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独宠夫郎

独宠夫郎 第426节

  • 作者:不曾阿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1-22 02:05:46
  • 字数:6418字

像是俞知府,直接飞升为三省总督。

一个原本身上没有官职的举子,在蝗灾中积极组织乡邻灭蝗,直接被调去了外地当知县。

进入九月,气温骤降到了零下,但没下雪。

如此冷了几日之后,气温慢慢回升。

接下来几日,盛鸿在为这几件事忙活,他也顾不上养生了,和黎荞一样从睁眼忙到天黑。

和重罚比起来,奖赏也依旧瞩目。

史总督不仅被降为知府,还被追责罚了五万两银子。

被撸了官职的人都被追责,得缴纳数目不一的罚银。

黎荞虽然不想要奖赏,但盛鸿还是口头表扬了他,觉得他在这次的蝗灾中也出力气了。

这还不算最惨的,最惨的蹲大牢。

一些灭蝗不出力的,比如说东山省一个同知,在蝗灾来临时喝酒,没为蝗灾出一点力气,于是不仅被撸了官职,罚了银子,还蹲了大牢。

不过,田知府虽然表现不错,但知府以上的官职现在都满着,无人挪动,再加上盛鸿更希望这种人才好好镇守地方,于是田知府就原地不动。

盛鸿让他先领三品俸禄,等以后有合适的位置了,肯定会让他升上去。

和田知府类似的有好几位,这些人才盛鸿更希望他们留在地方守护当地百姓,于是就让他们原地踏步,只让他们领高品级的俸禄。

盛鸿甚至连村长都没放过,若是没银子,那就罚田地。

蝗灾这种事情谁能预料?

而且古往今来解决蝗灾的办法就那么几样。

不,准确来说,没有解决蝗灾的办法,当蝗灾真的来临,人类的挣扎根本无济于事,不值一提。

人类只能受着,任由蝗灾肆虐。

所以这场蝗灾怎么能怪到史总督头上?

史总督尽力了呀。

他又不是啥都没干。

怎么追究起史总督的责任了?

现在直接将人从三省总督降为一府的知府,还罚了五万两银子,这落差,说句实话,有些恐怖了。

史总督个人的心情,旁人能想象的到,颜面扫地,羞愤难当,若地上有缝隙,史总督肯定会钻进去。

但史总督的心情不是重点。

重点是盛鸿这道圣旨透露出来的信号。

因为大盛疆域辽阔,所以在整个大盛范围内,每年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天灾,不是东边有洪涝就是西边有干旱,不是北边有蝗灾就是那边有泥石流。

反正每年总会出点儿事情。

按照盛鸿此次的赏罚,那今后人人自危啊。

谁治下若是发生了天灾,那就自求多福吧,哪怕尽力救灾了,也有可能会被追责。

今后谁还能睡的安稳?

人人都得烧香拜佛,祈求老天爷保佑自己治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宁。

此前盛鸿将消息捂的严实,只有盛钧黎荞以及吏部尚书卢良懋知道此事,现在圣旨公布,余下的几位大学士先是找了卢良懋,询问圣上为何会有此重罚。

其实卢良懋也是一头雾水,他虽是吏部尚书,但大盛官员的升降调任一直牢牢握在盛钧盛鸿父子俩手中,盛鸿告诉他此事时是告知,不是与他商议。

他当时也觉得这惩罚有些重了,因为史总督平日里的表现还行,此次蝗灾也尽了力。

但盛鸿就是要下此决定,他能怎么办?

他只能乖乖听令。

几位大学士听得卢良懋这一番解释,犹豫两天,忍住了求见盛鸿的冲动。

罢了,盛钧在位之时,这大盛就是盛家的一言堂。

后来盛鸿继位,出现了如英国公、彭家这样的刺头,但将这两个刺头收拾了之后,连带废了两位皇子,文武百官以及一大帮勋贵哪里还敢和盛鸿对着干。

就算是一些张狂的,也都收敛了起来,夹着尾巴做人。

既然盛鸿有此旨意,那肯定有盛鸿的道理。

几位大学士顾虑多,没有求见盛鸿,但七皇子和四皇子都去找了盛鸿。

这是不是太过了?

