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存亡之秋

第6章陈寿黄皓交恶事

  • 作者:学者凤鸟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3-25 16:48:04
  • 字数:10632字

百官陆续进殿,即将朝会。

黄门侍郎陈寿随众入殿,刚至殿门,却被人拦下,拦者是一宦官,那人道:“陈侍郎,你今日不用朝会,另有安排,请随我走一趟。”

只见钟毓走到钟会身前,道:“士季,今日大都督真要上表天子,请旨伐蜀?”

钟会看着他,道:“当然。”

百官就位,准备上朝。

同一时刻,季汉皇宫,正殿外。

不远处贾充斜眼盯着二人。

钟毓也笑了,道:“昨夜,我观你在灯下研究甚晚,你是想做出超越父亲的成就,从而获取更大的功名吧。”

陈寿看了眼寿良,又看着这宦官,道:“马上朝会开始,请问是谁找我,又是何事?”

钟毓道:“凡事当有度,若不适可而止,必将祸及性命与家门。”

钟会停顿片刻,道:“这话也太严重了吧。”钟会见百官已就位,又道:“随你怎么想,朝会时间到了。”于是钟会通知上朝官,上朝官即宣百官进殿。

宦官道:“切勿多问,你去了便知。”

寿良道:“我与你一同去。”

宦官止住道:“不可,只通知陈侍郎一人,寿侍郎请入殿吧。”

钟会反问道:“难道不可以?”

司马昭道:“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小民疲,资力单竭,我今伐之,如指掌耳。吾决议明年伐蜀,采取先取蜀地,三年之后,依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再灭东吴,统一全国。”司马昭又看着魏帝曹奂,道:“陛下以为如何?”

曹奂赶紧道:“爱卿所言极是也。”

司马昭回头看着百官,道:“另外,为了迷惑蜀国,我决定先扬言攻吴,将军唐咨。”

唐咨出列,道:“大都督。”

司马昭道:“我命你从冬季开始,作浮海大船,且大肆扬言,明年伐吴。”

唐咨道:“诺!”

同一时刻,季汉皇宫正殿。

尚书向充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皇帝刘禅道:“请讲。”

向充道:“自秋冬以来,有两件事困扰着尚书台,还请陛下解惑。”

刘禅道:“哪两件事?”

向充道:“诸葛都护不来上朝,姜大将军何时归国。”

一听是这两件,刘禅叹了口气,看了一眼旁边黄皓,对向充道:“此二事,也困惑着吾。昔日赵国廉颇蔺相如将相和,共同抵御暴秦。和,则天下安,不和,则天下危。而我国如今之局面,真是非常危险啊。”

向充道:“陛下,诸葛都护不来朝会,是身体有恙。而大将军常年在外,便不知近况如何。陛下是否会下诏,让大将军从前线返回国内休整,来年再战。”

刘禅摇了摇头道:“大将军是倔强的人,若吾现在下诏令其归国,只会伤了他的心,还是随他意愿继续屯田为好。”

见皇帝都这么说了,向充也不好再说什么。

习隆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刘禅道:“习爱卿请讲。”

习隆道:“秋冬以来,百姓私祭丞相一事越发频繁,看来百姓对丞相的怀念,是逐年加深。”

刘禅微微点头,感叹道:“是啊,这事我与诸位爱卿也多次提到,只是给丞相立庙不合礼法,所以一直没准许。”

习隆道:“陛下这些年追谥前朝将军,如今再考虑为丞相立庙,时机便已到。”

刘禅惊奇道:“是吗?若给丞相立庙,当何时,当何地?”

习隆道:“时间为明年春,立庙于定军山。这样百姓可以自发前往定军山祭祀丞相,便不用随处私祭。”

刘禅道:“明年春,定军山,这个提议很好,可以采纳。”

向充道:“臣愿与习校尉共同上表,为丞相立庙,丞相在天之

灵必保佑我大汉,走向中兴。”

刘禅道:“好,吾准了。”

二人今日这么一出,其实是事先商量好的,先询问军情,若陛下不乐,即把话题转为为丞相立庙,而事情果然如预料那般。

此时曹魏洛阳皇宫正殿。

司马昭看着百官,道:“我也是半百之人了,可这天下依旧未宁,令人痛心。我愿与诸位同僚一道,奋勇平虏,使天下重归一统,成就我朝千古盛世!”

