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存亡之秋

第6章吴宫风云巴西事

  • 作者:学者凤鸟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3-25 16:47:47
  • 字数:10124字

刘禅道:“既然如此,那东边暂时没啥事了。”

姜维道:“是的,右将军阎宇可继续坐镇永安,修建城防,探察吴国国情。”

国家为何认可阎宇?阎宇这个人是老将,是荆州南郡人,从刘备时期一直追随至今,三十余年为人勤勉,工作能力很强。

除了国家层面,阎宇更有黄皓的支持。

巴东这个地方,北边接壤曹魏,东边靠近吴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巴东在敌人手里,敌人就可以顺势向西,逆流而上,进攻江州,再之后便可以威胁成都。所以季汉必须把巴东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保住国家的安宁。而把镇守巴东的职责交给阎宇,这说明阎宇的能力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董厥道:“吴国内部初定,暂没有北伐曹魏的能力,所以臣认为,吴国很快会派使者前来我国巩固连盟。”

至于姜维和阎宇二人之间,几乎没有私人来往,也没有制造矛盾,二人各居其职,互相尊重,这点倒是和诸葛亮、李严之事略有不同。

阎宇这人总是能准时向朝廷汇报邻国吴国的情况。

董厥道:“这点臣赞同大将军。”

刘禅看了阎宇发来的文书,道:“诸位爱卿,永安都督阎宇发来关于吴国那边的情况,吾想听听各位的看法。”

姜维出列,道:“陛下,吴国这两年风云变幻,先是吴帝孙亮被权臣孙綝所废,孙綝于是迎接孙休为新帝,再之后新帝将孙綝斩首,新帝开始重用濮阳兴、张布等。吴国国内变幻莫测,看来还有很多事需要去做。”

刘禅又打开一文书,道:“吾之前派尚书仆射诸葛瞻到巴西巡察,他初步认定巴西非流民问题,而是当地百姓的生活问题,他正在了解具体情况,之后会回朝议事。”

姜维道:“尚书仆射远涉北境,明鉴国情,安抚民众,回来后定有所为。”

董厥道:“巴西这地方,一直缺少重视,确实是穷了点。等他回来,臣愿与陛下一同商议此事。”

于是今日上朝,成都君臣之间,便在讨论此事。

诸葛瞻感慨道:“先帝曾言:‘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而人口缺少,特别是缺少青壮,怎么才能振兴国力呢,你认为快速增长人口的办法是什么?”

陈寿道:“关于快速增长人口的办法很多,如组织士兵解甲归田,按功劳分配土地;如免去有战功将士全家徭役,解放大量的奴仆、婢女,让其成为普通人;如大量减轻赋税,如鼓励百姓早婚和多育。昔日高祖时期,只要生儿子就免除这一家二年的徭役,下令15--30岁还不嫁人的都要增加5倍收税,当政策逐渐落实,人口就会逐渐增多。高祖创业时期全国人口只有一千五百万,到了武帝时期已增至六千万,增加了三倍有余。”

诸葛瞻道:“这些方法都要记录下来,将来要择选最合适的。”

陈寿道:‘遵命。’

宗预道:“天下大势,非统一不能长治,非长治不能安宁。人口锐减是因为国家无法获得统一而造成的,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就算是努力十年也很难。”

诸葛瞻道:“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五十年,总有一天能恢复起来。”

樊建道:“恢复人口是好事,当以国情而为,徐图发展。”

诸葛瞻道:“这个我明白,自然是不能操之过急,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拿出更好的策略来。”

刘干道:“葛侯,我的想法是用十年时期,使得巴西八县增长十万人,二十年增加三十万人,三十年增加五十万人。”

王化道:“葛侯,我愿随刘太守一同治理巴西,帮助百姓生产,为巴西阆中之复兴,尽上微薄之力。”

诸葛瞻道:“好,我相信你二人能为全国各地做出表率作用。”

到了晚上。

陈寿被诸葛瞻叫到内室。

陈寿进入后,诸葛瞻道:“你来了,我交代你的事办了吗?”

