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红楼翻云覆雨

第123章分工

  • 作者:八千公里加急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5-12 04:36:13
  • 字数:7302字

林黛玉也是一样的。

在她的心里,父亲林如海,就是一直以来非常敬佩的人。

如果说,之前对于贾环,更多的是好感,一种源自于感动的好感。

现在林黛玉可以肯定,此时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崇拜,一种对于崇高理想的崇拜。

林黛玉的眼睛有点朦胧,感觉此时此刻,父亲的身影,和贾环的身影,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曾经的偶像,随着年龄的增长,数量可能不止一个,而在你很小的时候,其实你的父亲或者母亲,应该就是你的第一个偶像。

林如海的选择,在贾环看来,根本上还是一种比较天真的做法。

不过也可以理解,历史毕竟有其局限性。

尤其是在林如海去世之后,基本上就算是一举封神了,林黛玉压根就不能容许别人说半个不字。

“走错了路?”

对于贾环的这个结论,林黛玉很显然不能接受。

好吧……

林姐姐其实也没有那么霸气……

反正就是在心理层面上不能接受别人对于林如海的批评……

没有经历过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不可能感受到什么才是真理的力量。

皇帝不可能再次成为尧舜,风俗淳也不能解决生存和生活的问题。

“难道不是吗?”

林黛玉满脸疑惑。

从小接受的儒家传统教育,教的就是这个。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百家争鸣之后,儒家能够长久得以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林姐姐,你有没有想过,亚圣孟子说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古往今来的多少帝王放在了心上?”

其实到了后期的儒家,已经早就脱了最传统的儒家思想。

所能够延续下来的,只是统治者所需要的那一部分。

而不利的部分,早就被打为异端。

贾环的这个问题,林黛玉没有办法回答。

当然这不是林黛玉的问题,即便是把政老爷拉过来,恐怕也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有事拉踩政老爷的一天……

至于大脸宝,还是算了吧……

“百姓的生活,不需要孔孟,也不需要帝王将相。”

“男耕女织本身就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方式,虽然生活水平还是很低,但是基本上能够填饱肚子。”

“空闲的时间,还可以唱唱歌什么。”

不是我瞎扯,风雅颂这种东西,本身就不是什么高端的文学样式。

说白了就像是民间的小调一样。

劳动人民生活之余的一点小情调。

“可是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林黛玉已经陷入了贾环的节奏里,之前许多问题只是司空见惯,但是并没有仔细深究过。

如今被贾环点了出来,却发现,之前读的书,并不能解释眼前的问题。

“如果大家都去男耕女织的话,要是有外族入侵的话,到时候该让谁顶在前面。”

“如果大家都去男耕女织的话,要是有人生病了,到时候又该让谁来当大夫,去研究怎么治病救人。”

“如果大家都去男耕女织的话,那么除此之外的生活所需,诸如铁器陶器之类的用具,以及盐等重要的生活物资,又由谁来提供。”

社会分工形成的原因很复杂,结果也很复杂。

但是贾环想让林姐姐能够很容易理解,就换了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说法。

其实就是这样。

在远古时期,人和其他动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住山洞,茹毛饮血,也会摘树上的果子吃。

低处的摘完了,就慢慢开始学会爬树,开始试着去摘高处的果子。

在这么严酷的生存环境里,生存下来,就是唯一的期盼。

所以在那个时候,人是不能够轻易生病受伤的。

因为一旦不能够参与劳动和战斗,对于种群而言,就是一个累赘。

如果不走运的话,很有可能会拖累很多人。

所以被放弃,是大多数受到伤病折磨之人的命运。

直到有一天,族群有条件,也有能力,试着照顾一位伤者,帮着治病,并且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源,直到康复的那一天。

社会分工就开始逐渐形成。

有一小部分人,再也不需要每天都去打猎,不用去摘果子。

只需要完成祭祀、向天祝祷,以及医治伤员等,就可以参与享受其他人带来的果实。

林黛玉已经被贾环问蒙了。

封建社会制度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潜移默化里,影响到人的思维方式。

忠君爱国这种事情,就是读书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但是对于读书人而言,尤其是读书越多的读书人而言,几乎都已经十分清醒的认识到,忠君爱国其实是不存在的。

要是大家都真的忠君爱国的话,也就不会产生朝代的更迭,以及阶级的二次划分。

底层的人,就应该一直种地。

“其实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也不是很复杂,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办法就可以实现。”

稍微缓了缓神,林黛玉终于明白过来。

理想的生活方式,必须符合现实的条件,如果没有资格的话,最好还是先老老实实做人。

分工是一种必然,完全不可逆转。

看贾环轻描淡写,不由追问道:“什么办法?”

