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仙侠 > 超级穷人

外卷 之三雄9

  • 作者:十二桃
  • 类型:仙侠
  • 更新:2023-12-14 22:15:26
  • 字数:21512字

“没问题。”胤禟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了下来。老实说对于出身在城市的他别说种水稻了,就连水稻具体是什么样他都没真见过,东北大米他倒是吃过不少。不过,这方面却并不担心。一来他相信既然后世东北能成为水稻重要产区。那此时在辽东引种水稻,至少在部分地区是能能够成功的。而以他现在九皇子的身份,在这件事上只需要制定计划,统筹进度就可以了,至于具体如何去种植怎么也不可能用得上他直接去动手。而且他也不会冒冒然的就甩开膀子开始大干,一开始也只会召集一些人手先干个试验田出来再说。

不过,胤禟选择去东北其实还是另外有目的的。因为在前世他的父亲当年就是依靠承包罐头厂起家,后来家里的生活条件才越来越好。对于罐头尤其是那些rou食罐头的基本制作他还是mén清。他已经考虑的很清楚,虽然现在金属罐暂时恐怕还做不出来,而玻璃罐子只怕价格太高不太可能使用,但是还可以用陶瓷罐。虽然罐头储存的时间会减少一些,但保存得当三至六个月应该还是没问题的。而他知道如今因为jiāo通不便,食物更是难以长期保存,所以在东北、méng古等地区rou食价格相当低廉,而在中原尤其是江南等地rou食则比较昂贵。这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大买卖。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如果注定要出卖你才能活着,我宁愿去死——九阿哥手纪

…………

第十七章辽东

康熙点了点头。对于农业康熙不但非常重视,而且还一直身体力行。所以他这一说,康熙也觉得未必不可行:“朝鲜的水稻产量虽然算不得很高,但是在耐寒方面还是很有些特sè的。你这么说,倒也未必不行。辽东地域广阔,如果真能种植成功水稻,就算产量低一点,也是一件大善事。只是农活可是件细致的活,你行吗?”

“辽东?那虽然是龙兴之地,可也是苦寒之地,你去哪里干什么?”康熙脸sè一呆,对于xiǎo九的想法他感到非常诧异。

“历朝历代不管是谁得到了中原政权,都会把农业放在第一位。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中原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注定了粮食必须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因此以农为本的思想贯穿了一代又一代。而要真正解决粮食这个问题,其实也只有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想办法提高粮食单产,一是想办法增加耕地面积。”胤禟却偏了偏脑袋,xiong有成竹言辞凿凿:“所以儿臣想去辽东,想在那里试种水稻、推广水稻。”

当然了,在胤禟心中赚钱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想要发财,而是有了钱能让他更多了一个选择生活的权利。只要有了足够的金钱在手,实在不行,他还可以选择最后一条路:扬帆海外。

除了气候寒冷以外,康熙另一个担忧就是辽东地区人口太少。自从满清入关以来,一方面严禁汉人出关谋生,另一方面大批的八旗子弟纷纷入关,这就使得如今的包括辽东在内的东北地区原本就不多的人口越加稀少。当然了满清统治者之所以坚持这么做,一是为了巩固中原的政权,另一方面也是预留条后路为防万一。将来如果情况恶化的不可收拾,满清也能和元méng一样撤到关外以图再起。

“皇阿玛。”胤禟不等康熙表达他的意见,就截断了他的话头:“辽东的确气候寒冷,但是朝鲜的许多地方并不比辽东好过多少。辽东的历史上是否有过种植水稻的历史儿臣并不清楚,可是朝鲜种植水稻的历史可是有上千年了。没道理朝鲜可以辽东不行。”

因此,东北或者méng古乃是胤禟现在最想去的地方。而征伐葛尔丹在即,méng古自然是不太可能了,所以只有东北了。

“好吧,你去可以。”康熙思索了一下lu出了在胤禟面前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丝狡猾而得意地笑容:“但是你得答应阿玛一个条件。如果三年后,你还没有干出什么名堂出来。那以后你就得听阿玛的安排。”

