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周易江湖

第20章 一卦算出来八辈子(1) 2

  • 作者:熊逸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5 12:41:36
  • 字数:7716字

下面再用不看卦爻辞的方法推演一遍。

先看是不是“得中”。观卦第四爻,嗯,既不是第二爻,也不是第五爻,所以“不得中”,不太好。

这个变爻是第四爻,是根阴爻,所以坐标就叫做“六四”。“六”表示属性:阴爻;“四”表示位置:第四爻。这就找到了吧,是这句:“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句下边接着的那句“《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是《象》的内容,《象》是“十翼”之一,是战国时期的人用来解释《易经》的文字。

好了,这一次算卦的结果,就是得到了这一句话:“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一共九个字。

看,只有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才应该用本卦的卦辞来判断吉凶。就现在这个例子来讲,只有观卦当中有三个变爻,或者一个变爻都没有的情况下,我们才应该用观卦的卦辞,也就是方才的那个第一句“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来判断吉凶。而现在的情况是,观卦里边有一个变爻,所以我们要找到这个变爻的爻辞。

归纳一下,小陈完未来的命运是:会是个有身份的人,极有可能成为大使或者外交官。

“观国之光”,是不是看上去有点儿眼熟啊?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有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和‘观光’有什么联系啊?”

再看看是不是“得位”。观卦第四爻,阴爻居阴位,“得位”,不错。

这就要谈谈当时的风俗了:一国的使者到另一国出访,接待人员会带他四处转转,观光一下。如果使者是按照正确路线观光的话,他就会看到景色都是红光亮,人民都是高大全,这一切都折射出该国领导的伟光正。所以,观光是一种政治行为,有身份的人才能出国观光呢,联系到卦象上,“观国之光”应该就预示着小陈完将来会成为一个有资格、有身份出国观光的人物。

“利用宾于王”,别把“用”字往前靠,读成“利用”,这里的“用”是“于”的意思,全句连下来就是“利于做君王的宾客”。这和“观国之光”好像说的是同一件事,既然出国观光,自然是做外国君王的宾客了。

再看看“乘”与“承”的关系。观卦第四爻,头顶上是根阳爻,脚底下是根阴爻。头顶上的阳爻“乘”着自己这根阴爻,属于“阳乘阴”的关系,合情合理,不错。脚底下被自己乘着的是根阴爻,“阴乘阴”,不好不坏。

最后结合以上几点,综合来看,小陈完的命运应该是“中上”水平——这种算法只能算到这种程度,可算不出来什么将来做外交官那类具体的事情。

现在该来对照一下了,我们算的这卦和周太史算的有什么出入没有。

不错,“观光”这个词还真就是从这儿来的。从字面上直译,“观国之光”意思是“观看国家的风光”。

如果用象征物来替换一下,那就是:观卦,土在下,风在上;否卦,土在下,天在上。

先看观卦,现在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使劲想象这个场景:下边是土,上边是风,你能从中联想到什么?

我先想几个。

联想之一:我在扫院子,把土扫在了一堆,正要找簸箕来撮,突然刮起一阵风……完了,我刚才白忙了,还得重新打扫。

联想之二:一片黄土,没有草,没有树,也没有河流,一阵狂风吹来,把土刮上了天。土跟着风在天上飞呀飞,突然看到一座城市,很是繁荣。土和风商量说:“兄弟,我看这儿不错,你给踩一脚,我就在这儿下了。”

风一踩刹车,几百万吨黄土就倾泻到北京城了,北京人管这叫“沙尘暴”。再看天上,也许是为了纪念张国荣,所以“风继续吹,不忍远离”,还一路吆喝着:“清河,小营,回龙观,两块两块……”

可人家周太史不是这么联想的。周太史说:“风在天上吹,土在地上堆,这是什么?这是山。”原文是:“风为天于土上,山也。”也可以解释成:“观卦上边的那个巽卦变成了否卦上边的乾卦,巽卦为风,乾卦为天,所以是风变为天;观卦下边的坤卦不变,观卦和否卦下边都是坤卦。结合起来看,就是上边的风变为天,下边还是土,这是什么?这是山。”

不管两种解释的哪一种,我们是不是很难看出来为什么搞出来个“山”,我反正绞尽脑汁也联想不出“山”的意象来。

这个“山”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不是周太史的想象力过于丰富或者《左传》记载有误的话,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周太史在这里用到了“互体”。

虽然没有几个《周易》专家认为“互体”是可靠的,或者说是确实存在的,但在这个案例当中,如果不引进“互体”的概念,恐怕很难解释出来周太史为什么会搞了个“山”出来。

所谓“互体”,就是说卦中有卦,在一个六爻构成的卦里,我们已经知道,下三爻构成内卦,上三爻构成外卦,然而,二、三、四爻还会构成一个“互体”的内卦,三、四、五爻还会构成一个“互体”的外卦。在观卦当中,三、四、五爻所构成的“互体”卦就是一个艮卦,而艮卦一般是象征山的。周太史所谓的“山”,就是来自于这个艮卦。

