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周易江湖

第55章 由自己 1

  • 作者:熊逸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5 12:41:47
  • 字数:5530字

很有趣吧?看来我们的辩论技术比起古人来并没有多大的进步啊。兰言最后驳斥王充“福虚祸虚”,先说明自己是“正说”,王充是“邪说”,既然有了正邪之分,就不必摆论据、讲逻辑了,一番分析下来,原来王充不是人!那就没话可说了。

不过兰言也告诉了我们很重要的线索:儒家三大经典《尚书》、《周易》、《左传》都讲过善恶有报的话,看来这种观念很儒家哦。那么,难道这和佛家讲的因果报应不谋而合吗?也不尽然,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佛家的因果观念原本是不带多少善恶之类的道德判断的,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所谓佛家观念其实并不佛家,这点详见《孟子趣说》第一册里的《人间佛国》一篇,谁要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人如果没钱,有什么都没用。颜渊吃不饱、穿不暖,结果很年轻就死了。孔子难过极了,认为这是老天爷剥夺了自己的学术继承人。《镜花缘》里的锦云美眉不理解了:颜渊这么个小圣人,到底哪里做错了,老天爷要让他早死呢?

锦云道:“以颜子而论,何至妄为,不知他获何愆而至于夭?”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王充就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种说法很不以为然,他的论调是“福虚祸虚”,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祸福无凭,甚至是好人不长命,恶人活百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当然了,这都是万恶的旧社会才有的现象。但是,就是在旧社会里,不少正统知识分子对这种论调是非常不认可的。好了,咱们看看《镜花缘》辩论赛吧,辩论是从讨论颜渊的早夭开始的。颜渊,也就是颜回,后人尊称他为颜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身上闪耀着很让孔子欣赏的圣人的光芒。颜渊哪儿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没钱。

这一番话,说得众人齐声称快。锦云道:“若非拿王充去驳她,你们哪里听这妙论。”

兰言道:“我讲的是正理,王充扯的是邪理,所谓邪不能侵正,就让王充觌面,我也讲得他过。况那《论衡》书上,甚至闹到问孔刺孟,无所忌惮,其余又何必谈他。还有一说:若谓《阴骘文》‘善恶报应’是迂腐之论,那《左传》说的‘吉凶由人’,又道‘人弃常则妖兴’,这几句,不是善恶昭彰前证么?即如《易经》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经》说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这些话,难道不是圣人说的么?近世所传圣经,那《坟》、《典》诸书,久经澌灭无存。惟这《易经》、《书经》最古,要说这个也是迂话,那就难了。”

锦云笑道:“设或王充竟是这样驳你,你却何以对答?”

兰言一开始说的孔子哭颜渊“就同叹那‘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一个意思”,这个“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也是《论语》里的典故,说孔子的学生伯牛生病了,孔子去看他,从窗户拉着伯牛的手,很难过地感叹说:“小子,你要玩完了,这就是命啊!这样的人竟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有这样的病!”

锦云道:“敢是你辞穷么?”

兰言道:“并非辞穷。我记得《家语》同那《大戴礼》都说:‘倮虫三百六十,圣人为之长。’圣人既是众人之长,他的话定有识见,自然不错,众人自应从他为是。况师旷言,‘凤翥鸾举,百鸟从之。’凤力禽之长,所以众鸟都去从他。你想:畜类尚且知有尊长,何况于人!妹子下去答他者,因他既以圣人为非,自然不是我们倮虫一类,他自另有介虫或毛虫另归一类,我又何必费唇费舌去理他。”

这段《论语》很难解,往龌龊了想,好像是正人君子得了花柳病,还有传染的可能。反正不管怎么说吧,伯牛和颜渊后来经常被一并提起,作为好人没好报的代表,这里不就是锦云一问颜渊,兰言首先就提伯牛吗?兰言引述《周易》和其他儒家经典来解释颜渊和伯牛的倒霉遭遇,这到底是小说家言,而大诗人白居易也说过同样的话,这可是真实不虚的。

白居易写过一篇祭文,叫做《祭乌江十五兄文,时在宣城》,其中就说:“《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书》曰:‘非天夭人,人中绝命。’则冉求斯疾,颜回不幸;何缪舛之若斯?谅圣贤之同病。”冉求就是伯牛,白居易也不明白:《周易》里明明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可为什么伯牛得了绝症,颜渊年纪轻轻就死了,没道理呀!

这世上讲不通道理的事多着呢,还是听兰言的吧,别想那么多了,有些事情也许就是由命不由人,颜渊论命当死,孔子论人情当哭,如此而已。

兰言道:“他果如此,我就不同他谈了。”

这样看来,伯牛和颜渊当初积的德、行的善还不够,如果他们早知道学习袁了凡,说不定都能长命百岁呢。

云谷禅师对袁了凡说:命是可以自己改的。他有一段话是:“《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这是说《易经》是帮人趋吉避凶的,如果命运真是严丝合缝卡死的话,你就算靠算卦知道了买哪个号码的彩票可以中大奖,如果你命里没这个奖你也得不着;你算出来明天会丢一百块钱,到了明天你再怎么小心也照样得丢,如果真是这样,《易经》还怎么帮人趋吉避凶呢?所以《周易》开篇没多久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周易》的第一原则,你难道还不相信吗?

其实云谷禅师没分清《易经》和《易传》,但无论如何,照袁了凡的说法,他后来真就开始使劲地积德行善了,还真把命运给改变了。

那么,伯牛和颜渊的悖论到底有正解没有呢?或者说,如果伯牛和颜渊在活着的时候用尽浑身解数来积德行善,按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说法,他们会不会不再“由命不由人”,而是由人来改命呢?

改命?!

《镜花缘》里还有一段小姐妹辩论赛,把这个问题阐发得最透,作者其实是借几个小姐妹之口,虚拟了一场传统儒家和大另类王充之间的辩论。王充其人,我在《孟子趣说》里介绍过,是个著名的大刺儿头,处处找碴儿,专和经典主流思想作对,惹人不痛快,但是,他老人家学问极大,脑瓜极聪明、辩才极好,所以大家还都拿他没办法。这是个古代的李敖哦!

很多人一听“改命”这两个字,就知道我要说什么了。

不错,《了凡四训》。该书的作者明朝人袁了凡曾经一生都被一位算卦高人批得准准确确,读几年书,拿多少工资,大事小事没有一件不准的,所以袁了凡越活越没有积极性了,直到有一次他在南京栖霞山遇到了云谷禅师。

瞧这名号,栖霞山云谷禅师,一看就知道是高人,如果是保定肉联厂朱二贵,就算水平比云谷禅师更高,大家也不容易信他。

兰言道:“他如果获愆,那是应分该夭的,夫子又哭他怎么?就同叹那‘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一个意思,因其不应夭而夭,所以才‘哭之恸’了。固云‘命也’,然以人情而论,岂能自己。即如他这论上‘泣’字,自然也是当泣才泣的,我们哪里晓得。”

锦云望着众人笑道:“兰言姐姐的话,总要驳驳她才有趣。刚才她说;‘善恶昭彰,如影随形。’我要拿王充《论衡》‘福虚祸虚’的话去驳她,看她怎么说?”

阅读周易江湖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49601.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