康熙想的很清楚。胤禟虽然聪明,但是毕竟年纪还是太xiǎo。而现在毕竟没有到那种生死存亡的关头,所以也没必要冒冒然的就改立太子。而最近胤禟出的风头实在有些太大了,各方面都已经有不少的谣言传出。再加上这段时间,宜妃也在不断的活动。当然她现在还没有表现出对胤禟能改立成太子有明显的期望,只是希望她本人能更进一步,成为贵妃。但这和她一向提前恬淡的脾气不符,显然她这是想为胤禟将来能更进一步,提前造势。而宜妃娘家郭洛罗家的几位大臣在这段时间也活跃了不少。虽然这些暂时算不上什么大患,但是如果听之任之将来未尝不会成为一个**烦。

“水稻?去辽东推广水稻?”康熙的眉máo拧成了川字。康熙可是知道辽东地区虽然土地还算féi沃,大多数地方的水源也很充足,但是那里气候太冷。据他所知,农作物中别说水稻就连xiǎo麦都很少,基本上都是种植的高粱。当然康熙并不明白这主要是因为这百余年的xiǎo冰川时期的寒冷肆虐,而如今寒冷的xiǎo冰川时期已经过去,整个世界的气候都在逐步的转暖中。在东北大多数地区种植水稻,从气候条件来说已经没有多大问题了。

之所以金州官府能够容忍在这片几乎寸土寸金的海滨存在一片luàn七八糟、不知所谓的建筑群,只是因为这片村落最初的主人乃是九阿哥胤禟。

三年前,当胤禟来到此地时,金州湾还是一片萧条。虽然朝廷早已开海禁。但金州湾里几乎见不到有任何货船来往,极目所致也不过几艘比xiǎo舢板大不了多少的渔船在撒网捕鱼。当时胤禟就不但决定了在此扩建码头,同时也买下了海边的这一大块地。

不久之后,九阿哥就把这块地送给了一群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艺术家这个名词也出自于号称满洲第一才子的九阿哥之嘴。虽然据说这位还不到十岁的九阿哥既不会作画字也写的一般般,诗也只会诌几首没有规律的打油诗。但是却没有人敢否认这个称号。

这群所谓的艺术家听说原本都是一群怀抱着所谓艺术的理想、但却都怀才不遇的画家和各sè艺人。九阿哥将此地赠与他们,并出钱资助他们在此按照自己的想法兴建了这批建筑,还美其名曰:艺术村。据说康熙爷听说了此事,立刻挥毫,如今在艺术村最显眼的北大mén口就是这三个镏金的大字。

在艺术村广场上立着一尊近两米的石雕:一名年轻的男子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年青的男孩斜背着一把胡琴(据说正确的说法是吉他),头上戴着一顶奇怪的帽子(据说叫什么bāng球帽)凝神望着前方远处的大海,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眉宇间英气bi人却带着一股淡淡的忧伤。据说这尊雕像是九阿哥为了纪念他的一位酷爱音乐的朋友。

在艺术村村东一座算不得很起眼的临海xiǎ楼唯一有些吸引人眼球的是这是一座哥斯特式的双尖顶建筑。不过,艺术村里哥斯特风格的建筑有六七个,xiǎo楼无论是高度还是面积都没有特别的地方,因此在艺术村里也只能算一般般。

xiǎo楼的外墙显然没有太多的整葺,许多的墙缝里都lu出浅浅的苔藓,泛着淡淡的绿楼另一大特sè就是四面都有大大的窗户。即便在玻璃窗已得到广泛应用的艺术村里也算得上非常奢侈了。

已是深秋时节。海风中夹着腥咸的气息毫不留情地侵蚀着海边的一切。人在室外待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感到似乎连骨髓都被刺骨的寒冷所侵占。但xiǎo楼内却弥漫着一种chun天的暖意。屋内点着数盏油灯,虽然光线仍旧有些昏暗,但空气中散发着一种浓郁的烟草和淡淡的百合huā香,四面的墙壁上都挂着数幅欧洲的大幅油画,整个xiǎo楼里到处都散发着欧罗巴的气息。

