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存亡之秋

第10章伐蜀战拉开帷幕

  • 作者:学者凤鸟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3-25 16:48:07
  • 字数:14008字

姜维看着他,道:“我上表天子,告知军情变化,让陛下命张翼将军率领一军,增防阳安关口。命廖化将军率领一军,守备阴平桥头,以防患于未然。”

李密点头道:“这样甚好,当张、廖二位将军来到前线,再加上汉中军与北伐军,我国将有足够力量抵挡钟会。”

而姜维,他会不会像当年诸葛亮一般,鞠躬尽瘁,陨落前线?

此时无论主帅还是军队,似乎皆带着一种迷茫甚至疑虑迎接每一天的来临。

从去年秋到今年春,姜维北伐军屯田沓中已历三季。此时军队攻也不成,退也不成,这样留守于此,或成死局。

李密道:“如何增强?”

姜维阅后,对李密道:“钟会来长安了。”

李密道:“是的,去年冬,魏国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今年春,他便来长安治军,随他而来的还有镇西将军府僚属随从数十人。”

姜维道:“只要张、廖二位将军到位,我军抵挡敌军三个月进攻不成问题。等到三个月后敌军疲惫退却之际,我军趁势反攻,必然能一举破敌,取得大胜。这便是一次用兵的好时机。”

李密道:“大将军认为钟会将南下侵犯汉中?”

姜维道:“是的,他很有可能在整顿兵马之后,率军南下,我国必须增强防备。”

于是姜维马上写下表文,命人火速送往成都。

此时长安镇西将军府。

钟会正在会见羌王姚柯回。

姜维走到地图前,观察后道:“这么看,老对手司马望要被调回洛阳了。记得以前夏侯老将军多次提醒,要防范钟会,他说钟会野心极大,整个魏国就他最危险。而此时钟会来到关中,看来是危险将至了。”

不久,洛阳,大都督大将军府。

司马昭阅览最新军情,道:“诸位,这是钟士季送来的军情,说他得到了羌人姚柯回的支持。另外蜀人正在汉中定军山修诸葛亮庙,且并未增加汉中防备。我记得当时诸葛亮是秋八月病逝,不如我军就在秋八月伐蜀,也算讨个吉利,对吧!”司马昭道后,将文书交给贾充。

见司马昭兴致很高,贾充阅后道:“春季来不及,夏季太热,秋八月天气最合适,我支持大都督的观点。”

邵悌道:“八月出兵是合适的,只是大都督将十万大军交于钟会一人,而钟会年近四十,依然单身,我怕有些危险。”

新任主簿郭奕道:“钟会带着大军离开,若真发生不测,又该如何是好。”

司马昭笑道:“诸位放心吧,诸位只看到钟会带走十万大军,怎不知我在洛阳还有十万后援。这十万后援名为防吴,实际上这都是为将来不测所准备。”

贾充道:“大都督这样做甚好,若有不测,在下愿为先锋,先行进军,平定祸乱。”

司马昭笑道:“行,就依你之言。”

司马昭于府上,与部将商议出若将来钟会发生反叛的相关对策。

数日后,姜维的军情上表到达成都,如之前一般,被黄皓截住。

黄皓拿到上表,来到皇帝寝宫,汇报此事。

此时天色稍晚,皇帝刘禅准备休息,见黄皓来了,道:“老黄门表情这般奇怪,是否有事?”

黄皓将上表拿出,道:“陛下,这是大将军送来的军

情,今日刚到。”

刘禅接过一看,表文曰: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刘禅看后,思索一阵。

见皇帝没反应,黄皓提醒道:“陛下!陛下!”

刘禅回过神来,道:“大将军说魏贼要进犯我国,这到底是真是假?”

黄皓道:“老仆也不知。”

刘禅道:“那明日上朝,吾将此事告知百官,再做商议。”

黄皓赶紧劝道:“不可呀陛下,你是知道诸葛都护与大将军长期不和,国内诸将对于出兵前线也多有怨言,若现在突然告知魏军攻来,如何使人相信?若无人相信,那不是会增多抱怨而扰乱朝堂。”

刘禅听后又想了想,道:“也是啊,那汝认为该如何是好?”

黄皓道:“老仆亲自去找太卜张天师,天师法力无边,能观测国家之吉凶,定能算出魏国是否真的出兵。若天师认为却有此事,再告知百官也不迟。”

刘禅感到疑惑,道:“真的可以吗?”

