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35章 35

  • 作者:近日光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4-02-27 17:33:58
  • 字数:7356字

【旧党如何又上台了, 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北宋太皇太后,高滔滔, 也是旧党派最硬的后台。

宋神宗驾崩后,因宋哲宗赵煦年幼, 高太后垂帘听政长达八年之久。

对于新帝,众臣实在是摸不透他的性子, 正好通过神迹来忖度新帝心意。

如今大宋, 新旧党派分明,旧党上任打击新党,已经到你死我活,非黑即白的地步。

听到神迹开始预知当朝国运天命,众臣子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端王赵佶想着想着开始出神……

除了臣子,太后以及众位亲王也都在场。

毕竟神迹降临, 乃为祥瑞。

她被后世称为“女中尧舜”的太皇太后。】

大家都不怕么?

端王赵佶往后站,他可不可以走, 他不想听什么神迹, 还不如美酒美人在侧更让他欢心。

宋神宗, 宋殿。

听到自家母后垂帘听政, 宋神宗倒不惊讶, 但是让他惊讶的是自家母后竟然被后世称为“女中尧舜”,可比自己这个“神”皇帝要强的多。

宋神宗摸着下巴。

端王赵佶也在,本来听闻神迹降临, 他以为是什么仙人下凡, 如今一看竟然是那日把自己吓昏过去的妖怪。

“话虽如此,可官家您是帝王,不是一般人。”苏轼道。

“你个苏轼,你怎么不安慰朕了,又开始,你又开始了。”宋神宗皱起眉头,某人可爱不过三分钟。

“官家,下官是对事不对人。”苏轼道,作为君主,左右摇摆的确不行。

“那你觉的朕不坚定,对不对?”宋神宗的情绪又上来了。

苏轼刚想说,苏辙拦住,“兄长,官家方才之事,你可忘了。”

言下之意,不准再刺激皇帝,以免宋神宗再做傻事。

苏轼到嘴边的话活生生的咽了下去,他叹了一口气,“对对对,您说什么都对……”

眼看苏轼又摆烂,宋神宗又看向王安石和司马光,“你俩不是新旧党派代表么,你俩说说。”

王安石……

司马光……

宋神宗这架势哪个臣子敢说,你敢说,朕就敢死给你看!哼!

【高太后垂帘听政后,坚定自己想法,推旧政,于是再次重用司马光。

在宋神宗时,高太后特别赏识司马光,不论从能力到私下的品德,如今更是器重,并给与司马光很大的权利,由他发挥。

被新政打压多年的司马光终于重得重用,他连上书几篇,对王安石变化全面否定,批判新政一无是处,舍是取非,民不

聊生!!

史称元佑更化。】

“果真。”王安石道。

“果真什么,新政本就劳民伤财,为何要留。”司马光跟着道。

王安石不理会司马光,方才说了,他不再和司马光一般见识,徒惹自己生气。

见王安石不与自己争辩,司马光心里愈发的窝火 。

他走到王安石面前,然后王安石又转身,总之王安石一直用后背对着司马光。

这举动,看似幼稚,但的的确确又很气人。

苏轼在一旁偷着笑,他觉得耿直的王安石大人,很不错。

【但是祖宗留下的规矩,皇帝驾崩后,之前的政策三年不能变。

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怎可能再让新政执行三年。

既然子不能改父政,那就由太皇太后代替,由母改子政,如此名正言顺!

太皇太后高滔滔自然支持司马光,于是以母之权,废了宋神宗的新政。】

宋神宗叹了一口气。

这充分证明了一句话,你妈还是你妈呀,要想叛逆,首先得活过你妈。

宋殿

“哪名正言顺了?!”赵匡美拍大腿,明明就是强行的名正言顺呀,“我就看不惯这样嘴脸的人,不要脸就不要脸,非得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侄子,你说他是不是奸臣!”赵匡美道。

赵德芳觉的司马光奸臣算不上,毕竟没做什么叛国和蛊惑君主之事。

算是个老顽固吧。

说白了,朝堂之事,党派之争,真没法说谁对谁错。

【有了太皇太后的支持,司马光大刀阔斧立马推翻新政。

就如同之前王安石实行新政一般,没缓和余地,他罢黜新政也是一刀切。

司马光下令五日之内全部恢复。

之前说过了,只有墙头草的蔡京出色的完成任务。

而苏轼这样的人又觉得一刀切不好,毕竟实行了十多年的新政,有些政策还是不错,变革之路没想的那么顺利。】

“朕瞧你也是个不坚定的。”宋神宗看向苏轼。

“对对对,官家您说的对。”苏轼道。

“苏轼,你给朕好好说话!”宋神宗受不了苏轼这敷衍的对对对。

【李隆基】:那新政还是旧政好?