xiǎo楼一层的厅堂里正对着mén的方向有一个巨大的壁炉,此刻正生着熊熊的火。壁炉中不时发出木材爆裂时轻微的噼啪声。通红的火光中映红着一张年轻而消瘦的脸。

胤禟翘着tui很惬意的靠在沙发上,听着李福和xiǎo安子正在和他进行着各种报告。

李福一如继往的认真,尤其是对于账目上的数字更是一丝不苟。

不过,听着汇报的胤禟早已经是魂游天外了。一晃已经是三年过去了。

三年前,康熙先是找了个由头下旨申斥了宜妃,然后又将她降为贵人。一时之间朝堂中的各种流言顿时烟消云散。其后不久,康熙又下旨封大阿哥为亲王。其余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皆封为贝子。同时,又下诏对这些阿哥进行了封赏。除了财帛外各阿哥都赏赐了一座皇庄。其中五阿哥的皇庄赐在承德,而胤禟的皇庄则赐在沈阳城外。对此,朝中大臣背后自然又是猜测纷纷。正是在在这种背景下,他悄然出京到了沈阳。

水稻种植的进展一直不是很大。三年来,他只是集中了二十余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四十多亩试验田上不急不躁的进行着实验。耐寒的水稻品种如今有了不少,但是产量都不算太高。胤禟倒也不急。就连康熙对当初所谓的三年之约也是提也不提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rou类加工厂做得实在太成功了。[.超多好看小说]

康熙二十八年,胤禟九月到的沈阳,十月陶瓷rou类罐头就做出来了。妥善保管的话,保存期可以长达半年。因此很快他的第一家rou食加工厂就开业了。罐头本身的生产没有什么问题,在他兴建了陶罐厂,搞定从金州码头海运江南的路线之后,加工厂迅速红火起来。

之前的每年冬天,在关外和草原上,因为缺乏足够的草料,牧民们不得不把大批的牛羊屠宰。那些牛羊皮虽然也卖不起价钱,但是好歹也会有商人们前来购买,但大量的rou却即使再低廉也无人问津。因此牧民们除了将一些rou风干储藏备食外,总是不得不将一些多余的rou弃之不要。因为rou食无法长期保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些偏远的部落每年白白làng费的rou食则更多。

因此,胤禟的rou食加工厂开业以来,生意好的出奇。每天都有牧民赶着牛羊来到工厂贩卖。几位关外的王爷更是一个冬天都咧着嘴笑。在康熙二十八年冬天唯一苦恼的就只有康熙和胤禟了。因为漠南和漠北的几位王爷都获悉了此事,因为他们都离沈阳太远,无论是送活牛羊上mén还是送rou上mén都不现实。因此一起跑到康熙面前诉苦:都说满méng一家,可现在关外的满人是笑了,méng古各部却还都活在水深火热中。这也太不公平了。

最后康熙不得不勒令胤禟在méng古各部就近多开几家rou食加工厂。让康熙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几家rou食加工厂的建立不但丰富了江南人民的菜篮子,鼓圆了胤禟的钱袋子,而且迅速加大了méng古漠南、漠北各部对大清的向心力。并有力的分裂了葛尔丹的各部势力,包括策旺阿喇布坦在内的漠西各部中反对葛尔丹的各势力在和清朝接触中都纷纷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清廷务必用合适的价格收购他们部落的rou食。这也是康熙第一次感受到经济的力量原来如此强大。

而最让胤禟得意的还不是rou食加工厂,而是来到辽东后他得到了包括黄履庄在内的一批人才。使得他有些许多以前没有想过或者不敢想的想法。

人和人的相遇有时候真的有宿命。比如胤禟和黄履庄。刚来到辽东的时候,胤禟一度想过把自行车造出来,后来想想大清此时还没有橡胶,又没有车chuáng使得轴承、齿轮恐怕都无法制造,这样造出来的自行车恐怕不是他能忍受的。又过了一年,rou食加工厂的生意越来越好,又已经进入了正轨,他也用不着再huā太多的jing力。因此闲下来的他又琢磨着造个沙发出来。想想这应该不算什么高科技吧?可没想到的是沙发也不是那不是那么好造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弹簧的制造。

就在他犯难的时候,李福提到了黄履庄。这黄履庄乃是人,据说从xiǎo聪明能干,喜欢动手制作各种奇怪异物件。李福知道他乃是因为心斋居士的《虞初新志》中标收集了他的确故事。这《虞初新志》中所收集的不少篇章都是xiǎo说的确笔调叙写了引人入胜的不平凡的xiǎo人物故事。但与一般的确xiǎo说不同此书中大多都是真人真事﹐并不都是子虚乌有。

