫,嗷声怨道。若是吾亲自查办,定当马谡处置!”

见皇帝怒了,姜维、陈祗、夏侯霸等人皆紧张起来,满朝文武鸦雀无声,皆感觉刘禅要加重惩罚。

到了此时,杨戏好像终于明白了些什么,只见他痛哭流涕,当堂认罪,叹悔不已。

事已至此,无法挽回。

于是刘禅下诏,罢免杨戏官职,贬为庶人。

益州蜀郡成都人后将军张表了解杨戏才华,请求将其著作《季汉辅臣赞》保留并交于国家。于是这篇最早记录季汉人物事迹的‘赞文’体史作,得以流传。

而杨戏本人,从此再没有被国家启用,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

三年后,杨戏去世。

杨戏借酒犯事,大闹京城,终被处置。那么处置完杨戏后,季汉国中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治国事军屯锅魁。

老板道:“有,当然有。你看这匹,色彩艳丽,质量上乘。”杨戏见后,并不满意,老板即换来一匹,道:“这匹如何,美若朝霞,精致华贵,之前魏国商贾都来采购这种。”

杨戏惊讶道:“真的吗,你这里还有魏国商贾前来?”说着便抚摸这匹。

卫继道:“谯兄说的是,文然啊,你也不能说自己是陛下身边的红人,大将军也是我的好友这样的话,非常不恰当的。”

张微道:“你要硬闯进去,别人会把你抓起来,那你就惹祸了。”

锦官城,位于成都东南郊,官营织锦大型基地。早在前汉时期,成都就是全国纺织业中心之一,纺织业以蜀锦最为有名与兴盛。到了后汉时期,成都已开始使用脚踏织锦机和脚踏织布机。

张瑛道:“不如我等去街市看看,锦布店有很多成品可以欣赏。”

见四人相劝,杨戏叹了口气,只得离开了。

当众人走到一家较大的锦布店铺门口时,杨戏停下脚步,看来他对此店非常好奇。见老板走来,杨戏道:“老板啊,有好锦吗?”

卫继,字子业,益州蜀郡汉嘉严道人。

张微,字建兴,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张翼之子。

阅读存亡之秋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2155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