黄皓坚决道:“可以的陛下,这事包在老仆身上,明日老仆与张天师一同前来向陛下汇报,今日天色已晚,还请陛下先就寝。”

刘禅微微点头,道:“那好吧,今日已晚,明日再议此事。”刘禅道后于是入寝,黄皓则连夜去找张天师。

黄皓来到青羊肆,见到张天师。张天师听说此事后,立刻到后殿作法,约半个时辰,完毕,告之黄皓,魏军不会杀来,黄皓信以为真。

第二日,黄皓与张天师一同进宫,告诉刘禅魏国的动静只是为了假造声势,劝退大将军姜维,并不会直接出兵汉中,进犯国土。

见二人信誓旦旦,又觉得不必过于紧张,于是刘禅采纳二人之言,压下军情,没有告知百官。

时间很快,到了夏五月。

曹魏大都督大将军高都公司马昭主持朝政,对众僚道:“自定寿春已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湿,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剑阁不暇守险,关头不能自存。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

通俗意思为:自从平定寿春叛乱以来,国家已经六年没有战事,制造兵器,修缮盔甲,一直在准备对付吴、蜀二虏。如果制定灭吴战略,造战船,开水道,得用千余万个工日,这是十万人需要数百十日才能完工的事。另外南方地势低下气候潮湿,必然会发生疾疫。所以如今应当先取蜀,灭蜀三年后,借巴蜀顺流而下的有利地势,水陆并进,这就像历史上晋灭虞定虢,秦吞韩并魏那样。据统计蜀国战士有九万人,驻守成都及守备后方诸郡的不下四万,余下的不过五万。如今将姜维拖在沓中,使他不能东顾,然后大军直指骆谷,攻击空虚之地,奇袭汉中。蜀军若各自据城守险,必然兵力分散,首尾隔绝。我们可以调集大军破其城池,派遣散兵占据村野,蜀军来不及守卫剑阁天险,各自城关也没有自保的能力。以刘禅那种昏庸,当外面的边城被攻陷后,他内部的男女便会震惊,其灭亡就可以预料了。”

于是曹魏皇帝曹奂下诏,诏曰:“蜀,蕞尔小国,土狭民寡,而姜维虐用其众,曾无废志;往岁破败之后,犹复耕种沓中,刻剥众羌,劳役无已,民不堪命。夫兼弱攻昧,武之善经,致人而不致於人,兵家之上略。蜀所恃赖,唯维而已,因其远离巢窟,用力为易。今使征西将军邓艾督帅诸军,趣甘松、沓中以罗取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趣武都、高楼,首尾蹴讨。若擒维,便当东西并进,扫灭巴蜀也。”又命镇西将军钟会由骆谷伐蜀。

通俗意思为:蜀国,不过是弹丸小国,土地狭窄人口稀少,然而姜维暴虐的使用百姓,没有停止进犯我国的意思;去年被我军击败后,他还在沓中垦荒种田,盘剥压榨羌族民众,劳役无度,百姓都不能忍受。兼并弱小,攻取昏暗,这是兵书上所赞赏的原则,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这是用兵的上等策略。蜀国所依赖的人,只有姜维。而此时姜维远离他的国土,很容易打败他。现在派征西将军邓艾率领陇西诸军,去取甘松、沓中捉拿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祁山诸军去取武都、高楼,与邓艾收尾夹击。若能捉拿姜维,就可以东西两路一起推进,扫灭巴蜀。”于是又命令镇西将军钟会由骆谷南下讨伐蜀国。

于是在曹魏朝堂之上,邓艾、诸葛绪、钟会,三路并进伐蜀的军事行动,正式批准,而誓师伐蜀日定在八月。

到了誓师日前几日,镇西将军钟会等人返回洛阳。

辛宪英见到儿子羊琇,此时辛宪英侄子,羊琇堂兄

羊祜也在。

羊琇穿着将军服回到家中,站在母亲身前,拜道:“儿见过母亲,兄长也在。”

羊祜道:“稚舒,你终于回来了,你母亲等了你好久了。”

辛宪英道:“儿啊,坐下说话。”

羊琇坐下后,辛宪英道:“今日你穿着将军服回家,颇具兴致,看来对于伐蜀之事,你已准备妥当了。”

羊琇看了眼羊祜,对母亲道:“是的母亲,一切皆准备就绪,就等誓师了。”

辛宪英叹了口气,道:“看来此事必然要实行,你要多留心呢。”

羊琇道:“母亲,你放心吧,这次一定取胜,若不能,儿愿死战报国。”

辛宪英立即生气道:“你糊涂!”