贾环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林姐姐,你觉得百姓们,眼下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很直接,很好回答,观察就够了。

“吃不饱,穿不暖?”

林黛玉脱口而出,神情还有点不太自信,仿佛贾环问的问题,不应该是这么简单的答案。

“对,就是吃不饱,也穿不暖。”

贾环十分干脆,予以了肯定。

然后接着问道:“那林姐姐你觉得,怎么才能让他们吃饱穿暖?”

贾环的思路很清晰,先是发现问题,然后就是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非常典型研究问题的套路。

“多赚点银子!”

被贾环肯定了之后,林黛玉人是自信了,但是答案明显跑偏了。

贾环以手扶额,有点无奈感叹,还是有点草率了……

怎么说呢,林黛玉的答案不能说不对,但是又不能说完全对。

按照本质上来讲,能够让人吃饱春暖的东西,其实就是粮食和布匹的足量供应。

但是都得需要花银子来买,所以还算是靠点谱。

但是银子多了,并不代表能买的东西就多了,这完全是两码事。

“还是我直接告诉你吧。”

“只要能够提高粮食和布匹的产量,是不是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不需要太多的外力,只需要,好好琢磨一下,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行了,并不非得一定要皇上圣明,也并不一定非得要读书做官。”

“所以我才说,姑父选错了路。”

话说到了这里,林黛玉也明白了贾环的意思,反观父亲当年的做法,确实是有点不高明。

但是心里还是有点不服气。

毕竟是敬重了多年的父亲,被贾环批评,能理解和能接受完全是两码事儿。

“那你有办法解决吗?”

唯有魔法能够打败魔法,林姐姐和贾环待在一起时间长了,也开始有点学坏了。

连慕容复家族的绝学,以彼之道,还之彼身,都学会了。

“我当然有办法解决,不然的话,那么大费周章干什么!”

贾环其实还是有理想的,有抱负的。

对于当一个传统封建王朝的皇帝,贾环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兴趣。

毕竟朝廷正处于和平时期,如果想要完成江山易位的话,基本上只有谋反这一条路了。

到时候会死很多人,说实话,贾环不太喜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贾环主动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那你准备怎么解决?”

说起这个,林黛玉立马来了兴趣。

倒不是说有多么的胸怀天下,以林姐姐板上钉钉的身材来看,基本上没有这种可能性。

规模不够,胸怀不了天下。

只是单纯想知道,贾环是怎么解决连自己父亲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的。

“我们就以粮食来距离,为什么江南可以有水田,而北方就只能是旱田。”

“为什么南方有些地方,可以做到两年三熟,甚至一年两熟,在北方只能一年两熟,甚至有些地方只能种一季。”

“只要搞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就能够想出办法,来提高粮食的产量。”

“或者我们可以更加简单直接一点,都知道江南丰产,但是可惜耕地太少,山太多。”

“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扩大一下江南地区的耕地面积,这样的话,是不是粮食的产量就上来了?”

“或者我们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一大片和江南比较像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多产粮食?”

说来说去,贾环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如何提高耕种面积,以及如何提高亩产。

二者只要做到一个,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粮食供应短缺,粮食价格高企的问题。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即便是贾环也不行!

“姑父当年的选择,说白了,还是希望皇上可以勤政爱民,让百姓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

“以前父亲还在的时候,我也曾经在父亲的书房里,见过这四句话。”

贾环一语道破了林如海的想法。

和传统的士大夫一样。

这个想法,不能说是天真,只能说是过分的单纯了。

不是每个女孩都是白雪公主,但是绝对每个女孩,都曾经幻想过,能够陪伴自己一生的人,是一个白马王子。

“姑父虽然走错了路,但还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阅读红楼翻云覆雨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30318.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