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蒋介石大传(上册)

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

  • 作者:何虎生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5 04:14:33
  • 字数:9146字

1.“围剿”红军的战略部署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蒋介石的心腹之患就是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为了彻底剿灭及其领导的军事力量,蒋介石从1930年10月到1934年10月先后五次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前四次以蒋介石的军事失败而告终,在这四次“围剿”过程中,蒋介石陆续提出了一些“围剿”的方针和作战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民权保障同盟的其他人可以下手。向谁下手?戴笠盯着“杨杏佛”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这段时间下面报上来的有关民权保障同盟的黑材料看,民权保障同盟的所有营救、集会、闹事活动几乎都有杨杏佛插手,他成为第一个打击目标最合适。主意已定,戴笠流利地在计划上签上他的名字,并且在“杨杏佛”三个字上划了一个红勾,一桩震惊全国的谋杀计划就这样决定了。

杨杏佛,江西临江人,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哥从比亚大学。1927年,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上海政治分会和中山陵工程委员,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兼秘书长。杨杏佛和孙中山关系较好,在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站在革命阵营一边,不畏强暴,成为爱国民主的斗士。

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成了蒋介石的一块心病,他把陈立夫、徐恩曾、戴笠三个特务头子找来,让他们立即采取措施,并告诫他们,对宋庆龄和蔡元培“可吓不可杀,可批不可动”,对其他人则不要顾虑了。三人心领神会,戴笠很快拿出了行动计划,计划定得很清楚,对宋庆龄、蔡元培只是进行恐吓,包括让南京、上海的国民党党部出面予以“提醒”,由特务寄恐吓信和子弹,这符合蒋介石的“可吓不可杀、可批不可动”的标准。

二、“围剿”中国工农红军

杨杏佛被杀害引起了全国震惊,但国民党特务并未就此收手,他们一个目标是史量才。

史量才,江苏南京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报人。在上海接办美国人办的《申报》,并创办副刊《自由谈》,经常发表鲁迅、矛盾、巴金等人作品,同时发表《剿匪时评》等抨蒋文章,史遂成为蒋的眼中钉。在蒋看来如果没有新闻界的配合,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因而也没有什么影响力。现在闹得沸沸扬扬,主要是因为新闻记者和报刊造成的。因此,把枪口对准了史量才。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1932年6月15日蒋介石在湘鄂赣豫皖五省剿共会议上提出:就军队而言,我们只要用三分的力量来作战,但是要用七分的力量来推进剿匪区域,特别是新收复区的政治工作。我们军队所到的地方,凡经济、政治与整个社会,或者说是全体民众,都能够用军事部队(军事化)来协助剿匪,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史量才被杀,蒋介石下令浙江省主席鲁涤平捉拿凶手,杭州当局也装模作样地进行了一番侦查,最后不了了之。

蒋介石对民主人士的镇压恶化了他与知识分子的关系,最后导致了他们走第三条道路和与蒋政权的决裂。

这一方针和作战原则在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中得到了广泛实施。在“七分政治”方面,主要内容有:整饬政府纪纲,严惩苛捐杂税;推行二五减租;实施以工代赈,办理免息贷款;严肃驻军军纪,推行爱民运动;厉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强化各级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等。

蒋介石对红军和根据地接连三次大规模“围剿”失败后,更加重视所谓“政治剿匪”,声称要加倍地运用这种方法,来摧毁红军所有一切的组织及在民众中的一切潜在优势,尤其是匪化的心理,更应设法更变,故须积极地组织并武装民众,以树立我们在民众中实质的基础,尤其教化一般民众,使他们能倾向我们的主义,以巩固我们在民众精神中的壁垒。“组织民众”,就是编组保甲。保甲的组织,“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并督率保内应办之事项及公共设备或修筑”,强调“有形迹可疑者迁入时,或户口有变动时,须立即上报。凡居民有勾结窝藏赤匪,除依法科罪外,该甲长、户长亦依法分别科罪”。