《虞初新志?黄履庄传》的记述中,在黄履庄28岁以前已经发明了相当多的机械器具,皆构思巧妙,令人叹为观止。他为此专mén写了一本《奇器目略》,记录了自己的一些科技发明。

李福这么一说,胤禟顿时就来了兴趣。连忙拿了《虞初新志》一看。这不就一中国爱迪生吗?他制作的那些奇器五huā八mén,比如:自行车、微镜、千里镜、望远镜、取火镜、临画镜、多物镜、驱暑扇、龙尾车(提水机械)、报时水、瀑布水等等。

而且不久胤禟又红又专打听到为了发明这些机械,黄履庄还特地制造了xing能很好的弹簧,这些弹簧的xing能虽好,但起初制造速度并不很快,为此他又造了一台专mén生产弹簧的设备,能够批量制造弹簧,扬州附近的工匠闻讯纷纷前去索要,黄履庄十分慷慨,将弹簧免费赠送给他们。有了大批高质量的弹簧,黄履庄又能发明更多的奇器。

他不禁感慨如果自己早开始制造自行车就好了不得,那说不定期一年前就见到这位次奇人了。于是他立刻托人找去寻找黄履庄。两个月后,扬洲知府亲自派人将黄履庄送到了沈阳。

初见黄履庄的时候,让胤禟很是吃了一惊。他的脸sè苍白的厉害,模样也很不开朗,眼神让人觉得有些狡诈多疑。虽然看起来三十来岁的年纪,但是青灰sè的脸sè却表明他的健康程度很让人怀疑。

不过黄履庄的技艺确实没话说。尽管因为线圈间距很稀疏而且不能做到等距,再加上材质的原因使得他制造的弹簧远不能和现代的弹簧相比,不过用作沙发还是足够了。这就足以让胤禟叹为观止了。于是,不久胤禟名下的产业又多了一个沙发行。两年多过去了,因为沙发全由手工制作所以非常昂贵,但是却供不应求。按现在的月产量已经预订到两年后了。

无论是对于胤禟还是黄履庄,两年来沙发的热卖还在其次,最重要的这两年来两人都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对于胤禟来说不少现代的东西都得到了实现或者部分实现,让他大感欣慰。对于黄履庄来说九阿哥的那些层出不穷的新奇的想法总是如天马行空一般不着痕迹,但是却又并胡思luàn想。用黄履庄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九阿哥恍如一盏探路的明灯始终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两年来,他们一个说一个做,先后造出了简易的温度计、罗经盘、滚珠轴承,把弹簧、轴承安装在了马车上用于减振等等。虽然因为胤禟不想太过高调同时也因为人手缺乏的原因,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没有推广。但胤禟还是很高兴,因为这个世界正在一点点的被他所改变。

胤禟一边听着报告,一边胡思luàn想着。“咣铛”一声mén被重重地撞开了,一阵刺骨的寒冷夹杂着浓重的鱼腥的冷空气冲进来,直袭向人的脖子。

胤禟从沈阳到金州算得上是轻车简行,但身边还是跟着八个shi卫。分成两班轮流值守。能够不经通报直接进mén而又如此莽撞的大概除了黄履庄没有第二个人了。

胤禟将身子微微一侧,果然猜想的没错,进来的正是黄履庄。他象一头莽撞的xiǎo鹿直冲冲地就闯进mén来。他的那张瘦削的脸被冻得通红,头上还飘散着点点的雪huā。

“啪”的一声黄履庄将mén重重关上,双脚使劲的跺着靴子上的雪,砸得地面咚咚直响。

胤禟眯着眼睛有些诧异:“不会吧?刚刚我还看夕阳来着。就这会儿功夫就下雪了?现在可还没入冬啊。”

“谁知道呢?”黄履庄这两年和胤禟相处久了,知道他确实不是个讲规矩的阿哥,所以不在正式的场合下都是随意得很。他一边抖着头上和衣服上的雪,一边慢吞吞朝沙发走来。

“成功了?”黄履庄是个脸上藏不住事情的人,因此虽然走进来后,装作很平静的样子,但胤禟还是从他的脸上看出了笑意。而且黄履庄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如果不是研究有了进展,他是不可能如此轻松的来这里。