他们也不是为史总督求情,他们只是觉得若是这个口子一开,那今后大盛的官员日日都要陷入恐惧之中。

人力终有穷,人类在天灾跟前太被动了,这样的重罚实在是不妥当。

这么一来,盛鸿仁君、明君的名声要大大的受影响。

面对着两个儿子的疑惑,盛鸿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解释。

他此次就是要杀鸡儆猴,好让天下官员今后都兢兢业业的给他守护一方安宁。

况且,史总督此次的确不如俞知府做的好,此前俞知府募捐御寒物资,史总督就口头过问了几句,没付出什么实际行动。

此次灭蝗,俞知府自掏腰包设下奖金刺激百姓灭蝗,史总督却是下令号召全体官员百姓一起捕捉蝗虫。

两相对比,史总督凭什么继续占据总督之位?

真以为一个月几千两银子的俸禄是好拿的?

拿了他的血汗钱,那就主动、积极的给百姓办事,给他守护大盛的江山,而不是事到临头了追着天灾的屁股跑。

史总督此次被罚,一点儿都不冤枉。

他怎么不去罚明总督?

人家明总督接到蝗灾的消息,立马研究蝗虫大军的路线,然后从首府赶往大泽府。

其实明总督的行为是有些冒险的,因为明总督很可能会扑空,蝗虫大军完全不可控,路线也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但收到消息之后,明总督还是千里迢迢赶往了原河省和东山省的边界。

明总督宁肯白跑一趟,也不愿意坐在首府焦急的、被动的等待消息。

若史总督跟明总督一样,接到蝗灾的消息之后,立马赶赴灾区,积极组织百姓救灾,而不是坐在总督府发布一道道的命令,那他何至于将这位三省总督的脸面给丢到地上摩擦?

史总督被降职,这是史总督自己找的!

还有,他此次又不是只罚人不赏人,干嘛只记着史总督不看看俞知府?

除了俞知府,还有田知府以及好几位地方知县,这些人将来都是要升官的。

怎么不看看这些人的飞升啊?

他也表扬了明总督,赏了明总督三个月俸禄——这种品级的大官,他也只能赏金银了。

只瞧得见史总督跌跟头,看不见俞知府等人的飞升,这心态很有问题啊。

是不是在心虚?

若不是心虚,那心里害怕什么?

他又不是真的不讲道理。

只要真心治灾救民,他肯定会奖赏的。

以他看来,大盛官员的日子太舒服了,拿着高俸禄,掌握着一地大权,过的比他这个皇帝都滋润。

他一大把年纪了,每日还从睁眼忙到天黑呢,地方官凭什么比他过的舒坦?

怎么着,他宵衣旰食、夙兴夜寐的处理政务,费尽心思充盈私库,其实是在为这帮官员打工?

他身为皇帝累出病来,这帮官员却是舒舒服服的在地方当土皇帝?

想得美!

今后就该出台一项专门针对各级官员的追责制度,好叫这帮官员把心思都放在做官上。

不想为官,那可以给他递辞呈,他保证一个都不挽留。

天下想做官、能做官的人才多的是,不想干那就麻溜滚蛋。

盛鸿这一番话语,让七皇子和四皇子有些羞愧,两人赶紧认错。

他们只担心天下官员今后会惶惶不安,却忽视了他们老父亲的付出,是他们错了。

恰好当时黎荞坐在屏风之后批阅奏折,将盛鸿这番话听入耳中,他无比想为盛鸿点赞。

是这个理儿,盛鸿贵为皇帝,本该享尽人间富贵,结果盛鸿累死累活维护大盛江山,还高薪养廉,但很多官员却是不办实事拿着盛鸿的银子吃吃喝喝,盛鸿完全就是冤大头嘛。

若是在太平年间,那盛鸿或许忍了。

但今后十余年可是天灾不断。

唯有这样的重罚,才能让各地的地方官都重视起来。

盛鸿的这个赏罚结果,满朝文武都觉得太夸张了,就连七皇子也觉得史总督这是遭了无妄之灾。

史总督太倒霉了,也太无辜了。

还有河西府的全体百姓,盛鸿也口头夸赞了一番,并且免去河西府明年春季的赋税——不是盛鸿不大方,实在是最近形势不好,他大方不起来。

……

……

盛鸿这份奖罚圣旨一出,满朝震惊。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盛鸿这是什么意思。

第230章满朝文武的反应,辛知自请外放黎粮回村,黎小兰心有所属

这下子不需要盛鸿下水军了,百姓们自发开始准备过冬物资。

中旬,当五万大军前往边城前,盛鸿对此次蝗灾的最终赏罚结果出来了。

阅读独宠夫郎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7046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