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奔腾的洮河

第7章 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 作者:牧三斗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3-10-26 09:20:16
  • 字数:5332字

停好车,他一头扎在方向盘上,一阵困意袭来,此刻好想大睡一觉——昨晚熬夜写作,凌晨早起送人,谁能受得了?

闭上眼,他眯了一会儿,想起李总是否有需要,作为秘书,他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准备上楼。

张哥,写得真好啊!这么好的素材,李总竟然一点没有透露给我,对你的要求,我十二分愿意跟你合作;别说什么文采了,我还得向你学习呢,谦虚的!

还有,我想把这篇文章发到定北日报文艺版上,你帮我问问,李总他同意吗?谢谢,常联系!

原来是记者周楠发来的微信,他看了一眼:

到了公司门口,李文归先上了楼。张岩开着车子去了车库。

他哈哈笑了,说:“好事,发吧!文章我看过了,是小说体裁,真名都隐去了,没什么问题,知道的人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人看看也是一种感化和教育;

“咱们这个时代,发展节奏太快了,好些人啊都钻钱眼里去了,一切向钱看,到头来丢失了一种最珍贵的传统品格——

抬起头,他无聊地翻了一下手机,却意外看到了周楠半小时前发的一条说说:

“说得好!”张岩拿过手机,随即给周楠回复了一句:可以发表。文笔有限,还望周大记者多润色,多批评!

很快,收到周楠的回复,只有俩字:谢谢!

十月的秋风虽冷,但因为有你,整座城市一夜回到了春天!配图是一张送行医护人员的场景,光线不足,看着黑漆漆的。

怎么,周楠也去了?看横幅的文字,他在定北市中医院。

这么说,此次支援兰州的医疗队伍,除了洮河县,市辖所属八个县的医疗机构都组织参与了,真是三千白甲化神兵,颇为壮观啊!

“那就是为集体主义牺牲的崇高精神,就像那些远征一线的医护人员,多少年后,他们的精神之光永远会是整个时代最耀眼的一盏明灯。”

张岩想起了诗人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下车,关门,他直奔办公大楼。

“滴答”一声,手机响了,是周楠发来的信息:谢谢张哥,一切都好,你也注意。

凉风里,张岩感到了一阵春风拂面的暖意,这人间,虽然充满疫霾,但总有人关心着这个世界的花花草草,活着,值得!

进了办公室,崔总递给他一份文件,说,张秘书,这是县非公企业党委下发的倡议书,昨晚拿来的,你看看,发个通知,疫情期间,上头号召党员交一份特殊党费,记着,个人自愿,不可强求,一分也是爱。

“收到!”张岩拿过文件,仔细看了一遍,看完,他根据文件精神起草一份倡议通知书。

“崔总,您看看,这样写合适吗?”

“你写的还需要我过目吗?没问题,赶紧下发。”崔总笑着说。

“关键我才是个入党积极分子呢,您是老党员,您还是看一下的好。”张岩谦虚地说。

崔龙只好接过那张纸看了一遍,看完,他说,要不要加上高山村(李家崖是高山大队的社村之一)委员会?光胜利公司才有多少党员,收个三五百怕是有点说不过去,非常时期,便是考验党员党性的时候了。

“好的,我先加上,要不请示一下李董事长,他是高山村的村委书记,也是党支部书记。”张岩说。

“好的,先加上,应该没问题,依我多年的了解,李总定会这么做的,他可是一名老党员了,党性修养极高的。即便村民党员手头没钱,一两块也是一份心意嘛!”

崔龙说完,张岩按崔总的意思修改好了。完毕,他交给李文归,征求他的意见。

结果不谋而合,李文归说,就这么写,打印几份,盖上两个党支部的公章,公司发一份,村委会发一份。

“微信群发可以吗?这样效率快一点。”张岩说。

“可以,记得把公章盖上。”李文归嘱咐说。

出门,按李总的指示,张岩盖好章,将扫描件群发微信。公司的是崔龙发的,村委会是李文归发的。

信息发出后,很快有人回应了,按通知里的收款二维码开始转账了。

公司群反应强烈,十几名党员全都参与了,有人一百,有人二百;

张岩也交了一百,虽说他才是一名积极分子,但他想趁这个机会奉献一份爱心。

他没想别的,仅仅是因为身边有一群热心人,时常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他。

如李文归,崔龙,李文来,周楠,还有和岚岚一样的医护队伍。

所有人都在为这片热土发光发热,何况他一个要求进步的积极分子呢?他一个时常读书写字,又心怀苍生的书生呢?

最让他感动的,是村里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党员,他们竟然拄着拐杖来到了公司,想把这一份特殊的党费交到组织手里。

来时,他们手里拿着百元大钞,颤颤巍巍,神情激动地告诉他说:“小伙子,就在这里交费吗?”

那一刻,张岩被感动了,他看见老人的眼里充满了忧伤,那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眼神,看了给人力量的眼神。

“对,就是这里,您先坐大爷。”张岩扶老人坐下。

“我是四十年的老党员了,那阵子听孙子说,非常时期交党费,我很高兴啊,殊不知好多人都没这个资格呢——

“因为他们不是党员,我很自豪,也很难过,国家有难,人人有责嘛!来,这是二百,你收好,一定替我交给组织!”

老人的一席话,让张岩惭愧至极。

这些年过去了,自己怎么才有入党的觉悟,还不是李文归年初动员他,怕是他的思想还没解放呢!

“好的大爷,我一定替您交给组织,作为晚辈,我向你们学习!”

“入党了没?”老人问。

“才是积极分子呢!”

老人竖起了大拇指:“进步青年,好好表现,大有可为!”

老人走后,崔龙说:“你知道吗?跟你说话的那位大爷,是村里上过战场唯一健在的老兵,1952年跟着队伍跨过鸭绿江,打美国去了,思想觉悟高着呢。当年,董事长入党,他正是介绍人之一呢!”

“厉害!吾辈学习之楷模啊!”张岩赞许地竖起了大拇指。

他们生的平凡,就像一块不起眼的煤块,却毫无畏惧地在疫情的寒夜里,把自己融入祖国的大火炉,为这个国家的明天发出一份光和热。

这不值得叫人敬佩吗?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们非要这么做?

出于关心,他给周楠发了一条消息:周记者,辛苦了,天凉加衣,关键时期,务必做好防护!

合上手机,他用力揉搓了一下脑袋,好让自己清醒一些。

车子快到公司了,张岩的手机突然响了。

想想身边人,都在为生活奋力向上,为同胞加油助威,熬一个夜晚就挺不住了?没出息!

李文归,他的老板,昨天为镇里捐了15万,岚岚主动请缨,奔赴前线;

记者周楠,年纪轻轻,四处奔波;

张岩笑了一下,把手机递给李文归:“李总,您看看。”

“什么?”李文归一头雾水,他接过手机一看,原来是这回事。

阅读奔腾的洮河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50183.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