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第 50 章 刘据:嗨你是怎么死的!……

  • 作者:来碗大米饭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3-09-25 17:58:55
  • 字数:7480字

越是亲近的人,刘据越是宽容,他总想着对人亲和, 却忘记一个作为君主约束下属的责任。

细想起来,当初他刘据为什么会与江充结怨, 无非是他管教不利,任由使者驾着车马行驰道,江充的行为有错吗?

可却迟迟等不到来自任安的消息,恰逢天幕讲起他的事情。

刘据便暂停下活动, 听听天幕如何讲述关于他此次行动的评价。

刘据站在北军军营南门之外,他此刻正在等待任安的回信。

刘据苦笑, 他不是喜欢责怪他人的性子。

他刘据自认为不想成为扶苏,把自己的情况与之类比, 却忘了思考自身的实际情况, 犯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大错。

刘据突然觉得很无趣,他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呢?

刘据心里知道, 江充的行为没错,尤其是站在父皇的角度,江充的做法更是让人觉得心里宽慰。

蚂蚁尚有蚁群相助,而他刘据有什么。

派不上用处的宾客,调动不了的士兵,还是他那一无是处自卑又自大的眼界。

而面对江充,刘据能有很多处理方法, 但他却选择了最差的一种,最后与人结怨,也难怪父皇总是不满自己。

人总是在最后才会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刘据放开紧张的心情后,回看过往种种,发现真如天幕所言,自己不知不觉间犯下了许多错事。

甚至还即将犯下更大的错事。

论才华或许他在兄弟们中最出众,但与父皇比之却是蚂蚁和大象的差距。

虽然还是气在心头,怀疑自己教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打仗怎么这个鬼德行,蠢的和“猪”一样。

不过气归气,刘彻现在倒是没那么想杀人了。

恰好使者传来消息,说太子投降了,问刘彻要怎么处理。

使者原是李广利的人,收了好处,要给陛下传递关于太子的种种劣迹,加重陛下的怒火。

却听到天幕关于李广利叛逃匈奴的事情,都快吓死了,在接着听关于太子的各种操作,和陛下的应对方法。

深感觉想要活着,除了站队陛下,其余站谁都是死。

为了能在多活两年,使者面对陛下的态度越发恭敬,此刻他的心里除了陛下在无旁人。

对于太子的态度也从原先的厌恶,变成了中立,将太子的神情模仿的惟妙惟肖,深怕遗漏了一点,阻碍了天家父子“情”。

所有的一切都改交给陛下判断,身为臣子万不可僭越。

不得不说,使者突然起来的怂,帮了刘据很大的忙。

在听完刘据投降所做的事情后,刘彻做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心情难得宽慰了一点,好歹没有真的蠢到家。

【为什么说是太近了。

因为甘泉宫虽然在消息不通的刘据眼中,犹如跨不过的屏障,阻隔了他与刘彻的消息传递。

但实际上甘泉宫到长安城,只有三百余里的路,如果是普通人三百余里,或许要走上个把月。

可作为皇帝的刘彻,可以使用驰道。

以驰道行走,一天一夜可行六百里。

这也是为什么,在太子“叛变”后,御史章赣和苏文能在次日到达陛下宫内,丞相刘屈氂的使者能及时通知刘彻太子造反的事情。

不然走普通道路前往甘泉宫,等丞相的使者到了,太子都造反完,带着人来找自己老爹,根本不用打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近的距离,如果事情如太子所想,刘彻已死,那么长安城附近的军事力量,都会偏向拥有正统继承人身份的太子。

刘据完全可以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进行反叛。

毕竟他和扶苏还是有点不一样,他属于师出有名,清君侧的旗帜有时候还是很好用的。

但还是那句话,人家刘彻就是活得好好的。

那刘据的行动就等于老寿星上吊,自寻死路。

在甘泉宫距离长安极近的情况下,刘彻收到消息,立刻颁布了三条命令。

1、封锁长安城,以牛车作为掩护,不要和城内士兵混战,减少损失。

2、之前说过,集中各县兵力给丞相刘屈氂指挥

3、父子两不约而同想到长水宣曲胡兵,武帝派莽通为使者,前去长水宣曲胡骑入长安,并将征发的船兵,一并交由大鸿胪商丘成。

三条指令下来,可以说是全面覆盖,没有一点遗漏之处。

即从正面为丞相刘屈氂补给了兵力,又从侧面截断了太子想要获得的后备力量。

打得太子那是二丈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时候,刘据如果脑子还清醒就该意识到,刘屈氂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够调动各县兵力,并征调船兵从长安河各处截断他的退路。

可人情绪上头就是容易发昏,在刘屈氂的一次次进攻下,刘据感到挫败的同时。

屡次向各处求援,却没有得到援助,更是加深了,他对于自己孤立无援只能靠自己的念头,也就越发的无法停下自己反抗的步伐。

最终做出了,带领囚徒驱赶长安四市约数万人,武装起来,让他们与刘屈氂的正规军决战。

这一战打得长安血流成河,死伤着数万,血入沟边,至此刘据才真是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刘据这个人在后世人看来,是以什么出名的,仁厚友善,猪猪发猪瘟下倒霉的猪崽。

