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正面抗日战场第二部

第4章 烽火大地

  • 作者:关河五十州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6 01:32:55
  • 字数:4524字

你们既然让我跟红军作战,那我就得一门心思地干好这个活儿,现在把部队都调走了,让我怎么打?

谁都知道上海那边缺兵少将,可我的部队也不多呀(“江苏兵力对倭固属不足,江西部队何尝有余?”)。

里面部队的来头大得吓人。

两个师的前身是中央警卫部队,曾经作为政府的保镖卫队重点培养,此时已成为国内最早的德械师。

如果说19路军是地方军中的老大(老西北军已瓦解,东北军此时不提也罢),那么这“两师一总队”则是当时中央军中的绝对王牌。

理由是何部长明显在为难他。

可是仗就是这么打出来的。

到这时候,教导总队已经从“一年级新生”转到“老生”了,在战场上,不是别人“照顾”他们,而是他们“照顾”别人。

因此他说何应钦的这个命令纯属剜肉补疮,最后只能落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何应钦致电江西,要把第9师(蒋鼎文师)调到上海附近,以增强中方纵深实力,但是这个命令却遭到了时任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的拒绝。

他复电何应钦,希望对方重新考虑调兵决定。

何应钦是个有名的好脾气,也没跟他计较,只是在几天后再次发去电报:意见保留,但第9师仍须调出。

熊式辉没想到隔了这么多天,何应钦还是不依不饶,拿调兵的事来烦他,简直要出离愤怒了:

就你们会唱高调,就你们爱国,熊某人不爱。干脆,你们把我也调到上海去,另派他人到江西来干这个窝囊差事吧(“辉亦拟请缨抗日赴沪效力,地方之事将请中央另简贤能”)。

按老蒋和何应钦的意思,光这些部队当然不够,所以还要调兵。

看上去,这是一个有些让人费解的安排,但却称得上是老蒋的得意之笔。

因为此时他仍然认为,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能冒跟日本全面开战的风险。

对上海战场,增援一定要增援,而且要把中央军的主力派上场,但这个秘密不能让外界知道。

19路军作战,你可以把它解释成为广东部队和日军的冲突,这个事情它就大不起来,也不可能扩大为中日间的全面战争。可要是中央军明着参与进去,那性质和后果就大不相同了。

我们现在看看这个理由好像很牵强,那时候却连日本人都深信不疑。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一盘散沙,中央归中央,地方归地方,是可以不掺和到一块儿去的。

第5军归19路军指挥,既可以让蒋、蔡高兴一下,又能在增强军事实力的同时,起到掩人耳目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在实际作战当中,张治中和他的第5军都拥有相当的军事自主权,对于这种特殊的上下级指挥关系,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只是不予点破而已。

按照蔡廷锴的部署,中队兵分两翼。

其中,第5军张治中位于左翼,在江湾以北(不含江湾)经庙行至吴淞一线作战。

19路军位于右翼,负责江湾(含江湾)至闸北一带的防守。

2月20日,在自说自话的“哀的美敦书”到期后,植田下令发动进攻。

新一轮攻守开始了。

“陆军长老”自然来者不善,他是有自己的一套经的,名字就叫“中央突破计划”。

其实这个作战计划并没什么新意,更谈不上是什么奇招,基本上就是沿着下元跌过大跟头的那条路继续走下去。

所谓“中央”,指的就是右翼19路军据守的江湾。与之相应,包括闸北、吴淞就都成了“非中央”,暂时不是“重点照顾”的对象。

俗话说得好,哪里跌倒的,就要再从哪里爬起来。毕竟师兄弟一场,做大哥的总要帮小弟把失去的面子给挽回来。

日本人磨刀霍霍,19路军将士也没有闲着,在日本人发通牒的那两天,他们已经起早贪黑地在前线构筑起了坚固防线。

新官上任三把火。植田当然比谁都想赢,而且想快赢,晚了都觉得没意思。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连两天,他的金泽师团竟然毫无建树,打起仗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撼不动中队的防线。

张治中(保定军校第3期)此前是中央陆大,也即黄埔军校的教育长。无论资历,还是级别,都不在蒋、蔡之下。

第5军作为中央军的绝对精锐,似乎也不应该归地方军的19路军统辖。

这样的话,也免得你们以后再说我是落后分子了(“今日而言抗日乃最光荣,不敢后人也”)。

情绪激烈到这个份儿上,就差没甩乌纱帽了,但胳膊扭不过大腿,最后仍然只好剜自己的“肉”,同意在陈诚部队接替后,蒋鼎文师可从江西抽出(“公既屡电,亦自不容攀辕再留,已令其迅速开拔”)。

南京政府既已迁到洛阳,原先代替19路军拱卫首府的近卫部队就可以抽出来了。这就是第87师(张治中兼师长)、88师(俞济时师)和中央教导总队,可称为“两师一总队”,共计3万多人,作为总预备队尽数调往南翔、昆山附近。

与此同时,驻杭州的第47师(上官云相师)、河南的第1师(胡宗南师)也都接到了电令,随时准备赴援大上海参战。

除这些老蒋可一手掌握的中央军外,实际还有一支很少为外人知晓的“隐性”预备队。不过这个我们可以留到后面再讲。

2月14日,在得知金泽师团已经登陆后,作为总预备队的“两师一总队”合编成第5军,由张治中任军长,开赴上海战场,正式统归蒋光鼐一体指挥(实际仍由蔡廷锴负总责)。

教导总队虽然只是团级建制,论战斗力却能抵得上一个师。因为它不是一般的教导队,而是黄埔军校教导队,里面都是黄埔军校的优秀生。

当然作为一支学生军,开始也是不怎么太会打仗的。据参加过中原大战的人说,那时的教导总队穿的衣服跟其他中央军不一样,结果受到了老西北军的“重点照顾”,被这些老兵们打得哇哇直叫,连老蒋看了都只有摇头叹气。

阅读正面抗日战场第二部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52713.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