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存亡之秋

第12章汉中危殆两驰援

  • 作者:学者凤鸟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3-25 16:48:10
  • 字数:13110字

此时廖化离阴平桥头并不太远,他没有选择进军桥头,而是立即停下军队,原地筑营,观望魏军动向。他为何要这么做?因为他不知魏军占领建威后下一步的行动,到底是去沓中,还是去汉中,还是直接冲着桥头或自己,而他兵少,身后是剑阁,若敌人击败自己去夺剑阁则蜀中不保。所以在没搞清楚魏军下一步行动之前,廖化选择原地等候消息。

张翼、董厥军方面。二人率军离开成都,正往汉中增援。

西路军,人数超过三万五千,由狄道南下,进攻屯田沓中的季汉姜维部。

中路军,人数超过三万,由祁山道南下,进军阴平桥头,断绝姜维归路及汉军向西之增援。

曹魏为此战准备了三个方面军,即征西将军邓艾之西路军,雍州刺史诸葛绪之中路军,镇西将军钟会之东路军。

廖化军方面。廖化这位从关羽时代效力至姜维时代的传奇将军,军旅生涯长达五十余年的老将军,当他收到命令后,立即率军向阴平桥头增援。当他来到阴平地界,看到残兵退来,廖化拦住残兵,询问情况,残兵告诉廖化,魏军已经进攻建威,守军低挡不住,败下阵来。廖化问魏军下一步动向,残兵不得而知。

那么在魏军发起进攻的同时,汉军方面如何应对?

沓中姜维部,姜维派人再次回成都联系皇帝,请派廖化、张翼二位将军支援前线。又派人到汉中询问军情,自己则在沓中抵御邓艾,并随时准备撤军汉中。

行军路上,张翼对董厥道:“是否加快进军,不然二十日也赶不到汉中。”

援军方面,皇帝收到汉中军情,派廖化率军到阴平桥头,接应姜维撤退。派张翼、董厥率军到阳安关口,协助汉中诸部防守,另派使者赴吴国求援,又更换年号,改元炎兴,大赦天下。

此时,汉军援军正在路上。

董厥道:“汉中诸部,约两万人,占据坚城,抵挡一、二月应该不成问题。”

张翼道:“话虽如此,可敌人多达十几万,若猛攻一处,则难以抵挡。”

董厥道:“若敌猛攻一处,你我前去也低挡不住,只有大将军撤回才行。”

汉中诸部,关中都督傅佥等按照姜维制定的敛兵聚谷军事部署,放弃部分围城、坚守阳安关口、汉城、乐城、黄金等少数据点,尽可能把敌军困在野外,这样敌军即不能占领汉中各重要城关,也无法打开入蜀通道。

姜维道:“你马上派人,让赵广、裴越、刘林三位将军,在天黑前赶到大营,我要召开军事会议。”

李密道:“诺!”

汉中方面。

兴势围城,曹魏诸将皆已到位,准备开会。

钟会目视地图,认真研究,杜预见军官到位,走到钟会身前,道:“将军,诸位将军已到齐,可以开始了。”

钟会于是抬头,看着众人,道:“诸位将军,我十三万大军几乎毫发无损,全员到达汉中。也是因为这样,令我感到不安。根据军情,蜀军在汉中地区主要坚守于汉城、乐城、阳安关口、黄金,以及巴山南下的入蜀通道,我军现在要做的就是拿下汉中诸城,占领汉中全境,顺势打开入蜀通道。为达成这个目标,现在我做出如下作战命令。将军胡烈!”

胡烈出列,道:“末将在!”

钟会道:“你依然作全军先锋,率一军直取阳安关口。”

胡烈道:“诺!”

钟会道:“将军刘钦!”

刘钦出列,道:“末将在!”

钟会道:“你率本部继续围攻黄金!”

刘钦道:“诺!”

钟会道:“将军李辅!”

李辅出列,道:“末将在!”

钟会道:“你率本部攻击乐城!”

李辅道:“诺!”

钟会道:“将军荀恺!”

荀恺出列道:“末将在!”

钟会道:“你率本部攻击汉城!”

荀恺道:“诺!”