见母亲生气了,羊琇有些茫然的看着羊祜。

羊祜道:“稚舒,你母亲的意思你怎么没懂,你战死了你家人怎么办,你有考虑过吗?”

于是羊琇向辛宪英跪下,道:“母亲,我错了,我考虑不周,我收回刚才的言论。”

辛宪英缓了口气,叫他起身,道:“儿啊,古时的君子,在家奉孝于双亲,在外守节于国家,无论你处于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事,都要慎思,不要让家人为你感到忧虑。”

羊琇道:“明白了,母亲,我听你的,绝不蛮干,一定慎思任何事情。”

辛宪英道:“你现在担任钟会参军,若遇见钟会有违背义理的行为,一定要给与制止,且坚定自己的立场。在军队效力,能自保的,只有仁义与宽容,不可变得残暴,请你务必注意。”

羊琇拜道:“记住了,母亲!”

羊祜笑着对辛宪英道:“叔母,你就放心吧,稚舒学识出众,深明道义,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保证。”

见羊祜力挺羊琇,辛宪英便不再多说了。于是羊祜把羊琇拉走,二人交流长安治军事务。

在洛阳誓师大会的前一日晚,钟会来到王戎(字濬冲)家,与好友告别。

王戎是曹魏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是“竹林七贤”之一,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王戎初入仕途时,正好吏部郎之职空缺,司马昭向钟会询问吏部郎的人选,钟会道:“裴楷清明通达,王戎简要省约,都是吏部郎的人选。”于是王戎被司马昭启用,辟为掾属、吏部郎。

此时,钟会与王戎坐于一堂。

钟会道:“濬冲,明日就是誓师日,我就要率军离开洛阳,去往前线,你有什么灭蜀的计策呢?”

王戎饮了口茶,慢慢道:“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钟会立马肃然起来,道:“贤弟的意思是,我可以去伐蜀,但不能强求成功,成功并不是最难之事,而最难则为自保。”

王戎道:“钟将军,保,有保自身,保成果,保军队之意。”

钟会点了点头,道:“好吧,贤弟似乎没有任何伐蜀的计策,或许最大的计策就在于这个‘保’字,那你认为我真会遇到危险吗?”

王戎起身,缓缓向前走了几步,道:“国家将十余万大军托付于将军一人,这即是信任,也潜在危机。历史上功勋显著而不得善终者,如白起、韩信、周亚夫。”

钟会同起身,站于王戎身后,缓缓道:“但这些人,名垂青史。若我能成功,便是国家建立四十年来最大之功业。”

王戎转身看着钟会,长叹息。

见王戎如此,钟会不知如何接话,笑了笑,即拜谢,与之告别。

同一时刻,司马昭府。

司马昭与邵悌坐于一堂。

邵悌道:“明日誓师大会,钟会将持节出征,如此兵强马壮,足以威慑一方,可在下依然为此担心,所以来见明公,希望能派一副将随之。”

司马昭笑了,道:“你怎么还不放心,这事已经讨论多次了。”

见邵悌一脸忧虑,司马昭无奈只好道:“这样吧,我再给你具体说来。”

邵悌道:“请明公指教。”

司马昭道:“蜀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而众人皆言蜀不可伐。夫人心豫怯则智勇并竭,智勇并竭而强使之,適为敌禽耳。惟锺会与人意同,今遣会伐蜀,必可灭蜀。灭蜀之后,就如卿所虑,当何所能一办耶?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以破故也。若蜀以破,遗民震恐,不足与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若作恶,祗自灭族耳。卿不须忧此,慎莫使人闻也。”

通俗意思为:蜀是天下的祸患,使得百姓不得安息,而我今日伐蜀易如反掌,但众人都说蜀不可讨伐。若一个人的心刚遇见问题就胆怯,智慧与勇气一并丧失,强行派他前去,只会被敌人擒获。而如今只有钟会与我的想法一致,所以现在派钟会伐蜀,必能灭蜀。灭蜀之后,若事情的发展像你说的那样,他凭什么一定会成功呢?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

国之士大夫不可与图存,那是因为蜀人的心和胆都被吓破了,国亡而侥幸活下来的人,必然震惊恐慌,是不会愿意随钟会作乱的;而来自北方的将士在战事平息后思念家乡期盼早日回归,更不愿意再追随钟会。若钟会真要作乱,只会自取灭族之祸。所以,你不必对此担心,一切按计划进行,不要将今日我对你说的话告之别人。”

邵悌听过大论,彻底觉悟,于是拜道:“明公所言极是,邵悌明白了。”

第二日,洛阳城下。

将士就位,誓师仪式即将开始。

只见这时将军邓敦忽然下马,走到司马昭身前,道:“大都督!”