陈寿一想,道:“葛侯是说那次入乡巡查,吩咐关照小七一家的事吧。”

诸葛瞻道:“正是此事。”

陈寿道:“这些日忙于公务,没来得及。”

诸葛瞻道:“那明日我给你放假,你去办吧。记得多安慰乡间百姓,告诉百姓,要相信国家,相信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陈寿点头道:“遵命,我明日就去。对了葛侯,我还有一私事一直没说,又不好开口。”

诸葛瞻道:“你直说。”

陈寿道:“你可知我家父以前做过令尊的手下。”

诸葛瞻仔细回想,道:“那是家父第一次北伐的事吧,那时我刚出生不久。你父亲的遭遇我有听说过,只因为他的统帅无谋,自取败亡。你千万不要因此有任何愧疚,这一切都过去了,你我之间不是又重新开始了吗?”

陈寿感叹道:“属下明白了,家父以前做过令尊的军士,现在我也成了葛侯的僚属,两代人继续为了这个国家,为了同一个梦想而努力。”

诸葛瞻道:“是啊,你说的没错,我坚信梦想是可以传承的,无论是一个人的梦想,一代人的梦想,还是数代人的百年复兴梦,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陈寿道:“嗯,我也坚信。”

诸葛瞻道:“好了,你去吧,记得明日把事办好。”

陈寿道:“好,承祚先行告退。”

陈寿走后,诸葛瞻站起身来,看着窗外。他想起父亲指挥千军在祁山征战的场景,胜利或许只差一步,然而一步的失误足以造成全局的失败,所以振兴国家并非易事。

诸葛瞻坐下,拿起笔来,写起上表文书。

臣瞻言:‘国家之颓,非在外患,而在内忧。自开国以来,策令伐贼,军旅数出,钱粮频征,尽取决于民也。民苦憔悴,难堪重负,此灾难之相也。

臣奉命巡巴西,走向大道,少见健儿,踏下乡野,荒凉近半,入其家舍,童老相依,此数十年国策之致矣。

臣议修订国事,十年罢兵,丁男归乡。学高祖文景治术,轻徭薄赋,与民同休。待十年之后,国力富强,若天下有变,再命一将军出秦川,一次而定。诚不可轻易用兵,与民相争。若疾至膏肓,非臣尽节所能违逆也。’

当他写完表文,已是深夜。

第二天。

陈寿走到阆中闹市,走进卖玉的商铺,把玉佩换了钱。

刚出商铺,见有人在招呼自己,陈寿一看,是阆中令王化,于是道:“王兄。”

王化道:“承祚啊,你今日进这间商铺做什么事呢?”

陈寿道:“葛侯让我把玉佩换钱,然后用这钱给老乡买衣服和米罐。”

王化道:“是葛侯自己的玉佩吗?”

陈寿道:“是的。”

王化感叹道:“哎,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罢了。”

二人走在街上,陈寿道:“怎么样,肩上担子重吗?”

王化道:“那肯定比在成都时重多了,但这对我来说又是非常重要,我是真想做出点成绩来。”

陈寿道:“能看出来,你一定可以的。”

王化道:“希望如此吧,你回成都后有空去东观帮我看望一下我四弟王崇。”

陈寿道:“好的,我会去的。”

两人走进成衣铺,选了一套。

出来后,走向粮食铺,王化道:“你我的先生谯大夫曾说,我四弟王崇、寿良、李密、陈寿、李骧、杜烈,六人都是州里的标俊。而我个人认为,你是最优秀的。”

陈寿道:“王兄过奖了,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标俊,也不认为自己最优秀。”

王化道:“可是你得到了葛侯的赏识啊!”

陈寿道:“能得到葛侯的赏识,或许是天注定的,就像家父曾经是丞相的下属一样。”

王化道:“这话说得,也太谦虚了,你的言论其实很有道理,就不知道能否发挥作用。”

陈寿道:“这事只能再看了。”

两人走进粮食铺,买了一个米罐。

当二人走到县城城门口时,陈寿道:“我现在要去一趟乡里,你是县令,公务繁忙,就不必再陪我了。”

王化略微点头,道:“那好吧,你先忙,回来后继续交流。”

陈寿道:“嗯,我先走了,回来再聊。”

于是陈寿骑着骏马,走了。

到了这天下午,陈寿又回到了之前与诸葛瞻一起去的那个乡里。

小七正在门口,一见是官人来了,于是跑过去迎接。

两人见面,陈寿道:“小七,你怎么在这里。”

小七道:“刚好出来看看,没想到看到官人了。”

陈寿笑道:“你呀,你祖父祖母都在家吗?”

