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解读百年沉沦:马骏晚清军事揭秘

第2节:太平天国那个国字中间的字是王不是玉2

  • 作者:马骏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5 15:16:27
  • 字数:3094字

近代史上有一首晚清民歌:“豌豆开花花蕊红,太平军哥哥一去无影踪。娘娘哭得白了头,妹妹哭得眼睛红……”反映了中国底层民众对理想主义境界的向往。“太平天国”首先是一种空想,他原来有个施政纲领《资政新篇》但没有实行,是1859年洪仁玕弄得。《天朝田亩制度》也没落实,“无处不饱暖,无处不均匀,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和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大同思想是有深刻联系的。农民就追求绝对的平均呀,太平天国追求的太平的前提就是平均。

“无处不饱暖,无处不均匀,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开始时这是作为一种信仰,对统治者来讲那就是一种手段,因为他的目的就是建立天朝。彻底改善中国的土地制度,农民是提不出的。一定要打破现有的土地制度然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那是目的。统治者是作为策略提出来的,但农民最信这个。那种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才符合这种东西。但是这种东西实际上一天都没实现过。比如说分“男行”“女行”,自己就不平均呀,那时候太平军那些首领就已经有自己的好几个太太了。

洪秀全是个秀才呀,并且是破落的。他们打仗可不是“来来来,大战三百回合”,可不是那样,他是指挥的。随着战争的发展,指挥开始复杂起来了,指挥的样式是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古代社会将军在古代战场的个人作用非常突出,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他如果败了下面几千人就得走,他胜了就冲,现在不是这样了。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候在几千公里外的欧洲已经产生了今天军队的大脑——总参谋部,已经进入现代军事统帅体制了。中国落后吗?落后,但再也不像刘关张那个时代了,在这个大势下,冯云山、石达开、韦昌辉等更重要的任务是摆兵布阵,用兵的问题,你打县城,围魏救赵,围城打援,怎么集中几倍的兵力,怎么做诱饵,他们更多的是讲这个。在太平军的时候就更重视谋略的,当然还得打仗不怕死。什么叫“抵近指挥”呀?比如打永安城,冯云山也是抵近,那个时候的炮不像现在呀,远射程武器,远程制导打击,从美国能打到关岛。他在战场上被打死,就是因为抵近指挥了,不是在后方指挥部。所以他们为什么能崛起就是学习如何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想办法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胜利。

中国的农民起义分两种,一种“佃变”,就像陈胜、吴广起义。朱元璋都不是佃变,他是打的郭子兴的旗号走上来的。一种是“民变”,民变成分就复杂了,你洪秀全真是吃不上穿不上吗?果真如此你去广州还考什么试呀?

太平军有女兵。是不是开创性的?历史上是不是没有过的?就这些东西也可以打个问号。首先,太平军的基本士兵是汉族,有少数民族吗?有,但基本成分是汉族,而且越往北汉族越多。但汉族的女人都裹脚,连走路都费劲,你别说让她行军打仗了。而且南方多山区(少数民族妇女不裹脚)。洪宣娇也是个子虚乌有的人物。从生理上来看,女的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作战建制。裹脚女人怎么能打仗呢,只能是做些辅助性工作,把她们组织起来纳鞋底子总行吧。你站都站不稳是不是啊,在太平军就是做辅助工作,就是把她们组织起来。这种方式是不是也是一种新的形式?从这点意义上来讲,这是个社会运动,他把整个社会呼唤起来了,最主要的是他对女人不歧视,男人能干的女人也能干。但前提错了,不能结婚没有家庭,没大小辈儿。他不是拜上帝教吗,对上帝来讲我们都是孩子,爹妈也是兄弟姐妹。谁的孩子,主的,就是一家人也得分开,农业社会主义啊。

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就是基督教传到中国的变体。中国人不认这个。为什么曾国藩威信这么高啊,他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孔孟来对付你太平天国,孔孟之道对中国一般民众是有吸引力的,都是走科举取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跟现在的民工似的,他虽然现在生活条件不好是弱势,但是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大学。一个道理,曾国藩之所以能,能就能在抓住了民众的心理。

阅读解读百年沉沦:马骏晚清军事揭秘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5048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