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存亡之秋

第5章诸葛瞻退守绵竹

  • 作者:学者凤鸟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3-25 16:48:18
  • 字数:10244字

吴帝孙休答应救援季汉,此时将军丁奉正进兵寿春,做出攻魏之举。将军留平、施绩在南郡商议对策,还未出兵。将军丁封、孙异在沔中,计划沿汉水而上。

吴国军队虽出兵或准备出兵,但至今未有一路与魏军交战,所以魏国中东部地区并未受到直接影响。

魏将邓艾即将走出阴平山道,到达汉德阳亭,与在那里等候的魏将田章汇合。

汉将诸葛瞻行动迟缓,只派出诸葛尚、李球为先锋,前去江由打探情况,自己则领大部留于涪县。

魏伐蜀之战进行到了新的阶段。

吴国方面。

旁边张遵安慰道:“黄尚书,或许情况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黄崇道:“没有?你可知邓艾有多少人马,好几万人。诸葛瞻就派三千先锋去打探,等先锋回来,一切皆晚也,皆完了!”

巴东方面。

黄崇怒视道:“礼貌?如今两国正在交战,兵锋相争,礼貌有何用,能退敌否!”

张遵叹气而不知该说什么。

白帝城将军府中。

巴东太守罗宪对右将军阎宇道:“将军,吴国援军已在路上,或在汉水至寿春等地牵制魏军,这样魏国将无法全力支持西部战场。”

阎宇道:“话虽如此,奈何盟国实力不足,又怀私心,只怕此次出师,不过作戏耳。”

张遵道:“黄尚书,不可直呼都护大名,太不礼貌。”

于是今日,阎宇率八千巴东军离开白帝城,回师成都。

见阎宇之军渐渐走远,参军杨宗对罗宪道:“阎将军率大众而去,白帝城此时只有军士二千,当年盟国偷袭荆州,今日更敢偷袭巴东。”

罗宪道:“我看吴国近期会观望形势,若我军胜了,他自然不敢前来。若我军遭遇失利,他则必来。命令,派出更多探马,了解吴军动向。且每日操练士卒,为将来之战做好准备。”

杨宗道:“诺!”

南中方面。

翊军将军、建宁太守霍弋,自阎宇调离南中后,统管南中政事已有六年余。闻魏军南犯,他上表请求返回成都协防。刘禅以战略已定,不听其建议。又派使者赴南中,正式升迁霍弋为安南将军,统管南中诸郡。

使者宣读诏令后,霍弋接诏。

起身后,霍弋道:“使君,我有南中精锐五六千人,悍将十余员,可增援成都,不知陛下为何只升我职位,而不让我出兵向北。”

使者道:“霍将军,诸葛都护增援前线,右将军阎宇回防成都,此事已定,所以陛下让将军守卫南土,勿多忧也。”

霍弋将诏令交于副官杨稷,道:“既然陛下主意已定,我留下便是。但我霍家深受国恩,我亦长期追随太子与诸葛丞相,若陛下下达新诏,我将立即率众前往成都,还望使君回朝后,将我之想法告之陛下。”

使者道:“在下明白。”

使者下去休息后,杨稷对霍弋道:“诸葛都护虽有名望,然初次领兵,不知可否迎敌。”

霍弋道:“此事亦困扰着我,我是真希望率军回师。只是陛下不许,我深感忧虑。”

杨稷道:“当做好准备,等候消息。”

霍弋叹了口气,道:“只能如此也。”

不久,汉德阳亭。

在经过漫长的行军,克服无数艰险之后,邓艾终于率军到达这里,与在这里驻守的田章汇合。

这时二位将军正在商讨军事。

田章道:“邓将军一路辛苦,今日到达汉德阳亭,是否休整三日,再进攻江由。”

邓艾道:“不可!若是停留数日,敌军援军到达江由,到时再攻会更加困难,须立即进攻。”

田章看着邓艾身后,又回头道:“此时与将军一路下山之军队只有先锋数千,难道不等集结之后再进攻。”

邓艾道:“我有数千,田将军也有军马,加起来一万多人,兵力已足,无需集结。”

田章道:“也好,钟将军说你我二军会师后,我由邓将军节度,还请下令。”

邓艾想了想,看着旁边,道:“将军田续。”

田续走到跟前,道:“末将在!”