这时钟毓出列,道:“大都督,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见是钟毓,司马昭道:“后将军请说。”

钟毓道:“我国到底能不能伐蜀,除了朝廷之决议,还需征求西线将领如征西将军邓艾、雍州刺史诸葛绪与关中司马都督的支持。特别是邓艾将军,若他不支持,这事就很难办。”

司马昭听后脸色瞬转直下,因为邓艾是明确拒绝出兵的。

朝堂之上,诸臣纷纷议论起来。

钟会见况,出列,请诸臣安静,道:“大都督自知邓艾乃西线重要将领,征求他的支持是必然的。”

钟毓道:“那若邓将军不支持呢?”

钟会道:“是否伐蜀,邓将军可以保留个人看法,但是天下大势,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他必须听令于朝廷。若想养寇自重,不服从军令,那朝廷便可找人取而代之。”

钟毓怒道:“钟司隶,你这叫什么天下大势,你这是威逼胁迫!”

钟会道:“后将军,这怎么不叫天下大势?哪里又威逼胁迫了。所谓天下大势,指得是天下之变化无常,分合无定。周末分七国,七国合于秦。秦末分楚、汉,又合于汉。汉传二百年遇王莽,后光武中兴至献帝,天下又大乱,至魏代汉已历四十年,天下即将再度合一指日而待。”

“你!”钟毓气愤难言,挥袖不再说话。

见二人一番争论,司马昭道:“钟氏兄弟之言,各有道理。我料蜀小民疲,难以抵御中原大国,所以欲大举图蜀。此事已考虑多年,主意已定,不容更改了。”司马昭看着曹奂,接着道:“还请陛下降旨,命令征西将军邓艾等西线将士,做好伐蜀之准备,明年一声令下,正式伐蜀。”

曹奂道:“是,一切听大都督安排。”

季汉皇宫,退朝之后,尚书台。

寿良走到樊建身边,道:“尚书令。”

樊建道:“怎么了?”

寿良担心隔墙有耳,凑到樊建耳边,将陈寿被宦官带走之事述之,樊建正纳闷陈寿去哪儿了,一听是这般,感到情况不妙。于是将尚书台工作交于董厥等人,即刻与寿良前往宦官住地。

此时北宫一间隐秘楼阁,陈寿在里面待了很长时间,不知外面情况,有些累了,便坐在一处,安静下来。

只见大门忽然打开,陈寿往那里一看,光线照出一人,仔细一看,正是黄皓,黄皓身后则是若干小宦官。

陈寿于是起身。

黄皓旁边小宦官见陈寿起身,怒道:“见了黄常侍还不快跪下!”

陈寿只行鞠躬礼,道:“黄常侍是宫中老人,我可行李致敬。”

那宦官道:“哟,嘴还挺硬,你不怕死吗?”

陈寿道:“怕死?我是陛下任命的朝廷官吏,是樊尚书令的属官,你等没有权利囚禁与处决我。”

那宦官欲再说,被黄皓止住,黄皓道:“陈寿啊,你还挺有骨气,可你知道这里是何地,这里是宫中深处,只有宫仆才能来到的地方。陛下也好,尚书令也好,谁也护不了你。”见陈寿不语,黄皓接着道:“宫仆也好,百官也好,看在老仆年老的份上都尊重于我,但偏偏有人,在背后说我坏话,甚至侮辱我,你可知我说的那人是谁?”

陈寿道:“在下不知,还请黄常侍告知。”

黄皓道:“我说的人,便是你陈寿。你私下说我坏话,说我一个宦官专权,有意为难大将军及前线将士,而使国家命运危于累卵。这些话都是你自己说的,你应该不会这么健忘吧。”

陈寿一听,这话确实是自己之前在尚书台所说,可是怎么这么快就传到黄皓耳中,这让他有些惊讶。

此时樊建、寿良走向宫中宦官住地。

寿良道:“今日陈承祚是否有危险?”

樊建道:“不必过于担心,我想没那么快。”

寿良道:“黄常侍玩弄权术日久,而陈寿之前的言论举止已经得罪他,我为此非常担心。”

樊建停下脚步,看着他道:“陈寿毕竟是我的人,黄常侍不敢轻易对付他。”于是二人继续赶路。

当二人走到一间宫门时,被宦官拦下,并道:“来者何人?”