“武装民众”,就是组建反动地方武装。此类武装可分两类:一类是职业性的常备部队,如保安队、保安团,其中县组织保安队,行政区编成保安团,这类组织训练较好,装备齐全,为地方武装的骨干;另一类是不脱产或半脱产的武装组织,如铲共义勇队、守望队等。蒋介石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红军中,大力组织和利用地方武装。当时的国民党人士曾得意地称道,彻底整理地方武装,厉行保甲制度二项,实为消灭红军和根据地的最重要的一环,“七分政治的力量,胥寄于此”。

1934年10月6日,史量才和妻子、儿子等到杭州西湖游玩,为戴笠侦知,戴立即派行动组组长曹立俊等6人和地方警察人员等,赴杭州进行暗杀准备。11月14日,正当史氏一家人乘车自杭州回上海时,特务们于沪杭公路上将史刺死。

当时蒋和鲁的军事部署是:由主力从永丰、安乐向东固、在冈方面进攻,并以一部由广田、石城、兴国进行助攻,欲将赣东红军包围于东韶、东固地区进行歼灭。

和朱德的部署是:诱敌深入,退入根据地作战。红军第三军隐避在龙冈、黄竹岭一带。12月29日,张辉瓒以其五十四旅留东固,以五十二、五十三旅和师直属队,由东固出发,向龙冈前进。此时,第六路军攻击麻田,向东关寨红军进攻,第九路军向萧埠、黄陂进攻。29日18时,张师进占龙冈、表湖地区,此处四面环山,不利防守。30日5时,张师继续东进。这时,红军以五、八、十二各军由龙冈之东、北、西三面突然进行围歼,12时至14时将张师两个旅分别包围,18时将张师全歼,张辉瓒被生俘,旋被处决。

公秉藩二十八师,见情况不妙,迅速撤回东固、富田一线。红军继而进入东韶附近,于1931年1月1日,潜伏于东韶附近山隘。当谭道源五十师于1月2日抵东韶时,红三、四、五、八军即由东韶以南以西,对谭师发起突然攻击,至16时,击溃五十师,谭突围逃生路,全师被歼灭过半,许克祥二十四师望而却步,向头陂逃走。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围剿”失败。

这次失败,蒋介石认为是未待各军全部到达,即行作战,并批评十九路军、第六路军未按时到达集结地,行动迟缓,实则是杂牌军不愿为蒋卖力和拼命,致使第九路军孤军深入而遭惨败。

1931年1月29日,蒋介石重新调兵遣将,并任命何应钦为湘鄂赣闽四省“剿匪”司令,代理总司令权,赴南昌指挥第二次“围剿”。2月21日,何应钦抵达南昌,开始调动参与“围剿”之部队。3月,何应钦共聚集起包括十九路军、五路军等共计18个师又两个旅约20万人。何应钦将其庞大的兵力分布在兴国、赣州、吉安、永丰、乐安、南丰各个据点之上,形成西起赣江,东至建宁长达700公里的弧形战线,对根据地形成包围之势。4月1日,何应钦下达总攻击令。这次“围剿”,蒋介石采纳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欲最后一举而歼灭红军。

红军则采取坚擘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法,以伏击和奇袭方式打击敌人,伺敌军力量削弱后,再一鼓而歼灭之。

5月26日,红军以主力两万余人进攻广昌,战斗十分激烈,双方损失都很惨重,红军旋撤。29日,红军击溃刘和鼎五十六师于建宁。30日,红军收复建宁、南平、泰宁各地。何应钦奉蒋命,结束第二次“围剿”。

何应钦以20万大军发动的第二次“围剿”失败,蒋介石不得不暂把因私扣胡汉民而引起的宁粤风波放在一边,亲自部署“围剿”事宜。1931年6月6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将士书》,声称定要“解除内乱,剿灭共匪”,“幸而完成此愿,决当解甲归田”,否则将舍死疆场,在所不惜。

