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蒋介石大传(上册)

第14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4

  • 作者:何虎生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5 04:14:17
  • 字数:9710字

25日,蒋介石在野战医院抚视伤病兵之后,撰感言如下:“斩草须要除根,擒贼必先擒王,不诛叛逆陈炯明,不算革命真男儿,剜其心肝,祭我总理神灵,肃清东江余孽,实行三民主义,继续先烈生命,完成本党责任。”

3月27日正午,蒋介石在兴宁县城东门外集合黄埔军官学校教导第一、二两团全体官兵,沉痛哀悼孙中山的不幸去世。

下午,有一处阵地被敌人突破,阵线几乎崩溃,敌军冲到团部指挥所附近,大喊要“活捉蒋介石和苏俄顾问”。在团指挥所的苏俄顾问束手无策,极感忧虑,蒋介石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指挥所里反剪着双手,急速地踱来踱去,嘴里面不停地叨唠着:“娘希匹,林虎这杂种,想置我于死地!想置我于死地!”

这时,陈诚也站在蒋介石身旁,炮打不响,他也干着急。蒋介石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说道:“你这个炮兵连连长为什么不试试,把炮架起来打打看?!”随即偕同苏俄顾问跟着陈诚前往炮兵阵地。蒋介石在日本留学三年多,学的就是炮兵专业,他要去炮兵阵地看个究竟。

正当第一营苦战之时,大股敌军逼近团部,作为预备队的第二营立即投入战斗,营长刘峙率部过河,与敌人展开肉搏,将敌人击退。正午,敌人再攻,刘峙所部官兵虽伤亡过半,但还是将敌军打退。不多时,林军向教导团阵地扑来,包围圈越缩越小。何应钦急命右翼别动队的第三营增援上阵,而该营不久也陷于敌军的反包围圈内,并与第一、第二营失去联系。

实际上,3月12日,孙中山已在北平去世。当时因东征军正在转战之中,为了不影响将士情绪,消息没有公布。等到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之后,所有的将士都享受着胜利的喜悦之时,孙中山逝世的噩讯才被允公开,全军将士马上由喜悦坠入哀悼之中。

下午,第一团和粤军许旅协同追击敌兵,不意进至和顺村落入敌人包围圈,林军总预备队进行反攻。许旅不支而退,一团第一、第三营又被包围,伤亡惨重。尤其是第三营,死伤散失几尽。在这种情况下,团部官兵一面整理队伍,坚决抵御;一面到处摇旗呐喊,迷惑敌人,使敌人不敢轻易冒进。

当第一团在曾塘村、和顺村浴血奋战的时候,担任左翼的钱大钧率领的第二团一直滞留在棉湖东南方的鲤湖,无法前进。后来得到当地农民的协助,才找到通路。下午2时后,该团到达和顺,在侧面给敌以有力之攻击。林军乃被打败,向五华、兴宁退去。棉湖之战,以东征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30日,在兴宁县北门外刁屋坝举行“追悼大元帅及阵亡将士大会”,各军官兵以及县属政、学、农、工各团体共约五千余人列队参加,蒋介石在大会上恭读祭文。公祭之后,蒋介石又在孙中山灵前宣读誓词:“我陆军军官学校全体党员,敬遵总理遗嘱,继承总理之志,实行国民革命,至死不渝。谨誓。”

www.youxs.org

3月21日,蒋介石驰电汕头,向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告捷。下午5时,粤军总司令部行营接到胡汉民的电报:“总理逝世!”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棉湖大战后,陈炯明、林虎残部退至五华、兴宁,作固守状。五华、兴宁是陈炯明之根据地,又是林虎之巢穴。林虎将所剩兵马收拢聚结,坚固此地,以图喘息、觅机复取既失之地。

针对林虎之“收缩五华,固守兴宁”的战略,3月15日、16日、17日,蒋介石先后下达了命令,决定“用迂回收击之法,由左纵队改走小道,直趋五华,乘敌不意、先占五华,以拊兴宁之背”。

3月17日下午,第一团不顾极度疲劳,强行军120余里,于18日晚抵五华城下。当时敌军主力已开往兴宁,五华守军王得庆未作积极防备。当夜,第一团轻松拿下五华。

棉湖之战是第一次东征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是对黄埔校军和蒋介石的一次严峻考验,黄埔校军仅以区区两个团力敌林虎6个师,并大获全胜,一时军威大振。