寿良道:“这是樊尚书令,要见黄常侍,快把门让开。”

那宦官道:“这?请稍等,我去转告黄常侍。”

樊建道:“不必,你领路便是。”那宦官不好回

绝,只好领路。

此时密阁中。陈寿与黄皓接着对话。

陈寿道:“黄常侍在宫中耳目众多,消息灵通,看来我是再不能在宫中说话了。”

黄皓道:“我直接告诉你吧,一个人想要长留宫中,只能巴结依附于我。而意志过于坚定且与我格格不入者,最终皆会离开这里,罗宪就是一个例子。你想成为罗宪吗,罗宪的父亲罗蒙是前朝的广汉太守,他出于名门,所以才能平安去往巴东。而你就不同了,因为你的父亲在街亭不听命令,与马谡一道使国家损失惨重,北伐最终功亏一篑,所以你父亲是国家罪臣,受到了髡刑的处罚,被革职永不录用。你是罪臣的后代,那可好收拾多了。”

陈寿道:“看来你很了解我,你想怎么样?”

黄皓道:“怎么样,我想老账新账一起算。你这些年是不是和姜维走得很近,又去他家里作客,姜维北伐离开前你又去为他送别。你给老仆交代清楚,你到底是不是姜维安插在宫中的人,替他卖命收集情报。”

见黄皓如此说来,陈寿摸不清头脑,道:“黄常侍说我是大将军的人?”

黄皓道:“怎么着,被我说中了是吧。”

陈寿仰天大笑,道:“若我从戎,做大将军的先锋有何不可!只是我选择从文,便在宫中任职黄门侍郎,便是尚书令的属官。大将军的先锋也好,尚书令的属官也好,皆乃国家之官吏,陛下之臣子。”

黄皓不屑道:“住口!老仆还需你来教育不成!姜维给了你多少好处,事到如今还想隐瞒,还敢隐藏在这宫中!”

陈寿道:“你就这么恨大将军吗?想着公报私仇,专权军事,封锁一切前线消息,等候大将军失败?你知道这么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你知道吗?”

黄皓道:“荒唐!你隐藏在深处的小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是吧,别以为樊建与姜维能救你,我今日要杀人,那你连全尸都保不住!”

陈寿道:“什么,你要杀我?”

黄皓道:“没错,老仆就要杀你,这就是你轻视我的下场!”

正是这时,有宦官匆忙跑来,向黄皓转告消息,黄皓一听是樊建来了,只得赶紧接待,此时樊建已经走近这阁楼,站于门外。

黄皓出门迎接,行礼道:“樊尚书令,你怎么屈驾至老仆寒舍,老仆未有远迎,还望恕罪。”

樊建道:“黄常侍请起,我这次来是向你要一个人。”

黄皓道:“尚书令想要何人?”

樊建道:“我听说今日上朝时,黄门侍郎陈寿被你的人带走了,他现在还在你这里对吧。”

黄皓笑着道:“啊,是的,老仆找陈侍郎有事,他就在里面,尚书令请。”

于是樊建走近阁门,见到了陈寿。

陈寿一看樊建来了,拜道:“尚书令。”

樊建将他扶起,道:“你还好吧。”

陈寿道:“我很好。”

寿良赶到陈寿身前,道:“近一日没见到你,可担心你了。”

陈寿道:“这不是见到了吗,不用担心。”

樊建转身对黄皓道:“陈侍郎还有公务在身,现在我要把他带走了。”

黄皓赶紧道:“可以啊,老仆与陈侍郎也交流过了,尚书令请便。”

于是樊建带走了陈寿。

今日上朝,曹魏司马昭坚定主张,一定要在明年伐蜀。而季汉黄皓封锁前线军事消息,致使很多人不满。那么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陈寿落难返家乡。

陈寿道:“为什么,为什么关我,放我出去!”无论他再怎么呼喊,也无济于事,便被关在了里面。

此时曹魏洛阳皇宫正殿。

陈寿对寿良道:“文淑,我去去就回,你进去吧。”

寿良道:“那你多保重,一会儿再说。”寿良道后便进殿。

新一日,曹魏洛阳皇宫,正殿外。

陈寿随这宦官去了北宫深处一隐秘楼阁。

当陈寿进入阁中,只见房门忽然紧闭,他被关在里面,不能出去。陈寿见况大惊,对门口喊话道:“开门,开门,为何把我关起来,开门,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门外数名宦官连连大笑,一宦官道:“别喊了,这里是后宫深处,没人听得到你的呼喊。等着吧,晚点黄常侍自会找你。”

钟毓道:“钟司隶,野心是否太大了。”

钟会微微一笑,道:“后将军,何出此言?”

阅读存亡之秋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2155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