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揭秘取经门

第37章 五庄观情归何处 1

  • 作者:孙春明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5 00:18:00
  • 字数:5046字

这个镇元大仙又在徒弟面前卖弄玄机。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的事情早就在三界传得妇孺皆知了。光是以保护神名义隐藏在取经队伍周围的专业战地记者(俗称狗仔队)就有三十九名之多: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镇元大仙这样的大领导绝对不可能对这个极为敏感的三界舆论不闻不问。他对此一定早有关注。必定天天站到云端里仔细查探一番:取经队伍是否已经到达万寿山地界?这一日,他已经看到取经队伍出现在他的视野,于是就称元始天尊的讲座在即,故意走开。那么,为什么说镇元大仙明知唐僧师徒的到来却又故意避开呢?原因只有一个,给悟空大闹五庄观创造机会。这么说的依据又在哪呢?

首先,我们来看镇元大仙给五庄观所做的安排。四十八个徒弟,他带走了四十六个,只留下两个最小的徒弟看守五庄观。【镇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这里的问题是镇元子没有向徒弟交代回程日期。一般来说,领导出差的日程安排都是明确的。即使在这里元始天尊的简帖没有提到讲座日程,时间安排不能一目了然,但至少也应该给下属明确一下大致的回程日期,起码也要提一下回程的事。这里镇元子非但对回程日期一事只字未提,言语之中似乎还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唐僧来时我不在观中,你们要好好替我招待他。而就在唐僧夜走五庄观的第二天早上大仙就帅众弟子赶回到了五庄观中,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其实,镇元子这样的大仙对于老朋友元始天尊的讲座是可去可不去的,他也不需要修炼什么“混元道果”,无非就是与朋友捧捧场、叙叙旧而已。即使没有元始天尊的简帖,镇元子还是有其他的理由离开五庄观。这不是巧合,是镇元子故意安排的擒纵捉放之计。

这一日,唐僧师徒路经五庄观,意欲到观中借宿。恰巧,镇元大仙外出学术交流,前往上清天弥罗宫元始天尊处听讲“混元道果”。只留下了清风、明月两位最小的道童看守五庄观。镇元大仙临走时曾向清风、明月两位道童交代过,唐僧师徒取经会路过此地,不可怠慢了这位前世故人金蝉长老转生的三藏和尚,可将人参果摘下两枚与他享用。果然,镇元大仙前脚刚走,唐僧师徒后脚就到了。这镇元大仙果真是神机妙算啊!分毫不差,料定了唐僧师徒会在他外出之际路经五庄观,于是事前做好了相关安排,不可谓不尽心啊!但是,事情果真如此吗?我们说过绝不相信天底下有神机妙算这回事。

再次,五庄观的镇观之宝人参果树被悟空毁坏。镇元子的反应是【更不恼怒】,捉悟空、打悟空的时候也是笑声不绝。镇元子的反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宝树被毁,他一点也不在意吗?是他别有心思呢,还是他脾气好不会发怒呢?当孙悟空用石狮子掼坏了他的油锅时,镇元子大怒。看来他不是不会发怒,而是发怒的时机选择得很奇怪。该发怒的时候不发怒,不该光火的时候又大光其火。这个大仙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最后,镇元子每次追赶唐僧师徒的时候,都是要求孙悟空还他人参果树。但是,当他抓住悟空等回到五庄观时却又执意拷打惩罚,绝口不提还树之事了。惩罚孙悟空比复活宝树更重要吗?大仙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要弄清楚这其中的奥妙,还得先要搞清楚镇元子的定位。地仙之祖、与世同君这些都是明摆着的,没什么疑问。问题就出在人参果上面。前面说过,玉帝之所以能够统御诸仙,就是因为有无上法宝蟠桃。“蟠桃大会”就是其政权组织形式。而就在五庄观这里却有一样人参果,可以充当蟠桃的替代物。“人参果会”完全有可能会替代掉“蟠桃大会”。两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这就好比中华帝国几千年都是依靠着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突然之间他的臣民得知了原来还有一种叫做科学民主的制度也是可以安邦定国的。恍然大悟,原来没有皇帝国家依然可以存在。集权制和民主制之间的竞争关系由此确立起来。其实,后文证实了第一次“人参果会”在五庄观顺利召开。我们顺便再分析一下这九位“人参果会”与会代表。唐僧师徒是大会的筹备小组,没有他们的努力“人参果会”是开不起来的,但是他们只是大会的筹备工具,暂时还不是大会的真正意义上的代表;镇元子是主办方,是革命派,是先行者,虽然获得执政党的认可,但是政治上始终不得志,空有抱负;观音菩萨是佛派代表,是实力派;海上三星是散仙代表,体系内的下层代表,仕途灰暗。

孙悟空大闹五庄观这一节可以说是取经路上的第一次小。为了能够复活人参果树,孙悟空四方奔走,最后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才算是大功告成。那么这一节到底是在讲什么呢?真的就是悟空偷食、毁树再复活这么简单吗?不是。本节真正的主角,乃地仙之祖万寿山五庄观的主人镇元大仙,混名与世同君。五庄观中生有一般异宝人参果,其形状如出生未满三朝的婴儿,其功效又如蟠桃一般极能延寿。这人参果就是理解五庄观的是是非非的关键之所在。我们来细细分析此一节。

就算是去听元始天尊的讲座,也没必要把全观的人都带走啊。难道元始天尊的简帖上还附了参会人员清单,必须一个都不能少?留下一个空的五庄观,镇观之宝就长在园子里,这样做不是风险太大了吗?难怪五庄师徒回来时不见清风明月,【众仙道:“他两个想是因我们不在,拐了东西走了。”】这里的东西不是指别的,就是指人参果。看来此次五庄观仅仅留下两个小道童看守之事,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要不然,众仙的猜测从何说起啊?

其次,镇元子口口声声说唐僧是他的故人金蝉长老转世,吩咐清风明月奉他人参果,好好招待以表故旧之情。但是,唐僧师徒在五庄观的这些日子里,镇元子也没有跟他讲过一句话。就是在首次追捉唐僧师徒时与唐僧有过一次短暂的寒暄,不过那时他化身一个行脚全真,并非真面目示人。在五庄观中,镇元子动不动就要拿三藏先开刀,鞭笞油炸,这就是他所说的故旧之情?追根溯源,镇元子和金蝉子是怎么认识的?据镇元子讲是在五百年前的“盂兰盆会”上认识的,当时金蝉子曾亲手传茶给他。五百年前的一面之缘,又是一个后生晚辈,而且还是转世托身的三藏,镇元子何必这么上心认作故人呢?要是如来、燃灯或者观音等这样的人物,称一声故人倒也得当。认金蝉子、阿傩、迦叶这些晚辈作故人,镇元子也不怕掉了他地仙之祖与世同君的身价?

阅读揭秘取经门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45638.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