6月21日,蒋介石抵达南昌,25日,蒋氏在南昌任命了各路“围剿”大军的指挥官,蒋介石自任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兼左翼集团军总司令,陈铭枢为右翼集团军总司令,蒋光鼐、孙连仲、朱绍良分别为第一、二、三军团总指挥,陈诚、赵观涛为第一、二路军指挥。同时,蒋介石还设立了南昌行营党政委员会,蒋亲自兼任委员长,以协助国民党对苏区的“围剿”事宜。蒋介石率领30万大军,亲赴前线,摆出志在必夺的架势。这次“围剿”,蒋介石采取**、分进合击战略。左翼自南丰向黄陂进击,右翼自兴国、永丰向黄陂进击,另一部防守赣江,阻红军西走。

1930年12月13日,蒋介石亲自到汉口,召开湘鄂赣三省“剿匪”会议,任命南昌行营主任鲁涤平为总司令,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下辖:朱绍良第六路军,鲁涤平第九路军,蒋光鼐第十九路军。全军约10万余人。

此次“围剿”,蒋采取**战法,欲一举而歼灭江西红军。红军以朱德为总司令,为总政委。朱本人兼领第一军团,包括黄公略第三军、第四军、罗炳辉第十二军。彭德怀第三军团,包括彭兼第五军、李杰第八军、孔荷宠第十六军(孔军未参战)。

前四次“围剿”失败以后,蒋介石重新作了战略部署。蒋介石认为:现在“剿匪”与其用新式战术,还不如用旧式的战术!与其用进步的战术,还不如用过去的战术!简单地说,旧的战术主取守势,而新的战术主取攻势;旧的战术多用密集队形,而新的战术侧重疏散队形;旧的战术多用纵深配备,而新的战术注重正面配备。但是我们现在进攻红军,就要攻守兼重,如果说要以攻为主,还不如说要以守为主,关于攻守的运用,蒋介石总结出了两句话,即战术上要取守势即以守为攻,战略上要取攻势即以攻为守。

依据这套理论,蒋介石确定了对付红军的新方法——碉堡政策,就是在红军根据地外围一切要冲地点修筑碉堡,并用公路将较重要的碉堡点连接起来,形成碉堡公路网,站稳脚跟后,部队再前进,再筑碉堡,逐次向前推进。

1933年1月21日,秘密关押5个多月、未经审判的镇江《江声日报》经理刘煜生被杀害;1月31日,上海《时事新报》记者王慰三因为报道了芜湖汉奸张显如、田焰埔在街头行凶的消息而被害,江苏省主席顾祝同却不闻不问。这两条消息经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揭露见报后,社会舆论一片谴责。2月1日,民权保障同盟又在上海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布此事,最后蒋介石不得不把顾祝同调离现职。

与碉堡政策相配套的是封锁政策。为了断绝红军的物质接济,蒋介石实行物质、邮电、交通三大类封锁,欲使红军“无粒米勺水之接济,无蚍蜉蚊蚁之通报。”以此来困死红军和红区民众。

www.youxs.org、二、三次“围剿”

蒋介石于1930年12月19日至1931年1月3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了第一次“围剿”。战争地区主要是临川、广昌、雩都、永新一带,江西红军反“围剿”力量约为6个军。国民党军队为12个步兵师和3个旅,共14万人,但只有1/3部队直接参战。

1933年6月18日上午8时,杨杏佛带上儿子登上一辆篷盖车,离开中央研究院,准备去大西路换乘马匹去郊游,经过亚尔培路口时,早已埋伏在附近的赵理君、过得诚等特务冲上前去,向汽车连连射击。司机身中两枪后逃下车,杨杏佛听到枪声,本能地扑在儿子杨小佛的身上。杨杏佛身中3枪当场死亡,杨小佛右腿中弹,幸免于难。巡捕追捕闻声赶来,特务来不及接应,赵理君慌忙中将过得诚击伤后逃走,过在医院急救中被特务毒死。

杨杏佛被害,宋庆龄发表声明,表示她非但没有被吓倒,反而使她更坚决地斗争下去。6月20日,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为杨杏佛举行入殓仪式,特务们宣称还要暗杀其他人。但是宋庆龄、蔡元培等人毅然前往,鲁迅前往万国殡仪馆时,干脆没有带钥匙,表明赴死之心。

阅读蒋介石大传(上册)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4668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