叛军杨坤如盘踞惠州,已达3年,榨取人民财产不计其数,而士兵待遇极低。军中早已颇有怨言,适廖仲恺派孙子香来惠州,找到了杨坤如部将骆凤翔劝他归编大元帅直辖,其中厉害孙子香一一道明。骆风翔虽也觉得连年战争太伤元气,但他恐其他各旅长反对,遂请各旅长座谈,秘密商讨这个重大问题,各旅长的意见都认为由大元帅府直辖,于各人的前途有利,遂议决由各旅长联名通电请杨坤如下野。

杨坤如接电后,即召集各连长以上会议,在会上极力反对归编大元帅府,并要求一致坚守惠州。但各官佐都认为惠州不能再守,如军长一定要死守惠州,可以将枪械交还军长,请军长自己死守罢。杨坤如觉得众叛亲离,只得接受各人的意见,答应下野,但以必须保护其生命财产和家属之安全为条件。翌日,杨坤如带着3个在盘踞惠州时期新纳的妾侍、40担白银、几十担行李细软衣物和家属多人离开惠州,逃往香港。

杨坤如下野后,各旅长决议成立各旅联合办事处,推骆为联合办事处主任,并派员至广州向廖仲恺复命。不久大元帅府将惠州反正叛军编为大元帅府直辖两个旅,暂归滇军军长胡思舜指挥。4月20日,担任东征左路的滇军,和平开入惠州城。至此,第一次东征之役,宣告胜利结束。

这次东征将陈炯明军全部逐出东江,保卫了广东革命基地。黄埔军校在这次东征中接受了锻炼、考验,革命政府由是掌握了一支新型的部队,改变了过去军事上受制于人的状况。东征的胜利扩大了革命影响,传播了革命思想,开拓了革命新局面,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此外,第一次东征的胜利也为蒋介石捞足了政治资本。

三、平定杨刘叛乱和军政整顿

www.youxs.org

1925年4月6日,鉴于黄埔师生武装在东征过程中的出色表现,从黄埔校军的前景发展考虑,按党代表廖仲恺的提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七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建立“党军”案。

4月13日,国民党中央发布训令,以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为基础,建立国民党党军。4月14日,国民党中央任命廖仲恺为党军党代表,29日,任命蒋介石为党军司令官。

这支部队所以称为“党军”,是因为在军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凡军队一举一动,都受党代表的指导与监督。.换句话说,就是受党的指导与监督。”其实,党军的建立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蒋介石精心设计和负责执行的,所以党军的最终建立完全可以看成是蒋介石个人意志的初步实现。

东征胜利,叛军仍在。虽然陈炯明的大部分主力部队已被消灭,但是并没有彻底清除,广东的局势并非完全稳定。本来下一步征讨的目标就剩下陈炯明余部了,可万万没想到的祸起萧墙,后院失火,讨贼军内部出现了分裂。

滇桂军首领杨希闵、刘震寰本是起家于云南、广西的旧军阀。第一次东征时,杨希闵任东征联军总司令,实际上抱消极观战之态度,总司令部形同虚设,与右路军视同秦越。滇、桂军屯兵于省城、博罗之间,逡巡不进。

东征未捷,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这时,远居滇省的军阀唐继尧蠢蠢欲动。原来1923年孙中山重建大元帅府时,曾请唐出任副元帅,不料为唐拒绝。及孙中山病逝,唐以为可以一举吞并广东,遂于3月18日发表通电,宣布就任副元帅之职。企图以孙中山合法继承人自居,篡夺南方政府权力。唐还声称,要率兵10万,进驻广东。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明令驳斥了唐的所谓“就职”通电,并声言讨伐。

唐还籍此引诱杨刘叛变,他允许杨希闵返回云南大理招兵,而杨则表示“拥唐入粤”。刘震寰亲赴云南,催促唐军早日动身。此时,陈炯明、林虎、邓本殷、申葆藩等,也公开或暗中向唐示好。

恰与此时,东征军远驻东江,广州十分空虚,杨、刘认为正是起兵的绝佳时机。4月初,刘震寰发表通电,指责国民党中央通电讨唐为“不当”之举。5月初,杨希闵潜赴香港,会见段祺瑞的代表和唐继尧。唐以副元帅名义,委刘震寰为广西军务督办兼广西省长,并认可段祺瑞委任杨希闵为广东军务督办兼广东省长。

是月中旬,联唐派在香港皇后酒店开会,杨希闵、刘震寰、马素、陈廉伯出席会议,唐继尧、段祺瑞、林虎、邓本殷以及香港当局均派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决定由马素与香港政府接洽,由港英提供军火;由杨、刘在广州发难,推翻广州政府。杨希闵即自任滇桂联军总司令。

