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朱连

第8章 借钱还是抢钱?

  • 作者:文盲写小说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0-09 05:33:46
  • 字数:4518字

王承恩也想捐,可他的钱早就捐了,兜里仅剩的十两银子也拿不出手,顿时有些懊恼。

骆养性想起朝会前崇祯召见时说过的话,为了迎合皇帝也为了自保,只能硬着头皮跪倒在地:“臣,愿捐银一千两!”

低情商:卖官!

他们笑李邦华官迷,没脑子,李邦华已经是二品大员,加少傅衔,再往上就是三公正一品了。

高情商:捐钱升职。

他眯着眼,心里虽然不满,脸上却装作十分高兴的样子:“王之心忠心可鉴,官升三品!”

何必呢?

不如留着钱,早早做改朝换代的准备。

“好!骆指挥使官升一级!还有没有捐银子的?”

“臣王之心,累受皇恩,愿捐捐出半数家产,以助剿贼!”东厂厂督王之心随后也跪倒在地,忍痛捐出一半财产。

朱连嘴角抽了抽,这厮是真财迷,被敲打过后还敢保留一半家产,属实有点人为财死的意思。

“臣愿捐银五百两,以解燃眉之急。”

“臣愿捐一千两。”

“臣愿捐八百两。”

更可笑的是,崇祯只说了句大大有赏,却没说赏赐什么,分明是空口之谈。www.zbcxw.cn 星星小说网

“好!”朱连顿了顿,“既然没有捐银的,朕要借钱了。”

“有没有借钱给朕的?”

借钱?

听到这两个字,内阁首辅魏藻德差点笑出声。

崇祯啊崇祯,你贵为一朝天子竟然向臣子借钱,你不要脸面难道皇家也不要吗?

现在这个情况,借和捐有区别吗?募捐都募不到钱,借钱会有人借给你?

简直是猪脑子!

其余人却有不同的想法。

如果崇祯向他们借钱,能不借吗?

显然不行。

该怎么应对呢?朝臣和勋贵们低着头苦思冥想。

王承恩见无人应答,有些着急。这样下去怕是要冷皇爷的脸面,于是急忙向王之心眨眼。

王之心被王承恩瞪得难受,在心里叹了口气,再次跪倒说道:“万岁,臣愿借五百两助朝廷剿贼。”

“好好好...孺子可教也!”

又等了片刻,见众人不说话朱连直接点名:“户部左侍郎何在?”

户部左侍郎王正治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建奴,长了一副贞洁的脸却有着婊子般的性格。

朱连决定先拿他开刀。

王正治暗地里撇了撇嘴,规规矩矩的跪倒在地:“万岁,臣在。”

“家里有多少现银?”

“这...”王正治有些犹豫,问的太直接了,他知道崇祯肯定憋着坏,但不知道是什么坏。

想了想,最坏的结果是抄家。

如果真敢抄他的家,李自成来了他第一个打开城门。

王正治算清家里银子的零头后说道:“回万岁,臣家里有现银约有百两,其他财产倒是有一些,不过都物件,不是现银。”

其他朝臣听罢眼前均是一亮。

对啊,装穷!

于是乎,一伙老狐狸在朝堂下快速交流眼神。

“哦。”朱连眯着眼,“既然钱不多,朕就少借点,借一半如何?”

王正治一脸的不可思议。

崇祯穷疯了吧?

一百两银子都不放过...

“这...”他想说不借,却慑于皇帝的威严张不开口。

借?

借出去的钱肯定要不回来。

憋了好一会,他才磕磕巴巴的说道:“陛下,臣上有老下有小,五十两银子怕是花不了几天。”

“王侍郎放心,只要有朕一口吃的,就饿不到你们全家。”

崇祯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王正治也不好再反驳,只能哭丧着脸跪地答应。

朱连面无表情的继续问:“吏部李尚书何在?”

吏部尚书李遇知跪倒在地,“臣在。”

“家中有多少现银?”

李遇知毕恭毕敬的说道:“现银不足五十两。”

“既然这么少,朕就不跟你借了。”

其他人眉毛一挑,抓住了重点。

单纯的装穷还不够,必须得装的足够穷,还得装可怜。

“方岳贡。”

“臣在。”

“家里可有现银?”

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方岳贡一脸为难的跪倒在地:“回陛下,臣为官清廉,家里早已无钱可用。”

王正治斜视着方岳贡,心中感叹:这厮太狠了,竟然一文钱都不想借。

朱连假装皱了皱眉,他当然知道方岳贡家境贫寒,找他的目的就是降低其他人的警惕性。

他问道:“方尚书说的可是实话?”

“臣,不敢说谎。”

又问了几个侍郎,御史,得到的答案都是没钱。

“内阁首辅?”朱连脸色越来越难看。

在众人的注视下,内阁首辅魏藻德缓缓出列下跪,不紧不慢的说道:“臣愿借五百两银子,以助剿贼!”

“不不不,魏卿错会了朕的意思,朕是问你家中有多少现银!”

魏藻德低着头冷哼一声,朗声说道:“臣家境贫寒没有现银,靠借钱度日,刚才的五百两银子也是臣借的。”

王承恩站在旁边咬牙切齿,这些人贪的钱比国库还多。朝廷危难之际不但不慷慨解囊,反而一毛不拔,实在可恨。

他看着崇祯皇帝的背影,恨自己不是魏忠贤,无法震慑朝堂,不能为皇帝解忧。

“成国公?”朱连毫不在意,随即把目光放到这位一等公身上。

百官们鸦雀无声。

想捐的都捐了,剩下的用沉默表达了态度。

......

在李邦华的带领下,四十多个朝臣纷纷下跪捐款。

内阁首辅魏藻德和他的党羽听到李邦华捐家产时,纷纷低头冷笑不止。

朱连算了算,捐的银子从几十两到上千两不等。

总数不过五万两!

“还有没有要捐银子的?”朱连面无表情再次询问。

如果时间倒退一年,捐钱买官的行为还说得过去,毕竟那时候的大明朝还有口气。

现在大明已经是大厦将倾,危如累卵。就算筹款白银百万两,也阻止不了灭亡。

阅读朱连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5310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