【虽然王安石的新政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但并不代表旧政就是好的。

就像一个坏人抓了小偷,但不能代表原来的坏人是好人。

新政实行十年有余,如此变革,和当年的王安石又有和不同?】

【路人甲】:主播讲到司马光了吗?

【路人甲】:感觉这个时期的司马光已经开始偏执了,完完全全针对王安石。

【路人甲】:像是阿云之案和敕律之争,便体现了司马光的迂腐。

粉丝路人甲来了!好巧,乐瑶也打算说说阿云之案。

她发现自己和自己的粉丝特别合拍呀,哈哈哈。

【阿云之案啊,这个案子很能体现新旧党派之争

那咱们就把这个案子展开唠唠,从这个案子,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新旧党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实案子本身很简单。

登州的少女阿云在守孝期间被他的叔父嫁给了一个老光棍,阿云宁死不从,于是谋划杀了那老光棍,但是谋杀并没有成功,只是伤了老光棍一个小指头。

阿云自首,知县以谋杀亲夫判死刑。

然后案子到了登州知府那,登州知府认为守孝不能成亲,婚姻无效,所以谋杀亲夫不成立,算是杀人未遂,不判死刑。

于是案子又到了大理寺,大

理寺认为虽不是谋杀亲夫,但蓄意谋杀,按照大宋法律该死。

偏偏这时候宋神宗又下了诰,若在审理案子前自首,从轻发落。】

这个案子宋神宗知道,当初还闹的很大。

司马光和王安石吵的不可开交,不过这案子已经定了,还有什么疑问?

提到这案子,司马光心中郁结,单凭着这个案子就能看出王安石蛊惑官家,破坏祖宗规矩。

“官家,臣求重审此案,不能让罪人逍遥法外。”司马光跪下,他对此案仍心里不平,蓄意杀人,怎能不死!

若日后人人“蓄意”,国将大乱。

事关人命,王安石终于应声,“前因后果,登州女子且有自首,为何要死,以法之名,草菅人命。”

“行了行了,别争了,你们没吵够,朕听够了。”宋神宗烦死了。

上次也是这么吵,把宋神宗吵的烦死了,最后气恼的宋神宗下令,登州女子阿云免于死罪,后大赦天下,阿云还免了牢狱之灾。

【问题来了,是按照大宋法律还是按照皇帝诰命来。

王安石认为按照皇帝诰命来,司马光认为按照大宋法律来。

实际上这是旧法和皇权谁说了算的问题。

最后王安石赢,这次案件为日后的变法奠定了基础,证明了皇权是大于大宋法律,老祖宗的法律可以变。

次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

再次听到案件的结果,司马光心口发闷,若当时自己据理力争,以身家性命请命,是不是就断了官家变法的念头。

【没想到的是十七年后,司马光再次为相,除了否认王安石变法外,他还把该案子重新审判。

登州阿云蓄意杀人,有罪。

此案是司马光对新政的纠错,阿云之案奠定了变法,如今推翻也意味着变法彻底的失败。】

“司马大人这心胸,似乎比我家门口的河沟要窄一些。”苏轼感叹。

王安石叹气。

宋神宗冷笑,“司马大人,你到底是对谁不满,王大人还是朕?”

“此案本就有错,老臣更错,何错之有。”司马光仍旧觉的自己没错,大宋法律如此,任谁都不能改。

即便他遭受冷眼和不解,但是他也没错。

此时的司马光大有英雄末路,无人理解之痛,他为了谁,不都为了大宋江山吗?!

【在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派下,宋神宗时期的新法被完全废除。

新政党派的官员全部被驱逐高堂,贬官南下。

宋朝又恢复到之前冗官冗政的状态,不出意外,宋朝的国库继续亏空。】

【此时西夏边境战乱不断,朝堂的开支日益增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宰相司马光提出一项良策,可解决西夏之忧。】

要反对就反对到底,要坚持就坚持到底,不下不下,谁都不好过。】

听神迹点名批评自己,宋神宗叹气,“朕是帝王,朕也是人呀,你说对不对,苏轼?”

对自家母后的人品,宋神宗不容置疑,他母后为人及其的自律,绝对不会生出什么扶持外戚的事来,当年自家父皇要提携他母后娘家人,她母后都不同意。

但是女中尧舜……宋神宗不认为他母后能有多厉害的政治手腕。

宋哲宗, 宋殿。

顶多是把自己的新法都废了,维持原状。

【在宋神宗在位时,北宋太皇太后高滔滔一直反对新法,如此也让宋神宗精神压力很大,在新旧之政中左右摇摆,中间还因为压力罢黜了王安石的宰相之位。

这点,宋神宗的确没遗传高太后的坚定。

到底哪个党派可占得上风,全凭皇权支持新政还是旧法。

因此皇家的态度尤为重要, 站队也很重要, 站对了就平步青云!

阅读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42148.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