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独宠夫郎

独宠夫郎 第96节

  • 作者:不曾阿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1-22 01:33:20
  • 字数:6322字

奈何这四本书是文言文,想要背的快,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得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这样才能快速记忆。

所以,黎荞花了几日功夫,把这四本书都读熟了之后,他又牵着牛车去了县城。

作者有话要说:

咳,字数反而少了……黎荞开始读书了,我要捋一捋剧情QAQ

黎荞和陶竹的新房子,也终于盖好了。

若不是文言文,那以黎荞此时的记忆力来说——十八岁,还是异能者,那很容易就能将这四本书背得滚瓜烂熟。

黎荞家的红薯、玉米种的晚,此时距离成熟还有些远,所以秋收和他家没关系。

他家如同往常那般每日做点心。

这一次,他是去买四书的注释书的。

黎荞每日只做肉松,余下的点心他就不亲手做了,他的主要任务是读书。

四书这四本书的字数其实不算多,字数最少的《大学》有两千多字,最多的《孟子》不到四万字。

原身是个渣渣,他又担心书铺的伙计为了业绩胡乱推荐,因此他径直去找了庄文,让庄文给他推荐相关的书籍。

庄文读了三十年书,虽然没考上秀才,但这种最最最基础的工具书,对他而言小菜一碟,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十几本。

不过,知道黎荞此时就开始继续读书了,庄文很惊喜,他先把黎荞所需的书籍名字全写了下来,不仅有四书的,还有五经和三史三传的。

只是现在做点心的人变成了陶竹、黎大山、黎春桃。

“老弟啊,你可要帮哥哥一把,哥哥这辈子都会记住你的大恩的。”

想到这虚度的三十年光阴,庄文红了眼睛。

黎荞:“……”

好家伙。

庄文怎会认为他有特殊的学习技巧?

“文哥,我从前读书时是个什么模样,全村的人都知道。我现在等于是从头开始。”

“从头开始才好呢,你做点心就是从头开始,短短时间内不仅还清了赌债,还娶了夫郎,有牛车有新房,前途一片大好哇。”

“现在你读书也是从头开始,我相信你一定也是前途一片大好。”

庄文如同村人那般,对黎荞很是自信。

年轻人嘛,脑子转的快,比他这个都要当爷爷的人厉害。

“……那文哥你说一说,你在科举一途有什么困境。”黎荞懒得辩解,索性直接问了。

“这个……”庄文顿时一脸惭愧。

其实他十年前就过了童生试的前两关,最后这一关院试,三年两试,他已经考了六次了。

除去第一次院试太过紧张以至于发挥失常,再除去第二次身子不好染了风寒,余下的四次,次次都是败在策论上。

墨义和帖经,这种考基本功的试题,他完全没问题。

诗词歌赋,不出挑,但也没过错。

问题只出在了策论上。

“前两次,私塾的陈夫子说我的文章看着花团锦簇,实际上空无一物。”

“于是我就下狠功夫,想言之有物。但最近这两次。”

庄文说着叹气。

这两次,新皇登基,朝中每发生一件大事,新皇必定要写一篇文章发表一番见解。

一年下来,多的高达二十多篇。

少的也有十几篇。

策论的题,都是围绕着新皇的这些文章出,所以他想考上秀才,就得研读新皇的这些文章,揣摩新皇的心思。

但新皇登基短短几年,所写文章已经高达百篇,他年纪大了,脑子不如小年轻好使,研读这些文章时,他总觉得力不从心,犹如无头苍蝇,胡乱冲撞,抓不住重点。

再加上他写文章偏好堆砌辞藻,于是现在写出来的文章就有些四不像,还不如从前写的好。

说到最后,庄文又叹气:“今年圣上已经作了十三篇文章,在明年院试之前,怕是还能再多十三篇。招架不住啊!”

黎荞:“……”

好家伙,当今圣上这么爱写小作文?

