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恐怖 > 大唐第一暴君

第666章 刘鄩之死(一)(二更...

  • 作者:水木文人
  • 类型:恐怖
  • 更新:2022-02-15 23:34:19
  • 字数:6520字

一个吴王,当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可怜。

李柷突然问道,“李昪在干什么?”

“陛下,锦衣卫查实了原因,撤兵是由扬州司马严可求向齐国公徐温提出的建议。”刘明如实回道。

“陛下,杨吴在这个时候撤兵,其心可诛。臣认为,应该下旨斥责吴王杨隆演、齐国公徐温、徐国公朱瑾等人。”气急败坏的郭崇韬直接放弃之前联吴灭梁的建议,转而对杨吴下手。

虽说之前,他们只是让杨吴出兵牵制伪梁军队,可是在伪梁如今不堪一击的时候,杨吴占据优势,却选择撤军,这无疑暴露了很多问题。

刘明一愣,没想到这御史大夫的切入点如此特殊,犹豫了一会儿回道,“安大夫所言有些道理,但徐国公在扬州的兵力并不强。齐国公在扬州城附近有大约三万军队,皆是由徐温亲信掌握,就连吴王的身边卫兵,也基本都是齐国公的人。”

齐国公对于徐国公一直保持着戒备,虽然齐国公出镇润州,但其子徐知训在扬州,加上有严可求、骆知祥辅佐,徐国公在杨吴的处境并不是很好。

徐国公的仰仗是陛下所封的徐国公爵位和江北行营都统一职,加上其与楚州刺史李承嗣、将领史俨关系密切,掌握了部分江北吴军。

刘明连忙回道,“回陛下,江宁郡王一直在升州,跟徐国公的举止有些不同,这位郡王比较低调。但锦衣卫打探到,其似乎对升州水师有些兴趣。

据锦衣卫的估算,徐国公应该掌握了江北吴军三分之一的兵马。其在扬州的兵马不多,除了一支三千人的兵马外,还有两千亲兵,其中有两千骑兵,应该是以朝廷之前允诺的两千匹战马组建而成。”

安金全听了当即道,“刘指挥使,你的意思是若朱瑾想要起兵,还是有成功的机会?”

还有一点,那就是徐知训此人对江宁郡王的态度十分不友善,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贬低江宁郡王。”

“陛下当初随意下的两颗棋子,如今倒是让杨吴局势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陛下之英明,老奴自愧不如。”张承业听闻不禁笑着对李柷行礼。

众人一听,好像是这个道理,以前的徐温貌似在杨吴那是一言九鼎,如今其内部却是有了好几道声音。之所以会这样,不就是圣上年初那几道圣旨吗?

根据锦衣卫的暗中打探,徐国公似乎跟前吴王杨行密三子杨濛有来往。而且在出征颍州前,徐国公提拔蒋延徽为滁州刺史。此人是杨行密女婿,跟杨濛的关系密切。

这样一来,杨吴内政就会更加混乱,这对朝廷反倒是好事。”张承业微笑道。

他这微笑,在其他人看来却是笑里藏刀。

张承业的建议明显跟圣上之前的计策一样,就是用几道圣旨,扶持一批人来跟徐温争权。

争不过也无所谓,徐温想要一一解决这些政敌,也需要时间;就算是争过了,杨氏吴王一脉内部也会出现不和。

更别说,还有朱瑾、李昪等势力存在。

无论哪一方最后争赢了,都会元气大伤,得益的反而是朝廷。

而朝廷付出的代价不过是几道圣旨,其他什么也没付出。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随便一个计策就能让敌人恨得直咬牙。

李柷眼睛微微眯着,“这个办法倒是不错,那就传朕旨意,加封杨濛为庐江郡王、杨溥为丹阳郡王、杨浔新安郡王、杨澈为鄱阳郡王。”

“陛下,若无正当理由,如此封王会惹起非议的。”韩偓提醒道。

李柷一拍脑袋,连忙道,“爱卿提醒的是,肯定有正当理由。就以此次杨吴出兵协助朝廷攻打伪梁有功,特嘉奖吴王一脉子弟,这理由充分吧?”