有了这个“山”了,周太史下边就说:“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所谓“有山之材”,是说山上物产丰富:山是个好地方,有山林,也有矿藏。既然有了这么多山上的物产,“而照之以天光”,这就把“光”给联系上了,是说天上的光芒照耀着山里的丰富物产。“于是乎居土上”,这话很让人费解,从字面看就是接着上文说“于是就居住在土地上”,嗯,总好像讲不太通似的。想来整句话大致的意思是:山上有丰富的物产,又有日月的光芒照射,山是坐落在大地之上的。周太史从这三点再推出一个结论说:“这就叫‘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费解是不是?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句话我在前边已经作了解释,如果用我前面的解释,却和周太史的这番话调和不到一起。如果硬往一块儿捏,那周太史的话就应该是这样的:“山上有丰富的物产,又有日月的光芒照射,山是坐落在大地之上的。所以爻辞才说:‘出国观光,适合做国君的贵宾。’”——这里有个矛盾,是在对“光”字的解释上,这个“光”,到底是一国的风光呢,还是日光和月光?而且,周太史的这句话的因果关系也不很明确:因为“山上有丰富的物产,又有日月的光芒照射,山是坐落在大地之上的”,所以“出国观光,适合做国君的贵宾”。这个“因为”和“所以”之间怎么看怎么都没有因果关系啊!

还有一个文字上的小问题:这里的“利用宾于王”可能是传抄的时候多出来的,周太史这几句话只是解释“观国之光”的,下面才接着解释“利用宾于王”。不过这倒无关大局,我们接着往下看。

周太史说:“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这会儿才解释“利用宾于王”。

什么叫“庭实旅百”?那时候外交访问,到人家的宫廷之后要把礼物陈列在庭院当中,这就叫“庭实”;“旅”的意思是“陈列”,“百”是形容东西很多。

“奉之以玉帛”,这是说“庭实”都是一些好玩意,比如玉呀、帛呀这些值钱的东西。这里又体现着卦的象征意义:乾卦已经在前边象征过天了,现在又被用来象征金玉;坤卦也已经在前边象征过土了,现在又被用来象征帛。这些象征内容在“十翼”的《说卦》里是有详细记载的。而且,正如我前边所说的,只要你把握住卦的象征原则,宇宙万物全可以在八个卦里找到对应的象征表现。

“天地之美具焉”,这是说外交活动送的礼物又丰富又值钱,什么好东西都有了。

于是,最后得出结论是:“适合做君王的贵宾。”嗯,这个因果关系倒是讲得通的。

光,也就是“观国之光”的“光”,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周太史不把“光”当做“风光”来解释,他认为“光”就是太阳光、月光、星光那样的,是“远而自他有耀者也”,也就是说,是来自于远方的某个发光体的光线。

然后,周太史又解释另外几个卦象的象征意义。坤,象征着土;巽,象征着风;乾,象征着天。有人可能会问:怎么凭空又多出来这么几个卦呀?这可不是凭空多出来的,前边讲过,一个六爻构成的卦可以分为上下两个三爻卦,所以,观卦可以分为下边一个坤卦和上边一个巽卦,否卦也可以分为下边一个坤卦和上边一个乾卦。这在有些版本的《周易》里会写作:观,坤下巽上;否,坤下乾上。

周太史用的《周易》(这里是只用《周易》狭义的意思,指的是《易经》,不包括《易传》)版本和我们的一样,他一开始得出来的结论也和我们一样。他说:“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看,一个字不差。可他老人家接下来推出来的结论可就比我们厉害多了,他说:“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

所谓“代陈有国”,这话可说得够猛,意思是说小陈完将来会取代陈氏掌握一国之政。我估计陈厉公听到这话恐怕得觉得肝颤:难道这小孩子将来要推翻他老爸我吗?

第七种情况:六爻一个都没变,这时用本卦的卦辞来判断吉凶。

还好,周太史先用了一个不确定语气“代陈有国‘乎’”,接下来又赶紧宽慰了陈厉公,说小陈完将来拥有一国之政,不在陈国,而在外国,而且当政的也不是陈完本人,而是陈完的子孙后代。

周太史说得也太神了吧,同样是看这个“观之否”,方才我们怎么就没看出这么多内容呢?咱们看看周太史是怎么解释的。

周太史先解释这句“观国之光”,他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不要小看这九个字啊,这九个字涵盖了小孩子陈完将来的一生,甚至还涵盖了陈完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的命运啊!

那么,“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如此重要的九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阅读周易江湖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49601.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