邓艾道:“我命你率军攻打江由。”

田续惊慌道:“邓将军,我军疲惫不堪,怕是无力攻打。”

邓艾怒道:“大胆!我命你去你就必须去,难道还想违抗军令不成!之前让你跳崖你不跳,如今让你攻关你不攻,如此畏惧,你还是不是军人,我留你还有何用。来人,把此人拖下去斩之!”

只见两军士前来,欲拖走田续,田续激动道:“邓将军,邓将军!”

旁边田章赶紧道:“慢着!”

田章看着邓艾,道:“邓将军,我观你军确实劳累,不如由末将带军,先行攻关,若无法取胜,将军再攻亦不迟。田续将军一路劳苦,还请留他一条性命。”

见田章表态,邓艾道:“二将皆为田氏,一个贪生怕死,一个主动请缨,真乃差别极大。田章将军,那就请你先行攻取江由。”

田章道:“诺”

邓艾道:“放了他。”于是军士放开田续。

田章带领军队,便向江由而去。

不久,田章军队开到江由城下。

江由城中百姓感慨神兵天降,惊慌失措,四散逃命。

守将马邈见江由城已陷入混乱,敌军已至,而自己无力抵抗,干脆开城,向田章投降。

于是田章没费一兵一卒,顺利取关,并派人回报邓艾。

午后,汉军先锋诸葛尚、李球终于赶到江由。

诸葛尚见周围过于安静,不解道:“听说邓艾已率军攻来,可为何未有战斗之迹。”

李球道:“难道邓艾真如都护所说,需休整数日,才可攻关。”

只见这时,江由城楼上忽竖魏军旗帜。

诸葛尚、李球见况,大惊!

城楼上一人道:“城下的蜀军听着,江由已属我大魏,若敢来犯,尽数诛灭!”

诸葛尚大怒道:“你是何人?”

那人道:“我乃大魏宿将田章,放箭!”

于是城上魏军向汉军弓箭射击,诸葛尚见战机已失,无奈下令退军,返回涪县。

又一日,诸葛尚等先锋返回涪县,见到了诸葛瞻。

诸葛瞻见二将归来,道:“江由情况如何?”

诸葛尚看了眼李球,对诸葛瞻道:“父亲,我军来迟也,江由已被魏贼夺取。”

诸葛瞻大惊道:“什么!”

李球道:“江由守将马邈投降,魏贼即取下江由。”

黄崇叹气道:“哎!我劝都护尽快进兵,可都护却留涪县,如今江由被魏贼所有,便被敌人抢占先机。”

诸葛瞻见黄崇又激动起来,道:“你不必着急,江由失手非意料之外,也是形势变化所能预之。”

张遵道:“都护,如今江由失陷,我军应如何应敌?”

诸葛瞻坐下,长时间思索。

看来诸葛瞻虽料到邓艾会抢占江由,却未想到邓艾行动会如此之快,而自己又该如何应对这一状况。

见诸葛瞻迟迟不语,黄崇道:“都护,在下有计策,可应对如今之形势。”

诸葛瞻抬头看着他,道:“你说。”

黄崇道:“涪县乃战略要地,水运陆运皆便利,如今涪县所屯物资,足够使用一年,我军可坚守涪县,便与剑阁互为犄角。再观邓艾动向,若邓艾攻涪县,则请大将军命一军前来协同对抗。若邓艾攻剑阁,我军趁机取江由,断邓艾归路。若邓艾停滞不前,江由获得物资,仅够维持一、二月。时间一久,前进不得,后退无路,邓艾必乱,我军可一战而擒获之。”

诸葛瞻想了想,道:“若邓艾既不攻涪县,亦不攻剑阁,而是去取绵竹,又该如何应付?”

黄崇道:“涪县、剑阁皆在我军手中,邓艾怎敢轻易孤军南下,而不担心被截击夹击。另外陛下已命右将军阎宇率军回师成都,阎宇到来,即使邓艾拿下绵竹,亦无力为继。”

诸葛瞻道:“话虽如此,可阎宇从巴东到成都,需七至十日,所以我军必要阻挡邓艾数日。与其让邓艾轻易南下绵竹,不如寻找战机,给与迎战。”

黄崇道:“什么战

机,如何迎战?”

诸葛瞻道:“涪县平坦,无险可守,可将全军退守绵竹,诱敌深入,我军凭绵竹之山势雄峻,易守难攻,以此迎战邓艾。”

黄崇不解道:“魏贼初至江由,就要退守绵竹,这与向敌示弱有何区别?”