韩偓能说什么,只能点头,“陛下英明。”

“先不谈杨吴了,接下来所说怎么灭梁,朝廷总得拿个大致的计划出来。”李柷提醒着众人。

提到灭梁,郭崇韬顿时来了兴致,“陛下,臣以为应该从虢州出发,出函谷关,攻打陕州、洛阳,收复朝廷的东都。”

洛阳一直是朝廷的东都,如今长安被毁的情况,修缮长安肯定不宜,将来迁都,还是得去洛阳。

洛阳在伪梁时期就修缮过,底子在,不需过多的修缮便可使用。

而且朝廷如今已经攻占虢州和函谷关,主动权在朝廷这边,郭崇韬自然认为从虢州东进,更为合适。

“陛下,臣以为可以从平南都督府南渡黄河,攻打开封。开封是伪梁都城,若能一举攻下开封,伪梁必灭。

攻打东都洛阳,费时费力,不如直接攻打开封。”安金全说出了一个利于李嗣源的主攻方向。

众人没想到这二人又在这里对上了。

不管怎么说,这二人的观点其实就是目前朝廷认可的观点之一。

优势,也都在二人的话中,一个更方便进攻,一个则是可以快速打下开封。

“陛下,不如两个方向同时进攻,这样伪梁就无法兼顾。”韩偓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意见。

李柷想了想,历史上李存勖是通过从魏博南渡黄河攻灭的伪梁,但期间有康延孝献策之功。而且有一点,那就是历史上的李存勖早早就渡过了黄河南岸,但受阻于郓州,拖了六年才在康延孝的投奔下攻入汴州,灭了伪梁。

虽说如今的伪梁比历史上还要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开封肯定是防守重点。

如今不同,大唐已经攻占了虢州,洛阳就在咫尺之遥,若是能说服张全义里应外合,应该能很快攻占洛阳。

“陛下。。。”

郭崇韬自然不想自己的意见被否,着急地想要争辩,却被李柷打断。

“韩爱卿言之有理,三管齐下吧。镇东、镇南、平南三大都督府一起,户部和兵部负责把粮草调集到三都督府,同时做好准备。”李柷思索了一会儿拍板道。

“臣等遵旨!”

。。。。。。

伪梁,陕州。

潼关、陕州之战,梁军再次遭遇惨败,西线仅剩能打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十万大军折损七万人,刘鄩只带着三万残兵退回陕州。

可以想象,消息扩散后,陕州和洛阳的文武官员、大家族、巨商富户都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寻找后路。

接下来,唐军肯定要攻打陕州和洛阳。

两地的军中也都人心思动,刘鄩作为败军之将,并没有返回洛阳,而是驻守陕州,防备唐军来袭。

“齐王殿下,如今李唐、杨吴皆以退兵,想来短时间应该没什么战事,殿下不必这么劳累。”

见刘鄩这些天四处奔波,查看各处的防御工事,王彦章有些不忍,便忍不住相劝。

刘鄩此时脸上充满疲惫之色,“话虽如此,但依然不能松懈。李唐以虢州、潼关设立镇东都督府,可见针对我大梁的意图。

如今李唐的镇东、镇南、平南三大都督府以对我大梁形成包围之势,南边还有杨吴,我大梁可谓是腹背受敌。

若因为我等的疏忽,导致西都失陷,我等百死莫赎。此次战败,本王难辞其咎,若再不尽心尽力,岂不是愧对圣上的信任。”

王彦章听闻,当即劝道,“此次战败,也不能怪殿下。主要是蜀国战略失误,若他们不被唐军截断退路,不至于那么快求和。

而且契丹也言而无信,并未按照约定出兵,才导致我大梁此次战败。大战结束到现在已半月有余,朝廷那边并无责怪之意,想来圣上也知道此次战败,并非殿下之过。”

“陛下,当今吴王性格软弱,陛下不妨把杨行密的其他几位子嗣一一封王,让杨氏吴王一脉去跟徐温争权。

杨氏吴王一脉虽然势弱,但杨吴境内忠于其的文武官员还有,只要朝廷给他们信心,相信他们不会放着眼前的权力不去争夺。

有人认同自己的做法,李柷听了自然高兴,“朕也没想到当初的随意落子,如今会有这般效果。”

“陛下,臣以为对于杨吴可以不必过于担心,即便其不襄助朝廷,但只要其不站在朝廷的对立面,这对朝廷就是好事。”韩偓起身说道。

杨吴的退兵无疑把郭崇韬的脸打得啪啪响,因为就是他提出的这个建议,谁想到转眼杨吴就宣布了撤军。

李柷点点头,“韩爱卿言之有理。杨吴毕竟过于遥远,朝廷鞭长莫及,即便杨吴此次撤兵足见其心生异心,但此时不能把杨吴逼到朝廷的对立面。”

“陛下,老奴倒有些许看法,或许可以让杨吴无暇顾及朝廷与伪梁的战事。”张承业沉声道。

“枢密使请说!”

“郭爱卿稍安勿躁,先让锦衣卫把如今杨吴的情况简单说一下,众卿再商议商议。”李柷安抚住郭崇韬,示意刘明说说具体情况。

“臣遵旨。”刘明恭敬回道,“自从年初杨吴使团返回杨吴后,杨吴的局势就有了不小的变化。

阅读大唐第一暴君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37091.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