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红楼翻云覆雨

第106章白龙鱼服

  • 作者:八千公里加急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5-12 04:35:44
  • 字数:4690字

“但是百姓手里有银子,不代表朝廷手里也有银子,这个时候,如果你要是管仲的话,你会怎么做?”

贾环笑着对牛犇问道。

张廷爵还很年轻,再加上三代人都在朝廷为官,而且还是个读书人,难免会有一些,为生命立命的使命感和正义感爆棚的瞬间。

“行了,别感叹那么多了!”

“有些事情,往往都坏在底下的执行上,把朝廷的政策都走歪了。”

“战国时候,齐国在管仲的的主持下,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措施,使得齐国百姓,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涉及到核心的机密,贾环肯定是不会跟牛犇详细解释的。

商业模式这种东西,之所以贾环大大方方说出来了,主要还是因为,一旦开始操作之后,瞒是瞒不住的。

许多东西能不能记得牢固,参与感很重要。

但是怎么盈利,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如果你能明白的话,就不会有那么疑问了!”

“收税!”

果不其然,牛犇第一时间能够想到的办法,还是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

“提高朝廷各项税收的比例,朝廷就能有更多的岁入。”

现成的东西,就摆在那里,稍微有点眼神和脑子的人,简单分析总结一下,也就得出来了。

“唯官山海可为也?”

张廷爵大概记得,不过也有点不太确定。

好在没有给自己的家学渊源丢脸,还是答上来了。

《管子》原文……

“能不能翻译翻译,详细解释一下?”

主要还是考虑到牛犇的接受能力,文言文并不好学,不是说古代人,就都特么的懂什么是文言文。

故意提升的门槛,其实就是士大夫专门设置的进入壁垒。

阻挡绝大多数的人进来,然后把成功逆袭的人,又团结了过来,设立更高的门槛。

贾环要求更高了一点,张廷爵也开始有点支支吾吾。

不过贾环也没有指望太多,既然为难就算了。

接着笑道:“管仲当年的办法很简单,所引起的波澜也很小,所以肯定不是加税,反而还减了不少的税,就算是这种情况下,还是顺利帮齐桓公实现了争霸的伟业。”

“操纵很简单,就是在进行盐业专卖之后,稍微提高了一点盐的价格,就很顺利的把百姓手里的银子,转移到了朝廷的手里。”

“而且由于百姓的开销变大了一些,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一些,反而开始更加努力的赚银子。”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历史总是相似的,办法也总是相通的。”

话说到了这里,张廷爵已经反应过来了,而牛犇个学渣,还在想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那你有没有想过,朝廷会因为你们这样做,一下子少了很多的岁入?”

“到时候边关抵御外族入侵,还是河道整修堤坝,亦或是赈灾救灾,很有可能出现银子紧张的状况!”

不知什么时候,三人身后,已经站了一位老人,看起来也就大概六十岁的样子,旁边还站着一个中年人,穿着打扮像是老人家的随从。

有陌生人在,贾环态度就收敛了一些。

摸不清楚底细的情况下,还是谨慎一点苟一点,不会犯大错。

而且国子监这种地方,虽然说起来是个清水衙门,但也好看看,到底是哪一级的衙门。

从制度上来讲,国子监归礼部直管,等闲人也插手不得。

而两位的衣着神态,一看就不是国子监的教谕等人,那十有八九,就是朝廷更高级别的官员了,最起码地位得先抬上去。

不管怎么着,先抱拳行个礼,问个安,说点过年话,总是不会有错的。

躬身之后,贾环起身就看到,两人身后,稍微有点距离,二师兄卫之煌在转角的位置,然后伸出大拇指,往上指了指天。

放心,绝对不是中指……

贾环没有回应,但是心中已经开始盲猜了。

由于是庶子,所以之前贾环,几乎没有什么出门的机会,更不用提什么走亲访友什么的了。

娘家没啥亲戚要走,而且赵姨娘只是个妾,全凭着颜值嫁给了政老爷,实现了阶级的跃迁。

而贾家的亲戚朋友什么的,相互之间的来往,基本也用不上贾环,有贾琏这个法定继承人,以及大脸宝这个福娃,基本上就已经够用了。

所以,对于朝廷里的派系官员,以及皇族宗亲等,贾环之摸清楚了各自的职位履历什么的,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但是等到了要拿名字和真人意义对照的时候,就有点抓瞎了。

有了二师兄的提示,贾环也就往大里猜,十有八九就是太上皇了。

没想到,还能有遇上白龙鱼服的一天!

不过既然已经行过礼了,贾环也就没有兴趣再来一遍,索性就假装不认识。

“朝廷想要提高岁入很简单,办法也多的是,只是一直没有采取落实罢了!”

搞清楚身份之后,贾环自然乐得给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言论上也跟着大胆了起来。

一上来总得先抓住眼球,然后才有机会展示真正的内容。

“哦,你不妨说来听听。”

太上皇果然很感兴趣,毕竟不管那个上位者的初心和衷心,其实都还是想要做点事情,能够请示留名什么的。

很自然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做事情要花银子,而银子从哪里来?

等到补缺之后,有大把的时间,再读也来得及。

“轻重鱼盐之利?”

贾环看了看牛犇,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

随即,转头又看了看张廷爵,笑道:“对于管子的典故,你还有印象吗?”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般科举考试,不会靠这些内容。

绝大部分情况下,考题都是从四书五经上,进行选择。

而其他的一些论著,比如道家和法家,甚至还有一些佛家的经典,由于科举不考,所以很多人在中举之前都不一定会读。

相比之下,牛犇就不太关心这些,银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咱们的确可以帮往来的行商节省不少的成本,减少不小的麻烦,但是这部分银子,到最后能分多少,也不太好说吧?”

阅读红楼翻云覆雨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30318.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