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农家种田:我有一座物资回收空间

第194章 老叶的反击

  • 作者:我叫叶老蔫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1-02 07:30:50
  • 字数:4308字

有些孩子没考好,暂时没分班的家长,本来还准备现场上演爱的棍棒,也只能暂时罢休,但不忘指着队伍中的孩子骂道:“狗日的,赶紧回家,老子的鞋底子发黏呢。”

看着门口堆积得跟小山一样的东西,温华的情绪有些复杂。

不少家长扒着门墙往里面看,底下还骑着一个,兴奋地描述着,谁家孩子考试不用心,又被温夫子打手板了,谁家孩子作弊,被卢公子拿着三米长的竹竿,一棍子捅在了屁股上,瞬间会引起周围邻居们的一阵哄笑。

各种米面、鸡蛋、猪肉堆积如山,放在祠堂门口。

祠堂的正门口,也站满了家长。

一群乡亲们顿时吓得一个个溜之大吉,欠着温夫子莫大的恩情呢,可不敢再把东西拿回去,丢人。

见考试结束,孩子们背着小布包,排着队摇头晃脑地唱着,“汉兵出顿金微,照日明光铁衣。百里火幡焰焰,千行云骑騑騑(feifei),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

声音洪亮,气势高昂,一群家长虽然听不懂,但一个个不明觉厉,一个个扯着老脸嘿嘿傻笑。

他四下扫了扫,连刚才喊话的老村长都不见了踪影,只能缓声开口道:“大壮,一起把东西带回去吧。”

听不够,完全听不够啊!

待老村长一句,“还不赶紧滚,不怕温夫子退了你们这些东西。”

“还有我呢,刚才用三米长的棍子打人,真爽啊。活那么大,第一次见到挨打不躲的,真得劲。”说着主动帮忙把米面装在一起,扛在肩头。

壮壮们也是你一袋,我一袋,屁股上面挂一袋。

祠堂那边儿那么热闹,赢粮而景从交束脩的场面叶琛是见到的。

这才上学几天,就会唱曲儿勒,好听,好听,今天回家,让娃娃给自己唱一百遍。

这些东西,温华肯定是带不走的。

叶琛笑着说道:“温华啊,这些东西,姑父会按照高于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给你当做盘缠用。”

温华却摇摇头,“清河村给我栖身之地,助我证明清白,让我能重新科举,对我有莫大的恩情。教育这些孩子,乃是理所应当之事,这些东西温华着实不敢收的。烦请姑父,收下这些东西,帮着温华卖出去,然后将钱给村长,用来修缮学堂吧。”

我走之后,如果有一座好一些的学堂,孩子们读书也方便些。

卢照凌斜睨道:“也是,老叶,担心盘缠干啥?

华子有我,科举能让他没钱花吗?

卢少爷靠刷脸带他,哪个狗大户不得给三分薄面?

实在不行,我就带他去青楼蹭吃蹭喝,还能饿着他不成?”

叶琛的脸色立刻变得不好了,跟你去青楼蹭吃蹭喝,温华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刚要开口,就听温华继续说道:“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我自有办法解决科举的盘缠问题。”

虽然现在不去办辅导班了,但是因为上一次办班扬名清风镇的缘故,北海县不少学院周围的书斋,都邀请他写一些册子。

就是类似于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那种复习题,供学子们学习使用。

而且一经推出,效果非凡,学子们都抢着买。

毕竟论基本功之扎实,整个北海能超过温华的,且需要钱的,肯定不超过一个巴掌。

而温华也因此受益,每出一本册子,大概能拿到一两银子的报酬。

所以现在的温华并不是那么缺钱了。

当然,温华现在也成了北海小学生们心中最为恐怖的梦魇。

因为总是有夫子拖堂,拿出温夫子的书,让孩子们写作业,逼得孩子们写了一首诗,内容是,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日是假日,早放学生归。

于是,温夫子的名声越来越响,来求册子的商人更多了。

温华觉得,清河村的孩子们更需要这笔钱。

没有正规一点的学堂,孩子们永远无法好好地读书。

叶琛看向他的目光里带上了赞许,云衡真的没看错人。

这个孩子真的太优秀了,优秀到自己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拍了拍温华的肩膀,笑着说道:“老村长已经决定,拿公库的银子买材料,同时召集族人集体修建学堂了,你这点钱用不上了。钱呢,你自己好好收着,别以为口袋里有个十两八两就够了,穷家富路可不是说说的,忘了济南的秦二爷当年差点饿死在客栈里的故事了?”

温华不敢忤逆叶琛,便点头应下。

叶琛让孩子们将东西都搬进屋子里放起来,然后去地里看新房子的进程。

人多力量大,在四五十号人的

待小家伙们把东西运回来,叶琛用眼神扫了扫,大米差不多有二百斤,粟米也有一百多斤,此外还有些鸡蛋、猪肉、布匹,零零总总加起来,大致有三四两银子了。

这些都是温华辛勤付出,而应该得到的。

别看村里人,可能有人使坏,在自己门口扔一堆大便,暗戳的骂自己为富不仁,但是绝对没有人骂温华一句。

即便是牛大海,赵大雷这种混不吝的泼皮,见到温华,也得把帽子带正了,恭恭敬敬地喊一声温夫子。

祠堂里面,坐满了清河村的娃娃们,正进行着考试。

甚至于,那家混不吝的儿子在祠堂惹事了,被温夫子罚打扫卫生,回家抱怨,老父亲不仅不会出头,还会褪去外套,露出花臂,将儿子挂在树上,狠狠地抽一顿。

这便是复杂的乡亲们。

他可能自己混账,但是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的,有一个好的前程。

这是乡亲们补缴的束脩费用,当初大家伙家里穷,拿不出束脩费用来,或者只能给很少一部分,温华也没说什么,都是一视同仁。

如今家里条件好一些了,大家主动把粮食送过来。

阅读农家种田:我有一座物资回收空间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40825.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