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恐怖 > 大唐第一暴君

第922章 朝廷态度

  • 作者:水木文人
  • 类型:恐怖
  • 更新:2022-02-15 23:37:04
  • 字数:4376字

“陛下,臣以为应该立即下旨,让吴王处置不臣之人。”韩偓当即建议道。

“韩大学士,杨吴割据一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徐温和朱瑾两人都不反对,可见这件事他们可能都有参与。

刘明恭敬回道,“陛下,这件事锦衣卫也未查到具体是谁,但目前的情况来看,徐温和朱瑾都未反对,可能是他们其中一人,也有可能就是他们两人在背后推动。”

李柷听闻眉头微皱,神色有些迟疑,“查,务必查清楚这件事,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使坏。”

李柷听到这个消息,有些震惊,伪越都被打得那么惨了,如今还有人敢站出来称帝,胆子有些大啊!

这也正常,其实在刘龚称帝时,他们就有过担心,只是没想到杨吴还真有这个打算。

他直接怀疑这件事徐温和朱瑾都在参与,这些日子扬州城内到处都在传称帝的事。李昪建议朝廷早做决断,以免发生意外。

李昪都送来消息了,李柷这才认真起来,李昪折子上写的更详细。因为锦衣卫是通过飞鸽传书,篇幅有限,说的并不详细。

仅靠一道圣旨,恐怕难以震慑住他们。”郭崇韬当即反对道。

这段时间李柷就在消化郭崇韬折子中关于契丹的内容,没想到杨吴这边还真的发生了一些意外。

当李柷把锦衣卫的情报和李昪的奏折告知四人时,四人虽说震惊,但并不像是一无所知的模样。

“郭大学士,面对此等大逆之事,难道朝廷不管不问?圣旨只是表明朝廷的态度,即便是要动兵,也是先礼后兵。”韩偓用着一股饱含气势的语气说道。

若是旁人,或许会被韩偓的气势压住,但郭崇韬并不怕这个,坚持着自己的态度,转身面向李柷,“启禀陛下,臣以为应该调集军队,屯兵与杨吴接壤之地,一旦杨吴称帝,就讨伐杨吴,收复江淮地区。”

“陛下,若是杨吴称帝,大战不可避免。只是杨吴实力不弱,其淮南和江南的军队加起来有三十万之众,若想一举灭吴,并不容易。”赵观文并没有反对。

李柷当即把三名内阁大学士和枢密使叫来。郭崇韬已经从契丹回来了,五月初回来的,来回用了差不多三个多月,带回了不少契丹的情报。

郭崇韬见状,思索了一会儿,嘴角微微翘起,当即行礼说道,“陛下,臣倒是有个主意。陛下可以打着巡视东都洛阳为由,南下洛阳。

陛下出行,肯定是要禁军随行,这样一来,就正大光明了,其他人也不会想太多。正好紫微宫修缮快两年,陛下可以亲自前去查看紫微宫修缮情况,指出不足之处,一边他日正式迁都。”

韩偓几人一愣,这个办法,好像的确理由充分。朝廷迁都本就不算秘密,之所以迟迟未动,还是因为修缮紫微宫的原因,紫微宫不修缮好,朝廷也不便迁都。

“陛下,臣以为郭大学士所言可行。”韩偓当即赞同道。

李柷听闻也满意地点了点头,在揣摩圣意方面,郭崇韬的确比另外三人要有眼力劲。

“行,那就以这个理由,过两日内阁就对外宣布朕南巡之事吧。此次南巡,顺便把一些事情都给办了,六部九寺等衙门都得派人同行,也算是提前布置一下各衙门。

只是随行之人得各衙门自行派人,在迁都之前,会常驻洛阳。所以派遣之人不能太多,不能影响太原这边各衙门的正常运行。

当然,各衙门之人出发就得延后一些,朕会带着禁军先行一步。”李柷吩咐道。

韩偓等人没想到会提到这件事,一时间有些慌忙,但圣上既然提了,他们照办就是。

“陛下放心,臣等下去后就安排此事,定不会误了陛下的大事。”韩偓保证道。

这可是一件大事,起码几天内完不成。

接下来的事情就跟韩偓和赵观文没什么关系了,而是枢密院和兵部参与,是关于调动军队的事情。

如今在跟杨吴交界处,唐军有平南和镇南两个都督府,这就有着近十万大军。除此之外在洛阳有右神策军,在郑州有左神武军。

若是真的跟杨吴开战,这些军队有些勉强。

所以朝廷此次肯定要调大军南下,各地州兵肯定不行,调动州兵就意味着要开战,太明显了,所以只能从禁军中抽调。

经过商议,决定调部分左龙武军、右龙武军、右羽林军、神机营南下,差不多是七万人,应对杨吴可能的乱局,应该够用。

“陛下,若朝廷想要快速解决杨吴的问题,就必须现在做准备,一旦杨吴称帝,朝廷的大军便可从多个方向杀向杨吴,平定杨吴乱局。”李存璋建议道。

“可如何做准备?禁军大规模南调,肯定会引起杨吴的注意。”李柷不禁皱眉。

杨吴这边称帝跟伪越的情况不同,刘龚太远,实力也弱,朝廷对于刘龚也就没多大兴致。

但杨吴不同,杨吴拥兵三十万,若是吴王杨隆演称帝,那就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必须出兵讨伐。

“你是说杨吴内部有人密谋称帝?是谁?徐温,还是朱瑾?”

“若是杨吴这边称帝,朝廷倒也做了不少准备,一两个月内拿下淮南并不难。只是这样一来,朝廷短时间就不能继续发动大战,因为对杨吴开战的军队太多,朝廷这一年多积累的钱粮恐怕会消耗很大。”李存璋有些担心。

“消耗是肯定的,但杨吴坐拥江淮,物产丰富,若是能夺下江淮之地,朝廷就不用再担心钱粮问题。”李柷自信地说道。

对于圣上这点,几位重臣倒是不反对,毕竟事实就是如此。到了最近百年,江淮地区的确成了朝廷的赋税重要来源地,看见江淮地区的重要性。

刘明点了点头,当即回道,“臣遵旨!”

本来李柷也没有把这件事太过放在心上,但没两天李昪的奏折就送到了太原,内容跟锦衣卫的情报差不多,但也有些不同。

阅读大唐第一暴君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37091.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