这点在当时人看来也是一样的,太子是仁厚友善宽宏的人,未来会是一个温和的皇帝,所以当时人们才喜爱太子,愿意支持他。

但刘据长安一战为了自己的私心,逼迫手无寸铁的长安百姓,血战朝堂军队,给晚年汉朝本不富裕的人口雪上加霜,直接将这一基调毁了。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刘据身为太子本来就没为百姓做下什么值得交口称赞的事情,事到临头却逼他们上战场,谁会真的认可他的所作所为呢!

因此才有了民间传言,太子谋反,大家都不支持他。

可谓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仙人说得是及,是及,那日长安到处都是血,哗啦啦的流,尸体都堆成山了。”

此间距离巫蛊之祸,已有一年的时间,陛下正在为太子平反中。

说话的人,正是当然长安的幸存者。

他一边说话,一边打着哆嗦,可见当然长安的景象给他留下了多深的阴影。

他说完,周围的人纷纷附和他。

事情过去才短短一年,他们都对那场灾难记忆犹新,听见仙人说起,一窝蜂的宣泄期当时的情绪。

有人哭着说,自己的家人都被太子逼死了。

有人说:“太子是冤枉的,是奸人残害太子,陛下为太子建了思子宫,若无奸人,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有人则木木的,眼中无一点神采。

他的家人都也死于长安内战,现在陛下还要征召他去修思子宫,对于他来说,太子是不是冤枉的和他没什么关系,他现在只是麻木的活着

其实现今天下又有几个人不是如此呢?

百姓们不关心谁坐在皇位上,他们只是想要过个好日子而已,军队掌握在皇帝手中,他们喜不喜欢陛下,归顺太子或反对太子都没什么意义。

从来没有人会去关注他们的心情,不然为什么会建立思子宫,而不是怀念长安牺牲的百姓军队。

说到底百姓只要不是完全活不下去,他们都不会暴动反叛,尤其是在对方拥有绝对的军事权利的时候。

该站谁那边,不是很清楚的事情吗?

只要能活着——就够了……

【七月庚寅日,刘据兵败后,从覆盎门出逃,这里由丞相司直田仁把守。

他曾是大将军卫青的舍人,多次随卫青出击匈奴,受到卫青佛照,在太子出逃当日,认为此乃天家父子的事情。

太子是陛下的亲骨肉,不可逼迫太及,因此让太子逃出了城外,最终也因此被汉武帝刘彻,以纵太子事诛杀。

同为卫青舍人的任安,受太子符节后,却闭门不出,不愿开北军军门,助太子一臂之力,被汉武帝刘彻以“坐拥成败”“怀诈,疑有不忠之心”处以腰斩。

太子逃出后,追随太子的宾客一律按谋反罪灭族。

因抓捕太子太傅,阻拦太子调兵的马通和景通被封为重合侯与德侯,商丘成力战张光封为秺侯。

此三人在先前介绍李广利时有出场,其中重合侯马通,后因太子被武帝平反一事,觉得自己会被清算,和弟弟马安商量行刺汉武帝。

商量的结果是带着把刀,跑到武帝卧室行刺。

理所当然失败了,还因太过于莽撞和儿戏,后又被人戏称为莽通,喜提灭族大礼包。

而出逃的太子,在京兆尹的湖县后隐藏在泉鸠里的一户人家里,此家主人贫寒,却愿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使刘据得以暂时修养。

可好景不长,在刘据派人去寻找一位居住在湖县的旧识时,消息走漏被当地兵官围困。

当了三十八年太子的刘据,自然有自己的心气,不愿意再此继续受人羞辱,自尽而亡。

至此达成了,汉武晚年地狱笑话全集,你是怎么死的。

选项:

1、支持太子!

2、反对太子!

3、谁也不支持,中立万岁!

4、我就是太子!

请各位网友们作答】

本来知道太子谋反人都要气炸了,抄着七匹狼就准备把自己傻大儿做了。

现在突然得知,自己儿子不是想谋反,而是他俩信息差,一步错步步错,心情尤为美丽。

“将囚徒们关回去吧!我去向父皇请罪。”

刘据深知自己不能犯下更大的错误了,在天幕还没将自己,内心后续的疯狂计划讲出来之前。

“是啊, 太近了。”

只有先一步向父皇请罪,他才有生路可走。

刘据明白,现在只有父皇给他的才是他的,他刘据要做的就是唤醒父皇的慈爱之心,不然他刘据就到此为止了。

很巧,宫内的刘彻想法和刘据一样。

没想越听越觉得不对, 在听到父皇还活着后, 刘据就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 命不久矣。

没想到啊!

阅读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47634.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