钟会道:“将军句安!”

句安出列,道:“末将在!”

钟会道:“句将军在归国前长留蜀中。请问将军,当年诸葛亮、姜维在汉中屯兵时,将汉中大营筑于何处?”

句安道:“回将军话,大营筑于赤阪。”

钟会看着地图,在汉中东部找到了这个地方。

钟会一看位置,道:“赤阪果然是个好地方,把汉中大营设在这里,可以同时应对骆谷道、子午道二道南下之军,而增援褒斜道口也很便利,看着诸葛亮确是人杰。”

杜预道:“将军,难道你的意思是?”

钟会道:“没错,在占领汉中诸城前,我军的汉中大营就定在赤阪。当年诸葛亮坐在那里抵抗我军,今日我同样坐在那里消灭蜀军。此乃命运之轮回,天意使然也!将军句安,我命你率一军,拿下赤阪!”

句安道:“末将遵命!”

钟会从地图前走出,站在众人身前,道:“胡、刘、李、荀、句五位将军,希望五位能为全军做表率。我军已深入敌境,必勇往直前,若有畏惧不前而贻误战机者,军法从事!”

众将道:“遵命!”

会议结束,众将离开,钟会与养子钟邕走出城楼,透透气。

此时已是黄昏,钟会指着远处,道:“你看,那个方向便是阳安关口,若我军能拿下关口,便能打开金牛道,入道南下,进取剑阁。”

钟邕道:“父亲,我相信胡烈将军一定会迅速拿下阳安关口。”

钟会笑道:“是吗,看来你挺看好他的。”

钟邕道:“其实儿心中一直有一个疑虑,不知该说不该说。”

钟会道:“你直说。”

钟邕道:“儿依然不太懂,为何父亲一定要在道上斩杀许仪将军,他的父亲可是开国名将呢。”

钟会回头看着他道:“这你就不懂了,父亲虽然年近四十,为官多年,然而这次是初掌兵,便遇到了伐蜀之战。此战非同小可,胜,则建立功业。败,则前途渺茫。我不得不更为谨慎。而十万大军的数十位将军很多人军旅多年,战功显赫,父亲军资尚浅,不知这些人心中是否信服,行为或有怠慢,所以为了加强治军,父亲必须要立威,这样才能牢牢掌握这支军队,才能让军队在战场上更加拼死效命。”

钟邕点了点头,道:“儿明白了,父亲要掌握十万大军和数十位将军,确实并非易事。另外镇西将军府组建至今不满一年,父亲的众僚属,包括长史杜预、参军羊琇,主簿邓殷,功曹向雄等人,不知是否也信服父亲。”

钟会向前走了数步,看着远处道:“镇西将军府组建时间确实较短,但这些人与我相识并非短。杜长史以前与我皆任职司马大将军府,参议军事多年,被我选为长史。羊参军之前是泰山郡上计吏,后入朝任职郎中,他研究学问而有智谋,所以被我选中。邓主簿之前是渑池县令,我欣赏他的才干,所以召为主簿。向功曹以前获罪被关进监狱,是我把他从监狱里征召出来为官。所以以上四人皆我所看中之人,皆乃当世人才,我相信四人必能助我成就大业,我信服四人,四人也必信服于我。”

钟邕听后不知再说什么,便道:“儿明白了。”

这时杜预走来,道:“钟将军。”

钟会回头一看,道:“元凯,有军情吗?”

杜预道:“胡烈将军已率军出发,前往阳安关口。”

钟会道:“连夜出发,动作还挺快。此时防守阳安关口的蜀将是谁?”