杨、刘叛乱的事情败露后,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和汪精卫等人主张向杨、刘妥协,曾派出邹鲁作为代表,前往香港劝说杨、刘二人回穗,共商大计,表示如果需要,可以改组大本营,以满足两人的政治要求。杨、刘二人不仅没有接受,反而狂妄地让邹鲁转告胡汉民:“你要打的话,我让你打三天不还手。”

4月27日,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加伦等在汕头市桂园秘密磋商,决定东征军回师广州,讨伐杨、刘,由廖仲恺先行返回广州,布置一切。5月13日,汪精卫由北京南下,抵达汕头市粤军行营总部与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朱培德、加伦就讨伐杨、刘一事交换意见,鉴于“省局危急,宜克日戡定”,决定放弃潮梅,班师回穗,并推定蒋介石任军事总指挥。

会后,蒋介石命令各官长及下属士兵就编制变更、联络规定、勤务改良、材料添减、职权划分、职务规定、补充招募、俘虏及战利品之处置、调遣升级、赏罚休假等项,提出意见,以更好地加强部队建设。并对劳勋卓著者,秉公褒奖,对临阵脱逃者严加惩罚,以正军心。

第二次是1924年二三月间,滇、桂军再度围攻惠州。这次围城与第一次不同,第一次只从陆路作战,水路还没有封锁,这次就连水路都截断。滇、桂军围攻了月余,叛军依然顽抗,孙中山把虎门要塞炮多门运至飞鹅岭,连续向城里轰击,但因步兵不能配合作战,结果仍是徒劳无功。滇、桂军觉得没有办法可以把惠城攻下,也就把围城的兵力,逐渐减少了。

1924年冬初,陈炯明纠合全部叛军进犯广州,分为中、左、右三路进兵。中路洪兆麟任指挥,左翼叶举任指挥,右翼林虎任指挥。洪兆麟部将到惠州时,杨坤如率部响应,夹击围城之滇、桂军,滇、桂军大败。

19日,第二团和粤军第一旅转攻兴宁城,此为林虎司令部所在地。林虎坐镇城内,一面据城固守,一面飞调援兵,企图拼死决战。东征军攻打数日,无所进展。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决定先肃清城外之敌,然后才趁势攻城。

20日上午,粤军第一旅首先打退了神岗山之敌,接着又激战于南济桥,运用正面吸引、侧面包抄的战术,将城外之敌逐人城内。下午,东征军各部冒雨攻城。教导第二团在新丰街占据楼房,瞰制城内,猛攻西门。敌人惊惶失措,纷纷向东门逃去。东征军俘敌千余,缴枪两千,林虎弃城而逃。从1922年4月以来为林虎所盘踞的兴宁城遂被攻克。

炮声一停,林虎军进攻更加疯狂,逐渐占据有利地形,发起了波浪式的一次又一次密集冲锋。第一营被敌包围于曾塘,在这里,战斗最惨烈。

五华、兴宁酣战之际,张民达师出潮安,举丰顺,牵制敌军于韩江。兴宁既克,张师由韩江北上,顺利占领梅县、蕉岭、大埔。教导团和粤军第一旅,联合向平远追击。洪兆麟部完全逃向闽边,林虎全部溃入赣省。兴宁之役后,东征军向惠州开进。惠州由陈军将领杨坤如盘踞。

杨坤如之第六军辖4个旅,每旅两团,每团有两个机关枪连,每连有机枪6挺。在叛军中人数、装备、编制都比较优良,全军官兵共约五千余人。但,杨坤如盘踞惠州后,肆意盘剥,不得民心。

此次攻打惠州之前,滇、桂两军曾两度与杨坤如交手,均未讨得好处。第一次孙中山回到广州成立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后,于1923年3月间,派桂军刘震寰大部、刘玉山全部和滇军第一军胡思舜全部共约万余人围攻惠州,杨坤如率部负隅抗拒。相持了5个多月,滇、桂军想不出破城的办法,遂于是年8月间,自动撤退。

说来也巧,陈诚将一门山炮稍加调整,装上炮弹,亲自拉火,“轰”的一声响了,炮弹落在向第一团指挥部蠕动的敌人中间,随即有几个敌军士兵被炸死。陈诚喜出望外,立即命令其他5门炮都架起来调试,结果均打响了。炮弹雨点般地落在敌群之中,敌人纷纷弃阵而走,炮兵大显神威。校军阵地上的官兵看到这戏剧性的一幕,顿时精神一振,纷纷对敌人发起反击,敌军开始动摇。

双方苦战至正午,粤军许旅从右翼赶至,加入第三营的阵地,敌军这才开始溃退。

阅读蒋介石大传(上册)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4668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