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巍巍大明朱启崇祯

第15章 皇庄农垦事

  • 作者:秋名山虫子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0-07 03:04:00
  • 字数:5082字

“不知道啊,官府在那摆了个台子,好像说是皇帝姥爷要把皇庄的田拿出来分给咱老百姓种,只收五成租,其他都归自己,不用上税了,而且只要签字画押,同意给皇帝老子种地,皇帝就答应把咱身上的贱籍一律改为民籍,恢复人身自由…”

“哎哎哎,真的假的,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平时咱给地主姥爷种地要收八成租,留下那点还要被官府逼着缴税…”人群中有人质疑道。

孙传庭到来后,做事颇有章法,一方面整顿皇庄,安排皇庄内部佃户分田事宜,带皇庄内民众先行签押租赁契约,契约规定:凡与皇家签署租赁契约者,家中男丁按人头数每人可分得田亩二十亩之数。比如一家五口,有爷爷,父亲,儿子三人共可租赁田地六十亩,(至于为何不算女子在内,在这个时代女子的地位,懂得都懂,不赘言。)其他依此类推。佃租收取五成,剩下余粮为百姓自留粮,由百姓自由处置。租期为99年,父死子继,到期后可向相关部门申报签押续约,免手续费。若户主无子嗣,则会在户主死后由皇家收回再行分配。朱由检还特意下旨恩赐,无论何人,凡入皇庄租种土地者一律改为民籍,原来的籍贯一律消除,凡是不租种土地者一律清除出皇庄。

原来的皇庄佃户,称之为佃仆,身份世袭,世代不得脱离佃籍,可谓永无明日。佃仆既需要担负国家赋税又需要上缴田租,可谓一田两税,皇庄的提成租能三倍于民田,“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可见皇庄佃户生活的有多么凄惨。

话接上回,此时的北京城外聚集大量流民也就不奇怪了。流民的生活比较惨,为防止流民生乱,各地方政府禁止流民入城,大量的流民只能依附在城外,做一些低贱的活,勉强生存,有的甚至卖儿卖女求活,北京城外不外乎如是。

看这位貌似有点文化的“先生”说起来,周围人群赶紧竖起耳朵听起了八卦。。。

台子搭起来大半天,告示也贴了大半天,老百姓也就远远的看着,大半天没人上前,连个上来问的也没有一个。

“大人,这都大半天了,也没有人来,是不是想点别的办法”,一个执事上前对孙传庭说道。

“是的是的,哪有这么好的事,莫不是骗俺们进去然后啥也不给,干白工吧…”人群中一阵质疑声。

孙传庭当然知道百姓对官府惧怕,所以早就安排了人手混在人群之中帮助解读法令。这在当代有个很时髦的名称,叫“托儿”…

“哎,这位爷,那帮人搁那干啥咧,半天没动静的?”歇了大半天,流民中终于有一个叫张三的向着一个看起来有点文化的人问道。

“这不告示上盖着皇帝老爷的玺印吗,那还能有假?在不信你们自个儿上去问问呗,搁我这嘀咕啥呢?去去去…”“先生”貌似很不开心众人对他的质疑,很不耐烦的驱赶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后,有点“生气”的自顾自的离开了。

“也是,问问也不掉块肉,要是骗子咱爷们掉头就走”张三如是说道,遂壮起胆子上前询问起来。

“大人,有人来了…”左右向孙传庭说道

“不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很快你们就有的忙了…”孙传庭神秘一笑,胸有成竹。

“官爷是大官,总不至于骗我这乡野小民,俺就拿这身上二两肉赌了,官爷,我愿意签字画押”张三听孙传庭说完,又怕被骗,又怕失去机会,思虑再三,最终下定决心搏一把,毕竟谁不想单车变摩托呢。语气如上刑场一样,说道。

“好,来人,给这位张三兄弟安排契书,签押后马上带去皇庄分田…”

“诺…”

众人一看,好家伙,张三都赶上,我上我也行啊,于是纷纷开始报名。

“来来来,众人排好队,一个个来,核对资格,有家室的优先,勿要拥挤…”

当然,第一天人不多,有人奋力一博同样有人犹豫观望。等到第二天,孙传庭把分到田的流民再拉回来现身说法,人群沸腾了,纷纷挤破头的要报名,后悔自己昨天咋没上。这是后话,敬谢不表。

此时孙传庭早已回宫复命去了…

“本官兵部侍郎孙传庭,乃陛下亲封,自不敢假传圣旨,老哥再看看本官这左右,皆是锦衣卫,乃天子亲军,所有虚言,诸位乡亲可上紫荆城敲登闻鼓!”孙传庭斩钉截铁的说道。

“今天诸位,凡是签字画押之人,领了契书之后,本官马上就会安排人带诸位去安置住处,认领田地,陛下皇庄之内的佃户们也正在签押领契书,分田地,孰真孰假,一试便知,不过陛下皇庄地产有限,找到先得,晚了,恐怕就分不到了咯…”这就有点带节奏的感觉了…

“嗯,诸位小心接待,头开好了,后面就见到了…”孙传庭说道

“诺…”

大明朝一直存在流民问题,有明以来,边疆一直不太平,在外部天骄不稳定的情况下,内部大量的豪强,地主也大肆兼并土地,加之海禁政策,大量自耕农没有了生活来源,导致流民不断增多。而到了崇祯时代,天灾与人祸并行,流民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位大人…俺…俺叫张三…敢问告示上写的皇帝老子…呸…皇帝陛下要分给我地种是真的吗?”张三看到官府中人,本能的惧怕,结结巴巴的问道。

“千真万确,陛下金口玉言……”孙传庭大声回答,将皇庄分田政策一字一句的给张三说完,周围人陷入震撼中,仍然不敢置信,没办法,中国人几千年的土地情结,不是开玩笑的,皇帝老子分田,自打太祖爷开国干过,后来就没有这事。

“真有这好事儿,你没骗俺?”张三仍然不敢相信有这好事儿。

随着新政在皇庄普及,各家佃户被这从天而降的喜讯砸晕了,一时间踊跃报名,生怕自己晚了没赶上。拿到契书的百姓们感觉身上的枷锁被解除,一股岸然的生气由内而外的显现出来,纷纷口呼万岁,跪拜向紫禁城方向,心道新朝新气象,圣天子临朝,老百姓的好日子要来了,转而发自内心的拥护新皇。m.

孙传庭把一切看在眼里,心中亦振奋无比,像他这种层次的人,没有什么事会比比被万民发自内心的拥护、认可更能得到满足感了。暗道,窥一斑而知全豹,陛下当真是圣明天子,大明中兴有望了啊。遂安排执事继续在皇庄组织签押,发放契书。自己则带着锦衣卫和东厂的一些执事去北京城外摆开台面,开始宣读皇帝陛下的政策,招募流民。一开始,百姓看到锦衣缇骑,十分畏惧,大老远便躲开了去。,只是远远在那观望。(这个时代,锦衣卫和东厂的威慑力更加恐怖,为什么,简单点说,坏事做尽了…),你说为什么用厂卫办事,实在是朱由检现在没有可靠堪用的人手,没办法,只能先用厂卫顶着,顺带也改善一下厂卫在百姓中的名声。

阅读巍巍大明朱启崇祯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5189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