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重生朱厚照,缔造巅峰大明

第五十八章 原来是破财免灾

  • 作者:寒梅惊雪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5-14 19:38:22
  • 字数:4730字

杨廷和见老头有些威严,说话不同寻常百姓,揣测道:“想来是这里的老人吧?”

王老人呵呵笑了笑,道:“我是这孙王庄的观农老人。”

孙壮一手持镰刀,一手抓着麦秆,弯腰割下一把麦子,抬起了黝黑的脸:“哪年夏日里不热?赶紧干活吧,王老人可是说了,兴许过两日会有雨,这麦子熟了,可不敢遭雨打。”

孙土柳咧嘴:“今年打下来粮食都是咱们的,我想好了,卖个两石,换个几百文,到时候给家里添置点布匹,孩子都十二了,总光着屁股不像话。”

孙土柳直起腰杆,抬起手抓起脖子上挂着的汗巾,擦了擦额头,又摘下笠帽,使劲地摇着风,对隔壁田地里的孙壮喊道:“大壮老哥,这天热得很啊。”

王老人抬头审量了下李东阳、杨廷和,砸吧了下嘴:“看你说的,哪里百姓不勤勉,谁会和庄稼过不去。只不过往年一到收成时,人人愁苦各类税赋和徭役,今年不同,不用交税赋,徭役也少得很,都盼着过好日子,哪个敢不勤快点,老夫拿棍子揍他。”

孙土柳、孙壮哈哈大笑,弯腰继续割麦子。

王老人见人勤快了,这才放心地朝着路边走去,然后坐在地头外的一棵大杨树凉阴下,滋溜着一壶米酒,眯着眼享受着。

杨廷和、李东阳连连点头。

杨廷和下了马车,搀着李东阳下来,马夫将马车停到路边。

李东阳看了看忙碌的田间地头,老脸之上堆满笑容,走向王老人,招呼道:“老人家,这里是何处,百姓如此勤勉。”

老人制度,是朱元璋设计治理乡里的三驾马车之一,另外两辆马车是粮长制、里甲制。

按照朝廷规制,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里甲断决。若系奸盗诈伪、人命重事,方许赴官陈告。

换言之,一般程度的小事是不允许直接跑县衙里告状的。

一辆马车缓缓而来,停了下来。

王老人喝了一口米酒,摇头叹息:“谁家愿意给他们送地送粮,这不是朝廷徭役太重、太频,家家户户吃不消。将田投献给皇庄,管庄太监再不是好人,也不会让官府将咱们抓去服徭役不是。你们有所不知,有时候,一次徭役下来家破人亡……”

李东阳沉默了。

这一路走来,问了许多人,听到的答案几乎一样。

百姓投献田地给官家、势要之家,目的不是逃避税赋,毕竟朝廷税赋很低,远远低于官宦、势要之家等索取的部分。

百姓逃避的是徭役!

确切地说,百姓逃避的是徭役过程中官吏以各种手段、各种借口盘削!

杨廷和对李东阳道:“症结还是在徭役上。”

李东阳微微点头。

王老人呵了声:“什么症结在徭役上,可笑。”

“哦?”

李东阳眉头一动,起身,恭恭敬敬地作揖,然后道:“敢问王老人,你说投献之风不在徭役上,那在何处?”

王老人见李东阳温文尔雅,一脸和蔼,叹道:“咱也不懂什么症结,什么投献,只懂一个硬道理。”

杨廷和肃然道:“还请告知!”

王老人抬手指了指田地里的麦子,笑道:“粮食是最硬的道理,天底下的人能不能吃得饱,站得稳,活得久,都得指望粮食……”

“粮食?”

李东阳、杨廷和面面相觑。

现在要解决的是投献之风,是徭役问题,你给我讲粮食?

走了。

辞别王老人,马车缓动。

李东阳疲惫地闭上眼,杨廷和撩着帘子看着收割庄稼的百姓,看着那黄灿灿的麦子地,陷入沉思。

良久后。

刹那,一道光划过脑海。

“粮食!”

杨廷和猛地喊出声来,一把抓住李东阳的手,激动地喊道:“李首辅,那王老人说得没错,粮食才是最硬的道理!”

李东阳深深看着杨廷和,问道:“你找到破解投献之风的法子了?”

杨廷和认真地思索了一番,重重点头:“没错,我们一直朝着徭役去想,只能无果,因为朝廷需要徭役。可我们若是换个方向,朝着粮食去想,那这投献之风,或许可以破了!”

李东阳依旧不解:“仔细讲讲。”

杨廷和稳住心神,正色道:“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了投献田地的表象,今日为王老人一语点醒我才明白,百姓投献田地不是为了逃避徭役,而是在用收成、用粮食来免徭役!”

李东阳眉头出现了几道沟壑。

杨廷和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沉声道:“或者说,投献田亩的本质,就是百姓另类的破财免灾!既然势要、官宦之家、可以收百姓的粮食,为其免去徭役,那朝廷为何不能如此?”

“若是将徭役折为一定数额的粮食或钞钱,均摊在田地里,将税赋从三十税一提升为十五税一或十税一,既让百姓免了徭役之苦,又不至于像那些官宦一样,开口便是拿走三成、五成,百姓谁还会投献田地给他人?”

李东阳恍然大悟。

杨廷和的意思是,百姓投献田地给官宦、势要之家,是破大财免徭役之灾。若是将徭役折成粮食或银钱摊入田亩里,百姓无需破大财,只需要破小财,便可免去徭役之灾……

往老人一瞪眼:“怎么不要,二税一,比朝廷的正税重了十余倍。”

杨廷和皱眉:“如此苛刻,为何还要将田送过去?”

当然,这对于喜欢诉讼,动辄告状的江西等地,有些不太适用,没办法,文化程度高,总需要找个地方显摆下学问……

老人和里长、甲长一样,都是服徭役的一种,出于管理地方百姓的需要,老人类型颇多,如木铎老人、窑场老人、旌善亭老人、观农老人等。

一阵风吹来,在麦浪之上翻滚,卷出一股热气,直扑人面而去。

李东阳寒暄一番,询问投献田地之事。

王老人笑道:“我家田也投献给皇庄过,只不过今年皇庄废去,田又回来了。”

李东阳眼神一亮,坐在了王老人一旁,问道:“明明是自家的田,为何偏偏要投献给皇庄,那管庄太监难道不要你们的收成?”

“卖什么卖,全都屯起来,饿不死才是硬道理。”

拄着拐杖的王老人走了过来,听闻这两个家伙想卖粮,当即训斥一番,又催促两人快点。

阅读重生朱厚照,缔造巅峰大明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31214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