小七道:“都在呢。”

进了家门,走到房中。

陈寿见到二老,于是将衣服、装满米的瓦罐和剩余的钱交给老伯,交代这是葛侯吩咐的。

老伯、老婆婆、小七感动万分,连忙跪谢葛侯,陈寿将三人扶起。

陈寿道:“国家贫弱,让百姓受苦了。这点东西其实也没太大作用,只能略表心意,还望不嫌少呢。”

老伯道:“哪里会呢,官人就是百姓的救星,让百姓看到了希望啊!”

老婆婆道:“感谢葛侯,感谢国家,我家没有能报答国家的地方,只有一孙女小七,可为用人,可为奴婢,官人把她带走吧。”

小七道:“官人,请你带走我。”

老伯道:“还望官人成全。”

原来这祖孙三人早有商议,若官人再来时就让小七跟着走。小七这孩子虽然年纪很小,但非常懂事,知道自己留下来只能张嘴吃粮,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愿意离开。

见祖孙三人请求,陈寿感到为难,而三人又长跪不起,陈寿更无奈,于是道:“这事让我一点准备也没有,得先向葛侯禀报一声才好。”

见他不答应,老伯深情道:“小七的父亲几年未归,小七的母亲两年前去世,我和她祖母没有能力带这孩子,官人就不要推辞了,就把她带走吧。”

老婆婆道:“官人不要再去汇报了,求你了。”

小七道:“官人,我是自愿的,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什么都愿意做,请你带走我吧。”

陈寿无奈长叹,只好道:“好吧,我答应,我带走小七,三位请起吧。”祖孙三人终于起来。

不久,小七告别祖父、祖母,随陈寿离开了乡里。

吴国内乱初定,吴与季汉的连盟还可继续。诸葛瞻治蜀,显然是困难重重,任重而道远。那么今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刘禅议事武兴督。

诸葛瞻开展各项工作,他对于国内人口问题感到担忧,对身边陈寿道:“这些日子治理巴西,各县乡府库的钱粮一统计,发现严重不足。然而令我最为担忧之处还不是这里,更在人口,户口人数就这么点,你可知国内人口之变化。”

陈寿道:“后汉鼎盛时期的益州人口可达六、七百万。自汉桓灵以来,天下崩乱,战事无休,人口大量死亡、逃离、远迁,益州也难以幸免,直到今日,州中含军士锐减仅剩一百余万,算上隐匿人口大约二百余万,不过巅峰时期的三成。巴西自然也只有以前的三成,且老弱远多于青壮。”

刘禅道:“好,说到巴西,倒是和吾挺有缘的,已故车骑将军张飞做过巴西太守,镇守阆中长达七年。吾是他的女婿,诸葛思远又是吾的驸马,也就是说诸葛思远去了他外祖父任职的地方。”

侍中张绍出列,道:“陛下,诸葛思远一定能为家父,为陛下,为这个国家分忧。就算命他在那里镇守七年,我想他也愿意。”

阎宇,去年被季汉朝廷由南中调到巴东,出镇永安都督。

刘禅解释道:“张爱卿,吾不是这个意思,没有让他长期镇守巴西,他的一切行动皆由他本人决定,吾不干涉。”

张绍道:“臣明白了。”

这些日子,巴西阆中。

黄皓会支持阎宇?是的。因为阎宇处事精细,从不乱说一句话,从不得罪一个人。到了陈祗黄皓时代,做出了很多巴结二人之事。特别是巴结黄皓,无论是给钱送礼还是美言,从未断绝,所以博得黄皓好感。因此他得到了右将军这样的官职。

当陈祗、夏侯霸相继离世,右将军阎宇已经成为实际上的国家军方二号人物。如今的姜维与阎宇,类似于当年的诸葛亮与李严。当然姜维没有诸葛亮的职权大,阎宇也起不了李严的历史作用,但或多或少都有牵制的作用。这或许也是皇帝刘禅为了平衡势力而搞的一种权术。

阅读存亡之秋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2155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