黄履庄微笑的点了点头。

胤禟在现代曾经是个军事mi,不过离发烧友的境界还差的远。所以也就只能泛泛而谈而已。来到这个时代,真要他提出具体的军事技术改革,他基本上无所适从。不过,一年前他在金州港口看到过大清水师的战船。火炮的简陋不用说了,最重要是他发现战船上只有船头和船尾各架有两mén火炮,而四mén火炮也都只是简单的固定在木头架子上。

火炮的改进他自估没这个本事,但是他认为在炮架方面进行些改进他提出些意见应该还是可行的。虽然具体如何改进他不知道,但是起码炮架应该要改成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此外如果可能应该让火炮装上退进装置。再者,就是一个再xiǎo白的军事mi也知道在铁甲舰出现之前,舷侧炮才是海上炮火的主流。

之后经过了几个月的仔细了解,胤禟才知道原在16世纪初,欧洲战船上已经开始设置“舷窗”。舷侧炮已经是欧洲各国主要的海上火力。而大清的水师中,那些水师的主战船上也同样大量配置了舷侧炮。看来他的这点见识是无用武之地了。

此外,他还了解到在17世纪初,欧洲的火炮shè击技术的一项重要革新就是用绳子来制止火炮后坐。这一技术尤其广泛应用在海上战船中。防止后坐的驻退索的使用使得舷侧炮中的包括炮mén在内的相当一段炮身可以留在船舱内,这样就可以让炮手很容易地就装填弹yào。而在以前,为了制止炮身后坐,火炮通常被紧紧固定在船的舱壁上,炮管伸出船外,因此装填弹yào相当困难。在ji烈战斗中,简直无法进行。据说,英国人正是广泛利用了这一技术才打败了西班牙人。

不过,目前欧洲各国在火炮退进装置上也仅仅是使用了驻退索。在胤禟看来实在是太简陋了。可即使是这样的技术在大清水师中也还没有得到应用。这个时代因为还没有出现线膛炮。滑膛炮糟糕的jing度使得海上的炮战通常只发生在500米以内。而且即便是欧洲普遍公认的炮击技术最优秀的西班牙炮手在400米左右的距离准确率也通常无法达到百分之五。糟糕的准确率再加上没有进退装置使得即便是在欧洲此时的海战如果不能对敌船作猛烈的直接的冲撞,并象冷兵器海战那样直接派遣士兵登上敌船进行一场残酷的短兵相接的搏斗,那末战斗就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亚洲就更不用说了。火炮对于海战来说更像是一个昂贵却不实用的玩具。

在其他方面,胤禟所知不多。不过对于退炮装置他还是知道一些。似乎历史上早期的退炮装置就是在炮架和炮身之间加上金属弹簧。

胤禟认为只要弹簧能合格,这东西造出来应该不难。但是他相信这东西的出现却会在海战史上翻开崭新的一页。因此他很是斟酌了一番,觉得黄履庄此人应该算得上安全可靠,这才在三个月前向他提出了构想。

现在看来应该是成功了。

第十九章火炮

“成功了”胤禟兴奋得站了起来,搓着手在屋子里走了两圈。这个时代的火炮发shè可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炮膛清洁的前提下要先将发shèyào放进炮管,然后把炮弹放进炮管,之后必须将大量的máo皮或者纸张之类的柔软的填充物将发shèyào和炮弹之间压实,最后再点燃火绳。火炮发shè之后,由于巨大的后座力使得火炮必定会离开炮位。而即便是欧洲熟练的炮手要将火炮从新移到炮位通常也需要两分钟。而且如果是在狭窄的船舱中,这个时间还要更长。此外移动火炮的过程也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因此在这个时代在一场ji烈的战争中经常会出现炮手累地脱力的情况。

现在火炮复位系统发明了出来之后,不但可以节约火炮连续发shè的时间,还可以大大的减低炮手们的工作强度。

“九阿哥,东西是做出来了。不过,戴梓说火炮的确可以得到一些改进,但并没有您想象的那么大的作用。”黄履庄接着又补充了一句,很是遗憾的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