杜预道:“蜀关中都督傅佥,傅佥是刘备大将傅肜之子。当年蜀吴夷陵大战,傅肜军败身死。他的儿子傅佥继承父辈之志,参与军事,此人颇识兵略,以勇猛著称,姜维甚爱,命其做关中都督,负责坚守阳安关口。而此时他的兵力不下三四千人。”

钟会道:“这样看来,一场恶战即将爆发。”

杜预道:“是的,胡烈将军率一万多先锋前去攻关,也没必胜之把握。”

钟会道:“若胡烈将军不能取胜,我当亲自奔赴阳安,定要拿下关口。”

天黑后,姜维沓中大营。

姜维、李密、裴越、赵广、刘林、来忠等将领正在中军营帐。

此时众人站于地图前,姜维道:“众将请看地图,邓艾在我军以北扎营,八月至九月以来,已数次进攻我营地,而我军闭营坚守,邓艾未占到任何便宜。在祁山,今日收到军情,诸葛绪已由祁山道南下,此时或许已占据建威。之后是汉中,钟会率十几万人从褒斜、骆谷、子午三道南下,而我汉中诸部所有军力约两万人,如今情况非常紧急,我军必须

立即离开沓中,撤回汉中,不然汉中就有可能陷落。”

裴越道:“大将军说撤回,末将遵令便是。”于是众将皆如此表态。

见况,姜维道:“但我军离开沓中,邓艾必然尾随,这样将不便于我军后撤。为了迷惑邓艾,我军可明日先佯攻,将邓艾击退十里,黄昏后留一将断后,其余大军趁夜撤兵,退往汉中。”

裴越道:“此计甚好,那留谁为断后将军?”

姜维道:“我打算亲自断后,等大军顺利到达阴平桥头,我再撤出。”

见姜维这么说,众将急了,裴越道:“大将军是主将,哪有主将亲自断后的道理。”

来忠道:“若全军到达桥头,而大将军被邓艾围困,那可如何是好。”

刘林道:“大将军,让我断后吧,我父亲是罪人,就由他的后代将功折罪。”

赵广道:“大将军,刘将军父亲有罪,但本人无罪,不可让其断后,太过危险。还是让我来,我父亲赵子龙,当阳长坂立功,又在丞相北伐时为军断后,他的儿子赵广能继承其志,为全军断后。”

来忠道:“末将近一年来一直坚守沓中本营,知晓如何周旋敌军,让我断后最适合不过。”

裴越道:“诸位别争了,还是让我断后。”

于是众将争执起来。

李密见况,呼吁众将安静。

忽然间,只见赵广跪下,向姜维磕头,流泪道:“大将军,让我赵广断后吧。这些年来,我寸功未立,远达不到我父亲与我本人的希望。如今我已不年轻,而敌人近在眼前,若此时不报国,更待何时!请大将军成全!”

见赵广如此态度,众将皆沉默。

姜维看了眼李密,李密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姜维扶起赵广,道:“赵将军,当年我归国,与令尊大人相识,还未一同伐贼,他便含恨离去。你随我多年,经历多少战役,我怎舍得让你深陷危难呢。”

赵广道:“大将军,今日诸将中,只有我常年为后军,通晓如何断后,所以我是最合适的。就让我留下吧,我一定能为大军撤退争取更多时间。当诸位到达阴平桥头,我再撤出。”

见姜维依旧不答应,赵广又欲跪,姜维赶紧扶住,道:“赵将军,赵将军,哎,好吧,我同意由你断后!”

赵广感谢道:“谢大将军!”

姜维站在众将前,道:“众将听令,明日全军佯攻,入夜撤退。”

众将道:“诺!”

姜维道:“将军赵广听令!”

赵广道:“末将在!”

姜维道:“我留一千连弩士、一千虎步兵于你,明日入夜后为全军断后。”

赵广道:“诺!”

姜维道:“到时你打上我的旗号,坚守大营。等我撤出强川口,会派人通知你,你再撤出沓中。等我军占领阴平桥头,我再派人接应你撤出。你以两千人挡三万大军,任务艰巨,务必要多加小心。”

赵广道:“赵广领令!”

于是今夜,姜维完成明日从沓中撤退的军事部署。

新一日,因为赤阪并未有汉军防守,魏将句安轻松占领这里,回报钟会。

沓中方面。

在白天佯攻邓艾军之后,姜维大军入夜陆续撤离沓中。

赵广率两千人坚守沓中本营。

此时赵广与掌管一千虎步兵的虎步监、掌管一千连弩士的连弩监开会。

赵广道:“连弩监,我军箭矢还有多少?”