司马昭道:“邓敦将军,你有何事?”

邓敦道:“大都督,末将认为,蜀国作乱,首恶姜维,让邓艾率军除之即可,不必以四方之兵劳师远征。另外蜀国山川险固,蜀人抵抗坚决,若形势不利便会遭遇祸败,其后果难以想象,还请大都督三思而再图良策!”

见誓师之日有人竟敢公然反对,司马昭担心军心不稳,大怒道:“大胆!我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你怎敢逆我,逆天下人愿。来人,推出去,斩首祭旗!”

只见两名高大武士走来,将邓敦拖走,邓敦愤怒道:“司马老儿,你擅行废立,窃权弑君,今日乱杀良臣,你不会有好结果的,司马老儿!司马奸贼!奸贼!”片刻之后,武士呈邓敦首级于万众之前。众将士一看,惊骇不已。

见况,司马昭安抚道:“众将士勿要惊慌,此事只针对邓敦一人,与他人无关。今日誓师大会,可以开始了!”

在打扫现场后,钟会于李辅、胡烈、荀恺、许仪、句安、王买、贾辅、王起、夏侯咸等及数万将士之前走出,站于司马昭身前。

司马昭身后则有裴秀、贾充、邵悌、荀勖、郭奕、羊祜、王深、司马楙、裴楷、王戎等心腹、僚属。

在万众瞩目之下,司马昭亲自为伐蜀元帅钟会满酒三樽,钟会举樽敬天、敬地、敬人。

礼毕,司马昭正式发布伐蜀号令,两侧击鼓吹号声势助威,全军将士高呼:“必胜!必胜!必胜!”

钟会即转身而去,上马挥鞭,统帅千军万马,器宇何等轩昂!

于是钟会继承魏武帝曹操、大司马曹真、大将军曹爽之步伐,率领中原将士,第四次伐蜀。

无论伐蜀之战阻力有多大,司马昭坚决这么干。

无论伐蜀之战经历会如何,钟会受命踏上征程。

曹魏伐蜀之事,从前期筹划到拉开帷幕,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季汉方面,虽然姜维在春季便上书请求支援,然而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那么这样的形势下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五道伐蜀斩先锋。

钟会道:“那就借姚将军吉言了。你我一同饮下这樽,相约共同出兵灭蜀,建立丰功伟业!”于是钟会与姚柯回对饮。

在邓艾招揽五千余羌胡兵的同时,钟会也获得羌王姚柯回的支持。这样一来,在邓艾、钟会率兵南下伐蜀之际,便不再担心外族会趁虚而入,威胁后方。

姚柯回,是统领陇西数万羌人的首领。因为陇西一带属于季汉与曹魏的边界,常年战事不休。所以姚柯回一直奉行绥靖政策,既不得罪季汉也亲近曹魏。而此时钟会正在招揽边区羌胡,便派使者联系姚柯回。不知为何,姚柯回这次很果断,立即倒向曹魏,便在今日,他来到长安镇西将军府,会见钟会。

此时,钟会手里拿着羌人上供的物品清单,倾听姚柯回的态度,他甚感欣慰,放下清单,道:“非常感谢你对朝廷的支持,等我军取胜,我会上表朝廷,封你为绥戎校尉、西羌都督。”

季汉,沓中大营。

姚柯回起身拜谢,钟会让他坐下说话。姚柯回道:“钟将军,请问朝廷大约要派出多少军队,预计何时伐蜀?”

钟会笑道:“既然你直接问,那我就爽快答。朝廷会派出二十万大军,只要军令一到,立即伐蜀。”

姚柯回也笑了,道:“末将明白了,出兵之日,末将会率羌军随官军一道而行。末将认为如此规模浩大的伐蜀之战,我军一定必胜,蜀必败!”

有一天,探马返回沓中大营,报告军情。

李密打开报告一看,感到惊讶,于是将其交给姜维。

阅读存亡之秋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2155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