更可怕的是,策论从这些小作文中出题……

别说是庄文一脸绝望,他光是听一听也要绝望了。

“……文哥,我不懂,科举考试不该是从四书五经中出题么?”他忍不住问。

“从前是这样的,但圣上说四书五经考了太多次,每一句话都被反复论证过,没有新意,于是策论就他所著文章中出题了。”

“原来如此。”黎荞恍然。

原身是个学渣,连最基本的书籍都没背完,所以对于这些真题一无所知。

“文哥,之前两次考试的策论题是什么?你还记得么?”他问。

“当然记得。我去拿给你。”

庄文说着起身去翻身后的大书架。

每次考完,他回来后都会把题目记下来,特别是策论题,这是他的弱项,虽然已经考过了,但他依旧时常翻出来揣摩。

很快,他把新帝登基后的两次真题找了出来。

黎荞接了过去,先是粗粗翻看了一下前面的墨义和帖经,然后略过诗词歌赋,直接去翻最后边的策论。

他原本以为策论的题目是摘取当今圣上小作文里的一句话,出乎他意料的是,题目是抽取小作文的中心内容,然后以询问的方式,让考生给出答案。

比如说第一次的题目,之前沿海某府遭了台风,不仅百姓种的庄稼被毁,家园也被毁,于是圣上就写了篇文章,感叹民生之多艰。

然后第二年策论的题目便是若考生遭遇了台风,该如何自救,当地官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又该如何做。

……

问官府该如何,这说得过去,但问考生自身该如何自救,这也太偏门了。

平城这地方又没有台风!

科举考试题诶,可以冷门,但不能邪门啊。

只是考秀才而已,又不是殿试,一个秀才需要知道那么多吗?

秀才又不能当官,知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秀才只需要好好背书,满肚子文章,基本功扎实不就成了么。

现在出这样的题,这要求也太难了。

再比如说第二次的策论题。

前年春,西北某府发生了旱灾,有迷信的村人绑了一妙龄姑娘想要献给一大仙求雨,结果姑娘不从,撞柱而死,这姑娘的竹马为了给姑娘报仇,一夜之间杀了相关的上百村人,震动朝野。

当今圣上就此事写了篇文章,然后策论题便是若考生在场,那该怎么制止这一惨剧,当地官府又该怎么做。

……

又是考生该如何。

这和黎荞印象中正经严肃的科举试题相去甚远。

当今圣上走的是这个路子?

那怪不得这科举不好考。

黎荞沉思了片刻,然后对庄文道:“文哥,我是这样想的,但不知对不对,我说出来,咱们探讨一番。”

“这两道策论题,说到底都是圣上关心百姓,想寻出能为百姓解决问题的好官,而不是只知道读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呆子。”

这题目虽然偏到邪门。

但能看出来,圣上想寻能解决事情之人。

简单来说,就是从应试教育变成了素质教育。

而天下大事,能公开写到试卷上让天下读书人自由发挥去解题的,无非就是国计民生。

“文哥,其实一百来篇文章也不算多,把每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提取出来,再联系四书五经的义理,这样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出题人就算是想玩新花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还是要和四书五经联系上,和国计民生联系上。你说是不是?”

“啊???”

庄文有些愣,黎荞此话对他而言倒是有些新鲜。

他从前研读圣上的那些文章时,都是背完一篇就背下一篇,倒是没注意过这百篇文章中心内容是否有相似的。

他没有进行过归纳总结……

反正只要黎荞肯分享,那他做什么都可以。

读了三十年书却是一事无成,家人不曾给他任何压力,未责备过他一句,但家人愈是理解,他心里的负担就愈重,每每夜深人静,他都煎熬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写完了,他这才和黎荞说起了早就盘算好的事:

他希望今后能和黎荞多交流、多探讨,好共同进步。

三柳村的秋收开始了。

黎荞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找他,他尽力解答。

黎荞若是有什么读书的特殊技巧,他也希望黎荞不吝赐教。

当然,黎荞收费也行。

第58章策论题目世外桃源

秋收主要是收的红薯、玉米、黄米、高粱等杂粮。

阅读独宠夫郎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7046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