连弩监道:“每名连弩士还有箭矢百余支,若充分使用,可用二日。”

赵广道:“二日,大将军足够过强川口,到达孔函谷,但未到阴平桥头。”

连弩监叹气道:“八月至九月间,箭矢频繁使用,又无法补给,所以只剩这么多了。”

赵广拍了拍他胳膊,对旁边虎步监道:“虎步监,你部是全军最精锐的虎步兵,大将军爱惜而舍不得用,今日把你留下,你怕不怕?”

虎步监道:“赵将军是断后之将,我等就是断后之兵,将军都不怕,哪有士兵怕的!就是要死,也要杀敌数倍,以死报国!”

赵广道:“好,有志气!我两千断后军,一定要发扬汉军精神,让敌人领略我汉军之威风。明日邓艾或将四面围攻,今日叫全军将士睡好觉,明日多杀贼!”

连弩监、虎步监皆道:“诺!”

第二日,邓艾三万军队,密集向沓中冲来,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欣、及将军邓忠、田续等发动四面围攻。邓艾及师纂、爰邵等皆靠前督战。

汉军连弩士不断发射箭矢,冲上来的魏军一排排倒下。

魏军又用成倍箭矢还击,汉军连弩士后退,虎步兵向前,用钢盾挡住箭雨。

交战一日,魏军依然无法靠近大营。

今日赤阪,钟

会率军已经抵达。

钟会乐呵呵地看着身边杜预,道:“真没想到,当年诸葛亮的汉中大营,这么快就到手了。”

杜预道:“蜀军仅留下一座空营,所以我军很容易获得。”

钟会道:“我知道你的意思,蜀军收缩,放弃了一些营寨,便将兵力更好的集中在更重要的城关。”

杜预道:“是的,如今十三万魏军在汉中作战,就看何时能攻下第一座蜀军把守之城。”

钟会点了点头,对主簿邓殷道:“邓主簿,你马上派人到长安,催促大军粮草,尽快运往汉中。”

邓殷道:“诺!”

钟会看着功曹向雄,道:“向功曹,你亲自带人到赤阪附近乡野,安抚百姓,并征集粮草,就地建立粮仓。”

向雄道:“诺!”

钟会看着参军羊琇,道:“羊参军,大营的守卫事务交于你,务必保护大营及粮仓安全,防备蜀军袭扰。”

羊琇道:“遵命!我这就去安排!”

邓殷、向雄、羊琇三人离开营帐后,钟会对杜预道:“杜长史,邓艾将军与诸葛绪将军那边有消息否?”

杜预道:“未有最新军情。”

钟会叹了口气,道:“不知二位将军能否将姜维困于沓中,这对于伐蜀作战,非常重要。”

杜预道:“在下相信,邓、诸葛二位将军一定会竭尽全力,完成使命。”

于是钟会、杜预在赤阪研究军事,等待新的进展。

数日之间,从沓中到汉中,数百里之间,魏、汉双方投入近三十万人的对决已经开始。那么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汉将喋血阳安关。

姜维看着地图,道:“可是邓艾已经把我军缠住,若此时撤军,邓艾追击,或造成溃败。”

李密道:“那该如何是好?”

张翼道:“如今不是分析是否抵挡得住的时候,而是军令要求你我必须马上赶到阳安关口。”

董厥道:“传令,加快进军,直奔关口!”于是全军从走路便为慢跑,加快前往汉中。

公元263年,季汉景耀六年,曹魏景元四年,八月下旬,曹魏发动大规模伐蜀战争。

沓中方面。

此时有军士送来情报,李密阅后交给姜维,姜维一看,道:“钟会果然进兵了,且从褒斜道、骆谷道、子午道三道并进。”

李密道:“大将军,事态紧急,是否马上撤军?”

东路军,人数大约十三万(含魏兴郡刘钦军偏师),由褒斜道、骆谷道、子午道三道进入汉中,目标占领汉中全境及打开入蜀通道。

当战事进行到九月,东路钟会三道大军于骆谷道南口兴势围城胜利会师。中路诸葛绪军突破汉军建威围城,继续向阴平桥头前进。西路邓艾军持续进攻沓中,紧紧缠住姜维。

阅读存亡之秋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2155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