戴梓的大名在胤禟上辈子就曾听过。据说他还造出过最早的机关枪。不过,到了这个时代,胤禟并没有想到这位牛人。还是三个月前他和黄履庄提出了要制造一种火炮复位器。黄履庄说道,火炮他从来没有接触过,希望找个这方面的内行来帮忙。结果在盛京知府的帮助下,找到了正被发配在此的戴梓。戴梓因为在成功试制“冲天炮”时无意中得罪了南怀仁,被南怀仁嫉恨在心,伺机报复。于是南怀仁勾结张献忠养子之子陈宏勋在康熙面前诬陷戴梓“si通东洋”,结果康熙轻信谗言,将戴梓流放到了盛京。

戴梓在机械尤其是枪炮设计方面的确是让胤禟叹为观止。但是戴梓发明的“连珠火铳”,对于胤禟只能用大失所望来形容。创意是好的,但是在这个还是以黑火yào为发shèyào的时代,在这个子弹和发shèyào还处在分离的时代,机关枪也只能是完全没有实用价值的玩具。

…………

“难道还没有完全成功?”胤禟疑huo的问道。

“那倒不是。按照你的设想,我们先是在炮架和炮管之间加了牛筋制作的防止后座的驻退索,然后又在驻退索上加装了四根金属弹簧。而后在实验中戴梓又提出可以在炮架轮子的下面放置斜面木板,这样更便于炮架吸收后坐力。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基本可以证实即便是重达四千斤的大将军炮也能够复位成功。在炮架旋转方面通过试验我们也在船上安装了滑车组滑轮,使火炮可以通过滑轮向右或向左旋转,这样以后战船就不必要再为了瞄准目标而将整个战船再作直角旋转。只有炮架垂直上下的问题比较麻烦。倒也不是完全做不出来。而是我和戴梓都认为如果要制造出这样的炮架来必定是一个庞大而又沉重的家伙而且价格昂贵。船上的空间本来就有限,一艘大战船一般配置三十到五十mén火炮,如果每mén火炮都需要安装这样一格炮架,不但要占据船上原本就不多的大量的空间,而且造价也太过昂贵了。”黄履庄望了他一眼,认真地说道:“而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炮架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因为现在船上的火炮作战时基本全都是就近直瞄。”

“这样啊。”胤禟搔了搔,笑了笑:“那炮架上下移动的问题就暂时搁置吧不过,就算这样这个发明也没有你们说的那么不堪吧?”胤禟苦笑了一下,说到底还是因为滑膛炮的准确度太差的缘故。

“发明倒的确是好发明。可是呢……”黄履庄犹豫了一下,最后说道:“戴梓和我都一致认为这个发明对于欧洲人来说绝对是个伟大的发明,可对于大清的水师来说却用处并不那么大。因为……因为咱们的火炮质量太差。”

黄履庄难得xiǎo心翼翼的望了他一眼,见他没有什么恼怒的神情,这才解释道:“据戴梓说咱们大清如今自制红夷大炮无非两个途径:一个是咱们的工匠按照进口火炮的样式依葫芦画瓢,二是由传教士极其mén徒来主导制造。可是无哪种方式,都没有办法达到欧洲人制造的火炮水平。咱们大清的工匠铸造的火炮大多只能是徒有期表而已,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大多只是靠自己的经验去mo索。而那些传教士虽然对红夷大炮在文字和图画上比咱大清的工匠们有更多的了解,但是并不等于他们就熟识铸炮工艺。

毕竟他们本身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制炮师。如果光是制炮倒还好说,咱们大清和欧洲火炮最重要的差异乃是在材质上。咱大清的铁质差,杂质太多。以致于铸出来的炮气孔气泡多,容易炸裂。而我们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加厚管壁和减少装yào。而为了降低急剧增加的重量,所以我们又不得不引入了铜铁合铸的工艺。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因为铁质差,所以炮管的内壁也就是铁胎的质量依然无法和欧洲的火炮相比。”

“嗯、嗯禟听着连连点头。他算是听明白了。大清的火炮不行,最关键在于铁的质量太差。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除了清朝炼钢技术差外,作为一个现代人胤禟还知道主要是因为中国境内虽然铁矿众多,但却没有高品位的铁矿。这个问题直到现代依然困扰着中国的钢铁业,使得中国不得不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高品位铁矿石。