诸葛瞻看着他,坚定道:“此非示弱,乃诱敌深入。”

见二人争执起来,诸葛尚道:“父亲,黄尚书,何必争执。邓艾军有三万人,明日便会向涪县或绵竹进军。没有时间再争,是战是退,今日须定夺。”

李球道:“都护,是战是退,请下命令。”

张遵道:“请都护早做决断。”

诸葛瞻看着众将,道:“我命令,明日全军退守绵竹。”

于是诸葛瞻决定放弃涪县,退到绵竹建立新的防线,以绵竹之险,对抗邓艾。

新一日,诸葛瞻离开涪县。

诸葛瞻前一日离开,后一日魏将田章便占领涪县。

正所谓得来全不费工夫,或许邓艾本人也很难明白,为何自己下山之后会白得江由、涪县二城。

邓艾本人稍晚到达涪县。

此时涪县城楼上,田章道:“邓将军,蜀主派诸葛瞻北上抵抗,但我看来,诸葛瞻实为庸才,远不如其父诸葛亮。他根本就不敢与我军交锋,不仅进军迟缓,刚一接触便撤退。若是这样,我看最多十日,我军就能兵临成都,灭亡蜀朝。”

邓艾道:“子辈不如父辈,常有之事。只是我不太理解,为何诸葛瞻会轻易放弃如此重要的涪县。涪县城楼坚固且水陆畅通,完全可以以此坚守数月,待我军耗尽之日,再寻求反击,若到那时,我军便会陷入危机。”

田章道:“此事,末将亦不明白也。”

邓艾笑了笑,道:“只有一个原因,蜀中无人,所以派如此低能小儿与我相争。”

众人听之,皆笑了。

邓忠道:“父亲,如今诸葛瞻退往绵竹,他应该是想在那里建立防线,阻挡我军。”

邓艾道:“绵竹?此人江由不进,涪县不守,又怎能保全绵竹。今日全军休整,明日出兵绵竹,我倒要看看,他是如何阻挡之。”

田章道:“邓将军,由我与田续将军率部分将士守卫涪县、江由二城,稳固后方。将军可亲率二万主力前往绵竹,迎战诸葛瞻,建不世之功。”

邓艾道:“好!就按你说的办。感谢你一路协助我拿下江由、涪县,又在此坚守而牵制姜维,数日之后,我必回传捷报。”

田章道:“那就有劳邓将军!”

于是当邓艾占领涪县后,并未长期休整,他命田章等人守卫该城,自己亲率两万主力,便向绵竹进军。

江由守将马邈投降,诸葛瞻退守绵竹,使邓艾、田章轻松占据江由、涪县二城,即深入蜀地,成功开辟第二战场。而这种情况使季汉形势急转直下。当姜维得知江由、涪县失手后会有如何反应?退守绵竹的诸葛瞻能否抵挡住邓艾南下的步伐?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汉魏军绵竹会战。

阎宇点了点头,道:“很好。令则,你幼时精读兵书,成年后又出使吴国,如今在巴东任职多年,我对你是放心的,我相信在我离开之后,你定能尽职守卫巴东。”

罗宪道:“罗宪定捍卫使命。”

罗宪点了点头,道:“我亦有同感也。”

阎宇道:“盟国是靠不住的,对抗暴贼,我大汉永为主力。前日朝廷发来诏令,命我率八千人回师成都,今日便是我离开白帝城之日。”

季汉炎兴元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十月。

罗宪道:“诸葛都护前往江由,前途未卜,巴东援军应尽早回师,才能保卫陛下。”

阎宇道:“是也,我此时最担心的便是我离开后的巴东。留下军士只有二千,实在太少。敢问罗太守,当我离开后,你将如何守卫巴东。”

罗宪道:“将军,巴东是汉吴二国边界,白帝城更是守卫边界第一城,我将亲自坚守白帝,控制夔门水路。若有人敢进犯国土,我将在夔门凭险,坚决阻挡。若敌众我寡,夔门难守,我将退守白帝城,凭城固守。末将与全军将士必誓死报国,使国无东顾之忧。”

诸葛尚和李球去往江由后,涪县将军府大堂外。

只见黄崇站在那里,捶胸悲痛道:“诸葛思远,乃军事白痴也!昔日丞相如此英杰,怎会生下这般愚钝之人。我大汉,必毁于此人矣!”

阅读存亡之秋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2155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