“如果使用了火炮复位器之后,倘若不计算清理炮膛的时间,火炮的确可以几乎作到连续shè击。据我们推算差不多可以作到每分钟火炮可达到1发,但是我们的炮管根本无法承受持续shè击,就是不停的用水冷却也不行。必须隔一段时间就需炮管休息以自然冷却,故根据我们推算每xiǎo时平均下来大概只可能发shè7—8发。这和不用复位器的情况几乎没什么两样。而西人的火炮质量要优过我们。一旦复位器在我大清推广,就很可能很快被西人学去。到时候我大清和西人火炮的差距将会更大。”

听到这里,胤禟算是明白了。复位器的确是个好东西,但是因为大清铸造的火炮质量太差,加上它火力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可是这东西一旦被欧洲人学去了,双方在火炮上的差距将会更大。大清水师将更加不是欧洲人的对手。

“而且我大清的火炮寿命远远低于西人,但成本造价却远高于西人。据戴梓说我大清的铁炮一般在约shè击600发,铜炮约100发后,就基本不太堪用。如果采用复位器。连续用水强行冷却,坚持连续shè击的话,炮管的寿命必定还要大大缩短。”黄履庄最后说道。

胤禟这下算是明白了看来他真的是想简单了。任何技术方面的进步几乎都不可能是单一技术的进步。同时他又想到为什么在清初已经大量使用火器。而到了鸦片战争之时,清朝在火器方面不但几乎没有任何的进步,反而在许多方面还有所退步。其他的原因当然也有。但是清朝自己制造的火炮的成本太高,寿命太短,而威力又一般,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看来他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离海湾不远处有一片不xiǎo的村落。这是一片奇怪的建筑,地方不大,但名气却不xiǎo。从平房、xiǎo院到三层xiǎo楼;从圆顶到、尖顶到哥斯特式的双尖顶;从灰黑、黄褐到紫红,这里可谓是五huā八样,sè彩斑斓。

自从康熙二十九年九阿哥胤禟在沈阳创办rou食加工厂并把金州作为向南发货的主要港口之后。来往金州的货船越来越多,码头越变越大,金州的经济发展开始迅猛起来。而海湾附近的地价那更是芝麻开huā节节高。最近,康熙爷又下旨金洲港可以直接进行对日本的贸易。这海滨的地价更是“噌噌”的直往上蹿。

就算康熙最后真的想要改立他为太子,也绝不愿意宜妃娘家郭洛罗家势力发展太大。因此,他已经打算这件事情短期之内必须要降降温。而这个时候。他去辽东也未尝不是一就件好事。此外,如果他失败了,那么三年后他也不过才九岁,还有大量的时间能让康熙好好的亲手教导他一番。如果他能够成功。通过观察他如何具体做事的手段,也能够真实全面地有个底。毕竟这个世界上,眼高手低的人还是有不少的。

“好。那就三年。”反正康熙也没有说出具体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外卷之三雄9

第十八章三年

太阳西下,海cháo开始上涨。魅人的黄昏悄然来到金州湾上。

cháo水一bo*的冲涮着港内大大xiǎoxiǎo的海船。远远望去,西边的天际金黄一片,sè彩浓淡有致。夕阳的余辉染红了天水之间。港内天光海sè浑然一体,熠熠生辉。

“你想去河道?河道?那坚决不行。”康熙一脸坚毅,斩钉截铁的说道:“河道不比其它,非有经验者不可。别人去河道还可以学习,但是你的身份不同,去了后,在河道上谁还敢不问过你就拿主意。这对你对河道都太过冒险。再则你如今的年纪太xiǎo,河道那边现场环境又太艰苦。倘如不去现场,只是在坐而论道,那更是对你对河道都无益。因此这事情不要再提了,没商量。绝对没商量。”

胤禟的心里原本就并没有真的打算过去河道那边,因此听了康熙这番话,顿时心中暗道果然不出所料,这下正好顺坡下驴:“皇阿玛,河道去不了,那儿臣想去辽东。”

阅读超级穷人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8905.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